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病虫草害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病虫草害防治

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从种到收不断受到病虫草害的困扰,采用正确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促进棉花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棉花病害防治

生育期主要病害

苗期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棉苗猝倒病、黑斑病(棉轮纹病)、黑斑病(棉轮纹病)、角斑病

成株期枯、黄萎病、棉茎枯病、叶斑病、棉红叶茎枯病、棉花根结线虫病

铃期

疫病、角斑病、炭疽病、红腐病、红粉病、黑果病、曲霉病

病理篇

一、棉花苗期病害诊断 1、棉立枯病:棉苗受害后,在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黄

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褐色,并逐渐凹陷腐烂,严重时病部变细,病苗枯死或萎蔫倒伏。子叶受害形成不规则形黄褐色斑,后病斑破碎脱落成穿孔状。

2、棉炭疽病:棉籽发芽后受侵染,可在土中腐烂。子叶上病斑黄褐色,上面有

橘红色粘状物质,即病菌分生孢子。幼茎基部发病后产生红褐色梭形条斑,后扩大变褐,略凹陷,病斑上有橘红色粘状物。

3、棉红腐病:幼芽发病变成红褐色,可烂在土中。出土幼苗根部生病,根尖变

褐色腐烂,后蔓延到全根,并可发展到幼茎地面部分,重病苗枯死。病斑不凹陷,土面以下受害的嫩茎和幼根变粗是该病的重要特征。子叶发病,多在边缘生灰红色病斑,病斑常破裂,潮湿时产生红粉,即病菌孢子。

4、棉苗猝倒病:棉苗出土后,病菌先从幼嫩的细根侵入,在幼茎基部呈现黄色

水渍状病斑,严重时病部变软腐烂,颜色加深呈黄褐色,幼苗迅速萎蔫倒伏,子叶也随着褪色,呈水浸状软化。高湿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絮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与立枯病不同的是,猝倒病棉苗茎基部没有褐色凹陷病斑。

5、棉黑斑病:苗期子叶或真叶发病时,叶面产生红绿色小点,随后逐渐扩展成

10~15毫米的红褐色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无明显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明显的黑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子叶叶柄受害时,出现黑褐色条斑,常造成子叶脱落。

6、棉角斑病:棉花整个生育期都能遭其为害。子叶发病,背面出现水浸状透明

圆形病斑,后扩大变成黑色,并能扩展到幼茎上,使幼苗折断死亡。真叶发病,病斑为灰绿色水浸状,后变成深褐色,因周围受叶脉限制,故病斑呈多角形。

有时病斑沿叶脉扩展,在叶脉周围形成褐色条斑,病叶皱缩扭曲。

(二)棉花苗期病害防治 1、精选种子:选择不带病菌,成熟度好的棉种,在播种前,选晴天晒种2―3天,增加后熟,提高出苗率和出苗速度。切勿在水泥地面和柏油路面上晒种,以免造成种子生理脱水而不能出苗。

2、农业措施

(1)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以上。

(2)合理施肥:冬前深翻熟化土壤,精细整地,增施腐熟有机肥、磷钾肥,或5406菌肥。

(3)提高播种质量:地膜覆盖棉适宜播种深度2.5-3厘米,露地棉3-4厘米,温达14℃时为适宜播期,如深度达到5厘米会导致出苗率低、苗势差。 (4)加强苗期管理:适当早间苗、勤中耕,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温,培育壮苗。

3、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 ①每667平方米的用种,用25克浸拌种型“天达-2116 ”兑水1000-1500克+0.2-0.5克96%恶霉灵药液浸拌种子②恶霉灵+福美双拌种③用种子重量的0.8%的50%多菌灵,或种子重量的O.6%的70%甲基托布津拌种。

(2)苗期喷药防治? ①棉花出苗后喷洒1―2次600--800倍抗旱壮苗型天达

--2116+恶霉灵3000倍液,提高棉苗抗低温和抗病能力。②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600倍液。

二、棉花成株期病害:(一)棉枯、黄萎病诊断: 1、棉花枯萎病症状? 棉花感染枯萎病后,由于生育期及气候条件的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类型:

⑴黄色网纹型? 病苗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叶脉褪绿变成黄白色,而叶肉仍保持绿色,呈现黄色网纹状斑块,可扩大到整个叶片,最后干枯脱落,棉苗死亡;

⑵紫红型? 病苗子叶或真叶部分或全部变成紫红色,叶脉多呈现紫红色,随着病情发展,叶片枯萎脱落,棉苗死亡;

⑶黄化型? 病苗从子叶或真叶边缘开始局部或全部变黄,最后叶片萎蔫,干枯脱落;

⑷青枯型? 叶片突然失水、变软下垂,叶色稍显深绿,后病株青枯死亡,但叶片不脱落;

⑸矮缩型? 棉株现蕾前后,顶部叶片发生皱缩、畸形,叶片暗绿变厚,棉株节间缩短,病株比健株明显变矮,但不枯死;

