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学习与母语安全问题的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英语学习与母语安全问题的调查
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周小凤
指导教师:李海英
摘要:当今社会,在“疯狂英语”背景下,汉语母语逐渐处于一种尴尬境地,母语安全问题受到严峻挑战。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重英语、轻母语的语言学习状况,非理性的英语学习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汉语母语的学习。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社会风气、教育机制、学习理念等。
因此必须呼吁大学生增强母语安全意识,培养新的学习理念,同时必须改革教育教学机制,废止各种不合理的英语考试制度,使全社会共同关注母语安全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学习母语安全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外掀起“汉语热”的同时,国内是持久不衰的英语学习热潮,英语的地位不断提高,重英语、轻汉语似乎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人们对母语的轻视和淡漠使汉语面临很大的困惑。
母语的尊严和地位受到挑战,增强母语安全意识,保护母语势在必行。
社会各界对于“英语热”现象及语言教育政策的是非利弊进行了为数不少的讨论。
“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上,作家王蒙呼吁全世界华人一起开展汉语保卫战。
2006年是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召开60周年纪念,2月21日,我国首次施行“国际母语日”,再次
为母语安全问题敲响警钟。
在我国,小学、初中、高中时期,英语与语文、数学三科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由于高考的制约,英语的特殊地位还不是很明显,而大学是人生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升学深造,求职就业等问题,重视和崇尚英语的现象尤其突出,非理性学习普遍存在,所以,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母语学习状况更能典型地反映国内英语与母语教育现状。
基于此,我们以大学生为对象,从英语学习的角度,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此探究大学生英语学习与母语安全的可能关系。
二、某高校汉语言文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
(一)调查对象
1.具体调查对象
本校汉语言文学院200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204人、汉语言专业(非师范类)36人,总共240人。
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女生153人、男生51人,汉语言专业女生29人、男生7人。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调查对象的范围占整个04级学生的85%,且由于生源比例原因,男女生比例不能做到均衡,但并不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典型性。
2.对象选取原因
选取此调查对象的原因是本校英语学习风气很盛,四、六级过关率经常在全省名列前茅,而以汉语为专业,未来大多从事与汉语有关
的职业的中文系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对比对汉语母语的学习态度,更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进而推知,大学生语言学习的普遍分布状态。
(二)调查内容
1.调查形式
本调查为封闭式调查,采取书面问卷形式,限定了大体调查范围,并随机抽取调查对象。
2.调查问卷的构成
问卷包括19道客观题,分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选项根据具体题目要求分两选项、三选项、四选项、五选项、七选项及十选项几类。
调查主题分两类:一是主观心理,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要求、学习动机等;二是客观结果:包括学习压力、学习时间安排及学习资源分配等。
另外,问卷设计坚持以事实为根据的原则,力求全面、具体和生动的反映学生的思想和心理。
(调查问卷见附录)
3.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集中在2006年12月12日到2006年12月15日;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40份,有效率为96%。
(三)调查统计与分析
1.统计结果及分析
(1)主观调查项目
1)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学习态度
