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对武汉市发展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与城市发展
——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城市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未来学家朱利安·西蒙指出:“如果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那么它不是文化,也不是制度和心理特征,而是交通环境。武汉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沉的城市在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武汉作为中国中部第一大城市,起着“承南起北,承东启西”的作用,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因而交通对其的影响不言而喻。
关键词:交通发展一体化
1 武汉市交通概况
1.1交通地理优势。武汉交通地理位置便利,素以“九省通衢”著称,是集铁路、水路、公路、航空、邮政、电信于一体的重要交通枢纽,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商业贸易中心。京广、京九、襄渝、焦柳、汉丹和武大线交织通往全国各地;直达香港、日本和东南亚诸国的江海航线以及武汉港为武汉提供了充足的水运交通;天河机场拥有的国际国内航线则为其提供了便利的空运优势。
1.2交通现状。第一,三镇枢纽建设。武昌、汉口、汉阳各有特色。武昌是高新技术文化区,汉口是现代化商业区,而汉阳则为重要的工业区。二桥、三桥与江汉桥的开通、一桥的修复以及四桥的规划,使武汉三镇得到了充分的优势互补。第二,众多公交与出租车经济效应。武汉拥有近400路的公交车以及1.2万辆的出租车是由其特殊的三镇格局决定的。公交与的士的大流量运行,不仅是城市交通的必要设施,还为武汉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1)巨大的公交与的士运行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解决了紧迫的人口就业压力,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2)贯通并激活了武汉城市交通,为城市的人力流动和物资流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成为一个城市经济重要的运行枢纽。第三,高速与立交并行。近几年,武汉市已先后建起了众多的高速路与立交桥。武汉密集的公路网,高效物流能力,为现代制造业、经贸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不仅为武汉与外界的交通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更为武汉与其他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交流作了充分的准备[1]。
1.3存在的问题。第一,规划不合理。(1)小路利用不足。加入WTO后,机动车要大幅度增加,预计人世后每年以20%速度递增,武汉目前有42万台机动车,基数大,增长快,如何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如何加快城市交通节奏,在大路超负荷,一个港湾车站十几路车,占用大面积路面的情况下,不可能仅仅依靠无限制建路来解决。只有合理而有效地规划现有的行车路线,渠化路口、利用支路,充分发挥武汉城市中支路密而多的优势。(2)停车场少而空。武汉停车场并不多,而很多停车场却是空的,形同虚设。究其原因,除了收费外,更多的是由于停车场过少,导致车主产生无停车场的错误观念,这必将引起停车不规范、路面及公共场所不合理利用。(3)人行道不规范。行人、非机动车违章比上报的要高。在较多地方出现人行道标线不明显,宽度不够,危险地段未用防护栏,从而导致车上人行道、行人上机动车道的恶性循环。(4)公交、出租占路多。武汉公交的分担率是21.7%,公交系统在主干道上过于集中,运力大于需求,可作公交网的优化。出租车空车率高,占路过多,应该得到控制。第二,环境问题。(1)汽
车尾气污染环境。武汉市是一个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因此要想达到武汉市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必须解决好汽车尾气污染问题。(2)“三车”载客屡禁不止。人力三轮车需要限制,只供残疾人自用。由于“麻木”太污染环境,也影响交通,武汉市曾经宣布在城区取消“麻木”。然而,“麻木”在城区依然随处可见,依然载客,尤其在公交车站台处,严重影响了交通。第三,流通问题。一是交通流量大。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相应的货物流通和人员流动,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使居民的非生产出行次数也日益频繁,且交通直达性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市民出行的增多,武汉市时有交通堵塞的现象,节假日尤为突出。二是单位交通空间通行能力过小。由于车辆发展水平、交通管理水平及交通观念所限,单位交通空间通行能力过小,致使武汉市道路交通运输并不经济。
2 交通对武汉市发展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发展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并出现新的变化。过去那种仅仅以城市为主体的竞争已被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市圈或城市圈之间的竞争所代替。中心城市更加注重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经济的紧密联系,以提高城市一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城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其前提条件就是交通一体化,形成方便、快捷、高效、有序的城市一区域交通网络系统。
武汉城市圈位居我国中部地区,尽管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总量和城市化水平的限制,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还不是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武汉市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还十分有限;二是武汉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吸引力也十分有限,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真正进行投融资、市场交易、产业融合、寻找科技人员或熟练技术工人的并不多见。要建设武汉城市圈,起始目标是以武汉为中心,大体以100公里为半径,初步形成与汉江平原和鄂东地区的互补联动,最终目标形成以武汉为依托的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这是一个长期的融合过程,要以交通为纽带,构建连接区域内外高水平、高质量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同时要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优化配置交通资源,协调发展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对武汉市而言,一是要进行区域交通规划,探讨区域交通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二是要从注重城市环线建设逐步调整到城市环线与城市放射线并重的发展思路上来,进一步改善进出口道路交通状况;三是要研究探讨如何进一步降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交通成本,在保证交通设施合理的收益和吸引外地交通流量之间寻找平衡点,提高城市交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2]。
3 武汉市交通发展对策
3.1汽车的电力化或低污染化。电力作为燃油替代能源是一条极为可行的途径,其中以太阳能利用技术发展最快,已达到实用水平。汽车的电力化或低污染化进程肯定会对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武汉市在很早以前就有了电力驱动的公交车,但比例仍然很小。同时在大力开发低污染能源上也要花大工夫。
3.2交通系统智能化。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提高交通系统的输送能力和安全度,交通系统智能化便是大势所趋。目前技术成熟的车载导航系统和正在实验中的电子公路工程技术等多种高科技将对传统交通进行改造与提高,它将使城市不再主要靠修筑更多的道路来解决目前及将来的交通问题,而是通过发展更高级的道路形式(如自动化公路系统)来提高现有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和其他功能。
3.3土地规划、开发与交通规划、建设相协调。城市交通的通道大体可分为高架、地面及地下三个层面,应该有一个统一的、长远的总体规划,其交通功能应该有机地融为一体,并且可实现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