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利刃轮第9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心利刃轮第9课(2012年9月7日)
现在讲到《修心利刃轮》当中“以温和的语言来教诫”,也就是说我们即生当中自己的身上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都是有缘有因不是平白无故的。

所以每次我们的生活修行当中遇到一些不开心事情的时候,自己可以安住下来想一下,可能自己前世或者即生当中做了一些不合理的事,今天这些果报到了自己的身上。

很多人在生活当中只要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抱怨外境,对周围的人发泄、抱怨,这是不太合理的。

而真正的修行人可以通过自心的调整和反观来断除烦恼,这是智者的行为。

下面颂词说到:
行善自心不调时,是图即生大富贵,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策励求解脱。

无论我们闻思修行、弘扬佛法等任何一个善法,尤其在自我修行的过程当中如果自己的心越来越没办法调伏。

有的人没有修行时心还算调柔但是越修行自己的烦恼反而越来越增长,好像越学自相续越不相应、越刚强难化、无法调伏。

这个时候也不要怪其他,应该想到这是前世或者往昔贪图即生的荣华富贵,一直想求今世安乐,只把解脱法当成一种形象,即生当中有名声、财产、地位、势力、妙色等等这样的世间法过于希求。

这样的恶业利刃轮到了自己头上。

所以现在修行不能调伏心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外境,也不是上师不好,以为自己越修越不好应该换个上师,或者以为法有问题,因为修这个法对我的自相续无法调整。

如果你的上师真的是没有任何修证、没有任何加持、没有任何智慧悲心也许可能有这种情况,否则就是邪见导致。

最主要可能自己一直贪执今世,前世也贪执今世、即生当中也贪执今世。

那么从现在开始要自己鼓励自己、自己鞭策自己,一定要求解脱的法门,生起出离三界轮回的心,出离心很重要。

如果没有生起出离心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你永远贪执世间的五欲六尘,这样绝对是会堕落的。

《方广大庄严经》当中也讲到:“若着五欲者,即失解脱乐”如果你贪着五欲,也就失去了解脱的安乐,“谁有智慧士,而求大苦因?”谁有智慧的话,哪会去求痛苦的因——世间八法、荣华富贵,这样的做法或行为的确特别可怕。

因此作为修行人自相续当中一定要有一种出离心。

如果没有出离心,一边贪执今生的健康、快乐、成功,这样表面上看来是修的大法,像大乘佛法的菩提心或者无上密乘的大威德大圆满也不一定真正能够获得解脱。

不要说解脱连自相续的调伏也是很难的。

所以我们心不调柔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出离心。

如果有了出离心而且有了真实的境界,就像《前行》里面说的,那在短短的即生当中就有可能解脱。

有些人特别贪求世间的名声财富等等,如果你将贪求世间法的所有时间精力用在出世间的解脱法方面那一定会成就的。

在佛经里面讲过这样一个公案:一天早晨佛陀和阿难一起从给孤独园去城里化缘,当时看到远处坟堆里有一对年高的老夫妻,他们身体颤抖非常可怜。

就像我们有时候看到的一些乞丐特别可怜。

当时佛陀就问阿难:你看到这对可怜的乞丐了吗?阿难说看到了。

佛陀就告诉他,其实这个世间上很多人只不过是不努力而已,如果努力不会变成这样的。

如果这个人在少年的时候能够非常努力,他会成为舍卫城第一大富翁而且会获得阿罗汉的果位;如果他在青年时能够努力,他会成为舍卫城第二大富翁而且会获得阿那含果位;如果他在壮年时能够非常努力的不断修行,至少也会获得须陀洹果位。

但是他全部放弃了努力,对世间法也没有努力,对出世间法更没有精进,所以今天落到这种下场。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也看到佛教当中并不是全都依靠“命中注定、前世造就”----好像今生当中懂与不懂都是这么一个结果,并不是这样承认的。

