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利刃轮第13-14课研讨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心利刃轮第13-14课研讨题
研讨题:
1.特蕾莎修女曾说:“我们无力做伟大的事情,我们只能以伟大的爱,做细小的事情。”反问自身,目前自己能利益众生的事情有哪些?答: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我们的能力有大小,但利益众生就要从小处着手,具体能做的事情有:困惑的时候一句指点迷境的话语,即将犯错时一句及时的提醒,饿的时候一杯牛奶、一块饼干,累的时候一句问候,拮据的时候一点物质的支持,绝望的时候一点精神的鼓励,诸如此类,凡是抱着善良的心,为利益别人而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善事。
2.如何定义寂静处?在城市里修学的佛弟子如何对治散乱?
答:寂静处在佛教论典籍称为阿练若,或阿兰若,汉文译为寂静、无诤声、空间处等。《大日经疏》第三卷说:“阿练若,名为意乐处。谓空寂静行者之所乐处。或独一无侣,或二三人,或但居树下空地。”除阿练若外,树下、迥露处、冢墓间等,远离喧闹,无诤吵声,都是寂静可居之处。修行应依止寂静之处。对于出家人而言,寻找寂静之处可能相对容易一些。对我们而言,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我们背负着很多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不可能将这些全都搁置一旁。但我们依然可以寻找到有利于自己修行的寂静之处。例如对于条件允许的家庭来说,家中腾出一个小小的房间作为自己的佛堂。即便我们想在家中准备一间佛堂都很困难,我们也可以尽量寻找没有外界干扰之处进行修行。无论是自己的卧室还是阳台,只要没有他人干扰,对修行而言就是最好的地方。另外,把每天的修行安排在早上,也能远离他人的干扰。
3.供养佛像的供果拿来享用是否有过失?
答:汉藏做法各不相同:藏传佛教一般认为供品既然已经供养给佛菩萨,自己就不能再拿回来;而汉地认为,供品是佛菩萨赐予自己的加
持品,里面有加持力。如果都是发自恭敬心,就都如理如法,没有过失。但发心不是出于恭敬,供养了佛菩萨,还心存吝啬,自己又拿来吃,就会有过失。
附:一组研讨题
讲考题:
“一切如愿终归己,亏损无端推于他,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
“呜呼修弱神通锐,未踏入道神足行,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
1、科判梳理颂词分层:请尝试分析本论前后科判与此颂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消文:神足行,解释颂词的意思
3、详细分析消归自心:
答:1、(1)这个颂词前面两个颂词说的是地位、功德虽高,但功德、行为与之不符,后面两个颂词说的是外表是佛教徒,但实际却依靠外道。(2)这个颂词的前面几个颂词说的是修行人的常见过失,本颂词也是一样。
2、神足”的意义是:“证得圆满的根基,就称为神足”。共有四种,分别是:欲神足、勤神足(精进神足)、心神足、观神足。
(1)习惯将名声、财富、成功、快乐、欢喜等如愿以偿的事归于自己,而将失败、亏损、诋毁、谩骂等各种不愿意接受的事推给他人。因此要践踏祸根妄念的头,刺中我执怨敌凶手的心。(2)修行的能力相当薄弱,但自己却要求获得非常敏锐的神通,或想得到这样那样的神通、神变。有些人根本没有踏入解脱的资粮道,却希求、奢望获得神足通,并以之前往各个地方。因此要践踏祸根分别妄念的头,刺中我执怨敌凶手的心。
3、明白了道理,就要去除我执恶念,通过不同的修心方式进行对治:(1)《修心八颂》:“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2)以清净戒律为基础,发菩提心,多闻思,精进次第修行,不贪求神通。
研讨题一:
1、修行人是应该远离烦恼的外缘名利地位等而“小隐隐于野”还是应该对境练心“大隐隐于市”?
答:寂静之地不仅在外界,重要的是自心。初学者可能会经不住诱惑,应该“隐于野”,真正有了定解,为了在逆境中磨炼自己。也不妨“隐于市”。
2、以“置法殊胜谋商利,置师经院逛城区”这句颂词,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答:经常放置、舍弃出离心和菩提心等佛法方面的修学,去经商牟利,做各种各样的世间事情。放弃了自己所依止的上师,以及在佛教道场当中,以闻思修行与自相续的烦恼进行搏斗的机会,经常到城市或人群里面,去散乱、放逸度日。这两种行为都是出于自己的我执妄念,被世间八法所左右,荒废了自己的暇满人身,我们必须断除这种行为。
3、修行人可不可以旅游观光?
答:不可以。不应该做与闻思修行无关之事,即便是参访殊胜之地,如果仅仅当做游览,而不是随学追思佛和菩萨、高僧大德,也不该进行。
4、讨论下万法皆空和因果不虚的关系
答:“万法皆空”,“因果不虚”这两句都出于佛经。因果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万法皆因缘起,并没有些许实义。世人执幻为真,觉者知幻远离,所以说万法皆空,世间万法缘起性空,如梦幻泡影,这是佛教大小乘共同的理论。说‘因果不虚’,是用来破除对佛法一知半解的世间愚人以为因果即然也是空的,那么就可以随意做恶的顽空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