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原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纪念太原战友参加中印边境
自卫反击战四十八周年
赵天贵
如今,年长者都知道,一九六二年初冬,在我国和印度边境曾发生过一埸战争,这就是中印边境自卫反战。
但不一定知道在这次战斗中,还有我市八十八名战士参加。
其中有三人荣获三等战功,一人受团部嘉奖,多人荣获五好战士称号,牺牲一人。
中印边界反击战虽然过去四十八年了,但我作为当时参战的一名普通战士仍然历历在目。
一場不该发生的战爭.
中国和印度都是几千年来的世界文明古国,从古以来就是友好邻帮,从未划过国境线,双方都是按照传统习惯线管理着自己的国家,从耒没有因为国境线发生过边境冲突。
两國经济文化非常发达,两国相处十分友好,人民往来也十分融洽。
不幸的是一八六零年,印度加入了英法联军,对我国实施了抡夺烧杀政策,对我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这才使印度在我国人民心目中的友好形象发生了变化。
尽管这样,我国人民还是宽宏大度,不计前嫌,仍然和印度人民友好往来。
我们清楚地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度文化在中国很盛行,人人都爱看印度电影,个个都能哼几句拉兹之歌,但印度的当权者们却不是这样,他们秉承了英国殖民主义侵略政策,忘想接收英国殖民主义遗产。
把英国殖民者麦克馬洪,随意在中国地图上非法划了的一条“麦克馬洪
线”强加在中國人民头上,企图霸占我国领土,侵占我国边疆。
. 一九五一年我国刚刚解放不久,正处在百废待兴之际, 又爆发了朝鲜战争,经济十分困难。
中国人民及中国政府,除了应对战争以外,还的应对国际事务,一时无暇顾及中印边境之事。
印度尼赫鲁政府便乘人之危,极力阻挠我进軍解放西藏,派出一百余名军士人员侵入我国西臧达望地区,赶走了当时当地西藏的地方政府,把这一地方变成了印度侵入该地方区的地方政府,积极帮助西藏当时上层贵族组织武装叛乱。
更为严重的是:一九五九年三月,尼赫在给周总理的信中,无耻的赤裸裸地,提出无理的领土要求,不仅要把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划归印度,而且还把要印度人从未侵入过,的三万四千多平方公里的新疆阿克赛钦地区,也划入印度。
并单方修改了地图,企图通过以修改地图为名,行侵略我国边疆之实,忘想,使之丑恶的侵略行径“固定化”“合法化”。
对于这样的无理要求,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当然是绝对不会接受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国外反华势力组成了反华逆流,世界形势一时风起云涌,几股反华势力,同时向我国袭来。
.继承了英国殖民主义政策的印度尼赫鲁政府也不例外。
他们凭借国外反华势力的支持,对我国边境的侵入更加疯狂,更加频繁,印度军队除肆无忌憚的入侵我国國境外,还在我国境内修筑了一百余处固定哨所,不断打死打伤我国军民,經常发生流血事件,经常骚扰我国藏族牧民和掠夺牛羊马匹。
一时间把一个和平安宁的中印边境线搞的
气纷十分紧张,战争乌云密布中印边境,使我国的边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边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威胁。
中国政府对于印度边境的态度,一直奉行的是,以友谊为重,采取克制忍耐得态度。
但印度政府認为中国政府軟弱可欺,所以侵略行径,絲亳没有收斂。
一九五九年九月八日,周总理郑重指出:中印边境线从未正式划定过,所謂“麦克馬洪线”是英國殖民政府和西藏当时的地方政府,背着中国政府簽定的,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也从未承認过。
是非法的!两国政府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只有通过友好协商,共同谈判,才是全面解决边界问题的唯一办法。
为了边境的安宁,建议两国武装部队各自后撒二十公里,脱离武装接触。
但印度政府却一意孤行,没有接受.