“语言态度”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可分为两方面:一是说话
人在感情、情绪上听、说语言的反映和感受,它往往紧密联系说话人的母语和文化背景,甚至个人的生活经历。
另一方面,是从实际或功利目的出发,对特定语言进行理智上的评价;它往往反映说话人所处社会中特定语言的实际功能和社会地位①。
语言态度往往直接导致对该语言的心理定式和行为倾向②。
本调查直接从对两种语言喜欢与否以及对两种语言的学习要求两方面调查学习态度,列表如下:(统计方法:单项选择为每个选项的频率/份数得出每个选项的相对频率,除特别说明,其他题目均采用此方法统计)
表1:
表2:
表1可笼统将A、B两项归为不喜欢,C、D两项归为喜欢,则不喜欢英语的占70.1%,对专业不感兴趣的28.7%;喜欢英语的30%喜欢专业的71.3%,可见,在情感方面,母语是占明显优势的。
表2各选项是根据学生实际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拟定,姑且不考虑选项A无所谓,可将BC归为较低层次的考试过关要求,将DE归为较高层次的掌握及应用要求,则低层次要求英语占58.4%,专业占39.6%;高层次要求英语39.1%,专业56.7%,可见大学生学习英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多是迫于应付各类英语考试而学,同时在专业学习上,期望学有所成,为自己的前途打下基础。
总的来看,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比较消极,而对于本专业本民族语言的学习态度相对积极。
2)大学生英汉两种语言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这种动机通常产生于某种需要③。
动机调查为18、19两个多选题,统计方法为每个选项的相对频率=每项的观察频率/每项的观察频率之和,列表如下:
表3:
学习动机主要分为内在性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被动性动机(motivation of passivity)等方面④。
调查问卷第18题中:
内在性动机:D对英语及说英语国家的文化感兴趣
E本身对语言感兴趣
工具性动机:C为找份好工作,得到更高收入
F便于同外国人交流
被动性动机:A为了应付各类英语考试,如四六级及考研
B社会竞争所迫,不得不学
G其他原因,并请说明⑤
问卷第19题:
内在性动机:D对文学感兴趣
E对语言感兴趣
F为提高汉语水平和文学修养;
工具性动机:C为以后从事与中文专业有关的工作做准备
被动性动机:A认为中文系比较轻松⑥
B服从调剂
G其他原因,并请说明⑦
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表4:
可见,大学生学习英语被动性动机比重最大,这个结果与学习英语态度比较消极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动机被动则学习态度必然不可能积极。
动机调查的结果可以说是预料之中的,因为真正对英语感兴趣或日常生活中用到英语的大学生并不多。
(2) 客观调查项目
1)英语与专业的学习时间对比
问卷第5题:“平时(学期末除外),你是否会花大量时间学习、研究专业课知识?”选择“A会”的仅有18.3%,中文系学生平时肯
花时间学习专业的同学竟如此之少,那选择“B很少”和“C不会”的81.7%的学生平时都学什么?问卷8题“请客观地选择你花费的英语学习时间占课余总学习时间的百分比”,统计方法为:学生英语学习时间占课余总学习时间的百分比的均值=各选项(各个百分比)所选人数跟本选项数值的乘积之和/份数*100%,统计得出:英语学习时间占总课余学习时间百分比的平均值为88.8% ,学生英语学习时间明显多于专业课学习时间。
虽是中文专业学生,但平时的课余时间等却大多学英语,很少学专业课,中文系尚且如此,其他专业学生又将母语学习置于何种地位呢?
2)英语与专业学习资源分配对比
问卷第11题“英语学习资料花费是否高于专业课学习资料花费?”统计结果如下:
表5:
另外选择“为备考英语四六级购买了不少辅导资料”的达75%(第9题);认为“有必要”买专业课辅导资料占49.4%,认为“没必要”的占50.6%(第10题),因此可以看出,学生购买学习资料的花费中,英语资料花费明显高于专业课,学习资源的分配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
3)英语与专业的学习压力
表6:
由此可见,来自英语的学习压力远大于学习本专业的压力。
2.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在汉语言文学院两个专业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视英语学习而轻视母语学习、专业学习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客观方面对时间、精力、金钱等资源的分配方面不均衡不合理上,这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母语的学习;另外,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态度消极、动机被动、学习压力较大等对英语学习起反作用的因素。
三、大学生英语学习与母语安全的关系
(一)语言学习现状
调查结果清晰地展现了师范类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上的冲突和不均衡状态,有较明显的重视英语轻视母语的倾向,可以推知,其他专业学生对待母语的态度及大学生普
