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种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目录
第一章我国种子市场发展现状
一、世界种业发展概况
1、世界种业发展历程
国外种子行业发源于19世纪末期,至今已逾100余年,从最初数量众多的小型企业逐渐发展到市场由少数实力雄厚的企业所垄断。
国际性的种子企业的业务已覆盖了种子行业科研开发、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等完整产业链,完全实现了科研、生产和销售一体化。
随着科学研究进展和工业化进程,特别是杂交优势的发现和利用,培育出许多高产、优质的杂交良种,在全世界逐步形成规模很大的种子产业,目前世界种子市场规模已达400亿美元左右。
欧美国家种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1)本国政府主导和扶持
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立法和示范,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制定有关种子、生产、经营法律、法规;加强有关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鼓励私人企业进入种子市场,逐步发展种子市场。
(2)私人企业进入发展
在法律和政策环境健全的情况下,各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各公司加大科研投入,新品种不断涌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随之提高,涌现了一大批如先锋、迪卡、圣尼斯等国际知名种业公司。
(3)垄断经营
种子行业经过一个世纪的整合,至今为止基本上被孟山都、杜邦、先正达等几家国际大公司所垄断。
以2010年为例,美国种业巨头孟山都占据全球%的市场份额,杜邦先锋、先正达、利马格兰所占全球
市场份额分别为%、%、%。
2、世界种业发展现状
(1)总体市场格局
当前,美国是世界种业当之无愧的头号市场,占据全球种业市场的23%,中国已上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占据11%的市场份额,其次为法国、巴西等。
全球种业主要市场见下图1—1。
(2)市场集中度
在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竞争,企业不断的并购重组,种子行业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少数几家大的种子集团垄断了世界种子行业的大部分市场。
全球最大的种业公司孟山都占据整个种业市场%的市场份额。
全球前五大跨国种业公司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为%。
全球各主要种业公司市场份额见下图1—2。
图1—1—2 国际种业市场份额图
其中,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方面,主要集中在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几家公司;而棉花种子主要集中在孟山都和拜耳作物科学两家公司。
各品种市场份额情况分别见下图1—3、图1—4、图1—5。
由图中可以看出,在几大主要品种方面,前2—3家公司所占市场份额总和均超过了50%,行业高度集中。
图1—1—4 大豆种子国际市场集中度
图1—1—5 棉花种子国际市场集中度
(3)技术热点
目前,世界种业研究已从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进入依靠生物技术育种阶段。
科学家已从单个基因的测序转到有计划、大规模地测绘水稻等重要生物体的基因图谱,全世界已有6000多项农作物方面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进入田间试验。
由于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种子是生物技术的载体”这一观念得到广泛认同,转基因种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世界种业巨头生物技术、新品种研发等领域的巨大投入得到了良好的回报,在生物工程特别是转基因技术领域取得了一连串的突
破,开发出了携带抗病、抗虫、耐除草剂等目标基因的玉米、棉花、
大豆等新品种。
尽管转基因种子受到一些社会组织的抵制和反对,但转基因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使用便利及减轻环境污染等好处,却在生产上受到广泛的欢迎。
截至 2008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达到 8 亿公顷。
目前,全球共有 24种转基因作物的 144 个项目获得670 项批准,玉米、棉花、油菜和大豆依次获得批准。
转基因种子的全球市场价值已达 75 亿美元,约占全球商业种子市场的 22%。
所有这些都表明,未来世界种子产业竞争的焦点主要是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生物技术向人类展示了种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创造着农业革命的未来。
如下表1—1—1,显示了近年来
全球转基因种子的销售额状况。
表1—1—1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子销售额
注释:2009年数据为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预测值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USDA):Seed Info 2008,ISAAA (4)国外种业先进的政策(以美国为例)
美国种子管理:?
