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

合集下载

从中西思维方式视角看英汉互译

从中西思维方式视角看英汉互译

从中西思维方式视角看英汉互译摘要:思维方式和语言相互影响,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

英汉互译时要考虑这种差异,灵活转换思维方式。

本文从词汇、短语、句子三个层面研究英汉互译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将源语中包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再现,从而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英汉互译一、词汇层面翻译1. 汉语的概括词综合型思维就是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来对待,总揽全局。

分析型思维是把事物分解开来,逐一分析。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语言上有体现:汉语多用概括、模糊的词;而英语常用具体、细致的词。

比如:“笑”在汉语中是个概括词,对应的英语可以是:giggle(咯咯地笑),grin(露齿笑), snicker(偷笑), titter(傻笑), beam(眉开眼笑),smile(微笑), laugh(大笑), 都指“笑”,但表达方式很细腻。

汉语的“说”,在英语中有”say”, “speak”, “tell”, “talk”, “persuade”, 它们可以表达“说”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

这种形式的多样化使语言生动、准确。

而汉语则常用泛指的方式,在“说”前加不同修饰词,如兴高采烈地说,粗声粗气地说,眉飞色舞地说。

英语中对“看”的表达也是多种多样,如:peep(偷看), glance(匆匆一看), stare(盯着看), peer(凝视), glare(怒视),虽然look表示“看”,但以上各种不同的“看”并不是在“look”前加不同修饰词实现的,而是单词本身表达详细意义。

汉语的“山”,在英语中有不同单词表示:hill(小山), mound(山丘), mountain(大山)。

英语中没有像“山”这样的统称,而是用具体词表示形态各异的“山”。

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偏具体与分析型的。

2. 英语中表示一类人的单词英语中有一类词,他们的意义不是单独表示一个人,而是表示一类人,是个复数概念,如:The junior年少者, the senior年长者,the disabled残疾人, the aged老人, the young年轻人, the rich富人, the poor穷人, 这是英语的一大特点。

第二章 中西思维差异与翻译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二章 中西思维差异与翻译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二章中西思维差异与翻译2.1中西思维方式比较人类的大脑的生理构造基本相同,具有共同的思维能力。

由于各民族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追溯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本源,古代东西方社会的自然地理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追溯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本源,古代东西方社会的自然地理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汉文化发祥于气候湿和,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在这种较为优越的地理环境下生活的汉族的先民较少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压力,能更多地享受大自然的偏爱。

这种天时、地利的氛围为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缺乏人对自然的敌视,只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天、地、人视为统一整体,以“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物便是我,我便是物”,“物我交融”,“物我一体”为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的思想使东方民族的思维具有整体性,思维程序注重整体优先,从整体到局部,表现在时间、空间等方面便是由大到小,缺少严密的逻辑分析相反,西方文化发源于希腊半岛及其附近沿海地区,山呼海啸、动荡不定、气候恶劣的海洋环境使他们更多地领略了大自然的暴戾无常、变幻不定,加之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决定人们的生活主要靠海而不靠“天”。

认为只有冷静客观地认识自然,才能把握自然; 只有探索自然,才能征服自然; 只有与自然作顽强的斗争,才能生存下来。

因此,“物是物,我是我”,“天人对立”,导致了对个性、理性的强调与追求,注重对这个二元世界作深入透彻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研究其内在的规律。

可见,西方海洋工商型的思维方式具有分析性、逻辑性的特征。

社会环境的差异是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主要动因。

从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儒家学说,到老子“君人南面之术”的道家思想,再到汉儒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主张,其基点都是着力于对国家安定的维护与群体和谐的追求,同时这也促进了中华民族强调整体,忽视个体,强调义务责任,忽视个体权利的传统文化的发展。

浅谈中西方思维差异与英语翻译教学

浅谈中西方思维差异与英语翻译教学

浅谈中西方思维差异与英语翻译教学发表时间:2019-08-08T15:36:13.3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作者:于松[导读] 翻译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紧密,翻译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

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思维差异来阐述如何进行英汉互译,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25)摘要:翻译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紧密,翻译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

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思维差异来阐述如何进行英汉互译,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关键词:思维差异;翻译1、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在吸收外国先进的思想、优秀的文化的同时,还需要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推向世界,让世界能够更加正确、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

在这一过程中翻译的作用越加的显著。

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翻译人才已迫在眉睫。

但由于中西方思维差异的原因,英汉语言在表达上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导致译文中汉语思维明显,错误不断,进而导致学生在面对翻译内容时常常感到无措。

因此,翻译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十分“头大”的任务,甚至于很多学生在面对翻译任务时采取“消极抵抗”的行为。

2、思维方式在语言中在映射思维决定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人类思维是通过语言工具进行表达的。

思维方式的不同代表操某一种语言的民族所形成的不同的心理倾向。

每一种语言都表达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因此在翻译活动中想要准确地将一种思维模式、文化习惯转换为另一种思维模式、文化习惯,准确地了解两种思维模式在语言中的表现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中西方思维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一)重整体和重个体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偏分析性,中国人思维方式偏综合性,从而导致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体意识,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整体意识。