遍的语言学习状况:
第一,语言学习偏重于外语的学习。
近年来,各学校都在盲目崇尚英语,几乎整个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教育都以学英语为重,大学几乎每个专业都开设英语课程,而除了文科,大多不开设母语继续教育课程;各高校在不断强化英语教育,有的大学大力提倡双语课甚至主张全部用英语授课,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远高于汉语母语,为学英语的资源投资也远远超过汉语。
就英语学习者而言,大都认为多学英语比学汉语对自身意义更大,因而自觉不自觉地跟着英语“疯狂”。
第二,缺少自主学习母语的意识。
英语学习占用过多时间精力在客观上影响了母语的教育和学习,对英语的极大重视和追捧也在主观上造成对汉语的轻视,从而冷落了汉语母语的学习与运用,另外学生大都认为汉语母语无须刻意学习,因此普遍缺乏自主学习母语和提高母语水平的意识。
第三,语言学习成效不高,现状堪忧。
当今社会,大学生汉语能力普遍不高,语言文字水平呈下降趋势。
2005年上海举办的汉语言文字大赛中,留学生队竟力拨头筹获得冠军;就业招聘中,某大学生短短200字简历中竟出现12个错别字;某校研究生入学考试作文卷中,几乎很少没有错别字的……汉语母语处于一种尴尬境地,但就英语学习的人力物力资源付出亦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保守估计,中国至少有4亿人接受过英语教育,但真正能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不超过2000万,这意味着近4亿国民所学的英语,95%的人在时间精力经济等方面的投资没有得到真正回报。
”⑧就连英国广播公司亦惊呼
“中国人的中文错误百出,中国人的英文更是错误百出。
”⑨英语学习耗时耗力,“广种薄收”⑩;汉语母语得不到重视,水平普遍下降,国内语言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二)英语学习与母语安全的关系
我国英语与母语学习存在强烈对比和反差,对母语主观上的忽视,客观上的学习时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直接危及母语安全,主要表现在:
1.导致“泛专业化”,即专业不“专”
从学生自身看,英语教育的课时及其考试制度使许多大学生将主要的时间精力用在英语上,而相对减少了在专业上下的功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专业方面的研究和创造,从而导致专业不“专”,专业不精,违背了大学专业教育的初衷,也达不到专业教育应有的效果。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过硬,实际上是畸形人才,很难在专业工作上有所创造和成就。
从教育教学角度,极大地影响了专业人才的选拔和专业教育的提高,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需要精通英语的专业人才,同样需要各行各业的专业精英,专业千差万别,对外语的需求不同,“泛专业化”现象导致教育既不能培养大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又不能使其在专业上尽其所能、有所突破,因此,对国家专业人才培养极为不利。
2.对母语语言本体的影响
一是不利于汉语母语的维护和普及。
近年来,全国上下普及英语似乎已超过了强化汉语的趋势,英语甚至成为品牌、质量、地位、身
份的象征,滥用英语的现象十分严重。
各种商品争相贴英语标签,网络中也活跃着大量英语借词,人们以话语中夹杂几个英语单词为时髦。
过分崇尚英语,在本该使用汉语的场合排挤汉语的现象,极大阻碍了汉语的推广和普及,降低了母语的地位和威望。
二是破坏了语言的规范和纯洁。
汉语是一种极优美极具表现力的语言,滥用英语极大的破坏了汉语的语言特征,污染了汉语的纯洁性。
当今社会上出现了不少汉英夹杂、汉拼共用,以英语字母代替汉语词语的现象;有些网络语言粗俗、低劣、无聊,词语晦涩,语法混乱;报刊、杂志等出版物中的错误比比皆是;电视、媒体也存在大量语言不规范现象;“一半汉语一半英语的‘杂交词’”○11不断出现。
在与国际接轨的口号和招牌下,我国的语言和文化正受着英语的严重侵略,这对汉语的规范化十分不利。
3.对母语文化传承的影响
第一,对母语文化传承的直接作用,即文化断裂现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
每一种语言都代表着一种文化,而一个民族的存在也是以其使用的语言为标志的,语言负载着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独特的文化传统。
○12对语言的轻视既是对文化的淡漠,语言的衰退必然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不能很好的掌握民族语言,就不能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第二,外来文化霸权的反作用。
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必然承受着其文化的不断渗透。
“我们在接受和使用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就在接受着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在潜移默化的接受着这种