种子认证制度:美国的种子认证工作是由各州自己负责的。
种子认证工作由州作物改良协会负责。
他们主要认证大田、蔬菜、树种种子。
认证工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种子遗传纯度及种子质量。
有机农业是不进行认证的。
每个州都有自己一本详细的种子认证操作手册。
有关认证人员都严格按照操作手册上的有关条款进行认证工作。
认证工作结束后,每批认证种子都要挂标签。
全美国认证种子标签的颜色都是统一的。
包括:基础种子(白色)、注册种子(紫色)、认证种子(蓝色)。
依阿华州每年认证的三大类种子(大田、蔬菜、树种
种子)加起来共发放300万~400万个标签。
每个州标签上的内容都是不完全相同的。
主要区别在于危害杂草种类。
紫色标签主要用于常规种,白、蓝标签主要用于杂交种。
?
?种子检验技术应用情况:在美国各大种子公司的种子质量控制及检测上,常规种子检验技术仍占主导地位。
如先锋种子公司仍然使用琼脂糖同工酶电泳技术对玉米种子纯度进行检测,以控制由于不能控制的因素如气候等条件引起的品种纯度问题。
另外,活力检测在各种子公司室内检测指标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批要销售的种子都要通过抗逆性检测(低温协迫和加速老化)以判定种子批的活力。
?
种子健康检测:在美国,植物检疫和种子健康检测是设在同一个实验室。
该实验室即承担州政府的植物检疫任务,又承担种子中心内部的种子健康检测任务,使用的检测方法和程序也相同。
有时在检测上执行的是双重任务,既是植物检疫的对象,又是种子健康检测的内容。
?
转基因作物种子检测:随着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应用,美国科研和检验部门研究、摸索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运用于生产实践。
如对大豆的耐除草剂基因的检测,是将大豆种子在用除草剂浸泡一定时间后(48小时),进行发芽试验,将结果与未经浸泡的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看其发芽是否正常,从而得知该批大豆种子是否是转基因大豆。
也有生物技术公司利用酶联反应或抗性(耐性)原理研究出试剂盒,直接用于转基因种子检测,从而达到了快速检测转基因作物种子的目的。
种子活力检测:针对美国播种时田间温度较低的实际情况,美国的种子科研机构、检验部门和公司着重进行了种子活力检测方法的研
究和推广应用。
目前,在美国推广应用的活力检测方法主要有低温冷冻处理法、人工老化法、低温冷冻加人工老化法;通过对种子发芽到一定时间的种子幼苗根部和根部以上部分进行扫描,再对扫描结果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进而判定种子活力的方法。
?
20世纪90年代,种子产业最明显的特点是育种研究、种子生产与营销供应的国际化趋势加强,兴起集育、繁、销于一体的跨国种子集团公司,对国际种子市场垄断趋势越来越大。
一些国家生产用的种子主要依赖跨国种业公司供应;而种子公司亦为实力更为雄厚的财团兼并或收购。
美国的种业公司面向国外大力扩展,而欧洲一些跨国种业公司也开始进军美国种子市场。
?
美国现代种子产业的特点:
?①管理法制化。
美国种子管理法制健全,依据《联邦种子法》颁布了《种子检验规程》、《种子签证规程》和《植物品种保护法》,使整个种子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从育种、原原种、原种到良种的生产质量控制、销售等都有法规条款以及违法处罚办法。
国家对育种和种子行业管理有一套官方、半官方和民间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例如品种试验、种子质量控制、商品种子签证乃至种子价格的协调,都是由政府委托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种子公司办理。
管理集中,人员精干,照章办事,统一规范,各司其职。
?
?②生产现代化。
一是种子加工成龙配套。
从种子收获、脱粒、烘干、精选、分级、包衣、过磅、装袋、封口、标签、打印全部自动化,电脑控制。
现代化种子库可以自动调节温湿条件,库内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包装的种子摆放、打垛、调运,整齐有序,科学运行。
种子包装质量考究,商标及标签规范,给人以充分信任感。
二是专业
化程度高。
种子公司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
?③贸易自由化。
美国的种子贸易自由,政府没有任何指令性供种计划。
国际种子贸易有两个组织,一个是美国官方种子认证协会(AOSCA),另一个是世界经济与发展组织(0ECD)。
这两个组织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凡成员国种子公司都要参加,共同制定一系列有关种子贸易、质量标准等方面的规定。
各公司生产经营的品种、数量完全取决于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因此公司特别重视市场预测。
一些大的垮国种业公司,均建立精密的电脑信息网络。
像先锋、迪卡、皮托等专业性公司,还对社会中长期食物结构、食品需求进行预测研究,以确定育种目标,增强未来市场的竞争力。
?