翻译中西思维差异

翻译中西思维差异

绿色是我大致的翻译。

你们自己做相应修改。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表达特点Differences of model of thinking版本一总体思路:思维与措辞(diction)——这是重点思维与句法(syntax)——一笔带过,孙越讲解过思维与段落篇章(paragraph and passage )——较难,暂时不讲解一、diction思维与措辞1、abstract VS concrete措辞的虚实倾向即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VS形象思维(imaginal thinking)Model of thinking in English language tends to be general and abstract, while it tends to be concrete in Chinese language.西式思维往往比较概括general、抽象abstract,体现在措辞上,英语倾向于使用含义概括、指称笼统、覆盖面广的词语来表达具体事物、动作或现象,用词倾向于虚;中式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体现在措辞上,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

principles in translation处理原则:(1)concretion具体化原则eg: The prevailing wisdom in the neighborhood was that we were spoiling it and that we ought to go back where we belonged.邻里间普遍认为是我们在糟蹋这个地区,我们应该回到自己该去的地方。

In this new year, we face momentous uncertainties: war (or wars), a weak economy.在这新的一年里,我们面临着战争(乃至连续的战争)、经济低迷等一系列重大的不定因素。

(2)visualization形象化原则There is more to their life than political and social and economical problems; more than transient everydayness.他们的生活远不止那些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问题,远不止一时的柴米油盐。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一、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着持某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百年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体现着持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抽象思维与具像思维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汉民族重具像思维。

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像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而汉语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理性概念,例如:1.“I hope my presence here tonight is further proof of the importance we British attach on relations with your great country.”“我希望,今晚我到这里来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英国人非常重视和你们伟大祖国的关系。

”英文中的抽象名词presence, proof, importance 汉译时都转换成了具体的动作.2.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

此例中的抽象名词wisdom, folly汉译时都转换成具有共相概念的一类人。

以上两例中的抽象名词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英美人来说,词义明确,措辞简练;但对于习惯于具像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必须将这些抽象名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汉语遣词造句的习惯。

东西方思维方式比较与翻译

东西方思维方式比较与翻译

• 可是我们已经说到故事的后面去了。 • 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 .
整理课件
• 中国:东西南北: • 转战南北;南征北战; • 西方:North, south, east or west 北南东西 • 转战南北: • fight north and south • 一桥飞架南北: • A bridge will fly to span the north and
• 1. 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 有。
整理课件
• 2. Memoranda were prepared in advance of private meetings on matters to be discuss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J.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整理课件
• 译文一: • 有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那就是,凡是有
钱的单身汉,总是想娶为太太。 • 译文二: •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是想娶为太太,这
• 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我们全党同志一定
要永远记取,引以为鉴。
整理课件
二)反说正译
• Hardly a day passes without him getting scratched or bruised as he scrambles for a place on a bus.
• 在举行个别交谈之前, 我已经就所要讨论 的问题预先拟好了备忘录。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视角下汉英互译探究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视角下汉英互译探究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视角下汉英互译探究作者:柳甲荣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4年第08期【摘要】作为人际沟通和交流的一种工具,从某些程度上来讲,语言是对人的思维的准确描述和表达。

汉英互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其更为确切的反映便是中西思维方式之间的转换。

因此,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视角出发,对汉英互译进行相关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西思维方式汉英互译在部分学者看来,“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 基于此,汉英互译反映了中西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转换,而这种转换则必须保证内容的准确和完整。

就翻译标准而言,研究者们普遍推崇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

然而,经过长久的发展之后,广大研究者逐步趋向“忠实”和“通顺”的翻译标准。

无论是“信”、“达”、“雅”,还是“忠实”和“通顺”,它们无不要求具体的汉英翻译都要做到对原作风格的保持和完整传递,这也就包含了对思维方式的确切体现。

无论如何,翻译活动的参与者都应牢记,“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和内容。

”一、中西思维方式所含具体内涵鉴于中西方各自迥异的的地理环境、历史演进、文化因素、政治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西思维方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英语作为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中的一员而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中的汉语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背景、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方式是不同的,于是就构筑了迥异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模式”。

对于中西思维方式的具体内涵而言,邵光学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直觉的,因而是模糊的。

”“相比之下,西方思维方式注重科学、理性和实证,因而从一开始就具有逻辑性。

”概括起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呈现聚合型(convergence form)的特点,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具有发散型(divergence form)的特点。

中西方思维表达差异与翻译

中西方思维表达差异与翻译

中西方思维表达差异与翻译1. 我原先打算十月一日去香港旅游,后来不得不取消,这使为很扫兴。

2. 在全球经济事务中,中国应继续保持一个积极而充满活力的力量,我坚信这是符合我国利益的。

3.虑到上届政府遗留下来的危机,我们在过去七年时间里所取得的成绩也就尤为显著,这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

1.即使他的信念还未被人普遍接受,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他就敢去做。

2.他对那些不赞同他的人,有着无比的耐心和宽容,忍受他们对他的无礼,这令人很敬佩。

3 如果每采取一项行动都考虑将来可能要发生冲突,那要取得和平是不可能的。

4. 为了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存以至真诚合作,我们能做些什么?Franklin Roosevelt:5. 如果我们以怀疑、不信任或者恐惧的心情去寻找和平,那么就得不到持久的和平。

只有以了解、信任以及由坚定的信心所产生的勇气,我们才能得到持久的和平。

6.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向前进所需的努力化为乌有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John Kennedy:7.如果我们能够团结起来,那么在许许多多的合作事业中,大概很少有我们做不到的事情。