《百业经》里面也讲过如果没有忏悔就变成旁生,如果忏悔不用变成旁生,转
为人也不用漂泊最后会获得解脱。

所以从这个公案也知道前世跟今生当然有一定的关系。

今生当中如果在坐各位非常努力,那么即生也可能成就。

如果现在不精进,就像很多世间人推延:“我现在要回去赚钱,以后等我的事业家庭各方面都好了,我再来修行。

现在不行,现在我一定要成功,等我成功了,到时我一定会到学院来发心、做功德、闻思修行。

”有些人这样讲的时候,我就说:“你不能太慢了,太慢了可能永远就没有修行的机会了。

”这些人把人身看成是常有,没有无常的概念,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我们要知道解脱就在当下。

米拉日巴尊者也说过:“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如来再来是佛菩萨的化现,对我来说是一种赞叹。

但是对法是极大的诽谤。

原因是任何一个人求法都会得到的”。

我们想六祖、无垢光尊者等都是古来的佛跟我们完全不相同,当然也有这样的说法。

但最根本是我们如果真正很努力,最后自相续中的烦恼减少、智慧越来越增长、对弘法利生做出很大的贡献时,可能后人也把你称为普贤如来、文殊菩萨、观音菩萨,这肯定有的。

但如果我们即生当中没有努力,的确时日漫长,将来何期能得到真实的解脱呢?非常遥远。

所以一定要励力求解脱。

诵经思择后悔时,无愧喜新好高攀,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交往悉谨慎。

我们平时诵经典、闻思修行、思择法义各方面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有些时候没有什么感应,这个时候经常产生后悔之心“我以前做了多少多少的念诵、功德、行持善法,但是现在看来我可能错了”。

有些人经常讲发心的过程当中,比如说在一个上师那里发心,然后发心发心,最后好像上师不理你了或者上师跟弟子之间发生一些小小的摩擦、误解、矛盾,在这个时候你就开始抱怨“我在十几年当中所有的发心都已经浪费时间了,太不值得了,我太愚笨了。

当年的我为什么依止这样的人?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有些人经常有这种说法。

其实这是很愚痴的一种说法。

如果是为个人打工也许可能有这样的后悔,比如说我给一个个人当仆人十几年以来什么感应都没有,到最后抱怨别人也有可能。

但是如果真正为弘法利生发心,按理来讲不应该有这样的后悔心。

不管怎么样自己在行持善法过程当中后来后悔,而且将自己的善根摧毁,这样的后果其实他自己也不太愿意看到,但是业力的催动驱使下他也可能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往昔自己在众人面前无惭无愧,做什么事情都不讲因果规律。

还有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喜新厌旧、没有长远的情谊----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佛法,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

其实我们有些人真的是特别喜新厌旧,从很多行为上都可以看得出来,不要说十年二十年,一般是两三年当中也看得出来。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表情与最后的表情截然不同、判若两人,可以说完全另一种人了。

这样导致自己生生世世对善法产生后悔。

还有就是好高攀、好高鹜远,对一些有名声的人或者对大法高法极其攀缘,这样的恶业利刃轮到了自己头上。

因为以前他看不起在眼里根本放不下一些小人、一般的取舍因果法,这些他根本不屑一顾“人身难得有什么可修的?什么生命无常,我修大圆满!我修禅定最高的境界,安住。

”现在有些人什么都不懂,什么境界都没有,口口声声说大话。

有时候看起来也觉得这个人内在什么修行都没有,只是口里面高谈阔论。

特别可笑。

这样的现象经常非常非常多。

如果变成这样的人说明什么呢?就是前面所讲到的恶业的利刃轮到了自己头上。

所以从今以后要小心翼翼,交往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一定要注意。

否则你交往不对,对人、对法如果不对应,整天都是一些内在没有知识外相上有一些名声,那么你整天寻找最后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我们寻找善知识、寻找正法的时候一定要相应,一定要他有这个德行,正法也是非常合格。

《法集要集颂》也说过“不亲恶知识,不与非法会,亲近善知识,恒与
正法会”。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相应的是善知识和正法,这个很重要。

我们所作所为经常寻找一个正法、善知识,这样他可以决定你的一生,决定你的生生世世。

如果你把一些真正有德行、戒律清净、有禅定和智慧的高僧大德、德高望重的人不放在眼里,而去寻求表面上的名相师,整天寻找所谓的大法,那么很有可能与自己的相续南辕北辙,会有这种现象。

