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水环境治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水环境治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作者:郑晓东

来源:《管理观察》2016年第02期

摘要:乡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给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广大农户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土地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乡村水环境治理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升大众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能为业内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乡村水环境治理对策小康社会

水环境作为农业之本,近几年在乡村呈现持续恶化趋势,其污染事故频频发生。农村水源污染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的特征,因此对水环境的具体管理与监督也相对复杂。而农村周边河流的严重污染,使粮食减产,农民日常饮水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调查显示:我国患病人群中的88%、死亡人群中的33%都与水环境污染关系紧密。乡村水环境恶化不仅影响到了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而且也拉低了工农业生产的经营效益。因此,对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乡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当下我国地下水与地表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七大水系中海河污染最为严重,珠江和长江相对较好。在国家26个国控湖泊中,仅有一个满足二类水质,五个满足三类水质要求。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药滥用与工厂粗放式经营,导致乡村水环境与大众身体健康指数下降。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是禽畜养殖,这种污染现象造成的影响较大,并且在广大乡村地区呈现无序分散式的特征,例如,粪便尿液等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周边河流,地表水,地下水及居民饮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另外,我国化肥使用量居于世界前列,但利用率却远低世界平均水平,化肥大量流失使乡村田地受到污染。据统计:我国农药单位面积的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准的三倍,其中有超过80%的成分渗入地下水。再加上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民聚居地的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多,主要包含人类粪便,生活使用废水等,其分散特征为其统一管理造成了困难。污水处理设施在农村地区十分少见,这也是造成乡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乡镇企业林立,大量废水陆续排放,河沟农田随之受到污染,固体废弃物的随意安置使乡村地表与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加上城市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周边小乡村迁移,也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水环境恶化。

乡村水环境污染还存在以下问题:乡村环保投入力度欠缺、环保科技支撑不足、行政推动力不够、乡村水环境治理得不到重视、乡村水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部分地区存在跨区河道治理难度、乡村农业生产三废处理不妥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不够、对农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率不高、仍旧需要削减工业污染源等。乡村环境管理尚未建立配套的科技支撑体系,尤其是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工程投入少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政府资金投入方面,

试点创建与示范区水环境治理的投入与村级投入形成巨大落差,与乡村水环境综合整治相悖。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政策尚未形成,能够用于水环境治理的社会资金很少。虽然乡村生态模范区的创建活动取得一定成绩,但政府对乡村水环境治理的紧迫性认识仍旧不足;而与水环境治理有关的建设、农林、水利环保、海事、城管等部门关系错综复杂,其相互协调运作存在很大困难。另外,农村环境保护基础差,部分地区仍处在空白状态,诸多乡镇没有设置环保部门与专门的管理监督人员,在法律法规层面上存在很大缺陷,乡村需要解决的水环境问题多种多样。

二、乡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工农业的加速发展使乡村水环境进一步恶化,某些乡村为尽快摆脱迟缓的经济发展状况,就盲目对乡镇工企进行大力扶持,甚至生产出来的三废直接排进周边河流,这使乡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计资料: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的废水大概在80亿吨。国家建设部对农村污水处理的抽样调查发现:我国有96%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这对乡村水体环境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地区进行调查发现:农村人均日生活垃圾量约为0.86kg,其中,随意堆放的垃圾很容易随地表径流渗入湖泊或污染地下水,威胁到水环境安全。另外,大量使用农药也是我国乡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有机肥料使用量减少,滥用氮磷钾等化学农药,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现象,耕作质量直线下降,土壤利用率下降,这些使乡村水体的污染更加严重。

