古代文化常识 年号

古代文化常识 年号
古代文化常识 年号

古代文化常识---说年号

年号是中国历史记载上的一种特有纪年标识,从汉至清末使用了近两千年。年号一般是两个字,但也有长达三至六个字的,如梁武帝的“中大同”,武则天的“天册万岁”和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

年号更换除改朝换代必须更换外,—朝之内也时有改换。如汉武帝从建元到元封每六年—改,从太初到征和每四年改—次。后来常有一朝一年数改的。改换最繁的是武则天,所谓“凤凰之多莫过汉宣帝,灵芝之多莫过宋神宗,改元之多莫过武后,宰相之多莫过崇祯”。自明太祖以洪武一号终其世后,直到清末帝宣统基本上都是一帝一号,给纪年带来莫大便利。

年号由于改换频繁,不免有所重复,异代相重尚不足怪,甚至有同一朝代而相重的。如晋惠帝与晋元帝都以“建武”为年号,二者相隔不过14年,足见其朝臣之无知。

年号的定名除为“章述德美,昭著祥异”、“弭灾厌胜,计功称伐”而选用一些美好字眼外,有些衰微之世为取绍圣中兴之意,往往截取盛世年号里的字,合成新的年号,如唐德宗合唐太宗“贞观”与唐玄宗“开元”,定“贞元”新号。年号由于避各朝讳而有异辞,如唐中宗讳显、玄讳隆基,唐人凡追称高宗显庆年号多云明庆,永隆年号多云永崇,这对鉴定古物、版本均有借助。

年号拟定后感到有问题时亦可废弃不用,如唐高宗曾拟用“通乾”年号,后因“通乾”的反语是“天穷”而停用;宋神宗曾拟定“美成”、“丰亨”二年号备选,但因“美成”是“羊大带戈不可用”,而“亨”字是“为子不成”而废弃。也有以年号的谐音而影射政治的,如明海瑞曾在一疏中说:“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悬磬,十余年来,天下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也有以年号命名作政治宣传的,如三国蜀号“章武”、魏号“黄初”,吴就号“黄武”以示要吞并魏蜀之意。

有些人使用年号常割并,如明的庆历启祯(隆庆、万历、天启、崇祯)、清的康雍乾。年号不仅封建政权使用,农民起义军也使用。如黄巢的“金统”、方腊的“永乐”、韩林儿的“龙凤”和李自成的“永昌”等。宗教经典中也自用一套年号,如道经中有“延康”、“开元”等。其他国家也有用年号的,如日本有“文明”、“天元”,新罗有“建元”、“太和”,高丽有“天授”、“光德”等,这些都证明我国用年号纪年的方法影响之大。

年号除用来纪年外,还有铸在钱币上以表明政权的。钱载年号是从宋孝武帝孝建初铸四铢钱、文曰孝建开始。年号还有用来命名州县的,如江苏昆山县东乡是宋宁宗嘉定十五年置县的,于是即以年号“嘉定”命名,以后沿用下来。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王力《我国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天文 1、五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火星)、镇星(土星) 2、古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将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羲和、月御望舒 3、七政(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 4、五纬:金、木、水、火、土 ①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其光色银白。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②木星:古曰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 ③水星:一名辰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 ④火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大火(心宿) ⑤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5、二十八星宿: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6、四象: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7、有关天象的词: “月离于毕”:月亮附丽于毕宿 “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 “太白食昴”:金星遮蔽住昴宿 8、参商:指参宿和心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又因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商 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 10、北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前四组成斗身,古曰魁;后三组成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北斗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 (1)幼年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于是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①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②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③教数:9岁。④外傅:10岁,出外就学。 (2)金钗之年:女子12岁; (3)舞勺:13岁。豆蔻年华:女子13岁; (4)15岁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成童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及笄:女子15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5)二八:女子16岁; (6)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7)花信年华:女子24岁。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3篇 【其他企业范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篇(一):三峡民间故事 三峡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人们俗称“讲古”,重庆话为“摆龙门阵”,它起源于民间,根植于传统,乡韵深长,是民间口头文学中较为广泛的体裁和形式。 三峡盛产民间故事家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刘德培融糅着泥土真实的口头民间文艺作品,是他在时空的演化和阅尽人间沧桑中诞生出的绝世珍品,作品折射出来的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已超越了作品的外在形态,以生活的本真状态出现却又负载着某种历史文化内涵的带有原生性的乡土艺术,已抵达一种大俗大雅的理想境界。刘德培以超强的记忆力传承鄂西地区民间口头文学遗产,成为享誉海