对大法一直看着对小法看不惯的确不太合理。

关于这方面也有一个故事,《出曜经》里面的公案。

当年耆婆医师准备迎请佛陀和僧众应供,佛陀也答应了。

第二天耆婆医师邀请所有的僧众到他家里对佛陀和僧众供净水,佛陀没有享用。

耆婆医师问为什么,佛陀答道:“我缺了一个弟子——周利盘陀,如果他没有来,我不接受。

”本来耆婆医师也看不惯就说:“这么笨的人怎么能迎请?四个月当中他连一个偈颂都背不下来,旁边的牧人都全部背会了,这么笨的一个出家人请来不太合理吧。

”当时刚开始不请,后来佛陀和僧众一直没有接受供养,他也不得不迎请了。

当时他也不知道周利盘陀已经获得圣果,勉强把他请过来。

请过来后佛陀告诉阿难,让周利盘陀给佛陀拿上钵盂。

当时阿难在很远的地方刚刚进来,可能是后面才来,到了以后与佛陀和盘陀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当时把佛陀的钵盂交给盘陀。

在应供过程中,盘陀马上出现一种神变很快的世间当中拿到佛陀的手里。

这个时候耆婆医师也发现了,觉得自己原来的态度非常不合理就马上忏悔,觉得原来歧视磐陀不太合理。

当时僧众们问佛陀这是什么一个因缘?佛陀说:不仅是现在前世也有这么一个因缘。

以前耆婆医师当一个马商——卖马的商人,那个时候他有一千匹马准备到邻国去卖。

路途当中,有一匹母马生了一个小马,他看不起小马,觉得耽误时间就顺便送给他人管。

然后把其他的一千匹马拿到邻国去了。

邻国的国王特别擅长看马,他对所有的一千匹并不很满意,当时听到有一个母马在鸣叫,这个时候他发现它生下的小马应该超过这一千匹马的价值,就说“这应该是骏马,非常好的。

”说如果小马没有得这一千匹也不用,如果得到这个小马就一同全部接受。

后来这个商人不得不回来寻找刚才路途中丢失的小马。

但是小马到新主人的手里的时候用人的语言告诉他:“如果我前面的那个主人来找我,你应该给他谈一个条件:没有五百匹马,不能交换。

”因为它知道商人会来寻找。

后来商人来了以后,这个人于是给他谈条件---五百匹马换给他。

当时的小马就是周利磐陀,前面的商人是耆婆医师。

佛陀说当时耆婆先是高攀贪著五百个马看不惯小马,后来因为发现小马很好就对它很重视,其他的没有重视。

这次也是这样的刚开始他看不惯周利磐陀,后来周利磐陀一有神通的时候,他又把其他僧众不放在眼里把所有的视线转移到他上面。

其实耆婆生生世世都没有众生平等的观念。

如果对众生平等,那不管表面上看,小也好大也好,大家都有一种共同的看法,但是他没有。

所以我们现在也可以这么讲,即生当中自己产生一些后悔,往往自己觉得刚开始你也许觉得可以但到了后面的时候…….。

包括有些人发心刚开始觉得自己应该很好的,到最后发心过程当中也发生了许许多多不想发生的事情,后来自己也很不开心、周围的人也不愉快。

那么这也是跟前世有关系。

可能你前世确实对一些高法、大法,或者是一些很了不起的人特别特别尊重、尊敬,一些小的人则看不惯,虽然他们是很如法的,但是你就看不惯。

说实在这是在汉地非常严重的,有些人为什么把自己说成什么前世是这样这样啊,即生当中有如何神通、神变啊,这样好多人“啊!他真的有神通啊?那他真的跟佛陀没有什么差别啊!”就盲目地开始寻找、依止。

一方面是整个佛教的综合水平比较低的原因,另一方面跟前世的业力有一定关系。

所以我也特别希望大家在不同的场合当中一定要选择真和假。

佛法本身上面没有真和假,真正的佛法确实是正确的,包括我们藏传佛教的哪一个教派,不管是宁玛派、格鲁派、萨迦派还是觉囊派所有的教法都是非常
完整无缺。

但是人通过分别念,并没有把真正的佛教的教义传授过去,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的很多行为导致现在对藏传佛教的一些非议、批判也是日益增多。