④质量标准化。
政府及公司都把种子质量放在首位。
质量控制机构设在联邦政府或州政府(有的设在州立农业学院),也可以是农业部官方参加的协会组织,还可以是公司或私人负责的机构,但这些机构须经过官方认可。
健全的种子质量控制和检验体系,出具的检验报告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
大公司拥有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质检人员和精良、实用、高效的检验设备及操作规程。
检验过程高度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检验样本、检验资料、数据计算、检验报告全部由电脑控制。
公司出售的种子经过分级、包衣或丸粒化,然后根据不同播种量的需要甚至根据不同播种机具的要求,以不同规格、不同材料进行精制包装。
包装袋(罐)标志详细清晰,注明品种名称、净重、批号、每磅粒数、发芽率、纯度、净度、活力等指标,并附有种子质量保证书。
⑤?育繁销一体化。
美国的育种机构分两种:一是私人育种公司、二是公立育种机构。
私人育种公司发轫于20世纪初期,美国的新品
种多数由私人育种公司培育。
公立育种机构主要是美国农业部所属研究机构及实验站、州立大学(州立实验站),同时负责种质资源的搜集和育种基础研究。
无论哪一种育种途径育出的品种,推广速度都比较快。
公立育种机构或私人育种公司培育的新品种,一般都是由各育种机构自己评审和发放,不经过官方品种审定,但自律评审制度非常严格。
在严格制度制约下,新品种的选育目的性很强,转向生产开发的速度也很快。
种子公司推出新品种特别重视售后服务,经常派专人进行田间技术指导。
3、世界种业发展趋势
纵观世界种业发展现状,基本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行业继续高度集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由于大型跨国公司在资金、规模、科研、人才、管理、营销等各方面均具有优势,广大中小企业很难与之竞争。
尤其是在品种及营销方面的优势将使跨国巨头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而一些中小种业公司市场份额越来越小,最终被大公司所吞并。
(2)竞争的焦点是科技和人才
焦点之一:生物技术。
以孟山都、杜邦、先正达等公司为代表的跨国集团近年来大力投入资金进行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在应用生物技术育种方面发展十分迅速,其中转基因技术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转基因种子的种植面积近年来也是节节攀升,因此今后对种子行业的竞争焦点之一将集中在科技方面。
焦点之二: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取代资本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
企业的竞争最根本的
是知识的竞争。
而知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掌握知识的人的竞争。
种子企业也不例外。
一方面,企业需要大批科研人才,即育种专业技术人才,这是把科技物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提高种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
另一方面,还需要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种业企业家,即具有企业创新管理理念、能够根据企业内外环境适时整合企业资源、积极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的创新、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企业管理人才。
(3)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不断的并购重组,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种子企业的发展方向。
由于种子产业本身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其对农业发展的特殊战略意义,世界各国都把种子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以种子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的发展。
于此同时,各大跨国公司也纷纷调整战略,大肆兼并种子公司,向种子产业进军。
如美国化工巨头杜邦公司兼并世界最大的玉米种子公司—先锋种子公司;总部在瑞士的汽巴加基化公司兼并了山度士公司、美国NK公司、罗克斯公司和汉城种苗公司,成为欧洲的种业巨头;法国最大的种子公司—利马格兰公司先后并购重组了蔬菜、花卉、甜菜等五家种子公司,成为欧洲最大的种子公司之一。
二、我国种业发展概况
1、我国种业发展历程
我国种业发展较迟、起步较低、投入较少,并且与发达国家的种
子产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我国种子市场发展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九五”以前,种子行业的管理体制是完全的计划管理体制,科研、繁种、推广和经营是完全割裂的四个环节,各司其职,完全不利于种子行业的发展。