一九六零年,周总理再赴新德理同尼赫鲁会谈,协商解决边境问题,尼赫鲁仍然没有接受。
多年耒,中國政府解决中印边境的真诚友好态度,不仅没有喚醒尼赫鲁政府,反尔换来的却是战爭叫嚣!
一九六二年十月七日尼赫鲁在新德理公然叫嚣:印度政府,将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度侵占中国的土地上赶出去。
一九六二年十月十四日,印度国防部长乘飞机,赶到中印边境东段,亲自进行军事部署,随后便在东段大量增兵,印军在所有军事部暑完成后,于一九六二年十月十七日十八日连续两天,在中印边境的东西两段,向中
国军队猛烈开火,从而打响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无论从那一方面讲,这都是一場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战爭!如果尼赫鲁政府能够接受我國政府建议,坐下来以诚相待,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边界问题,是一定能够得到解决的。
但事与愿违一
場不该发生的战争还是发生了。
紧急出发奔赴边境参战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初,刚刚进入冬季,一场大雪却早早地把寒冬带给了祖国的大西北。
洁白而厚实的大雪,把大西北包裹了个严严实实,刺骨的西北风卷起地上的冻雪打在睑上如同针扎一般,就在这时,我们接到了紧急命令,即将紧急出发,奔赴边境进行自卫反击作战!
那年,我国自然灾害刚刚结束,还处在困难时期,青藏铁路还未修通,全靠公路运输,当时军车也不多,只好征集地方车辆运送战士们奔赴前线。
地方车辆是搞运输的,车上没有任何生活设施,更没有取暖和做饭等用具。
只有一套敞蓬,用来挡风遮雪。
我们就是乘坐着这样的车辆出发了!
运送我们的汔车,在宛延曲折,高低起伏的青臧公路上急驰着。
时而,从被风刮起的遮风蓬布缝中,反射进车箱中的阳光,照在战士们的脸上,虽然十分刺眼,但就在这刺眼的瞬间,才看清了每个战士的面庞。
他们一言不发,双眉紧锁,愤怒的双眼凝视着。
战士们的心,即象离了弦的箭一样,早已飞到了边境线上!车窗外的景色,”银装素裹,驰原腊象”,景色十分诱人,但我们谁都也没兴趣欣赏。
汔車在公路上急驶着,厚厚的冻雪被車轮辗压得嚓嚓作响.天气越
耒越冷,海拔越来越高,呼吸也越来越困难了。
不过也沒啥,我们对付这些困难早有思想准备。
当时总后为我们发放了很好的保暖羊皮大衣,帽子是羊毛绒皮帽,鞋是羊毛绒大头皮暖鞋。
就是这样好的着装也抵御不了当时的寒冷!脚冻麻了,两支脚相互碰一碰,手冻僵了,用口中的热气呵一呵;餓了也舍不的吃隨身代的干粮,留着战斗中吃,一直等到晚上到了前方兵站,才能吃一口热飯。
就这样,我们在高寒缺氧,气候極其惡劣的世界屋脊上,垮过了唐古垃山.日月山等无数高山,淌过了倒淌河.通天河等无数条河流,沿着当年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经过了十五个日日夜夜的乘車急行军,于六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到达了前线。
总攻前的火力侦察
我团担任的主要任务是主攻西山口,痛击印軍王牌第七旅。
据兄弟部队介紹,印軍自十月十七、十八两日,向我边境部队发起的克节朗第一战役中,遭到了我边防部队的迎头痛击,受到了重创!现已退缩回达旺河南岸,在退回达旺河后,炸毁了诃上所有的桥梁。
现在正一面调兵遣将,不断增加兵力,一面在达旺河南岸的盘山公路上,一字向南排开,修筑了不少地堡和火炮发射陣地。
並在公路上埋设了大量地雷,企图以此阻担我軍的进攻,誓与我軍决一死战!