内外的民间文学的“活化石”。刘德培的故事保留着民间文学所特有的“有头有尾,一线到底,交待明白,引人人胜”和“朴实无华、不枝不蔓”等表现手法的风格,又有自己的创造。他讲的故事情节构思奇巧,语言生动诙谐,常于结尾处显绝妙,创造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三峡一带善讲者众多,刘德培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他传讲各类民间故事512则,谚语干余条,民歌千余首,谜语600多则,以及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料,为传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刘德培被喻之为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着眼于内容,民间故事含幻想故事、历史故事、智慧人物故事、生活故事以及动植物故事等类别。 幻想故事是民间故事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以超现实的幻想构成离奇的故事,通过幻想来表达和寄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表达人们对于痛苦生活处境的不满和改变这种处境的强烈愿望,想象丰富而奇丽,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神人交会的超现实图景,充满着浪漫色彩。展翅飞翔的雄鹰能够背负善良的弟弟去太阳山捡宝,同样也能把贪心的哥哥托运到黄金耀眼的罪恶渊薮中去;蟒蛇变化为英俊的少男娶员外三小姐为妻,从而使她得到人间得不到的温柔,狐狸精的美丽绝伦和妖娆贤淑也就使农田劳

古代年龄称谓及文学常识

针贬(砭)烦锁(琐)寒喧(暄)松驰(弛)暮蔼(霭)响午(晌)通谍(牒)蹩气(憋)脱化(蜕)震憾(撼)范筹(畴)秧然(怏)通辑(缉)防害(妨)慎密(缜)漫延(蔓)焕散(涣)羁拌(绊)脑怒(恼)技俩(伎)脉膊(搏)接恰(洽)秘决(诀)真缔(谛)协从(胁)慢谈(漫)融汇(会)报消(销)萎糜(靡)教悔(诲)急燥(躁)呕歌(讴)骄健(矫)缀学(辍)全愈(痊)掘起(崛)瞻养(赡)眩耀(炫)免励(勉)冒然(贸) 卫戊(戍)陪偿(赔)霎那(刹)膨涨(胀)揉躏(蹂)污告(诬)竭见(谒)坦护(袒)沤吐(呕)鬼计(诡)咀咒(诅)分岐(歧)决择(抉)针炙(灸)撒慌(谎) 清冽(洌)商摧(榷)璀灿(璨)争辨(辩)纵恿(怂)鼓惑(蛊)摧眠(催)尝罚(赏)挛生(孪)函养(涵)拖杳(沓)简漏(陋)垂弃(唾)膺品(赝)教梭(唆)游戈(弋)板面(版)伥然(怅)稠怅(惆)作崇(祟)穿带(戴)装钉(订)复没(覆)急待(亟)刻簿(薄)闪铄(烁)渲泄(宣)茶毒(荼)妥贴(帖)幅射(辐) 频临(濒)园满(圆)毒棘(辣)座标(坐)忘想(妄)桥粱(梁)摄服(慑)弛骋(驰)按磨(摩)撕杀(厮)誉写(誊)欧打(殴)问侯(候)恢谐(诙)帐蓬(篷) 戊戍(戌)证卷(券)肆业(肄)污篾(蔑)挑畔(衅)钓杆(竿)招幕(募)消遥(逍)矍烁(铄)道谦(歉)膏盲(肓)贪脏(赃)竟赛(竞)枯躁(燥)脉胳(络) 蓝球(篮)搞劳(犒)演译(绎)高梁(粱)撩绕(缭)观磨(摩)姿式(势)附录2 易混字 弊作弊弊端除弊利利害利害得失 敝敝衣敝帚自珍厉厉害变本加厉再接再厉厉行节约蔽遮蔽掩蔽隐蔽励勉励奖励励精图治 混混杂鱼目混珠颗颗粒一颗黄豆 浑浑身浑然一体棵一棵菜一棵大树 采神采兴高采烈 泄排泄发泄泄漏彩色彩光彩精彩喝彩丰富多彩 泻泻药一泻千里 象表象迹象惨象印象气象抽象练训练熟练练笔简练精练 像画像肖像录像好像炼锻炼炼丹炼钢炼狱精炼 相相貌相片众生相迭迭起迭次忙不迭 度欢度春节虚度年华度日如年叠重叠折叠层峦叠嶂 渡横渡长江渡过难关过渡时期 迹足迹事迹古迹慨感慨慷慨愤慨绩成绩功绩业绩概大概概况概不退换气概概念即即使立即若即若离 既既然既而既往不咎交交税交代交公粮 缴缴费缴纳缴枪 附录3 成语及其他短语中易错的字 和霭可亲(蔼)原物必还(璧)天崩地折(坼)并行不背(悖) 计日成功(程)哀声叹气(唉)民生凋蔽(敝)出类拔粹(萃) 刚腹自用(愎)暗然销魂(黯)披星带月(戴)清彻见底(澈)

人教版必修一到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必修一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 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 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 .. 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5.至易水 ..上,既祖.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因荆轲刺秦易水诀别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扬名天下。后人常用“易水”代指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变徵 ..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变徵、羽声: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 ...蒙嘉 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 .. 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失礼,并延引上殿。 9.至陛下 ..,秦武阳色变振恐 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10.诸郎中 ..执兵 郎中:宫廷的侍卫 11.《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类。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沛公欲王关中 .. 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13.季父、亚父 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姐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亚父:对对方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 14.毋内诸侯 ..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15.项王、项伯东向坐 东向: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左卑右尊。