8.如果我们分裂,那么大概我们什么也做不成——因为我们不敢在争吵和分裂的时候面对强大的挑战。

9.幸福并不建立在仅仅拥有金钱上,它建立在由成功引起的欢乐,创造性工作所激发的热情。

10.一定不能在疯狂地追求转瞬即逝的利润的过程中忘记劳动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精神上的鼓舞。

11.在这些暗淡的日子里,如果我们从中汲取教训,认识到我们不应该听天由命,而应该让命运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同胞服务,那么,我们所付出的代价将是完全值得的。

12.当我们为全体中国人努力提供机遇和条件让他们最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时,当我国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并且值得帮助的人时,公民服务必须作为中国进入21世纪的各项准备工作的核心。

这次周年纪念应该是对过去失误进行诚实评估的机会,同时也应该是对做好今后工作表达同样决心的机会。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作者:施莎莎蔡怡琪葛琦黄超萍陈俞因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2期摘要: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常出现歧义,甚至误解,尤其是初学翻译的英语类专业学生。

本文以我校学生翻译比赛作品为例,从语言与思维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中西思维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并提出直译转意译、转被动为主动、转抽象为具体这三种翻译建议,旨在帮助学生减少翻译失误,使译文更加地道、跨文化交流更加有效。

关键词:思维差异;英汉翻译;翻译转换1.引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文化的交流传播也日渐频繁。

翻译就是沟通两种文化的桥梁,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因此,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于翻译学习者也有极大影响。

吕叔湘先生说过:“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的体会” [1]。

因此,本文以本校英语类专业学生翻译比赛作品为例,探究两种思维模式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措施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为了更科学地分析中西方思维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我们收集了本校英语类专业学生的186份翻译作品(翻译素材来源于由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社主办的第十届“《英语世界》杯”比赛Major Jackson的作品Poetry to Me),并且根据大赛主办方提供的参考译文对学生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和整理,最终数据以表格呈现。

2.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 --以本校英语类专业学生翻译比赛作品为例2.1汉语用词较具体化,英语用词较抽象化汉文化“尚象”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偏重具体的思维方式,西方文化“尚思”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偏重抽象的思维方式[2]。

两者在语言上的表现主要为汉语用词较具体化,英语用词较抽象化。

因此,当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互译时,应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不局限于源语形式的表达,恰当转换词意,化具体为抽象或抽象为具体,以便更好诠释原文作者表达的内涵。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2442020年14期总第506期ENGLISH ON CAMPUS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文/项琳琳【摘要】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两种语言在选词、句子结构以及语序衔接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此,相关翻译人员需要在清楚掌握两者不同之处的前提下,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本文就中英思维方式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翻译过程中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

【关键词】中式思维;英式思维;翻译;转换【作者简介】项琳琳,大连外国语大学。

常为有生命的物体;英语中,主语通常是无生命的物质,致使语序和语态有所不同。

例如,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表示客观,常用it作形式主语,如it occurs to me that…, it is difficult to…等句型。

二、翻译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转换1.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的转换。

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常用概括词、英语常用具体的表达。

形合与意合间最明显的差别在于短句的衔接方式。

汉语通常采用短小精悍的句子,根据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组合;而在英语中,句子是以不定式、并列、从属等方式组合起来的。

在汉译英时,短句的整合尤为重要。

译者应分清主次,找出短句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作为主句,其余短句应根据与主句的关系选择恰当的关系词连接起来,合成为一个表意完整的长句。

在英译汉时,拆分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拆、拆成几部分、拆分后各部分顺序等都是译者在拆分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译者需要灵活应对拆分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至于概括词与具体表述间的转换,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应该采取不同策略。

在汉译英时,译者应斟酌并仔细考量众多英语近义词间的细微差别,找出在该语境中最为恰当的词语。

在英译汉时,因为英语词汇所表达的意思较为具体细腻,译者可能找不到与英语词语在意思上完全等同的汉语词汇。

在此情况下,译者需要借助形容词或副词的修饰来细化或局限汉语词语,通过牺牲形式层面的对等来实现意思层面的对等。

试析英汉思维差异在句子层次上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试析英汉思维差异在句子层次上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园吼