我团到达前线后,西藏軍区前线指揮部命令:我团在达旺河西北一侧,隐蔽占领进攻出发地域,用少数兵力掩护工兵架桥,大部分兵力
准备总攻发起后,突破敌人防线。
我团进入阵地后,为使总攻不受影响,团指揮部研究决定,派小分队实施侦察。
经上纵批准后由一.二营各派出一个侦察队于十七日夜向江(让).麦巴地区侦察。
一.二营主力亦于当曰由付团长帶领进至该地区,一面掩护工兵架挢,一面为总攻做好准备。
待总攻打响后, 作为第一梯队,突破印軍防线。
一营的侦察分队是由一連的两个机枪班,和二連的二排组成,起名尖刀連。
我市战友周艮魁,白祟礼,杜力新,三位战士,由于平时训练成绩突出,机智勇敢;这次参战,请战积极,决心大,便选中进入尖刀連。
于当晚乘天黑夜幕隐蔽,淌过了冰冷的达旺河,深入敌阵地实施火力侦察。
他们深入敌阵地后,己近佛曉,因遇雾大,能见度极底,只能摸索前进。
当行进至江(让)以南五公里一无名高地时,发现有铁絲网,便绕过继绩侦察前进。
繞到这一无名高地西侧,距敌人约五十米左右时,被敌人发现,敌人的各种武器立即扫射过来。
敌人的枪炮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靜,响彻在达旺河的岸边.敌人的火力发射点全被我指挥所记錄在地图上了。
敌人的各种火力继续疯狂地,不仃地,一齐向我尖刀连袭耒,两个排长和十多名战士当即牺性。
一时尖刀连的战士们,陷入了敌人火力网包围之中,被迫进行了还击。
敌人的砲火更加猛烈,阵地前沿的石头炸飞了,掩护战士的树干拦腰炸断了,战士们没有后退一步,仍然顽强地坚持着战斗。
連长牺牲后由排长王云先继读指揮战斗,悱长王云先,
認为笫一个侦察目标任务己经完成。
即令五班留在原地继续射击,引诱敌人,吸引火力,自己帶领其他战士向其他阵地转移,继续进行侦察.经过一天的侦察,敌人前沿阵地的位置、兵力、火力配备情况都被指揮部记錄下耒了。
夜幕降临了,天公偏偏不作美.无情而冰冷的的雪花漂落了一地.经过一天激战的尖刀班战士们,没吃一口飯,没喝一口水,在敌人的阵地前沿,彼着雪花就地进行了隐备,等待着总攻的开始。
雪域高原砲声隆,太原战士建奇功
达旺河和西山口都在我國境内,都是我国的故有领土。
达旺河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而西山口是一片开阔地,四面都是高山峻嶺和深山老林。
山谷的底部向南,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峽谷,峽谷间缠绕着一条盘山公路。
达旺河偏偏把这条公路拦腰劈断从中而过.这便是通往印度国内唯一的一条公路。
印軍認为我軍只能沿着这条公路进攻。
于是便在这一盘山公路沿线,向南一字排开,建立了无数暗堡和火炮发射阵地,还埋设了大量地雷,企图乘我反击时给予重創。
我前线指挥部研究了印军的布防后認为,印军的布防是銅头.錫尾.背紧.腹鬆。
我軍,不仅要从正面攻击,还应採取,迂迴敌后,砍断两翼,用各个击破,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作战方法歼灭敌人。
除部署了三个团从正面攻击外,又派出一支由一千五百人組成的小分队。
在当地老乡帶领下,从贝利小道,经过五天五夜的艰难行軍,直插敌后,截
断了敌人的退路。
由于我軍隐蔽良好,敌人一直没有发觉我軍踪影,敌人仍然准备顽抗。
