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授课教案20XX年—2012学年度第2学期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
第三节统计工作的任务、研究方法与统计工作过程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提供基本的认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一般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国家统计的职能、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本章是全书内容的纲。要求掌握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的特点、统计研究的方法,明确统计工作的任务,掌握统计的几个重要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本章是全书的统领,学习本章对掌握全书的内容具有指导意义,重要掌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以及统计工作的任务、研究方法与统计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应出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第一章总论
一、学时安排:共3学时,理论讲授3学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一、统计的涵义
“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种涵义。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
一、数量性;二、总体性;三、具体性;四、社会性。
第三节统计工作的任务、研究方法与统计工作过程
一、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二、统计工作的职能
三、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1大量观察法;2统计分组法;3综合指标法。
四、统计工作过程
1统计设计阶段;2统计调查阶段;3统计整理阶段;4统计分析阶段。
第四节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二、标志与指标
三、变异与变量
四、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第2周课
主要教学内容:
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
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
(教学内容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应出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学时安排:共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学时,案例分析2学时,课堂讨论1学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3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4直接观察法、询问法和报告法。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
一、确定调查目的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三、确定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
四、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
五、制订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
一、统计报表
1统计报表的特点和种类;
2统计报表制订。
二、普查
三、重点调查
四、典型调查
五、抽样调查
注:从第二页开始以课时或单元为单位编制,每节课或每个单元都要有教案。
第3、4周课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第二节统计分组
第三节分配数列
第四节统计汇总
第五节统计表
(教学内容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应出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学时安排:共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学时,案例分析2学时,课堂讨论1学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
第二节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1划分现象的类型;
2反映现象的结构;
3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三、统计分组方法
1分组标志的选择;
2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分组。
四、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
1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
2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
第三节分配数列
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二、变量数列的编制
1单项式变量数列;
2组距数列。
第四节统计汇总
一、手工汇总
二、电子计算机汇总
第五节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结构
二、统计表的种类
1简单表;
2分组表;
3复合表。
三、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第5、6、7周课
主要教学内容:
第四章综合指标
第一节总量指标
第二节相对指标
第三节平均指标
第四节变异指标
第五节综合指标的运用
(教学内容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应出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第四章综合指标
一、学时安排:共9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学时,案例分析2学时,课堂讨论1学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1实物单位;
2货币单位;
3劳动量单位。
第二节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二、相对指标的作用
三、相对指标的表示方法
四、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一)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1基本计算公式;
2作用;
3应用:①当计划数以绝对数形式出现;②当计划任务以相对数形式出现。
(二)结构相对指标
1计算公式;
2作用。
(三)比例相对指标
1计算公式;
2作用。
(四)比较相对指标
1计算公式;
2作用。
(五)强度相对指标
1计算公式;
2作用。
(六)动态相对指标
1计算公式;
2作用。
五、正确应用相对指标的条件
1正确选择基数;
2必须保持对比指标数值的可比性。
第三节平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