文。 吴绍华 ( 学院高州师范分院 广 东高州) 茂名

试 析 英 汉 思维 差 畀 在 句 子 层 次 上对 英 汉翻 译 饷 影 响
摘 要 :由于 英汉 民族 所 处的 文 化 背景 不 同 , 导 致 人 们 在 思 维 方 式 上 出 现 很 大 差 异 ,这 些 差异 在很 大程 度 上 影响 了学 生 的 英 汉 翻译 学 习。 笔者从 英 汉 思 维差 异 的 角 度 出 发 ,探 讨 英 汉 思 维 差 异 在 句 子 层 次 上 对 中 国 学 生 英 汉 翻 译 的 影 响 , 以 使 学 生 能 够 注意 到这 种差 异 ,掌握 英汉 句子 的特 点 , 提 高英 汉 翻 译 能 力 。 关 键词 :英 汉思 维差 异 ; 汉 句子翻译 英 引 言 原修饰语的顺序逐字逐句翻译的 ,字、句都没 有错 ,也符合中文语法 ,但不怎么顺 口,不自 然。而译文 2 则考虑到了汉语修饰语的排序特 点,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 习惯。例 6中,译文 l 也是按英语原句的顺序来安排地点状语 ,这 不符合汉语地点状语由大地方到小地方这样一 i m e e i e ng r alz ho m uc w h m or t n e ha 个排序的习惯,很不 自然 ,而译文 2 则考虑到 kn w ldg I o e e ha e p ti r m hi . d be n e tng f o m 了这一点 ,符合汉语的地点状 语排序 的习惯 。 四 .英 语 主语 多用 无灵 主 语 ,而汉 语 译文 l :他的最大 贡献使我认 识到 ,我 从 他 那 里 学 到的 远 远 不 只 是 知识 。 多 用 有 灵 主 语 英语 民族偏好客 体思维方式 ,即以 自然 译 文 2 : 他 使 我 认 识 到 , 我 从 他 那 里 学 到 的 ,远 远 不只 是 知识 ,这 是 他最 大 的 为本体。而汉 民族习惯 干主体性思维方式 , 即 贡献 。 以人为中心来观察 、分析 , 理和研 究事物 。 推 例 4 Th p o l f a malc u ty e e pe o s l o nr 因此,汉语常用人称作主语 ,当人称不言 自明 c c r anl an e t i y d fat g eson by a e e a gr s i bi g 时, 就以 “ 有人” 人们”等泛指人称为主语 、“ c unt y, i onl o r f y t y dar t r s i he e o ie n 的有灵主语 。而 英语 中为 了明确区分主 体与 sr g e,da e o t k p r s a d gr s tu gl r t a e u am , n a p 客体却 多用物称作 主语 ,也 就是使 用无灵主 i he r w n n t i o ha s he nd t de tny s i of her t i 语。那 么在英汉翻译过 程 中,可以根据 英汉 o n o nt y. w c u r 主语使用 类型的差异 对译文的 主语进行相 应 译 文 1:小 国人 民 一 定能 打 败 大 国的 的调整 ,得到符 合汉 语表达 习惯 的译文 。 侵 略 , 只要敢 于起 来 斗争 ,敢 于 拿起 武 器 例 7Th hc a p tkl h o n e tik c re ie te su d l d of y o t t p m f o se s. 并 掌 握 自己 国 家 的 命运 。 译 文 2:小 国人 民只要敢 于起 来斗 争 , 译 文 1:厚 地 毯 杀 死 了 我的 脚 步 声 。 敢 于 拿起 武 器并 掌 握 自己 国家 的命 运 , 就 译文 2:我走 在 厚 厚的 地 毯 上 ,一 点 定 能 打 败 大 国的 侵 略 。 脚 步 声都 没 有 。 分析 :例 3中译文 l与译文 2相比较 , 例 8L sn h i ed rt o l t e oig t er la e o k al h i o t m 译 文 1 是按 照 英语 句 子结 构一 一 对应 翻 译 fght ut of he . 的 ,把 全 句 的要 点 放 在开 头 来译 ,显 然 与 译 文 1:失去 了他 们的 领导 把 他 们 的 汉 语句 子 先说 明 、阐述 外 围环境 ,最 后 点 战 斗 也 带 走 了。 出 重 点 的 表 达 习惯 不相 符 , 带有 翻译 腔 , 译 文 2:他们 失 去首 领 以后 便 丧 失 了 而译 文 2 则把 全句 的重 点 放到 最 后 ,符 合 斗 志 。 汉语 的 表达 习惯 。例 4 中的英 语状 语 从 句 分 析 : 例 7中 译 文 l让 人 摸 不 着 头 虽长 ,但 却 只是 说 明 条件 ,因此 不 是 主要 脑 ,地毯 怎 么 可 以杀 死 脚步 声 ,这是 字 对 的 ,所 以 放在 主 句之 后 ,那 么 在译 成 汉语 字 的 死 译 , 没 有 考 虑 到 英 语 客 体 思 维 方 时 ,根 据 汉语 句 子 在表 达 上 的 习惯 ,也就 式 ,也 就 是 英 语 为 了 明 确 区 分 主 体 与 客 是 强调 逻辑 顺 序 ,先 出现 条 件 ,再 出 现结 体 ,多用无 灵主语 ,而汉语 则与之相反 。译 果 ,重 点 在后 ,即把 主 句 放在 句 尾 ,因而 文 2就 很好 地 考虑 到 了 汉语 习惯 于 主 体思 译文 2 比译 文 l更符 合汉 语 的表达 习惯 。 维 方 式 ,把 无 灵主 语 转换 为 有 灵 主语 ,符 三 英 语 在修 饰 语 的顺 序 上是 从 小 到 合 汉 语 的表 达 习惯 。例 8中的 译文 1同 样 也 是 没 有考 虑 到汉 语 的思 维 方式 ,而 套 用 大 。 而 汉 语 则 是 从 大 到 小 英语 民族重分析思 维 ,部分优 先。汉 民 了英语 思 维 方 式 ,使 得 译文 成 为 名副 其 实 族重综 合思维 ,整体的优先。其差异反映到语 的 英 式汉 语 ,很不 自然 ,不 通 顺 。而 译 文 言表现形式 上为 , 英语 民族谈问题常从具体开 2则 与之 相 反 ,把 英 语 无 灵主语 转 换 汉语 始,即个体 一 整体而汉民族谈问题 常从 宏观 、 有 灵主 语 ,符合汉 语 主体思 维 、表达 习惯 。 全局的问题上讲开,即整体 一 个体。由于英汉 以 上 是 笔者 从 思维 差 异 的角 度 分析 了 两个民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维逻辑 上的这种逆向反差 , 使得 英 语 在句 子 层 次上 与 汉语 的 不 同 。在 实 际 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时间 , 点等概念时 ,修饰 的 教学 当中 ,为帮助 学生克 服母语 干扰产 生 地 中心 词的词 序常常是完 全相反的 。那 么在英 的 负迁移现 象 , 教师需 要在 课堂上 对这些 差 汉翻译过程中 , 就可根据英汉修饰语的顺序上 异进 行对 比分析 ,就 一些容 易受母 语影响而 的差异对译文修饰语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 , 得 产生 的错误进 行 明确的教 学 ,使学 生了解 英 汉句 子结构 的不 同特 点 ,注 意到在 英汉翻译 出更 加符 合汉 语表达 习惯 的译文 。 例 5I sa s l l~ ah o e u 中 可能出 现的错 误 ,变 盲 目为主动 ,有意识 ti mal d fs in d b t ,o i po t nt or . m ra p t 地排 除干扰 。同时 ,在英语 教学 中还 要有意 译 文 1:它 是 一 个小 的 ,老式 的 但 很 识 地培 养 学 生用 英 语进 行 思 维的 习惯和 能 重 要 的 港 口。 力 。对于英语 专业学 生来说 ,英汉 翻译既 是 个 难题 ,更是一种挑 战 。在帮助 学生 了解 译 文 2:它 是 一 个老 式 的 小港 ,但 很 了思维 差 异 以 及 由此 产生 的 语言 表 达 差异 重要 。 例 6S e l e t4 3 Na j g Ro d, 后 ,教师应 该通过 各种 渠道 ,提高学 生的 英 h i s a 8 ni a v n Na h ng, nc a Chi na. 语 语感 和 用 英语 思 维 的能 力 。 比如 说 可 以 鼓励 学生 多找 一些 英汉 对 照的读 物来 分析 , 译 文 I:她 住 在 4 8 3号 南 京 路 总 结英 汉 语 在 句子 层次 上 的 差异 ,然 后 找 南 昌 市 中 国 。 译 文 2:她 住 在 中 国 南 昌市 南 京 出 规律 ,指导 其 翻译 实践 。 总 之 ,英汉两 种语言表 现形式 上的差 异 路 4 3号 。 8 下转 1 页) 5 7 分 析 :例 5中译文 l 的译 法是按 照英 语 绝不是孤立的 、任意的 。这些( 达 上 习惯 于 从 侧 面 说 明 、阐 述 外 围 环 境 , 最 后 点 出最 重 要信 息 ,句 式 呈 曲线 型 。那 么在 英汉 翻 译 过程 中 ,就 可 根 据英 汉 语 义 表达上的差异对译文句子结构进行调整 , 得 出 更加 符 合汉 语 表 达 习惯 的译 文 。 例 3 Hi c i o tiuin wa k s he c nrb to sma — f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视域下的英汉翻译艺术探析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视域下的英汉翻译艺术探析