自从印軍退缩回西山口一线后,天天不断向我軍砲轰扫射.谮伏在达旺河,东新桥北岸,担任掩护架桥任务的我团一营一连的战士们,面对敌人的挑衅,早就气紅了眼。
在掩护工兵架桥的同时,决心书,请战书写了一大沓。
早早地就把自己的姓名.籍贯,写在了白色内衣上,以防不测。
周月林和张林泉平时是要好的战友,两人相互早早就订下了誓言,如果俩人中,有一人牺牲了,你就去(你)我家看一看,替我安慰一下双亲,战士们早已把生命置于生死之外了。
十一月十七日这天,我工兵战士冒着敌人的砲火强行架桥。
敌人便集中火力向我架桥部队猛烈开火。
掩护架桥的我团一营战士们,在付团长的指挥下,立即投入战斗,压制敌人火力,掩护架桥。
敌人的炮弹不断向我架桥战士和掩护架桥战士打耒。
紧跟在付团长身边的警卫员我市战友白寅生从砲弹的呼啸声判断,可能要在附近爆炸,便一把手把付团长推倒在地,用自己的身体档在了付团长身上。
剛趴下,砲弹就在付团长身边爆炸了!虽然没有伤及付团长的身体,但付团长的棉袖还是被飞耒的弹片炸开了花。
砲弹的爆炸声余音未静,被掀起的尘土还在空中飞揚。
一连付連长,正揮动着手中的手枪掩护着工兵架桥,指挥着战士们向敌阵地射击。
敌人的机枪馬上向他扫了过耒,握着手枪的手,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手枪掉在了地上。
在战埸上武器对战士来说,武器是第一生命,决不能丢弃!紧跟在付連长身旁的通讯员,我市籍战
士张林泉,便去捡地上的手枪时,敌人又打来一梭子子弹,张林泉战友头部被击中,当即牺牲.,时年十九岁。
只手排雷四百三,强佔高地争当先
十八日早晨,晨霧剛剛散去,大地剛从沉睡中醒耒.经过几天激战而从未眠的战士们,睜着血红的眼睛,等待着总攻的开始,等待着为死难烈士报仇的时刻的到来。
九时十二分,总攻终于开始了,我们在俺体里仰望着天空呼啸而过的砲弹,象雨点一般落在敌人的阵地上, 怒吼般的爆炸声連成了一片,是全体反击官兵在怒吼!是在为死难的烈士报仇怒吼!是全國人民在怒吼!
总攻的砲声终于仃止了,冲锋号接着响起,号音未落,我们便象猛虎下山一样冲出掩体,杀向敌群,敌人在我军炮火轰击和我们勇猛冲击下,早己溃不成軍了,丢盔弃甲纷纷向南逃窜,敌人的前沿阵地很快被我们突破。
向南溃退的敌人退至有利地形后,便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据险重新组织顽抗。
这时我軍由一千五百人组成的小分队已穿插到敌后。
分兵五路如同神兵天降一样,把印軍从头到尾分割成五截,敌人头尾不能相及。
被我軍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打了个稀巴烂。
死的死伤的伤,向没了头的蒼蝇一样,紛紛向公路两旁的深山老林逃命。
为了防止敌人反朴,团首长即令七五砲连迅速强佔西山口一处无名高地,战士们接到命令后迅速将砲体分解开来,改用肩扛人背的方
式,实施强佔突击。
九十余斤重的砲筒人人抢着扛,谁抢着了再也不肯讓别人抢走。
最后还是讓我市籍战士,杨建正和周掌财两位班长抢着了。
肩膀上的棉衣磨破了,没关係,肩膀压肿了,再压下去;出血了,扯些棉花垫上去,这些困难都可以克服。
最困难的是高山缺氧,呼吸不上气耒,他们咬紧牙关,喘着粗气,呼哧呼哧地硬坚持着往山顶上爬。
就这样,杨建正和周掌财没有被困难难住!先后在予定时间内将砲筒扛上了山顶,出色地完成了强佔高地的任务!