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传统。
”○13随着英语的不断传播,西方英语国家不断输出其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英语热”背后的文化霸权对民族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庆祝着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却从不记得中国的传统节日。
不重视传统文化,汉语汉文化走向世界便无从谈起。
4.对国家人才培养的影响
首先,不利于学生汉语能力、语言文字水平的提高。
过分轻视母语的学习和运用,必然导致大学生语言文字水平普遍下降,例如大学生求职简历中错误百出;研究生“英语六级,汉语初级”;博士生论文概念不清、逻辑混乱、语句不通等现象比比皆是。
其次,不利于学生认知、思维能力的提高。
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一个人的思维只能达到母语思维的高度,如果母语不能够得到完善发展的话,就不能期望他能够进行很高的学术创造,不能期望他在科学艺术上有很大突破。
”○14母语水平的低下致使认知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就不能更好的实现人才的开发。
因此,对大学生自身而言,学好母语意义重大,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和未来。
第三,不利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爱国情感的培养。
语言承载文化和信息,也承载着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盲目迷恋英语,不加辨别,容易沾染英语所承载的一些错误价值取向,诸如崇洋媚外思想、金钱至上观念、民族虚无主义等。
当今社会的某些道德滑坡、信仰失落、诚信沦丧现象固然有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然而忽略、削弱、不重视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学习,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
另外,“语
言情感体现民族情感”,○14不培养起对母语的感情,就不能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不能增进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现状成因分析及改进对策
(一)原因
1.社会风气
当今社会几乎已形成全民学英语的时代:街头随处可见的英文招牌,生意火爆的英语培训学校;大多企业、公司、单位,无论是否用到英语,都盲目将英语作为择员的标准之一;职称考试英语考试为必考;许多学生家长母语意识淡薄偏重孩子英语教育;社会盛传“英语+计算机=插上理想的翅膀”,英语水平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反观外语对汉语的冲击,李宇明指出“在大学升学考试、研究生录取、谋职就业、晋升晋级等关系人生命运前途的重大问题上英语的作用比汉语的作用要重要的多,这无形中造成了重英语轻母语的不良文化心态”。
○16
2.教育机制
第一,教学活动安排不合理。
学校教学计划安排存在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英语的教学地位存在不断升高趋势。
例如,本校英语课程为大一大二必修公共课,在课时方面中文系每周英语课时(包含英语听力)达8课时,另有2课时口语课(选拔英语期末成绩优秀者参加);然而,中文系专业课程每门大都仅有两课时,极少重要基础课4课时。
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但实际上英语的教学地位甚至要超过
了专业课。
第二,英语与各种资格、证件挂钩。
尤其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一考试原本只是一种水平考试,但很多学校将其与学历及学位证挂钩,而且四六级考试过关率也成为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这进一步提高了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地位;就学生来说,为了获得文凭和学位,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投入英语学习,调查显示,80.3%的学生认为来自英语的压力要大于专业的压力,有81.6%的学生坦言专业课上偷学过英语。
第三,英语是考研究生最重的砝码。
英语是大学生考研的必考科目,无论什么专业,是否与英语有联系,都要考英语,哪怕是中国古代历史或古代文学的研究生,专业再好,英语也得达标过关。
所以,英语成为许多大学生的无奈,众多专业成绩突出者只因英语不过关与研究生教育失之交臂。
3.学习理念
首先,许多大学生都认为母语学习是“自然习得”,不同于第二语言英语的学习,无须过多有意识的、正式的学习,便可自如的进行语言交流,在这种观念之下,逐渐轻视汉语母语的学习。
其次,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
往往以牺牲母语学习为代价,学习外语,导致语言学习得不偿失。