当前的翻译工作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英汉翻译更是重中之重。

所谓翻译,其实就是使用一种别的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所包含的语体意思和语言特有的思维内容完整再现的过程,也可以说翻译就是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相互转化的跨语言的交际活动。

对语言认知方式的不同取决于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又会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或翻译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不但能把原文的真实意思完整表达出来,而且翻译要做到精确科学,这是对翻译工作的基本要求。

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在翻译的时候就必须充分考虑到翻译语言与被翻译语言之间的不同思维,要在承认这种思维方式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进行翻译。

一、中西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表现思维方式是民族文化精华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积累的结晶,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了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风格和语言文字结构的不同虽然受到中西方彼此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客观现实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由英汉两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决定的。

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不但决定了语言的内容,而且也决定了语言的结构,所以,研究和探析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和差异对于做好英汉翻译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西方英民族擅长抽象思维,而汉民族习惯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英民族大多擅长这种思维方式,他们用抽象的概念来表达具体的事物,在英语语言使用中就表现在特别喜欢用抽象的名词来表达一种非常复杂的理性事物。

另外,抽象思维大多是使用概念、判断或推理等思维方式,然后用非常严密的逻辑用语结构来表情达意。

而汉民族则和英民族的思维习惯有很大的不同,汉民族是非常擅长形象思维的,在汉语中的用词基本都是使用具体的名词来表达抽象的内容,很少使用抽象的名词。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汉民族长期以来在天人合一理念下形成了固有的喜欢用具体的表象来说明抽象概念的思维定式。

第二,西方英民族擅长用综合型思维对事物进行严密逻辑分析,汉民族喜欢用分析型思维对事物进行辨证分析。

首先,西方语言由于深受天人各一哲学思想的影响,语言表达方面追求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效果,所以,西方英民族的语言句式结构就非常严整,思维更是要求实现缜密明晰。

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汉英语言及翻译的影响

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汉英语言及翻译的影响

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汉英语言及翻译的影响摘要:思维方式与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汉英思维方式在众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重整体、偏重综合型思维与英美人重个体、偏重分析型思维的差异,表现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就是,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

这些不同导致了在翻译的过程当中注意这两种语言的差异,汉译英时把隐性化显性;英译汉时以神统形,找出汉语的隐性关系并化作英语的显性。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翻译整体思维抽象思维意合形合一、翻译、语言与思维方式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而意义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