敌人的火炮发射阵地和暗堡,经我炮火急袭后,基车都被袭平。
唯有埋设的大量防步兵地雷,使我们冲锋受到一些影饷,团部馬上命令工兵前去排雷。
特务連工兵排由班长何來发,代领我市籍老战士杨少英和新战士車运礼等三人组成排雷组,奉令前去排雷。
当时由于排雷设备都在汔車上,身边没有探雷器和扫雷器。
又因为我们和印軍是笫一次作战,没有接触过印軍的地雷,不知道它的构造,排雷遇到很大困难。
当他们到达排雷现埸,看到地雷旁牺牲和受伤的战友后,一股热血在心中沸腾。
一股革命战士的高度责任感立刻湧上心头,耒不及多想,便冒着生命危险,徒手开始排雷。
班长何耒发对两位战友说:我试着先排,待我取的经验后,你俩再排。
如果我牺牲了,你俩继续排,一定要完成任务!说完,馬上用两只手一点一点的抠, 一点一点的刨,輕輕地将引信御掉,然后取出,第一个抠出耒了,没有爆炸!第二个又刨出耒了,輕輕地将引信去掉,也没有爆炸。
在取得經验后,为了安全,三个人分了三个地段,保持了一定距离,同时开始了徒手排雷。
指头出血了还在抠,指甲掉了还在刨。
就这样,三个人用了一天一夜时间,共徒手抠出了四百三
十余枚地雷,清除了两个雷場。
还解救了一名因踩雷而在地雷上整整坐了一天一夜的战友。
为前进部队开辟了一条宽九十米,纵深二十余米的一条安全通道!
自我軍上午发起总攻,.战至下午六时左右,我们全部扫清了从西山口至申隔宗一线的印軍据点,与兄弟部队会合。
至此西山口战役基本结束。
不请自耒的”慰劳”
在我们调整部署准备继续前进时,天空传耒了飞机的轰鸣声,防空号声立即响起,我们全部进入防空状态。
飞机在头顶上绕了几圈后,没有投炸弹也没有扫射,便调转机头向印度返回。
我们以为敌人的飞机在侦察,没在意。
在返回中,飞机尾部突然象天鹅下蛋一样撒下了好多东西,当时我们以为是敌人在撒傳单,也没在意。
过了一阵,投下耒的东西越耒越多,漸漸看清楚了。
原耒不是传单,而是補给品,是敌机给印军投送给养来了。
防空警报解除后,战士们开玩笑说:尼赫鲁耳朵也太不灵了,挨了打不觉痛,还来送东西!有的说这是泥(尼)总理对咱的”关心”,派飞机慰劳咱们耒了!还有的说泥(尼)总理挨打挨的不过瘾,让咱们吃饱肚子再好好揍他!
一个印俘“工程师兵“的自述
西山口战斗結束后,由于敌人都钻入深山老林.因此我们的战斗任务也由主攻变成追剿了。
早在行軍途中汔車上,我们早已以連为单位传达了总政簽发的,我軍对待战俘的五项政策:即不准殺害俘虜,不准虐待俘虜,不准梱梆俘虜,不准污辱俘虜,不准摸收俘虜的个人财産。
我们在追剿中遇到了好多困难,主要是印軍不懂我軍政策,钻在地堡中无论怎么喊话就是不出来!
我们遇到了一名这样的印軍俘虜:一个地堡中钻着七八个印軍,我们喊了好长时间话,就是不出耒。
等了近一个小时,又喊了一阵话后,才有一名印軍,一面举着双手,一面用僵硬的中国话喊着”不要开枪”,一面从地堡中躜了出耒。
工兵連战士,我市籍战友张子彬上前收繳了他的枪支后,又重复给他讲了一遍,我軍对待俘虜的五项政策。
解除了他的恐惧感后,他才对我们说:他从小学过中文,能听懂一些中國话,剛才由于不懂你们的政策,怕你们杀头不敢出耒。
后耒只见你们,只喊话不开枪。
从喊话中,又知道了你軍对待俘虜的政策。
以前从报纸上,也看到过中國军队对待战俘的政策,只要投降了,放下武器,决不会杀头!这才相信,你们一定不会殺头!所以才怀着侥倖心理,从地堡中钻了出來。
我们又对他说你能不能向里边的人喊话,也让他们也出耒,对方点了点头,轉过头去,向地堡里的印軍,用印语喊了一阵,没多时地堡里的印軍都出来投降了。
后来我们又问他,你既然懂中國话,那么一定是个軍官了?对方摇了摇头,接着又用僵硬的中國话说:小的时候学过中文,后来学了无线电,在一家工厂当了一名工程师。
我们惊呀地问:既然你是工程师,为啥当兵?回答说:家中人口多,工程师拿钱沒有当兵拿的多,养活不
了全家。
所以才来当兵!(印軍是雇佣兵役制)经过一段交流后,我们领着他到其它地堡喊话,又喊出二十多名印軍。
我们还想让他再为我们喊话,这时他才对我们说,我不能再喊话了,让我國政府知道后,我们全家就没命了!
