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原因\特征及教育对策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原因\特征及教育对策探析
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知识人群,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的宗教信仰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近年来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其他宗教,这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任何宗教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唯心主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大学生的成才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引导大学生科学地认识宗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标签:大学生;基督教信仰;教育对策
当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都日益密切,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也日益剧烈,在这种大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有一部分大学生面对现实当中的迷茫和困惑,选择了信仰基督教。
一、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原因
(一)高校宗教观教育不到位
当前,虽然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中涉及了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认识(如无神论教育),但是这些知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不能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的宗教观知识,而且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也被大学生们认为是脱离实际的,并不能帮助他们解决人生中的就业、恋爱等难题,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如此种种,致使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真正地了解宗教,在他们眼里宗教往往覆盖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神往,甚至有些学生党员也信仰宗教,对我国的宗教政策并不了解,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理性思考。
(二)大学生高压力的生存环境
当代的大学生再也不是过去的天之骄子了,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他们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面临着一系列的压力,如求学道路上的坎坷、恋爱道路上的挫折、就业的压力、社会中的不平等等。而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社会经验匮乏、抗打击能力比较弱,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选择逃避,为了舒缓压力和寻求心理慰藉,一部分人选择了接近基督教,企图在宗教的世界里寻求理想中的人生。
(三)基督教文化的神秘性和大学生的猎奇心理
任何宗教文化都具有神秘性,基督教当然也不例外,《圣经》中的很多小故事、典故都寓意深刻,对人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督教的教堂也对很多大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同时基督教的一些教义具有心理调试功能,能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阶段,好奇心强,对一切新奇事物都有着浓厚
的兴趣,想要一探究竟,毫无疑问基督教文化也在其探究对象之中。
(四)社会环境宽松和谐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文化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基督教文化当然也包含在其中。尤其是近些年来,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逐渐增大,据有关研究,在大学生信教群体中,基督教的发展势头最迅猛,已超过其他宗教,成为信徒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1]。而当前我国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有选择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这也给大学生信教创造了客观的社会条件。
(五)家庭环境的熏陶
有研究表明,“在信仰基督教大学生的人数中,调查其最初的信仰动机,其中选择继承家庭传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2.90%,而寻求真理和心灵寄托的比例分别为33.30%和23.80%。”[2]可见,很多信仰基督教的大学生出身于信仰基督教的家庭,受家庭环境影响,选择信仰基督教并不为奇。
二、大学生基督教信仰意识的主要特征
(一)对基督教文化崇尚多于对教义的皈依
与其他信教群体有所不同,大学生更注重从文化层面来体会基督教。与基督教相关的物质、精神文化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独特魅力,比如,基督教教徒独特的生活方式,基督教富有特色的教堂建筑等都引起了大学生对基督教知识探究的欲望。
(二)信仰的功利性较大
一部分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就业、婚恋等压力,企图在心灵上得到主的慰藉,寻求宗教的庇护。一部分大学生仅仅是对西方文化感兴趣(基督教文化在西方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深入的了解西方文化必须了解基督教文化),因此选择了信仰基督教。一些大学生喜欢听宗教中的赞美歌曲,觉得它像天籁之音,令人心情愉悦,基于这一目的而加入了信仰基督教的大军。甚至一些大学生抱着结识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目的,加入了基督教,其功利性目的明显[3]。
三、教育对策
(一)加强和重视大学生的科学宗教观教育,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力度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一直不曾改变,并不能排除一些敌对势力企图借宗教传播之口行破坏我国安全稳定之实,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4]。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坚持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正确地理解宗教的本质[5],同时高校教育要改革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感和说服力,提高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度和认同度。
(二)对大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普遍感到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情感丰富而又脆弱,敢于冒险但抵御风险的能力又较低,面对挫折和问题时,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采取逃避的态度。我们必须深入地研究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心理动机和机制,针对相关问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免费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培养其进行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
(三)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当前,社会转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社会价值目标的急变性和多样性使他们中出现了“理想缺失”、“价值观混乱”、“淡漠无情”等现象,一部分大学生的道德约束感和现实的责任感减弱,出现了信仰缺失的状态。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认识到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其使命感,还要引导他们理性地看待国家的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四)普及宗教知识,开设一些宗教文化选修课程
能否正确认识和了解宗教,能否正确处理宗教领域里的各种矛盾,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统一。当前很多大学生并不能正确地认识宗教及其本质,让大学生了解一些宗教知识和宗教文化,可以一定程度上破除宗教存在的神秘面纱,可以帮助他们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科学认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他们正确的认识宗教,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五)加强对大学生的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其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我们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信教公民合法的宗教活动,依法打击不合法的宗教活动。宗教界应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对传统的宗教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解释,这不仅有利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宗教自身的发展和进步[6]。我们要积极引导信教的大学生将其个人信仰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以此打造一支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年轻宗教队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