与此同时,思维与语言又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

思维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展开,而思维的活动也必须依赖语言来表达。

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汉英两个民族由于地域、历史、宗教、文化的不同而形成差异较大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观的思维过程当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进行语言文化转换(翻译)过程当中最具阻力的因素之一。

学习翻译,学习两种语言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

所以,研究汉英思维差异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翻译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汉英思维差异与汉、英语言的差异综合我国多位汉英比较专家如连淑能等研究成果,汉英思维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人注重伦理,英美人注重认知;中国人重整体、偏重综合性思维,英美人重个体、偏重分析性思维;中国人重直觉,英美人重实证;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英美人重逻辑思维;中国人重螺旋思维,英美人重直线思维等。

本为着重讨论汉语重整体、综合型思维与英语重个体、分析型思维的对比差异。

一些学者主张用意合(parataxis)和形合(hypotaxis)来概括汉、英语言的差异。

(申小龙,1990)意合,指的是语言中词与词、句子和句子的组合主要是靠语义上的关系和联想达成的,词与句子的结合往往在外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标志,交际双方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下依据自己的语感,对语句做出正确的语义解码。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英译汉的转换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英译汉的转换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英译汉的转换一、中西思维差异综述 You don’t grow the grain you eat and you don’t make the clothes人类思维的规律大致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渊源, you wear.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差异。

西方思维长于抽象,具有你吃的粮食不是你自己种的,你穿的衣服也不是你自己做的。

开放性、认知性、精确性、分析性和逻辑性的特征。

自古希腊时期主语与话题的差别可以概括如下: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起,就注重自然客观、探索自然奥秘,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富有言(subject一prominent) ,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的汉语是主全球观念和宇宙意识,认为外界是对人有价值的客观存在,崇尚以题显著的语言(topic- prominent)。

其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

自然为认知对象,认为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把握自然并进而征服自 (二)被动主动然。

因而就导致英语主语具有了逻辑的倾向特点,并建立了抽象形英汉翻译中有关主动与被动用法的差异容易引起表达方式的式逻辑系统,形成了规范化思维模式、抽象时间、空间、因果和其混淆。

几乎每一本讲英汉翻译的著作谈到被动句的问题,认为英语他思维逻辑。

与之相比,东方的特点可以概述为:中国传统思维长爱用被动句,汉语不爱用被动句。

如果我们在往深看一点,就可以于切实、具体和实用,不割裂具体经验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因而不发现这些句子的后面也体现了两种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除了个别善于抽象,思维不拘泥严格逻辑规范,思维概念倾向笼统甚至模棱原因之外,很多英语被动句必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是因为前者反映两可,因而不能产生抽象分类、种差界定、形式分析、归纳演绎、了客观意识而后者必须对应之主体意识(潘文国,1997)。

中国传统假说实证等科学思维因素。

从根本上去了解英汉语言和思维习惯的哲学注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在人和万物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基本差异,对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翻译策略分析研究 英语学专业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翻译策略分析研究 英语学专业

论文题目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atterns of (英文)Thought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论文题目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影片为例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atterns of Thought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Abstract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link or bridge for people with different language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t is a process of translating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target languages. Translation studies has drawn a lot up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related disciplines, which enable us to view and summariz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practic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What’s more, it has helped to enrich and expand the academic 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ies.This thesis is detailed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at are reflected in the languages, which is aimed at shedding light on the problems that translators are likely to face in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a discussion and illustra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directed at the very factor of cultural, which is intended to be a problem-solving section. Then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are prone to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by the translator, several strategies that are frequently resorted to are discussed at full length.Key words : translation strategies;patterns of Thought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翻译策略中文摘要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互相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与汉英语篇翻译[1]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与汉英语篇翻译[1]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9卷 总第31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 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 ocial S cience Edition)No.1 2007(Vol.9 Sum No.31)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与汉英语篇翻译3● 吕璀璀(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 要: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表现特征,进而揭示这种差异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并探讨了消除思维模式消极干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维与语言;中西思维模式差异;汉英语篇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7)01-0263-02 近几年来,中国的英语教师发现他们的学生在进行较为复杂的汉英语篇翻译时,不懂得如何对句子进行切分、拆离和重组,而是逐字逐句对原文硬译;篇章内部句子结构松散;主动句滥用;句子重心后置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中西方在思维模式上存在的差异。

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语言受思维的支配,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是语言生成的哲学机制。

语言实际上是紧紧地附在思维这个有无限纵深的基础之上的结构体。

我们可以说,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

我们在汉译英的过程中遇到的以上诸多问题,是与中西思维模式之间存在的差异有很大联系的。

对于母语是汉语的译者来说,由于母语思维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他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汉语的思维模式迁到英语中去,从而影响了英语译文的准确性。

一、中西思维模式及其在译文中的表现1.螺旋式思维与直线式思维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以直觉、具体和圆式为特征,说话时爱绕弯子,常常避开主题而言其他,往往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等关键问题保留到最后,或者含蓄地表达出来。

