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训练试卷:文言文阅读专题卷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二)
(对应学生用书第108页)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
【导学号:76934045】
戚元鲁墓志铭
曾巩
戚氏宋人,为宋之世家。当五代之际,有抗志不仕、以德行化.其乡里、远近学者皆归之者,曰同文,号正素先生,赠尚书兵部侍郎。有子当太宗、真宗时为名臣,以论事激切至今传之者,曰纶,为枢密直学士,赠太尉。有子恭谨恂恂、不妄言动、能守其家法、葬宋之北原、余为之志其墓者,曰舜臣,为尚书虞部郎中。元鲁其子也,名师道,字元鲁。为人孝友忠信,质厚而气和,好学不倦,能.似其先人者也。盖自五代至今百有六十余年矣,戚氏传绪浸远,虽其位不大,而行应礼义,世世不绝如此,故余以谓宋之世家也。
元鲁自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好论当世事,能通其得失。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皆以谓元鲁之于学行,进而未止,意其且寿,必能成其材,不有见于当世,必有见于后。孰谓不幸而今死矣!故其死也,无远近亲疏,凡知其为人者,皆为之悲,而至今言者尚为之慨然也。
元鲁初以父任为建州崇安县尉,不至。以进士中.其科,为亳州永城县主簿,又为楚州山阳县主簿。嘉祐六年三月二十九日,以疾卒于官,年三十有五。娶陈氏,内殿承制习之女;再娶王氏,参知政事文宪公尧臣之女;有子一人;皆先元鲁死,而元鲁盖无兄弟。呜呼!天之报施于斯人如此,何也?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余悲元鲁不得就其志,而欲因余文以见于后,
故不得辞也。以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葬元鲁于其父之墓侧,以其配陈氏、王氏。将葬,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铭曰:
行足以象其先人,材足以施于世用,而于元鲁未见所止也。生既不得就其志,死又无以传其绪,曷以告哀?纳铭于墓。
(选自《曾巩集》卷四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德行化.其乡里化:教化
B.能.似其先人者也能:才干
C.以进士中.其科中:考取
D.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速:催促
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速:请求。]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代时,戚元鲁的曾祖父在乡里享有盛名,德高望重,但是抗逆朝廷,不愿做官。
B.戚元鲁的父亲叫戚舜臣,做过尚书虞部郎中的官职,一生恭敬勤谨、严守家法。
C.戚元鲁在学问品行方面精进不止,可惜三十五岁就英年早逝,否则一定能有所成就。
D.戚家是宋代有名望的世家,作者曾巩亲自为戚家不止一个人撰写过墓志铭。
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抗逆朝廷,不愿做官”错,原文的意思是他的先祖有高尚的志气,不愿做官。]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的喜好和厌恶跟世俗的人有所不同,所以当时跟他交游的人,大多是世间有名望的人。(“好恶”“游”“闻人”各1分,状语后置句1分)
(2)元鲁将要去世的时候,嘱咐他的同僚赵师陟向我求写一篇墓志铭,赵师
陟用书信来告诉我。(“且”“属”“乞”各1分,状语后置句1分) 4.戚元鲁在品行和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文本第一段“为人孝友忠信,质厚而气和,好学不倦”可概括出前三点;由第二段“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可概括出最后一点。
【答案】孝友忠信;敦厚和顺;好学不倦;聪明敏达。(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戚家人是宋国人,(戚家)是宋国的世家。在五代的时候,有个心存高尚的志气、不愿做官、用(美好的)道德品行教化他的乡里(的百姓)、能让远近求学的人都归附的人,叫戚同文,号正素先生,(死后)被追封为尚书兵部侍郞。他有个儿子,在太宗、真宗时是(一位)名臣,因为议论事情时言辞激烈直率被传颂至今,叫戚纶,官至枢密直学士,被追封为太尉。(戚纶)有个儿子谦恭谨慎、言行合乎规矩、能恪守家法、死后埋葬在宋国的北原、我给撰写墓志铭的人,叫戚舜臣,做尚书虞部郞中。元鲁就是戚舜臣的儿子,名叫戚师道,字元鲁。(戚元鲁)为人孝顺友爱、忠诚信义,本质淳厚、脾气随和,喜欢学习不知倦怠,才干类似他的祖先。从五代到现在一百六十多年了,戚氏家风(积淀深厚),流传久远,虽然他们的官职不高,可是操行符合礼义,世世代代都是这样,没有断绝,所以我说(戚
家)是宋国的世家。
戚元鲁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聪慧明白敏捷通达,喜欢谈论当今社会时事,能通晓其中的得失。他的喜好和厌恶跟世俗的人有所不同,所以当时跟他交游的人,大多是世间有名望的人。大家因此认为戚元鲁的学问品行,精进且未停止,预料他如果长寿,一定能有所成就,(即使)不体现在当代,也一定会体现在后世。谁能料到他现在非常不幸地去世了呢!所以他去世的时候,无论跟他生前的关系远近亲疏,大凡知晓他的为人的,都替他悲痛,到现在说起来还为他悲慨不已。
戚元鲁最初因为他父亲的原因被任命为建州崇安县尉,(他)没有赴任。后来考中进士,担任亳州永城县主簿,又担任楚州山阳县主簿。嘉祐六年三月二十九日,因为疾病死在官任上,年仅三十五岁。(戚元鲁)娶妻陈氏,是内殿承制教习的女儿;(陈氏去世后)又娶妻王氏,是参知政事文宪公王尧臣的女儿;(他还)有一个儿子;(他们)都比元鲁先去世,并且元鲁也没有兄弟。唉!上苍对这个人如此酬报,是为什么呢?元鲁将要去世的时候,嘱咐他的同僚赵师陟向我求写一篇墓志铭,赵师陟用书信来告诉我。我很悲痛元鲁没能完成他的志向,想通过我的这篇文章让后人知道,所以我没法推辞。在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把元鲁安葬在他父亲坟墓的旁边,并让他跟妻子陈氏、王氏排列在一起。将要安葬(的时候)他的堂兄戚遵道通过书状来(向我)请求墓志铭,墓志铭文如下:
操行足够效法他的先辈,才能足够施于当世之用,可是(这些追求)在元鲁身上却不曾停止。活着的时候没能完成他的志向,死后又没有子嗣传承他的事业,拿什么来告慰哀思呢?就把这篇铭文放在他的墓旁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
怀庆府推官刘君墓表
归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