第二阶段:“九五”到 2000 年,国家开始实施“种子工程“以后,开始使种子行业向市场化发展,行业的各个环节开始融合,市场上开始出现各种类型的种子公司,开始出现能够覆盖制种、加工、推广和销售等多环节的种子公司,但是市场上各类种子公司良莠不齐,贩卖假种劣种,坑农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个阶段:从 2000 年《种子法》的颁布至今,种子行业开始真正进入市场化的阶段,《种子法》对种子公司的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种子品种的审定、注册和登记、品种保护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由此开始,我国的种子公司开始进入整合期,没有实力的公司逐渐被淘汰,市场上开始通过整合少数有实力的企业而发展壮大。
2、我国种业发展现状
我国现有耕地亿公顷,播种面积亿公顷。
玉米种植面积亿亩,水稻种植面积亿亩(杂交、常规水稻种植面积各占一半),种子市场容量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常年用种量125亿千克。
商品种子仅45亿千克。
商品率仅36%,世界种子商品率平均约为70%,发达国家达90%以上。
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的商业种单产较高,因此商品化率较高;而我国小麦、
大豆由于品种变化较慢,因此仍以自留种为主。
近年来,我国种子市场规模一直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截止2010年,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市场规模达500亿元以上。
当前,我国良种覆盖率已达95%以上,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达40%。
种业已成为促进我国农业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相关法律和管理制度业已基本建立,
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种子经营的主体呈现多元化。
截止2010年底,全国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共8039个,种子零售商近18万家。
其中农业部共发证250个(育繁推企业91个,进出口企业100个,中外合资33个,转基因98个),占%;省级农业部门发证发证2913个,占%;地级农业部门发证2522个,占%;县级农业部门发证2408个,占%。
我国种业产业发展体系已基本形成。
国内前50强企业经营额自2000年以来稳步提高,至2009年底
为止,国内前50强企业年营业额已达136亿元。
表
1—2—1 国内前50强企业经营额
年份(年)2000 2002 2004 2006 2009
经营额(亿元)30 50 70 100 136 在利润方面,相比其他行业来讲,我国种子行业利润较高。
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毛利率一般在15%—30%,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毛利率一般保持在50%以上。
我国种粮价比3-5:1,世界种粮价比平均水平20-25:1。
因此,与国外相比,我国种业利润水平仍然较低。
在分品种方面,玉米、蔬菜等各类种子市场规模均实现了稳步增长。
各品种近年来市场规模趋势变化图如下图1—2—2。
图1—2—2 中国种子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图
截止2010年,玉米种子成为我国种子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品种,市场份额为33%,其次为蔬菜种子和水稻种子,市场份额分别为31%、21%。
各分品种市场规模见下图1—2—3。
玉米蔬菜
水稻
棉花
油菜
瓜果及其他
3、我国种子企业类型
种子企业类型根据侧重点不同可以有多种分法,这里根据种子企业的经营性质,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种是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自我研发、自主品种权的企图1—2—3 中国分类种子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图
33%
31%
21% 8% 3% 4% 图1—2—4 我国种业市场结构
业。
这类公司一般是从县市级国有农科所改制或科研人员分离创建的公司。
这类公司具有科研的传统优势和倾向。
具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种。
面临的问题是经营能力的不足,营销渠道、方式单一。
往往通过转让品种权或授权经营作为主导经营方式。
另一种是通过收购方式拥有品种权且具有专营渠道的企业。
这类公司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具备和熟悉国际化运作模式,具有跨区域并购和经营的经验。
但是因为没有将业务前推,缺乏与品种科研单位的深度合作,通常以高价购买现成的品种去经营。
第三类是通过品种权人或经销代理获取授权具有品种经营权的企业。
这类公司通常具备较为强大的区域销售网络,以品种经销区域垄断的方式为主导经营模式。
