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必修五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文学常识总结

1、明代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西遊記》2、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元末明初小說家施耐庵,據民間流傳宋江起義的故事寫成《水滸傳》,該書是中國曆第一部用白話語言寫成的章回小說,它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生、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刻畫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階級矛盾,歌頌了農民的起義鬥爭。
3、《裝在套子裏的人》的作者是19世紀後期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劇作家契訶夫。
他是一位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與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並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他的短篇小說還有《變色龍》、《小公務員之死》等。
對於可憐的人,可憐的生活的善意的嘲笑,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喜劇性。
他最擅長於在平靜的生活中看出事物的本質,因此被稱為“日常生活的現實主義”。
他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三姊妹》、《海鷗》、《櫻桃園》等。
《裝在套子裏的人》中主人公別裏科夫反對一切新生事物,扼殺自由與進步,是沙皇*制度的維護者,成為“套中人”的代名詞。
4、沈從文(1902-1988),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嶽煥,湖南鳳凰人,苗族。
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以湘西生活為背景,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
3、陶淵明(367-427)名潛,字淵明,世號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時代)大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4、初唐四傑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滕王閣序》作者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他在南下探親時,路過南昌滕王閣,在席間賦詩並寫下此篇序。
是一篇駢體文。
7、莊子(西元前369-前286)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存《莊子》一書由莊子和他的門人及後學寫成,全書現存33篇,又名《南華經》。
莊子的文章富於想像,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劉熙載《藝概·文概》評其“意出塵外,怪生筆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2345文学常识(全)

1、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戴望舒: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3、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4、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5、《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史事。
《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21 卷。
传为左丘明所著。
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
《国语》和《左传》明显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6、《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 编。
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

3、 (1)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 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 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北辰:以德治国的统治者。 (2)逝者:流逝的时光 (3)知者乐水:智者是聪明人,善于思考, 反应敏捷,像水一样灵动。
仁者乐山:仁者是仁慈宽厚的,安于义 理,不易冲动,像山一样稳重。 (4)日月之食:日食,月食。犯了错误,人 们都能看到,知错能改,人们都会敬重他。
因此,对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和板书所写的内容, 哪些是教材上有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一清二楚。记 笔记,重点记教材上没有的或自己不清楚的,以及老 师反复提示的关键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 和精力用于听讲和思考问题上。
在阅读教材进行预习时,同学们可以按以下五步来做 : 第一步,认真通读教材,边读边思考,找出重点、难点 和疑点,可以适当做笔记或批注。
豹子头
青面兽
神行太保
黑旋风
拼命三郎
浪子
鼓上蚤
矮脚虎
姓名网
屈原,名平,字原
孟子,名轲,字子舆 李白,字太白
朱熹,字元晦
岳飞,字鹏举
曾点,名点字皙 曾巩,字子固
杜甫,字子美
钱谦,字受益
王维,摩诘
顾炎武,字宁人
苏轼,字子瞻
孔尚任,字举重
苏辙,字子由
毛泽东,字润之
3鲁、迅,原名周树人
陶知行
徐悲鸿
艾青,原名蒋海澄
P95 1、 A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 龄《芙蓉楼送辛渐》
B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 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C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E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F暮春之初,会于 ……《兰亭集序》 G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 H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
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
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
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明·张溥《五人墓
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古同“炯”,明亮有神。卿(太仆卿之
因之吴公 ,太史 别称,掌管舆马和畜牧等事)
(指太仆卿吴默。字因之。)
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 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 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徵士, 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 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 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 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 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 “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 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 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 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 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 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 斋名为壮飞楼)。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 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 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 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 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 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 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 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 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 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 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 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 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 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1《归去来兮辞》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2《滕王阁序》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典故:豫章太守XXX来不接待宾客,专为XXX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XXX来访才放下。
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XXX:指大家世族。
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XXX: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3《逍遥游》1.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朔:农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4《陈情表》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XXX: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XXX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XXX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5.郎中:XXX的属官。
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