这个原因并不是佛教导致的,是我们佛教徒的原因。

我曾经也讲过一个是藏传佛教的极个别人打着旗号,他心里面装着的并不是众生也并不是佛法,装的是另一个东西;而所谓的这些信徒心里面想的并不是解脱,而是想息灭自己的烦恼,寻找一个归宿。

寻找归宿的过程当中,他发现这样的广告然后“饿狗和精肉碰在一起”,然后可以说没有选择、饥不择食开始依止。

依止过一段时间又开始后悔诽谤:“我给某某上师供养了多少多少钱,现在看来到哪里去了?到寺院里去了?没有造什么佛像、没有造佛塔、也没有做什么事情,当地这个上师也不是什么真正的上师。

”这个上师和弟子开始在法院门口见面等等,这样很不愉快。

其实很多的这些老居士,我们佛教徒自身的行为,刚开始没有以智慧去观察,逐渐逐渐很多人原来对佛教是半信半疑的,本来想学习的,但是后来听到这些消息之后,那些人就开始远离了、害怕了“哦!以后不能亲近这些人啊!尤其是穿着红色袈裟的人,他既然是这样的,那其他人都会这样吧!”因为他们也没有学过真正的因明,本来这是有不遍的过失,但是他们也不管这些认为凡是一个出家人不如法可能其他人也不如法,一个人欺骗了很多众生可能其他人也会这样的。

所以现在我们应该有负责任的态度,不要一直埋头闻思,要抬起头来观观周围的人发生的事情。

我们周围的这些人到底寻找的心灵的真正的诺亚方舟是什么样的,这方面可能大家要关心。

如果不关心,我今天不关心、明天不关心、今年不关心、明年不关心,一直不关心,到死的时候还不知道周围发生什么了。

这样可能是不太合理的。

所以我想我们很多道友最好不要做自他后悔的事情。

虽然我们每个人的经历和发心、发愿都是有限的,可能即生当中对佛法做巨大的事业、巨大的贡献不一定有这个机会。

但是我们尽量地对周围的这些人,哪怕是一个人,使他不误入歧途方面发心努力了也是我们的责任。

所以一个是自身
也要观察自己的相续,否则现在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佛教徒,多年在学
院当中闻思的,但是再过几年以后如果自己的定力不够,行为也不如法,
那这样,你依靠这种衣服、依靠这样的行为,最后对佛教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恐怕每个人自己应该会知道的。

所以,我想这方面大家应该注意。

下面说:
他之狡诈欺己时,是自私慢贪念大,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于物悉寡欲。

在即生当中,他人以狡诈虚伪的手段来欺骗自己、欺诳自己。

这个是什么因缘呢?主要是我往昔自私自利、贡高傲慢,对人和事物贪念非常强烈,这样的恶业利刃轮到自己。

从现在开始尽量知足少欲,对人财方面不要有过多的欲望。

真正的欲望如今毁坏这个社会,可以说这个地球上很多人行为不规范,原因是什么?欲望太大了。

欲望特别大的时候我们可能不顾生命的珍贵,也不管周围的环境,同时人的道德价值等一概肆无忌惮的破坏。

为什么现在人跟往年不相同?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对除了自己以外的生命一点都不尊重,对所有的财富也不满足。

每个人的欲望都象火焰那样增大,这样下来确实痛苦会不断增上的。

当然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像我们原来讲七种傲慢和断法的时候最根本的就是我执的慢。

我执的慢一直存在,人类生老死病的痛苦会一直发生。

《大宝积经》也说“欲断诸有苦,远离老病死”你要想断除世间一切的苦、远离老死病。

“当舍于傲慢,常行菩萨道”应该舍弃傲慢,常行于菩萨道。

你想断除这个世间的痛苦和远离生老死病就要舍弃傲慢。

傲慢当中也有我执傲慢,因为人有了贪求、欲望,有了这样的欲望,最后一切的痛苦全部会出现。

所以不管怎么样大家都应该很认真的修学。

修学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得到的,长期的努力特别需要。

尤其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可能你会遇到种种情况。

现在我们平时在学校跟一些知识分子交流
的过程当中他们都提不出来佛教方面更深的因明和中观的问题。

很多人卡在业因果方面“说如果是真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某某人做善事为什么他即生当中很不快乐?某某人无恶不作但是如是幸福快乐?那说明肯定没有善恶因果”。