第三,缺少理性学习语言的语言学习态度。
多数学生只是盲目追随潮流,人云亦云,认为学好外语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些不正确的学习理念影响下,现在的大学生普遍不重视中文修养。
(二)对策
1.加强“母语”安全意识
一方面,语言是民族的特征之一,“当今社会母语问题的意义已远不能局限于语言学习的领域,它与民族平等民族独立问题联系在一起。
”○17语言的地位关系到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母语的发达不但保证了全社会内部交流的畅达,也体现一个民族对外交流的主权。
因此,必须通过舆论媒体等各种途径呼吁人们增强母语安全意识,认清“疯狂英语”给母语安全造成的威胁。
另一方面,意识对行为具有支配作用,必须加强母语安全意识,培养大学生热爱母语的感情,进而切实学好母语,掌握母语和母文化,提高母语文化修养。
2.改进教育教学结构
首先,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应合理安排英语与专业课教学时间,根据资源和实用原则,科学设置英语课程结构;因材施教,尽展其能,让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利用在他们感兴趣的有专长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上,也让部分擅长喜欢英语的同学脱颖而出,择优培养;教学要重视和规范大学语文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民族文化修养。
其次,实现英语与各种资格、证件脱钩。
必须废止各种强制性的不合理的英语考试制度,一定程度上把升学、毕业、学位、晋升、职称及论文等与不必要不合理的英语考试脱钩,尤其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与大学生学位证挂钩现象亟待改革。
此外,在某些与汉语能力密切相关的领域和行业有选择的实行汉语水平证书认证制度。
第三,灵活调整考研英语标准,废止“一刀切”的考试制度。
研
究生教育侧重专业研究方向,并非所有的专业都需要英语,“一刀切”的英语考试制度是盲目僵化的、不合理的,而应根据专业对英语的要求,灵活决定考与不考以及录取线标准。
外语是一种辅助性交际工具,应作为一般性、选择性的教育,而非强制教育,所以要改英语必修必考为选修选考。
3.培养新的学习理念
首先,要有意识的提高自身母语水平。
中华五千年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学好母语,掌握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母语的学习与提高并非易事,“即使是孩提时代依靠自然习得的语言能力,也只有通过正规的书面语言的学习才能得到提高和完善”,○18因此大学生必须增强自主学习母语的意识,重视提高中文修养。
其次,要正确处理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
在如何处理外语和母语关系方面,李宇明指出,不能把学外语和学母语对立起来,更不能以牺牲母语学习来换取外语学习。
母语是本,外语是用,一点都不能含糊。
○19所以,学习英语是必要的,但不能盲目的以忽略甚至放弃母语为代价;另外,母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外语的学习,因为外语水平的极限便是个人的母语水平,母语水平不高,外语也很难学好。
第三,培养理性的学习态度。
全球化时代要求我们学好英语,与国际接轨,但在学习中,一方面要以去粗取精、兼容并蓄的理性态度对待英语及西方文化,正确定位英语的位置,不能将英语学习等同于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另一方面,重视母语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此外,我们在扩大英语教育,加强对外交流的同时,要促进汉语汉文化的传播,让汉语、汉文化走向世界。
[附注]
①参见陈松岑等《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情况的研究报告》,收于李如龙主编《东南亚华人语言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1999年
②引自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1,P139
③参见朱纯编著《外语教学心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9,P336
④参见崔立斌《美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调查》,收编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第1辑,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5,
⑤由说明部分显示都为被动性动机。
⑥此选项体现一种消极学习态度,并非真正对中文感兴趣,故也属被动性动机。
⑦由说明部分显示都为被动性动机,如“别无选择,不得不学”“父母意愿”等。
⑧此处及以上实例参见凌德祥《走向世界的汉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9月,P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