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着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着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

必修三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考试必备! 高中语文 5 天前 点击上方“高中语文”,关注我们 必修三 1《杜甫诗三首》 1. 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 “白帝城”。 2. 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2《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3《琵琶行》 1. 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 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 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 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 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 贾人:商人。 7. 出官:(京官)外调。 8. 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 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 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 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 情感。 4《李商隐诗两首》 1. 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 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备考与素养古代文化常识 一科举教育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 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 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征辟】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3.科举制名称 【科举】 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1 300多年。如《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院试】

古代文化常识中关于“年龄”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中关于“年龄”的称谓 现在人们说年龄,都是很直接的1岁、10岁、40岁。简单明了,却貌似少了一点“韵味”。那么古人对于年龄又是如何称谓呢? 有些称谓现在还能听到,但有些已经很少有人知道。 【幼年】 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例: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小儿垂钓》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例: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少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例: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河中之水歌》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例: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青年】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例: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碧玉歌》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例: 嗟我客上都,忽已见暮春。 骑马出闇门,眯眼吹红尘。 西湖商贾区,山僧多市人; 谁令污泉石,只合加冠巾。 黄冠更可憎,状与屠沽邻, 齁齁酒肉气,吾辈何由亲! 少须一哄散,境寂鸥自驯。 举手邀素月,移舟采青苹。 钟从南山来,殷殷浮烟津。 鹤发隐者欤?长歌收钓缗。 畏冷不竟夕,恨此老病身。 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 ——陆游《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例: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刘禹锡《重答柳柳州》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例: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陆游《梨花》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作文辅导 1207 0018 :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

高中课本古代文化常识最全汇总

高中课本古代文化常识最全汇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 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世界四 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 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 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 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 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 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 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 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10、岁寒三友:松、竹、梅。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19、四书五经是儒 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23、五行:金、木、水、火、土。24、永 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25、古

2020高考古代文学常识

2020高考古代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是考生必背的内容之一。以下是20xx高考古代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1年龄称谓 NO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NO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NO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NO4.黄口:十岁以下。 NO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NO6.束发:男子十五岁。(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NO7.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NO8.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 NO9.而立:男子三十岁。(立,即“立身、立志”) NO10.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 NO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NO12.花甲:六十岁。 NO13.古稀:七十岁。 NO14.耄耋:八十岁。 NO15.鲐背之年:九十岁。 NO16.期颐:一百岁。 2地理常识 NO1.九州,中国的代称。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NO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NO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NO4.四海,指天下、全国。 NO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NO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NO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NO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NO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NO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整理汇总,考试必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整理汇总,考试必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一、人物称谓 1.人物姓名称谓 (1)直称姓名 ①用于自称。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例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 ④尊者对卑者称名。例如:求,尔何如?(《论语》) 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例如:夫子何哂由也?(《论语》) (2)称字、号、谥号、斋名 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序》) ②称号。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③称谥号。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④称斋名。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 ①称官名。例如: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例如: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 (4)称籍贯 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 (5)兼称 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例如: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6)特殊称谓

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例如: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 ③姓+之+人名。例如: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僖公三十年》) ④封地+人名。例如: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 (1)谦称 ①王侯自称。例如: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 ②臣子自称。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③一般人自称。例如:愚以为宫中之事 (《出师表》) 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中山狼传》) ④女子自称。例如: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并序》) (2)敬称 ①称君王。例如: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例如: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海瑞传》) ③称师长。例如:夫子哂之。(《论语》) ④称朋友、尊长。例如: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上对下或平称 例如: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4)贱称 例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5)表特定关系 ①加从表示叔伯关系。例如: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谢安传》) ②加太表示长一辈。例如: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左忠毅公逸事》) ③加先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例如:妪,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bǐ),指已故的母亲。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一、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呼

谦称 (1)王侯自称 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 称,他人不得擅用。例如:朕为始皇帝。(《史记》) ②寡人皇帝的谦称,译为“我”。例如: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孟子·梁惠王上》)③孤皇帝及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例如: 权叹息日 :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赤壁之战》) ④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例如: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搞从者。(《左传》) ⑤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例如: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嘻公四年》) (2)一般人自称 ①愚愚蠢的人,谦称。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壁之战》) ②某代替自己的名字。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③小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④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⑤不才/不佞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报刘一丈书》)⑥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⑦后学学者或读书人的自称。例如:零邑后学田玉书石。(《朝阳岩铭》) ⑧贱子谦称自己。例如: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无家别》) (4)女子自称 ①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译为“我”。例如: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磋来之食。' (《乐羊子妻》) ②贱妾女子自称。例如: 贱妾留空房。(《孔雀东南飞<并序>》) ③婢子受奴役的女子,谦称,译为“我”。 例如:若晋君朝以人,则婢子夕以死。(《左传·嘻公十五年》) (5)自称家人 ①家严亦称“家君”“家尊”,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一

2017.5古代文化常识积累(一)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李斯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名翟)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