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诗歌的现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1期 2008年3月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angjiak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Vol .21 No .1 M arch,2008
收稿日期:2008-01-12
作者简介:成馨(1974-),女,河南安阳人,硕士,安阳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哈代诗歌的现代性
成 馨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托马斯・哈代的主要成就不仅在于小说创作。20世纪初,哈代以成熟的诗人身份出现于英国文坛,并为后人留下了918首诗作。哈代的诗歌既不是维多利亚时代风尚的,也不像现代派诗人那样走极端,而是兼有这两种风格特征.可以说,哈代是从维多利亚时代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诗人,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本文拟就从哈代诗歌的形式,主题及创作技巧等方面作一粗浅分析,通过对哈代诗歌的现代主义色彩的探讨,表明哈代作为诗人的现代性一面。
关键词:现代主义色彩;形式;主题;创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I 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56(2008)0076-03 托马斯・哈代(1840-1928)不仅是19世纪英国文坛的著名小说家也是维多利亚时期杰出的诗人。由于他的诗歌多以传统题材为主题且诗歌中充满了对原始农村生活的怀念,传统派诗作。英国诗人Philip s L artin 就认为:“英国有反现代派的乡土传统诗派,哈代就是这一派的中心人物。”[5:
69]我国著名学者张中载对哈代的诗歌进行了分析梳理,
也提出了:“哈代是英国传统派诗人”的观点。[6:23]
哈代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世纪交替之际,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与西方哲学探索的深入使现代文学创作迅速兴起。他们挑战传统,运用各种手段达到对传统文学从形式到内容的变革。哈代的创作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时代的烙印。随着哈代研究的深入,评论界开始注意到哈代诗歌的现代性。吴笛[2:12-13]在其著作的前言中写到:“一般认为,哈代是一位传统诗人。但也应注意到他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也对传统进行了突破。”并且她进一步表明:“哈代诗歌中有着浓烈的现代意识。”同样,张伯香也指出:“在哈代的作品中,我们既看到了过去也看到了现在。”[4:310]A sh N icholas 认为:“哈代在其诗歌中以强烈的现代主义声音表现了对浪漫主义但哈代诗歌的现代主义色彩不仅表现在上述诸方面。本文拟从其诗歌的形式,主题及创作技巧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哈代诗歌的现代主义色彩。
一、诗歌的形式
传统派诗人注重诗歌的内容,其诗歌常囿于十四行诗,民谣等形式。而现代派诗人多为有机的形式主义者。他们认为形式是语义的有效荷载和补充。
哈代也十分注重诗歌的形式。正如张中载所说:“哈代
的诗变化多端,形式各异。他写诗不拘泥于传统格局,随心
所欲地设计自己喜爱的诗体。”[4:84]哈代对诗歌形式的创新与他早年从事建筑师的工作及对音乐的爱好有关。他诗歌的现代主义色彩可从其诗歌形式中窥见一斑。例如,在一首以死亡为主题的诗《莫要为我遗憾》中,诗人劝说人们不要因为他的死而难过:
莫要为我遗憾;在和煦的大树下面,我无忧无虑,沉睡安然。
迅速如同光线,我飞翔,如仙女一般,狂喜地飘动,不害怕夜晚。
欢乐全然消逝,我对此却一无所知,把万变的世态看成静止。
……
这首诗十个诗节,哈代借助音步的数量(每个诗节三行,第一行四个音节,第二行六个音节,第三行十一或十二个音节)巧妙安排使得每节诗在视觉上都形同一座坟冢,生动形象地呼应了诗歌的死亡主题。韵律是哈代诗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囿于传统格律,通过不断地变换格律、韵律和诗的长短为诗的内容也为诗的音乐感服务。例如,《身后》一诗。
・
67・
当我不安度过一生后,“今世”把门一锁,
五月又象新丝织成的纤巧的翅膀,
摆动起欢快的绿叶,邻居们会不会说,
“他这个人素来留意这样的景象”?
若是在黄昏,如眼睑无声地一眨那样,
暮天的苍鹰掠过高地的阴影
落在叫风吹斜的荆棘上,注视者会想:
"这准保是他熟悉的情景。”
我若死于一个飞蛾连翩、温暖漆黑的夜里,
当刺猬偷偷摸摸地穿过草地时,
有人会说,“他为保护这些小生命出过力,
但没做成什么;如今他已去世。”
人们传闻我终于安息的消息后,
若倚门仰望冬夜布满星斗的天际,
愿从此见不到我的人心中浮现这样的念头:
“他这个人可洞悉那里的奥秘。”
当丧钟开始为我哀鸣,一阵轻风吹过,
哀音随之一顿,旋即继续轰鸣,
仿佛新的钟声又起,可有人会说:
“他听不见了,过去对这却总留心”?
