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组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優點 : 電力節省、螢幕輝度&對比、視角 管理、螢幕均勻度.
功能 : 將未被散射之光源反射再進入光傳 導區內其本身對光源亦有稍微散射 的效應.
構造 : 材料為發泡PET片,用TiO2作顏料分 散其中
1. FILM 種類介紹
(2)銀反射片 功用 : 為將無導光板側之光線反射回導光 板. (功能類似燈罩) 構造 : 使同材料除E60L外,PET片亦被廣泛 使用,其中以不鏽鋼沖壓製成PET片, 再在內側塗上Ag膜或AL膜
1.C.C.F.L之構成與發光原理
(1)C.C.F.L之構造 a.玻璃管(分為軟質玻璃和硬質玻璃) b.螢光粉(為三波長螢光粉) R:611nm G:544nm B:440nm c.充入氣體 (Ne+Ar 混合氣) d.引出線 (如 Ni+Fe 合金 + Due線) e.電極
1.C.C.F.L之構成與發光原理
(2)C.C.F.L之發光原理 當以高電壓施加於燈管兩極時,電子會從電極 射出,被射出之電子因受高壓加速而和燈管內 原存有的水銀原子撞擊,當水銀原子被撞擊後 即有不穩定狀態急速返回安定狀態,在此時撞 擊所剩餘之過剩能量即以紫外線(約253.7nm) 放出,所放出之紫外線即由螢光粉吸收而轉換 成可視光.(可視光之波長為405、436、546、 577~579nm)
背光源組組成簡介
模組框(Molded Frame) 擴散片(Diffuser sheet) 集光片(Prism sheet) 擴散片(Diffuser sheet)
反射罩(Reflector) 燈管(CCFL)
導光板(Light Guiding Plate) 反射片(Reflector Shee)t 鋁底座(鋁背板)
其電絕性高、易帶靜電、吸引塵埃.
(8)會吸水膨脹而變形
導光板簡介
3.導光板的製作方法
(1)壓鑄法 將塑料注入兩片玻璃中,壓成一鏡面平板,再依 我們所需要的尺寸裁切,側邊需拋光.
(2)射出成形 將塑料以高壓擠入模穴內,以及保壓過程中對 塑料持續維持高壓狀態
(3)押出成形 用螺旋壓出機押出壓克刀成型板
3.導光板的製作方法
(4)一體化成形 a. 蝕刻方式 (v-cut) 直接將印刷點的設計轉到模具上取代傅 統的印刷方式. b. 切削方式 在導光底面以切削方式製造出一條條溝 型的結構,溝兩側的反射鏡面破壞原來反 射作用,使光源能由導光板的正面射出
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簡介
1.C.C.F.L之構成與發光原理
(2)C.C.F.L之發光原理
可見光
紫外線
螢光粉
電極
電子
水銀原子
2.影響C.C.F.L之主要要素
(1)玻璃管徑 在同一條件下,管徑越細、輝度越高.
(2)管長與內壓及放電開始電壓之關係 放電開始電壓 : ES 氣體壓力 : P
電極間距離 : D → ES α P ╳ D (3)對於色度而言,螢光粉塗佈之膜厚會影
(2)光學性質 光線透過率高、高輝度
(3)耐熱性 熱變形溫度90度以上
(4)表面狀態 表面平滑性極佳,可得完全鏡面狀態
導光板簡介
2.導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性、性質
(5)熱安定性
壓克力樹脂發火點約為400度,燃燒狀態緩
慢,有害氣體產生的量少.
(6)加工性良好
壓克力可行裁切、切削、鑽孔、研磨.
(7)帶電性強
4.第四世代: 94~95年,背光源組使用2張Prism,提升輝度效果 ,因此在此時期之後大型LCD使用更大面積、高 輝度效果的背光源組,逐漸成為主流.同時期中小 尺寸的背光源組,開始研發無印刷式的導光板.
3.第五世代: 96~97年,延續第四代中小尺寸無印刷式導光板 的開發.
4.第六世代: 98年迄今,背光源組輕、薄,高效能、低成本的 特殊材料實用化(導光體的光學擴散功能)研究 與導入
1. FILM 種類介紹
(3)擴散片 功能 : a. 改變導光板射出的光能分佈 b. 使印刷點模糊化 結構 : 基材有PC、PET. 在基材上塗上一層含有填料的一 種塗料,另一面加工成霧面,避免與 導光板貼合.