从中西思维语言差异看英汉互译

从中西思维语言差异看英汉互译

收稿日期 : 2006 - 03 - 01 作者简介 : 刘文军 (1973—) , 男 , 江西赣州人 , 广东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教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英汉对比和翻译理论与 实践研究 。
·127·
第 3期 宜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第 28卷
·128·
尔对西方多种语言进行比较研究后证实 , 句法中所 谓 “主语 ”、“谓语 ”之分 , 是从形式逻辑来的 。[ 5 ] 这种语言组词造句往往条分缕析 , 句子成分清晰 , 层次结构严谨 , 是一种形式化 、 “法制化 ”的语 言。
英语也不例外 。这与西方思维中逻辑分析 、演 绎推理是相符的 。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 , 受这种哲 学思维的影响 , 形成了一套形态变换规则 , 是形态 外化型语言 。英语组词造句 , 就是利用各种显性的 形态关系粘连各种成分 , 叠床架屋 , 环环相扣 , 层 层相套 , 呈一种静态的空间型构造 , 也称树型构 造 。英语的这种句子建构模式 , 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西方的科学理性精神 。
西方主客二分 、物我分明的思想推演发展下 去 , 就形成了西方典型的思维模式 : 线性抽象思 维 , 擅长逻辑分析和演绎推理 。这种思维模式注重 事物内在的差别 、对立和规律性 , 进行 “非此即 彼 ”的推理判断 。[ 3 ]要把握事物 , 首先分析事物的 性质 、特点 , 然后对其或进行逻辑归纳或进行演绎 推理 , 最后做出价值判断 。中国由于受 “天人合 一 ”思想的影响 , 其思维模式是以人的主观感受 为基础 , 注重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辩证性 , 是典 型的圆式思维 。这种思维模式强调人的主体性 、悟 性 , 以及事物的整体性 。凡事物都直接把它纳入人 的经验之内 , 从整体上 、宏观上去把握 , 寻求动态 的平衡 , 对其作直感式价值判断 。所以是一种具象 思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直线思维与曲线思维
英语民族重直线思维,而汉民族重曲线思维。在表达思想时,英语民族的思维更直截了当,他们习惯先交代要点,而汉民族习惯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英语在谋篇和遣词造句上遵循着从一般到具体、从概括到举例、从整体到个体的原则。如: Soccer is a very difficult sport(topic sentence). (1) A player must be able to run steadily without rest (2) Sometimes a player must hit the ball with his or her head. (3) Players must be willing to bang into and be banged into by others. (4)They must put up with aching feet and sore muscles.上面的这段话中,主题句(topic sentence)也就是文章的中心, (1)(2)(3)(4)句是用来说明主题句的。而在汉语中,我们习惯于“前因后果”。如果要表达相同的意思,我们通常这样说:足球运动员必须能不停地奔跑,有时得用头顶球,撞别人或被别人撞,必须忍受双脚和肌肉的疼痛,所以说,足球运动是一项难度很大的运动。又如: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 J.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个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西方民族“由一到多”的思维方式往往将句子的语义重心放在的开头,而东方民族“从众归一”的思维方式往往将句子的次要语义部分放在句首,而将重心放在句子的末尾,以示强调。
(三)个体分析性思维与整体综合性思维
分析型思维和综合型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东方重综合,西方重分析”的思维习惯。西方民族的思维模式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东方民族的思维以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辩证性著称于世。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英汉语的结构形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分析型的思维方式使英语具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形式多样的语法形式和组词造句中较为灵活的语序结构;而综合型的思维方式使得汉语无词形变化,语法形式的表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组词造句中完全依据语义逻辑和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决定词语和分句的排列顺序。英语民族的思维是个体的、独特的,而中国人则注重整体、综合、概括思维。表现在语言上,英语喜欢用具体细腻的词,而汉语则更偏爱概括模糊的词。例如:“说”这个词,在英语中有“say”,“speak”,“tell”等说法,他们可以表达不同情况下“说”的意思。这样会使语言简洁准确,又富于变化,形象生动。而汉语则往往趋向于泛指,在“说”前加修饰语,如:语无伦次地说,低声地说,嘟嘟囔囔地说。汉语把隆起的地表称为“山”,它包括丘,小山和崇山峻岭;而英语则要三个词:Mound(丘),Hill(小山)和Mountain (崇山峻岭),英语没有像“山”这样的统称词,因而不用“山”这个概念,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是不同的。
二、思维方式差异与英汉翻译
作为跨文化交流的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化,更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由于英汉思维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内容与形式上的差异,翻译时要注意到这种差异的存在,根据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对词句作必要的调整,提高译文质量。下面主要从词语和句子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词语层次
一、中英思维方式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异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着持某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百年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体现着持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抽象思维与具像思维