该诗五个诗节,均采用扬抑扬格。那几乎同样长度的话行以其不同的韵律配合诗的内容,呼应诗歌主题,给诗增添一种挽歌式的忧伤。例如,诗的第一行中trem nlous一词词尾的“S”音同Stay一词词首的“S”音紧连构成“S”音的重叠,这是一般诗人竭力避免的。然而,这一多少显得有些笨拙的“S”音重叠减缓了诗句的节奏,使它摇摇晃晃地象一个年迈的老人正在蹒跚地走离生活的舞台,或者象一个垂暮之年的农夫在一个夏夜送别客人后正在关好农舍的后门。哈代利用视觉,听觉的刺激赋予诗新的形式。
二、诗歌的主题
哈代诗歌的主题涉及范围很广,有爱情诗,死亡诗,自然诗,反战诗等,这些都是传统的诗歌题材。但哈代生活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有迅速发展的时期,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科学发现及哲学思想的影响。他阅读了达尔文的《物种的起源》并接受了其“适者生存”的思想。哈代也深受叔本华“内在意志”的思想的影响。这些影响促使他以新的角度对待传统的诗歌题材。正如哈代曾对Robert Graves 所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传统的形式表达传统的内容,但要尽力比前人做得更好。”
哈代一生写了很多反战诗,但他不像传统诗人那样把诗歌主题集中在探讨战争的道德与否、正义与否,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战争给人们的心灵带来的伤害。例如,《鼓手霍奇》一诗中,我们看不到对战争场面的描写,看不到对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歌颂,所看到的只是战争给人们心理造成的伤害。诗歌以霍奇简陋的葬礼开始。他战死后被扔到坑里掩埋,没有棺木,没有墓碑。诗歌中所用“veldt”(南非荷兰语,意为草原或平原)一词给人一种陌生、空旷感。另外对“kop je”(小山),“Karoo”(高原)等南非荷兰语词汇的使用表明了霍奇远战他乡的异化感。
年轻的鼓手霍奇一无所知———
他刚来自威塞克斯故乡———
他不知道广阔的非洲高原意味着什么,
那莽莽丛林,还有尘埃覆盖的沃壤,
也不知为何茫茫夜色里
奇异的星座在雾霭中闪亮。
诗歌通过霍奇的惨死表现了在布尔战争中无数像鼓手霍奇那样的无辜青年,对非洲的莽莽丛林和地下黄金一无所知。他们依恋故乡,从未想到要远征他乡,掠夺他人财产,却被迫离乡,战死疆场。死后也不能回乡,只能夜夜孤寂地面对陌生的星座。
然而这不知名的原野一角
将是霍奇的永久陵墓;
他那北方人朴实的胸膛和大脑,
将长成一棵南方树木,
而那陌生的星宿将光芒闪耀
永远主宰他的命运。
哈代没有着墨于战士的欲血疆场,而是通过描写一名普通士兵的惨死他乡及死后灵魂的孤寂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
三、诗歌的创作技巧
哈代在诗歌创作中广泛摄取其它诗歌流派的营养,作为借鉴,为自己的创作服务。其中,哈代对现代派诗歌创作技巧的吸收与借鉴使其诗歌风格奇特,成就非凡,并影响了一大批现当代诗人,如艾略特、庞德等。哈代写诗不像浪漫主义诗人那样,让情感漫溢,直书胸臆。他常借助于自然界的意象,来使自己的感情“移位”,用客观世界的对应物来表现主观范畴的情感,将主体感觉和客体具象天衣无缝地联结起来,同时也把自己的强烈情感及亲身经历隐藏起来。这一创作技巧促进了后来艾略特著名的“客观对应物”的写作原则的产生。所谓的“客观对应物”是[1:244]:以艺术形式表达情感的唯一方法就是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换言之,寻找一组物体,一种境遇,一连串事件,它们将成为那种特定情感的表示式;这样,那些一定会在感觉经验中终止的外部行为一经做出,就会立即引起情感。
此外,哈代这种借助于意象来表达感情的创作方法也对印象派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Ford M adox Ford曾指出:“哈代为印象派的发展指引了道路。”[9:24]下面以哈代的诗《当万国崩溃时》为例阐述他对意象的巧妙运用。全诗由三个诗节组成。其中,每一诗节展现一幅田园画卷。诗
・
7
7
・
2008年3月 成 馨 哈代诗歌的现代性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