1. FILM 種類介紹
(4)菱鏡片 功能 : 將經過擴散片較為擴狠的光能往 中心角度集中 , 以提高面板正面的 光線輝度,但會使視角變狹窄. 結構 : 基材為PC(聚碳酸酯)、Polyester(多 元酯) , 上面批三角山型的菱形 , 材 料為UV硬化丙烯酸/氨基甲酸酯之 共合物.
導光板簡介
1 . 導光板原理:
利用光盒子效應,光由光密介質進入光疏介 質且入射角大於臨界角時會產生全反射,即 用此原理將光線傅至導光板的遠端.
光之反射需導循以下二個定律 a.入射線、反射線與法線共平面,且分別於法線之兩側.
θ1
θ2
b.入射角等於反射角
θ1=θ2
導光板簡介
2.導光板特性、性質
(1)外觀 無色、透明性高導光板內無異物在內
2.第二世代:
90~93年,開始使用壓克力加工的導光板,其主 流為兩側雙燈管之結構,缺點為耗用電流大. 在比同時,大型LCD正式發展由STN轉為TFT 的主流結構.
3.第三世代: 92~93年間導光板開發出以射出的楔形板,以 單燈管結構達成消費電力的效率,因此在此時以 印刷Pattern於導光板上所組成的背光源組,廣泛 的應用於筆記型電腦.
響色度座標互變化.
FILM簡介
由導光板射出之光源為擴散角度,並非集中在導 光板正面,因此在LCD的視角上無法達成亮度之 要求,必須修正光源之方向及擴散角度,使光源能 集中在要求的方向,擴散片及菱鏡片(集光片)即 是作為角度修正與集光效果的重要原件.
1. FILM 種類介紹
(1)反射片
a. 底反射片 b. 燈管對側反射片 c. 側反射片
背光源組簡介
王惟尊 編
內容大綱
一、背光源組歷史簡介 二、背光源組組成簡介 三、背光源組重要材料介紹
(1) 導光板簡介 (2) C.C.F.L簡介 (3) FILM簡介
歷史簡介
1.第一世代:
90年代初期,LCD液晶面板使用直下式光源. 缺點為直下式使用之燈管容易因高溫產生畫 面不均(MURA),另外無法達成輕薄的效益需 求.
功能 : 將未被散射之光源反射再進入光傳 導區內其本身對光源亦有稍微散射 的效應.
構造 : 材料為發泡PET片,用TiO2作顏料分 散其中
1. FILM 種類介紹
(2)銀反射片 功用 : 為將無導光板側之光線反射回導光 板. (功能類似燈罩) 構造 : 使同材料除E60L外,PET片亦被廣泛 使用,其中以不鏽鋼沖壓製成PET片, 再在內側塗上Ag膜或AL膜
1.C.C.F.L之構成與發光原理
(1)C.C.F.L之構造 a.玻璃管(分為軟質玻璃和硬質玻璃) b.螢光粉(為三波長螢光粉) R:611nm G:544nm B:440nm c.充入氣體 (Ne+Ar 混合氣) d.引出線 (如 Ni+Fe 合金 + Due線) e.電極
1.C.C.F.L之構成與發光原理
(2)C.C.F.L之發光原理 當以高電壓施加於燈管兩極時,電子會從電極 射出,被射出之電子因受高壓加速而和燈管內 原存有的水銀原子撞擊,當水銀原子被撞擊後 即有不穩定狀態急速返回安定狀態,在此時撞 擊所剩餘之過剩能量即以紫外線(約253.7nm) 放出,所放出之紫外線即由螢光粉吸收而轉換 成可視光.(可視光之波長為405、436、546、 577~579nm)
背光源組組成簡介
模組框(Molded Frame) 擴散片(Diffuser sheet) 集光片(Prism sheet) 擴散片(Diffuser sheet)
反射罩(Reflector) 燈管(CCFL)
導光板(Light Guiding Plate) 反射片(Reflector Shee)t 鋁底座(鋁背板)
其電絕性高、易帶靜電、吸引塵埃.
(8)會吸水膨脹而變形
導光板簡介
3.導光板的製作方法
(1)壓鑄法 將塑料注入兩片玻璃中,壓成一鏡面平板,再依 我們所需要的尺寸裁切,側邊需拋光.