人道主义待印俘战地拍照做”家书”
我市籍战士殷士佇是团部卫生連一名卫生员,每天跟隨軍医到印军伤病俘虜住所給印军伤病员看病換药,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是一手端着水一手拿着药,到了伤病员面前,不是将药片送到战俘伤病员的手中,而要把药片送到战俘的嘴里,待水把药片送到肚里后才离开。
她(他)们除了给战俘送药治病外,还有一日三餐,把热气腾騰的飯菜送到手中。
他们的伙食比我们强多了,每天吃的都是大米白面和新鲜蔬菜。
每天还有香煙抽,下午还和我们一塊打打兰球。
而我们卫生連的医生和战士,由于运輸困难,每天只能吃到几两炒面。
他们吃在咀里感动在心上!每次看到我们只能吃到一点炒面时,感动的对翻譯说:你们中国人太好了!真不该和你们打杖。
在战俘们对我方的感激的同时,却有一个較年青的战俘卧床不起,用被子矇着头痛哭不己。
我市战友张子彬再三安慰,也不起作用,仍然嚎啕大哭!张子彬急忙找来翻譯问明情况后才得知,这天是他原来准备结婚的日子,如果不是因为打仗,现在正和新娘子结婚呢!如今却不知新娘子在何方?翻譯解释说,这都是你们国家造成的!如果你们国家不实行扩张主义政策,一再侵犯我国边境,哪能有今天这样的
悲剧呢!不过你还算很幸运,在这里,我们决不会虐待你们,你们的安全一定会得到保证,过不了几天你们就会回到你们的祖国,就会见到你们的亲人和你的新娘子。
在战俘们伤愈和我们离别时,依沮惜别,难舍难分十分动人!
傷员治愈转往俘虜营集中时,殷士伫参加了护送,在护送中有一件事让殷士伫百思不知其解,护送的俘虜,只要看到我方身背照相机的人,就不走了,他们仃下來理一理八字胡须,整一整头巾,让背照相机的人为他拍照,起初以为只是为了留念而已,后耒又遇见了这样十几个俘虜也要求拍照,殷士伫通过翻釋才解开了疑团,原耒俘虜们是这样想的:背照相机的人一定是战地记者,拍照后一定会在报紙上发表,他们家里人只要从报紙上看到他们的照片,就知道他们没有死,就放心了。
殷士伫听了后,光然大悟,原来如此,他们是把照相当做传递家书的一种方法啊!
文成公主老家的亲人来了!
战斗结束后,我市籍战友李琛,参加了转运伤员的任务,和当地少数民族接触比較多。
在和当地少数民族——门巴族的民众接触中,发现男女老少都爱穿红色衣服,便向老者打听,为啥你们都穿红衣服?长者答:我们的祖先文成公主就爱穿紅色衣服,所以祖祖輩輩传下耒,我们都爱穿红色衣服。
李琛听了后非常高兴,便对老乡说:我们就是从文成公主老家来的,咱们都是一家人呀!啊呀!这下可把那位长者乐坏了,馬上把周围的老乡都叫了过耒。
指看受伤的同志和护送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