很多人提出的问题当中会有这样的现象。

我们稍微对佛教的教理有点明白的人很容易回答。

《阿含经》里面有一个公案,我觉得非常好,大家还是应该每一堂课记一两个故事。

昨前天讲一个故事“两百五十头牦牛”。

当天我熟悉的几个居士,正在资助我们学校的几个居士。

他们为了听一堂课早上七点钟的时候吃了一碗面,然后先到学校,没有时间吃中午饭,为了赶一堂课。

然后刚好赶上,晚上下课以后也是十一点多了他们就没有吃饭。

第二天我见他们的时候他们除了头一天早上的一碗面以外就一天没有吃饭。

但是他们还是听到了一堂课,听到这堂课里面记到了一个公案“我就是那个二百五十头,就那个,我就是犯了一个地方,然后就再也不行了,我就是那个《百业经》里面说的那个愚痴的人”。

两个人这一堂课感受很深,他们说一天没有吃到饭也是可以的,因为学到了这个公案。

所以我想我们在座的很多人可能每天都听课每天都好像在这种生活中,没有感觉。

比如一个人每天有好吃的东西就觉这没有什么好吃的,反而觉得特别不好吃了。

如果一天不吃只有一次吃饭,那就觉得特别香,不管怎么样都是特别好吃。

所以我们有时候听课,不管是教证、公案,“早一点下课多好,我回去以后应该什么什么”。

刚才我说有些人对善恶因果这方面就有这方面的问题。

在《阿含经》里面一个很好的故事,这个故事对我还是有一些启发。

前一段时间我在香港的时候用了另一个故事,这个也是对我个人启发很大。

这次跟大家分享的是什么呢?《阿含经》里面说佛陀告诉弟子:“农民的生活主要是种庄稼。

种庄稼方面有三个过程:首先耕地然后灌溉水以后播下种子,播下种子以后农民不会想今天种下,今天或者明天、后天短短的时间当中马上得到果实,他不会这样想的。

他就是想我现在种下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因缘成熟的时候会有结果,他会这样想的。

同样作为修行人修行的戒定慧三学---守戒律、三座定、智慧,这三者相当于种下的种子,当修行人开始修持戒定慧三学的时候,也不能想到我明天、后天得到果,不能这么想。

随着时间慢慢的流逝因缘成熟的时候,戒定慧所得到的善果会在自相续当中成熟”。

还有一个比喻,比如鸡蛋在刚刚生下来的时候,母鸡不可能用爪子马上把蛋壳破掉,破掉以后想里面的小鸡马上飞到空中,它不会想明天后天马上飞到空中。

它通过很长时间的关爱、护佑,慢慢它会孵出来。

同样我们行持任何一个善法不能想“我今天造的善事、今天受戒、今天禅定、今天闻思修行,那明天后天或者说这一辈子、下一辈子很快的时间当中马上成熟”,这是根本不符合世间的规律。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面,希望大家应该记住。

否则世间人经常讲是这样讲,但是佛经里面怎么样讲大家结合起来,应该是非常合理的。

现在很多人认为为什么我做善事得不到报应?这样农民为什么现在马上种庄稼,为什么我那么穷?去年你没有种好庄稼,你原来留下了的粮食现在都已经没有了,那你就没办法。

你现在赶快种,要马上成熟,谁也没办法。

必定要过一定的时间,我想很多农民对因果观念应该很相信。

知识分子不相信也情有可原,他从来没有种过庄稼,这样的规律也不懂。

原来我可能也课堂上说过,我的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老师就说没有善恶因果。

我不满就经常跟他辩论,他下来就“索达吉你思想有问题”。

他认为我思想有问题,但是他自己也说农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当时我们都没有学过因明,但是当时他讲的不是很尖锐的语言,所以私下来或者是在课堂上经常举手。