武七宿 七月流火
(奎、娄、胃、
东方苍龙七宿
昴、毕、觜、西方白虎七宿
参)
南方朱 雀七宿
角 、亢、氐、 房、心、尾、箕
井、鬼、柳、星、张、 翼、轸
“五纬”与“七政”
古人把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合起来称为“五纬”。 “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 或“七曜”。
古代文化常识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晋阳秋》 的记载:诸葛亮去世当天夜里,一颗赤色 大星,光亮有角,自东北向西南陨落,坠 入五丈原之蜀军营地。
目录
天文地 理
纪 年 纪 时
姓名字号
礼仪制 度
天文 地理 纪年 纪月 纪日 纪时 姓名字号 礼仪 制度
天文
二十八宿
分 野 斗、牛、女、虚、危、室、壁
【座次】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贬官。古
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礼仪制 度之 礼仪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位在廉颇之右。”
【席次】一般筵席用八仙桌,桌朝大门,位次如下:
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
【虚左】
礼仪制 度之 礼仪
6.成人礼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加冠的礼节。 【婚冠礼】婚礼、冠礼的合称。
逝、老等。
帝王
帝王 室内 座次
室内
1
帝
北
2 4
3
北
1
2
八仙桌
3
4
排座次
5
6
7
8
礼仪制 度之 制度
(二)制 度
1.汉 代
【征辟】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
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 推荐。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按必修五册150项版

⋯⋯⋯⋯⋯⋯⋯⋯⋯⋯⋯⋯⋯⋯⋯⋯⋯⋯⋯⋯⋯⋯⋯最新资料介绍⋯⋯⋯⋯⋯⋯⋯⋯⋯⋯⋯⋯⋯⋯⋯⋯⋯⋯⋯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化知识大全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1、《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相传周先期二百四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东孔子订正的鲁史《春秋》的次序,主要记录了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件,也是优异的散文著作。
(1—4《烛》)之武退秦师2、爵位:春秋期间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1—4《烛之武退秦师》)之武退秦师》)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1—4《烛称,寡德之人。
(1—4《烛之武退秦师》)4、寡人:诸侯谦5、行李:出使的人。
原写做“行吏”,后习惯写做“行李”。
(1—4《烛之武退秦师》)轲刺秦王》)6、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1—5《荆子:对人的蔑称。
(1—5《荆轲刺秦王》)7、竖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1—5《荆轲刺秦王》)8、祖:临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腔调凄凉。
(1—5《荆、9、七音:古时音乐宫分宫、商、角、徵、羽、变轲刺秦王》)类的官。
(1—5《荆轲刺秦王》)之马10、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
(1—5《荆轲刺秦王》)11、陛:殿前的台阶12、尺兵:尺寸之兵,指各样兵器。
(1—5《荆轲刺秦王》)13、郎中:宫轲刺秦王》)廷的侍卫。
(1—5《荆轲刺秦王》)骄横对方的姿态。
(1—5《荆14、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看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小于失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人。
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开战五年,终15、项。
(1—6《鸿杀门宴》)自败。
(1—6《鸿门宴》)北)以西,今陕西一带16、关中: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域。
(1—6《鸿门宴》):指崤山以东17、山东爱叫“幸”。
(1—6《鸿门宴》)妻妾的喜18、幸:封建君主对门宴》)19、季父:叔父。
(1—6《鸿沛县东南。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必修5+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必修5+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中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必修4):《窦娥冤》1.缥缃:代指书籍。
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zhī)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
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
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9.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
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
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
(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5)杂,杂角。
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辛弃疾词两首》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2.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全5册文化常识梳理汇总