(2)射出成形 將塑料以高壓擠入模穴內,以及保壓過程中對 塑料持續維持高壓狀態
(3)押出成形 用螺旋壓出機押出壓克刀成型板
3.導光板的製作方法
(4)一體化成形 a. 蝕刻方式 (v-cut) 直接將印刷點的設計轉到模具上取代傅 統的印刷方式. b. 切削方式 在導光底面以切削方式製造出一條條溝 型的結構,溝兩側的反射鏡面破壞原來反 射作用,使光源能由導光板的正面射出
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簡介
1.C.C.F.L之構成與發光原理
(2)C.C.F.L之發光原理
可見光
紫外線
螢光粉
電極
電子
水銀原子
2.影響C.C.F.L之主要要素
(1)玻璃管徑 在同一條件下,管徑越細、輝度越高.
(2)管長與內壓及放電開始電壓之關係 放電開始電壓 : ES 氣體壓力 : P
電極間距離 : D → ES α P ╳ D (3)對於色度而言,螢光粉塗佈之膜厚會影
(2)光學性質 光線透過率高、高輝度
(3)耐熱性 熱變形溫度90度以上
(4)表面狀態 表面平滑性極佳,可得完全鏡面狀態
導光板簡介
2.導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性、性質
(5)熱安定性
壓克力樹脂發火點約為400度,燃燒狀態緩
慢,有害氣體產生的量少.
(6)加工性良好
壓克力可行裁切、切削、鑽孔、研磨.
(7)帶電性強
4.第四世代: 94~95年,背光源組使用2張Prism,提升輝度效果 ,因此在此時期之後大型LCD使用更大面積、高 輝度效果的背光源組,逐漸成為主流.同時期中小 尺寸的背光源組,開始研發無印刷式的導光板.
3.第五世代: 96~97年,延續第四代中小尺寸無印刷式導光板 的開發.
4.第六世代: 98年迄今,背光源組輕、薄,高效能、低成本的 特殊材料實用化(導光體的光學擴散功能)研究 與導入
1. FILM 種類介紹
(3)擴散片 功能 : a. 改變導光板射出的光能分佈 b. 使印刷點模糊化 結構 : 基材有PC、PET. 在基材上塗上一層含有填料的一 種塗料,另一面加工成霧面,避免與 導光板貼合.
1. FILM 種類介紹
(4)菱鏡片 功能 : 將經過擴散片較為擴狠的光能往 中心角度集中 , 以提高面板正面的 光線輝度,但會使視角變狹窄. 結構 : 基材為PC(聚碳酸酯)、Polyester(多 元酯) , 上面批三角山型的菱形 , 材 料為UV硬化丙烯酸/氨基甲酸酯之 共合物.
導光板簡介
1 . 導光板原理:
利用光盒子效應,光由光密介質進入光疏介 質且入射角大於臨界角時會產生全反射,即 用此原理將光線傅至導光板的遠端.
光之反射需導循以下二個定律 a.入射線、反射線與法線共平面,且分別於法線之兩側.
θ1
θ2
b.入射角等於反射角
θ1=θ2
導光板簡介
2.導光板特性、性質
(1)外觀 無色、透明性高導光板內無異物在內
2.第二世代:
90~93年,開始使用壓克力加工的導光板,其主 流為兩側雙燈管之結構,缺點為耗用電流大. 在比同時,大型LCD正式發展由STN轉為TFT 的主流結構.
3.第三世代: 92~93年間導光板開發出以射出的楔形板,以 單燈管結構達成消費電力的效率,因此在此時以 印刷Pattern於導光板上所組成的背光源組,廣泛 的應用於筆記型電腦.
響色度座標互變化.
FILM簡介
由導光板射出之光源為擴散角度,並非集中在導 光板正面,因此在LCD的視角上無法達成亮度之 要求,必須修正光源之方向及擴散角度,使光源能 集中在要求的方向,擴散片及菱鏡片(集光片)即 是作為角度修正與集光效果的重要原件.
1. FILM 種類介紹
(1)反射片
a. 底反射片 b. 燈管對側反射片 c. 側反射片
背光源組簡介
王惟尊 編
內容大綱
一、背光源組歷史簡介 二、背光源組組成簡介 三、背光源組重要材料介紹
(1) 導光板簡介 (2) C.C.F.L簡介 (3) FILM簡介
歷史簡介
1.第一世代:
90年代初期,LCD液晶面板使用直下式光源. 缺點為直下式使用之燈管容易因高溫產生畫 面不均(MURA),另外無法達成輕薄的效益需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