三、乡村水环境治理的具体对策

(一)统筹全局,加大监管与宣传力度

水环境治理范围广泛,对乡村水环境治理应统筹全局,着眼于大系统治理。政府可以按流域或区域进行细致划分,把工作重心放在防范上面,防治并行,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逐步加强监管与宣传力度,从源头上减少水体污染现象的发生。这需要提升广大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乡村水环境保护教育,让农民从内心深处理解先污染后治理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协调好乡村水环境与发展二者的关系。而环境保护教育可使农民了解基础的环境保护方法,普及绿色生产方式,例如引导农民正确的生活习惯:垃圾分类放置、设立固定垃圾存放处、切勿将污水倒入河水中、塑料袋及纸屑等不要采取直接焚烧方式。

(二)统筹规划,完善水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对乡镇企业污染问题采用科学的处理方式,统筹规划布局,走工业园区集中化路线,同时设置污水集中处理厂,把中小企业因为资金问题未能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的问题集中化处理,并积极鼓励清洁生产的普及,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对其进行扶持,以推动乡镇企业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大力生产无污染或少污染产品。乡镇管理者还应关注国家对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最新动态,必要时对规模小,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关停处理;并努力研发污水处理技术,加大对污水集中处理厂的投资力度,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与教育培训,完善相应法律体系;同时排

污许可制度,排污总量控制等应贯彻执行,对出现的违规现象要严肃处理,依据实际情况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污染。

(三)加强设施建设,推广先进技术

对生活废水采用集中处理方式,强化乡村资源化设施建设,避免出现生活污水引起的乡村水环境污染,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乡村生活废水必须经过化粪处理,而后经过土壤或湿地等技术脱氮脱磷后才能排放,集镇污水要纳入污水管道集中处理,其中厌氧沼气池、土壤渗滤技术、稳定塘处理技术等是主要内容。另外,要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施肥技术、植保技术、农业配套生产是推广先进农业的主要技术内容。依据土壤实际肥力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施肥方法科学,使用分次、定点、叶面施肥,化肥与有机肥要搭配使用,不断提升化肥利用率,避免农作物吸收不足导致流失问题。农民要在说明书指导下合理使用农药,大力研发多效抗虫害与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除此之外,要加大配套生产技术宣传力度,比如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沼气池技术、绿肥种植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以此来降低农业生产对水体造成的污染,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废弃物利用水平

政府对污染较大的养殖场位置要科学安排,畜禽养殖场应远离农民生活区,偏离水源地,同时设置专门的牲畜粪尿与冲洗废水处理设施,只有达到规定标准后才允许对外排放。另外,应拓展对禽畜排泄物的附加值利用,优化清除方式。同时对养殖业和种植业进行开发,推动养殖场逐步设置沼气池,提高养殖业废弃物的利用水平,使我国农业朝着生态农业的方向前进。政府管理者还应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监管禽畜养殖场的技术规范及排放规章的严格执行,尤其是水产养殖,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机饲料,杜绝任何添加剂和动物内脏,防止造成水体污染。加快乡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应尽快处理好乡村污水、垃圾、改水改厕等工程项目关系,有效解决水体污染源带来的生态问题。鉴于我国乡村地区生活污染物简单的特点,经济实力和技术手段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可在当地推广人工湿地、氧化塘、芦苇塘等一些低成本污水处理技术。加大对我国乡村水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重点解决新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使乡村水环境治理建设工作尽快走向标准化。

(五)建立多水塘系统

多水塘系统的建立也是保护乡村水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多水塘系统通过利用农田、沟渠、水塘等独特的景观结构来改变养分运移路径,使养分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比如修建暴雨滞留池,对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有明显效果。针对某些特殊乡村,做好水污染防治与水环境整理治理工作,对河道水生态持续关注。实行“一河一人”制,做好管理整治工作,相关人员定期对乡村周边河道进行调查摸底,及时清除水质恶化工业源,具体调查内容应包括淤泥情况、水体情况、污水排放情况、环境卫生情况、甚至来往船只情况等。同时建立数据档案分析,并及时更新维护,使乡村水环境治理成为一项系统化工作。管理者还应尊重自然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因地制宜制定相应净化方案,并贯彻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