他就特别看不惯我“你思想有问题”。

所以一般来讲因果规律可能真的一下子完全通达,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知道生活当中无有傲慢心、无有一种贪欲的行持善法一定能成就。

下面讲:
讲闻反增贪嗔时,是未深思魔过患,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思择断违缘。

意思是说我们平时讲经说法、闻思修行的过程中,按理来讲通过讲经说法和闻思修行断除自相续的烦恼---贪心和嗔心。

可是有些人,这样的修行反而成了贪心和嗔心的因。

经常要么处于对自方的贪心、要么处于对他人的嗔恨心当中,这是什么原因?这是我们很长时间以来没有思维魔众的过患。

魔王波旬其实通过很多方式可以入于我们的心,这样的恶业的利刃轮到自己的头上,所以从现在开始应该断除魔众对我们的危害、违缘。

汉地也经常有这种说法“智慧坚固,不被魔摄”,智慧坚固魔王不会危害,所以我们要有一种提前预防。

《现观庄严论》和《般若摄颂》都讲过四十六魔众的违缘、魔障对我们的整个修行有一定的危害。

闻思修行的过程当中或者平时自己的贪嗔痴很难断,什么原因?长期要思维魔的危害。

因为魔众平时对我们也会有不同的危害,尤其是修行人可能经常遭受一些魔众的危害。

以前在佛经里面也有这样的,一个比丘尼禅定非常好,她一般早上出去化缘一次,然后回到树里面一直禅定到第二天早上,每天都是这样。

后来魔王波旬发现以后特别不高兴,想毁坏她的禅定就变成一个非常庄严的男子到了她面前说:“你是不是失去了亲人,你住在这里有什么样的目的?”用一些非常漂亮的语言来引诱她,后来这个比丘尼她发现就说:“你到底是人还是鬼、魔?”后来她自己通过一种佛法的语言来说:“我在这里如如不动的禅定,像你这样的人不会毁坏我的境界。

”魔王波旬最后就离开了。

在佛经当中男众修行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其他的魔女来危害的公案也有,女众修行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些魔障。

这些魔障通过自己的修行完全能断除。

其实现在有些修行人表面上看来有名声、财富、地位,在这个时候,尤其是女众心特别容易变。

学院里面也是经常有一些女众“啊,我找到了一个寺院,我找到了一个道场”。

有些可能真的变成道场的主持人。

但是现在很少,说是我找到道场,找到什么,但最后自己离开了闻思的道场,后来有些已经还俗了,有些虽然没有还俗但漂泊不定,道场也没有抓到。

其实受持一个道场,不管是国内、国外不一定是很如意的。

今天有些女众,她们都是某某地方去了,“某某国家有个什么仁波切,仁波切有个道场,这个道场特别特别好,家人也是支持,周围的人也是如何如何,这里去会非常成功”。

这样一说的时候,本来稍微有一点禅定,但是别人这样一说的时候觉得可能真的到那边道场里面变成了一个最高的法人代表,这样我以后一个是美金多多的有,还有自己有实力,那回来的时候别人对我的评价都不相同,开始左思右想。

但真正有没有这样也很难说的。

有时候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违缘出来了,这种违缘有时候是一种顺缘的形象。

到一定的时候,就感慨“原来我如果没有离开如何如何”。

但是自己已经被业风吹动的时候谁也挡不住,道友也挡不住、上师也挡不住,谁都是没办法了。

就像我们《前行》里面讲的,你不要去南方,非要去南方,最后遇到了特别可怕的对境的时候。

原来说不要去南方就这个意思,原来就是这样,现在已经没有办法、无法退步了,会有这样的。

所以对魔众的挑战,尤其是现在我们末法时代的时候的确是非常难的。

很多人在表面上看见了一种特别的美好景象,但实际上背后隐藏着魔王波旬,獠牙毕露特别可怕。

但是刚开始看不到,他的面具到一定的时候才慢慢融化。

等融化完了以后你自己想逃避就没办法的“啊”。

那个时候你后悔也是莫及,大家应该要注意。

佛陀在《诸佛集要经》里面也说“智者善调伏,心种种过患”智者非常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