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汉民族重具像思维。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像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而汉语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理性概念,例如:1.“I hope my presence here tonight is further proof of the importance we British attach on relations with your great country.”“我希望,今晚我到这里来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英国人非常重视和你们伟大祖国的关系。”英文中的抽象名词presence, proof, importance汉译时都转换成了具体的动作.2.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此例中的抽象名词wisdom, folly汉译时都转换成具有共相概念的一类人。以上两例中的抽象名词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英美人来说,词义明确,措辞简练;但对于习惯于具像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必须将这些抽象名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汉语遣词造句的习惯。具像思维要求取向与取义相结合,特定的思想要寄寓于具体的物象之中,借助具体物象叙事述理,表达概念,情感和意向;而抽象思维则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思维形式,通过对物象的统摄以严密的逻辑语句叙事说理,表情达意。这一点从古诗“秋思”与译文的对比中可见一斑。原诗的前三行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行诗句中连续使用了九个名词,并列了九种具象,萧瑟凄凉之景,空旷冷落之感从这九个象语中凸现而出,悠然而生,无须任何赘词冗语。反观英译文:Oe'r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 fly evening crows; Neath tiny bridge beside a clear stream flows; On ancient road in western breeze a lean horse goes;译文句式工整,词义贴切对应,韵律和谐自然,但原句中具象组合改换成三个完整的逻辑语句,这既是英语遣词造句的语法要求,更是由于严密的抽象逻辑思维表达形式的需求。
由上可知,英语中使用大量的抽象名词来描述时间和表达观点,而汉语倾向于用具体的词来表达,汉译时我们可以将英语的这类名词翻译为汉语的具体名词。如:“We,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our national self-respect and pride.”汉语可译为“我们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此句中用具体名词“自尊心”和“自豪感”来翻译英语中抽象名词“self-respect and pride”。由于英语注重逻辑,重形合,句中各成分常用连词或代词来指代,汉语句子结构重意合,句中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多依靠语义贯通,语境的映衬,少用连接词。英语的关系代词和冠词、副词在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应的词类,因此在翻译时常用意合的方式转换。如:“And I take heart from the fact that the enemies, who boast that they can occupy the strategic point in a couple of hours, have not yet been able to take even the outlying regions, because of the stiff resistance that gets in the way.”试译:由于受到顽强抵抗,吹嘘能在几小时内就占领战略要地的敌人甚至还没能占领外围地带,这一事实使我增强了信心。除名词和连词外,英语中的介词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介词的使用在英语中非常活跃,可以用来表示虚泛意义,这也是西方抽象思维在语言使用上的体现。翻译时可将这些表示虚泛意义的介词转译成具体的词,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如:“The Kremlin is turning westwards for capital and technology.”克里姆林宫正在转向西方寻求资金和技术。(二)语句层次由于中西思维习惯的不同,英汉互译时语句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首先,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所谓“形合”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所谓“意合”主要是靠句子内部的逻辑联系。英语结构紧凑严密;汉语结构简练明快。英语常以主谓结构为主干,层层搭架其他结构向外扩展。例如:“The littl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英语句子,看起来似乎很长,实际上主句是“The boy…said…”,五个分句挂在主干上,并由连接词粘合在一起,这种形合显得非常有层次和秩序。该句译成汉语为:“那个小男孩正在哭泣,好像很伤心。当我问他时,他说很饿,已两天没吃东西了。”由于汉语句子重意合,不强求语言形式,连接词使用很少,句子的逻辑连贯靠句意本身,因而,译文较符合汉语的叙事方法。正是由于这种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使得汉语中短句较多,而英语中长句较多。所以汉译英时要根据需要注意利用连词、分词、介词、不定式、定语从句、独立结构等把汉语短句连成长句;而英译汉时又常常要在原句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主谓连接处、并列或转折连接处以及意群结束处将长句切断,译成汉语分句。如:“When Smith was drunk, he used to be a this wife and daughter, and in the next morning, with a headache, he would rail at the world for its neglect of his genius, and abuse, with a good deal of cleverness, and sometimes with perfect reason, the fools, his brother painters.”这是一个并列句。第一个主句(he used to be a this wife and daughter)带一个时间状语从句;第二个主句(he would rail at the world)前带有两个介词短语,分别为表示时间和方式的状语;第三个主句(he would abuse the fools his brother paint-ers)带有两个介词短语,做并列方式状语。在汉译这类长句时,我们可将其拆分为若干个短句,以使文章更为流畅和符合汉语思维习惯。原句可试译为:“史密斯喝醉酒之后常常打老婆和女儿;第二天带着头疼发牢骚,抱怨世人不能赏识他的才华。他痛骂同行的画家都是糊涂虫。话很尖刻,有时候也很有道理。”其次,由于受逆向思维的影响,英语中有时先果后因,先求证后假设,先论证后让步,在时间的先后概念上,英语中用back, after, past指称过去的时间,而用forward, before, future指称未来的时间,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此相反,用“前”指过去的时间,用“后”指称未来的时间。这时我们进行英汉互译时则需对语序重新调整,对词汇重新选择,以符合各自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例如:“We can gain no lasting peace if we approach it with suspicion and mistrust or with fear.”如果我们以怀疑、不信任或者恐惧的心情去寻求和平,那就得不到持久的和平。在上面的例句中,原文是果在“先”因在“后”这符合英语民族的思维逻辑和表达习惯,而在汉语中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则是因在先果在后。同样,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对于涉及到“前,后”概念的表达上,也必须注意英汉思维顺序的差异,不能照词(字)直译。只有掌握其中规律才能使译文准确无地误诠释原文的表意和内涵。如唐诗《登幽州台歌》的英译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译文On Climbing the Tower at Youzhou Tr.许渊冲Where are the sages of the past And those of future years? Sky and earth forever last, Lonely, I shed sad tears.诗中第一句“前不见古人”中的“前”译文中用了英语中表述过去的词“past”而第二句“后不见来者”中的“后”却用了英语中表述未来的词“future”.通过这样的词汇转换使译文既达意传神,又符合英美人的思维习惯。英美人和中国人在时间概念上表达方式不同是由于思维方式不同所引起的,中国人是面向着过去来区分时间先后的,而英美人是面向着未来来区分时间先后的,不注意这种差异就会造成误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