(1—5)文化常识梳理
• 【必修一】
• 1.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 子、男。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 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 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 2.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 3.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 4.执事:办事的官员,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 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 【必修四】 • 11.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 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 皇天”。 • 12.三辅: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 区)。 汉代在京城继续沿袭秦制的京畿制度。 • 陵邑制度:始于汉高祖,从长陵开始在陵墓旁修建陵城,入住迁入的富户; 其目的是扩大都城人口规模,打击六国旧贵族的势力,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干弱支的重要措 施,对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 • 13.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 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 庠,在洛邑王城西郊。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 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 【必修三】
• 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 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 2.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 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 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 3.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 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 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的主张。 • 4.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 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 5.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1. 汉字——出现在商代,“图画字”或“象形字”是最早的形状。
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八个阶段: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大篆→④小篆→⑤隶书→⑥草书→⑦行书→⑧楷书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前四种才是构字的方法,后两种只是用字的方法。
2. 对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由上联、下联组合而成,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句法相似)、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阳平,仄声则指上声、去声。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3.《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最著名的五个学派是儒、道、墨、名、法。
《论语》是记录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的书,写于春秋战国之际。
书中提出的“仁”,核心是“仁者爱人”。
书中提到的“礼”,就是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
“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相传出自宋代宰相赵普之口,显示它是不朽的著作。
4、其他要点——(1)古文学常识★《左传》★《战国策》★《史记》(2)古文化常识★【晋侯、秦伯】(公侯伯子男)★【子】★【轲卿】★【竖子】★【为变徵之声】(古时的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郎中】(宫廷侍卫)★【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事)★【诹生】★【臣战河南】【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周朝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由此可见当时晋国的级别比秦国要高。
子在文中是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
在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主要有“子”“君”“公”“阁下”“卿”“殿下”“足下”等。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三吴:旧时指吴兴、吴郡、会稽三个地方。
钱塘:指杭州。参差:大约。
重湖: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为里湖和外湖。
叠 :重重叠叠的山峰。
高牙:古代行军时高高的牙旗在前引导,因此叫“高牙”。 这里指当地地方官。
明确: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 明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
课内练习
17、“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中写到的星宿是?C
A、扪宿和参宿 B、历宿和井宿 C、参宿和 井宿
18、五岳中的南岳是指? B A、恒山 B、衡山 C、嵩山
19、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山东是 指? A、泰山以东 B、崤山以东 B
九州:冀州、青州、兖(yǎn) 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 州、雍州。
《禹贡》九州图
中国五岳
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拜、五 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分别是 东岳泰山(海拔1532.7米,位于山东省) 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 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 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 泰山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 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自古至今,太阳和月亮运行 的轨迹,是我们人类最大的表盘, 寒来暑往,春秋更替,社会生活 在日月的轮动中渐进。中国古代 对时间的划分非常细致,有生活 情趣,也富有文化内涵。
五津:蜀中长江自灌县以下至键为一段的五个著名渡口, 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以五 津代指蜀地。津:渡口。 宦游:因仕宦而漂泊。比邻:近邻。古时五家相连为比。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1.关于古诗与星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地名所指的地方。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人之于国也》)河内:黄治以北的地区。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过秦论》)山东:指崤山以东。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过秦论》)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关西:函谷关以西。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些地区在长江之外)(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3.孔子及其弟子在谈到自然现象时,多用来比喻人事。
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把实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极星(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卫。
古人认为北极星在整个天体的中心位置。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感叹昼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时光的易逝。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人。
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课件(共82张PPT)

好祭鬼怪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好变动民曰躁
不悔前过曰戾
怙威肆行曰丑 壅遏不通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好内远礼曰炀 去礼远众曰炀
威强敌德曰武 克定祸乱曰武
名与实爽曰缪
古人命名文集 或诗集的方法
古人命名文集或诗集的方法
(1)以作者姓名命名。 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
(2)以官爵命名。 如《王右丞集》(王维)、 《杜工部集》(杜甫)。 (3)以谥号命名。 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 《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 (4)以书斋命名。 如《聊斋志异》(蒲松龄)、
「姓」的由來
戰國時期以前,只有貴族有「姓」,平民並沒有 「姓」,只有名。 「姓」有「從女生」的意思,留下了「只知有母」 的歷史痕跡。 「姓」,是家族的族號,用來分別祖先的家族系 統。 同「姓」有血緣關係,不能通婚。 後期,子女分散各地,因此有「氏」的出現來界 定每支氏族 。
「氏」的由來
古代名号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弱冠 自己 名 仪式 起的 (父亲起的) 后起 的 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號」的由來
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 。可分為五類,包括綽號、 謚號、尊號、年號和廟號。 綽號是根據一個人的身材、性格而生的,含有褒 善貶惡的意味。 謚號是古代的皇帝、諸候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 行為給予一稱號,用來判別死者的功德。 尊號和謚號差不多,分別是它可以在生前或死後 給予的。 年號是皇帝紀年的名號,始源於漢武帝。 廟號是古代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堂奉祀時追尊的 名號,始源於商代。
「氏」用以分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 「氏」的命名方法為: 1.以先人的別號為氏 2.以居處為氏 3.以先人的名為氏 4.以邑名為氏 5.以官職為氏 6.以職業為氏 7.以先人的謚號為氏 只有貴族男子可以稱「氏」,女子只能稱「姓」。
人教版语文必修5文学常识