⑹萎蔫型? 株型无明显变化,但叶片迅速失水,萎蔫下垂,有的叶片逐渐脱落,形成光秆。

不论是哪种症状类型的病株,剖开其根、茎或叶柄后,木质部导管变褐色,是其共同特征。

2、棉花黄萎病症状? 棉花现蕾前后,始出现症状,棉株中下部叶片的叶缘和叶脉间产生淡黄色、不规则斑块,后变褐色呈掌状斑驳,叶片边缘稍向上卷曲,严重时全株枯死,但叶片一般不脱落。棉花在结铃期,每逢大雨过后,可出现一种急性萎蔫,叶片主脉间产生水浸状、淡绿色斑块,很快萎蔫下垂。

棉枯萎病和黄萎病,可在同一田块混合发生,二者的区别如下:

一是枯萎病在苗期可严重发生,蕾期是发病盛期,而黄萎病在蕾期才开始发生;二是枯萎病常自顶端向下发展,而黄萎病则是从下部先发病,再向上扩展;三是枯萎病可表现矮缩,叶片变小变厚、皱缩,黄萎病则无此变化;四是枯萎病叶脉可变黄、呈现网纹状,黄萎病叶脉为绿色,主脉间叶肉变成块状黄斑;五是枯萎病早期便可落叶形成光秆,而黄萎病多在后期发生,落叶少;六是病株的根、茎和叶柄剖开后,枯萎病株的导管为深褐色,黄萎病株的导管为浅褐色。

田间还经常见到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生在同一植株上,或以枯萎病为主,兼生黄萎病,或以黄萎病为主,兼生枯萎病,均称为同株混生型。以枯萎病为主的混生型病株,主茎及果枝节间缩短,株型常丛生矮化,病株大部分叶片皱缩变小,

叶色加深或呈现典型的黄色网纹(枯萎)症状;同时,在植株中、下部叶片上呈现掌状的黄色斑驳及枯死斑的典型黄萎病症状,剖视维管束、导管明显地变为褐色或黑褐色。以黄萎病为主的混生型病株,大部分叶片呈现块状斑驳或掌状枯死斑的典型黄萎病症状,但顶端叶片皱缩,叶色加深,个别叶片有时也呈现黄色网纹的典型枯萎症状,导管变为淡褐色或褐色。

防治 ?棉花一旦发生枯、黄萎病就难以防治。因此,首先要认真执行植物检疫条列,严禁病害传入;对病区应进行综合治理。采取“保护无病区,消灭零星病区,控制轻病区,改造重病区”的防治策略。

(1)保护无病区? 我国棉区有2/3左右为无病区,保护无病区十分关键。

①植物检疫:严格实行植物检疫制度。病区棉种严禁外调,禁止由病区调入带菌棉种、棉籽饼和棉籽壳,坚决保护无病区。

②建立无病留种田和保种基地,生产无病棉种。

③种子消毒处理:对外调的棉种或有怀疑的棉种,都应用实行硫酸脱绒和药剂消毒处理。药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浸种10―12小时或用清水将棉种浸泡10―12小时后,再用0.1%种子量的的96%天达恶霉灵原药拌种。

⑵消灭零星病区? 目前,零星病区占发病棉田相当大的比例。零星病田,因为病株很少(发病率在干分之一以下,每亩多为数棵病株),尚未造成危害,容易被忽视。但零星病田是向重病田发展的过渡阶段,一旦病菌在棉田定居下来,在适宜条件下,病害会很快猖獗起来。因此,在防治上应给以足够重视,趁病株少、病菌刚侵入棉田、尚立足未稳的有利时机,将零星病株及早铲除,使之恢复为无病田。

①拔除病株,消灭病源:发病高峰期要仔细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拔除,连同地面病枝、落叶一并清除,装入塑料袋内带出棉田外烧毁。

②病土处理:拔除病株后,对病土进行药剂处理,铲除病点。

A.氯化苦:以病株为中心的1平方米范围内,打25个深约20厘米的小孔,孔距20厘米,每孔灌药5毫升,施药后立即覆土踏实,并在土表泼水,以防挥发。10~15天后,把处理过的土壤多次翻耙,使土壤中残留的氯化苦充分散失,消除药害。

B、二溴乙烷:每平方米用药8毫升,加水4公斤,方法同上。

C、恶霉灵:3000倍96%恶霉灵药液或1000倍30%恶霉灵水剂液浇灌,每平方米5公斤。

D、棉隆:此药对土壤线虫、真菌、害虫、杂草都有毒杀作用。对病点可采用药剂拌土处理,每平方米撒施原粉70克或50%棉隆140克,后翻掘土壤深20~30厘米,掺混均匀,浇20公斤水或于处理病点表面直接用土覆盖。

以上药剂铲除病点效果较好,但要坚持2~3年,同时还要认真执行保护无病区的各项预防措施,才能收到彻底铲除的效果。

③控制和压缩轻病区? 发病率0.1~5.0%的棉田为轻病田,轻病田一般病株较为分散,当年为害尚不严重,但常出现发病中心,造成病菌的扩散和蔓延。若不注意防治,可能转化为重病田。因此,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严加控制,使之转化为无病田或轻病田。

①实行轮作倒茬:必须和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如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作物为非寄主,不受棉枯、黄萎病菌侵染,与这些作物轮作倒茬,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有效措施。

②科学管理:冬前深翻、晒垡,增施基肥,氮、磷、钾配方施肥;开沟排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