通过获取品种独占许可方式参与区域经营竞争,具有市场的灵活性。
第四类是没有自主品种或获取品种经营权,通过品种权的私下转让、假冒侵权、盗取亲本、私繁私售,育种套购方式,什么品种畅销就经营什么品种,游离在政策法规的边缘,多有制假售假行为的公司。
利用市场监管漏洞和农户识别能力差的现状倾销侵权品种、假冒品种或伪劣种子。
4、我国种业科研现状
我国种子的科研、生产、推广和销售长期以来是相互分离的,公益性的科研院所高校仍然是品种研发的主力,多达 85% 以上的现有品种出自农业科研单位,研发和产销脱节。
尽管近年来,部分种子公司已经开始建设自主的研发机构,但多数国内种子公司以产销为
主,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普遍较弱,有科研能力的企业不到总数的 % ,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自身科技创新体系,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平均不到销售收入的 1% ,低于国际公认的“死亡线” ( 国际公认标准:企业科研低于 1% 是死亡线, 2% 是维持线, 5%为正常线,目前发达国家一般为 8%—12%) 。
5、外资种业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跨国种业企业最早以蔬菜和花卉种子为突破口进入中国种子市场,首次采用的方式是合资或设立试验站。
自2000年《种子法》颁布后,国内种子市场特别市蔬菜花卉市场全面对外资开放,国外企业纷纷在华设立企业,到目前为止已经占据国内蔬菜花卉种子市场的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2010年我国种子市场规模已达到500亿元。
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孟山都、杜邦一先锋、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纷纷抢占国内市场。
目前,全国有49家持有效证照的外资企业,包括独资、合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各种类型。
目前,“洋种子”已控制了我国高端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涉及所有的蔬菜品种。
除蔬菜外,“洋种子”开始全面进入我国的大豆、玉米、小麦、花卉等领域,并逐渐形成垄断之势,“洋品种”蔬菜依仗其在品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的优势,占据市场80%以上利润。
第二章我国种子行业特点
一、行业特点分析
(1)门槛高。
属于农业产业链中科技含量最高的环节,由于是国家高度保护的战略性行业,在未来一定的时间内仍然对新进入者存在壁垒。
(2)投入高。
需要较大的规模支持,持续的技术投入,优良品种的开发均需要经过大量的探索和反复的验证,这就需要较高的育种开发条件、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大规模的公司优势更大、抗风险能力越强。
(3)周期长。
新品种从研制获取专利、审批、试验和推广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一般为5年以上)。
(4)盈利高。
较其他行业来讲,种子行业盈利能力强。
大田作物种子销售量大,销售毛利率一般为15%—30%。
蔬菜、经济作物种子毛利率多在50%以上。
(5)科研能力差。
中国拥有科研能力的种子企业不到总数的%,科研经费投入平均不到销售收入的1%,低于国际公认的“死亡线”,而目前发达国家的种业一般为8%—12%。
(6)品种丰富。
种子按照经营品种划分,可以分为粮食作物种子(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经济作物种子、蔬菜瓜果种子和花卉种子等。
玉米、水稻种子种植面积大、商品化率高;棉花、蔬菜、油菜种植面积小,商品化率高,小麦种植面积大,但商品化率低;
瓜果、花卉种子品种差异大,每个品种又有大量细分,难以规模化生产,因此商品化程度低,市场参与主体少。
(7)产销不同期。
种子生产和销售是在不同时段进行的,即所谓的产销不同期。
这就导致了在特定供种季节的市场上价格杠杆失灵,即当时的价格无法改变特定季节的种子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
此时价格仅仅是种子市场供求关系的反应,而不能能动地调整供求关系。
(8)自然影响大。
种子的生产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受到自然灾害时,企业业绩会受到波动。
(9)管理跨度大。
需要较大的规模支持,持续的技术投入,需要较高的于育种开发条件、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10)税务少。
国家减免所有税务,资本积累速度快,由于上市时不需要面对复杂的税务问题,资本运作难度小。
二、市场特点分析
(1)产业链程度低
截止2009年底,中国种子经营企业中有效经营区域为全国的有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只有91家。
(2)市场集中度较低,但趋于提高
我国持证种子企业有8000多家,种业前50强仅占国内种子市场份额的23%,美国前20家种子企业垄断了其70%的市场,登海、隆平、敦煌、德农、丰乐等5家上市公司2008年销售额仅相当于美国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