1、《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中国明代长篇小说。
又题为《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
一般认为是施耐庵著。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也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
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水浒传》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并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这样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横行霸道、昏庸无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写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情节。
3、施耐庵(1296~1371),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4、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5、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6、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因此后来文学史上称“田园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本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必修五《归去来兮辞》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滕王阁序》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
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
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逍遥游》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陈情表》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5.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8.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9.犬马:臣子自谦。
10.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
后土:古代指地,土神。
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
指天地。
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亦作“后土皇天”。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长恨歌》1.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
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忽微:微小的事。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十一。
5.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即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6.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祭十二郎文》1.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
“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2.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
孟者,《说文》:“孟,长也。
”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
仲,《说文》:“仲,中也。
”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
”季,《说文》:“季者,少称也。
”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
3.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
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
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孤:年幼丧父的孩子。
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4.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
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5.省:探望。
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6.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
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7.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8.孩提:幼儿,儿童,一般指2-3岁。
9.尚飨:亦作“尚享”。
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
这是祭文结束时的常用语。
尚,表示希望。
飨,鬼神享用祭品。
《狱中杂记》1.刑部:又称秋官、宪部。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之事,是清代最高司法机关。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
类似现在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
吏部尚书还被称为天官。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类似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兵部又称夏官、武部,兵部尚书又称夏卿。
类似今天的解放军总政治部或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
刑部: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类似现在的司法部和公检法部门。
工部: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
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
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
类似现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城乡建设部。
2.京兆: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
文中指清朝包括国都在内的顺天府。
3.五城御史司坊:即五城御史衙门的监狱。
清时京城设巡查御史,分管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所以叫五城御史。
4.九门提督:是中国清朝时期的驻京武官,正式官衔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设立于康熙十三年。
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
5.十四司正副郎:清初刑部设十四司,每司长官,正职为郎中,副职为员外郎,总称为郎官。
6.大辟:斩首。
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
中国古代的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可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
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宫、大辟。
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
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通行。
奴隶制五刑中除了大辟即死刑外,其他四种又叫做肉刑。
墨刑又叫做黥(qíng)刑,先割破人的面部,然后涂墨,伤好后留下深色的伤疤。
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经过魏晋隋唐,都没有此刑,但五代和宋又恢复,辽金元明清都有刺面刑,但有的轻罪则刺胳膊。
到清末光绪末期,彻底废除。
劓即割鼻子,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用笞三百代替,后来,又减少了笞数。
此后,该刑不再出现。
刖刑,夏朝称膑,周时称刖。
是指斩掉左脚、右脚或者斩双脚。
有的说称膑是去掉膝盖骨。
秦朝称为斩趾。
宫又叫淫刑、腐刑、蚕室刑。
开始是惩罚那些有通奸行为人,后来处此刑的人与通奸无关。
宫刑是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一种重刑。
东汉时曾经用这种刑罚来作为死罪减等刑。
隋朝法律正式废除。
大辟,即死刑。
秦汉以前的死刑种类很多,如戮、烹、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头后悬挂示众)、弃市(闹市斩首后暴尸于众)、绞、陵迟(也写作凌迟)等。
7.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8.勾决: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钩,批准立刻行刑。
清制,每年秋季,由刑部会同九卿各官,详审全国判死罪者的名册,一一详议,分别归入“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情实者奏请勾决。
9.梏:古代木制的手铐。
10.木讯:指用板子、夹棍等木制的刑具拷打审讯。
11.移关:指移文、关文。
旧制,对不相统属的官署用“移”,百官互相质询用“关”。
清时“关”已不局限于质询。
移关诸部,发给平行各部的文书。
《陶庵梦忆序》1.鹿鸣宴:唐代乡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举子的宴会。
因宴会时歌《诗经·小雅·鹿鸣》之章,故名。
明清时,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主考以下各官及考中的举人,叫鹿鸣宴。
2.漏尽钟鸣:古代用滴漏来计时刻,又在天明时打钟报晓。
3.根:佛家的说法,是能生之义。
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能生出意识,称为“六根”。
4.舍利:梵语“身骨”的译音。
佛教徒死后火葬,身体内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称为“舍利子”。
5.劫火:佛家以为坏劫中有水、风、火三劫灾。
劫,梵语“劫簸”的略称。
劫簸是一大段时间的意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车辆。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2.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3.会同:诸侯会盟,朝见天子。
会,诸侯相见。
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4.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
端,古代用整副布做的礼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