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不遇还是眼高手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才不遇”已经不是李白、杜甫等胸怀大志的名人专利了。人在职场,一身技能无法发挥价值,空有一腔宏图大志却因职务低微无法实现,足以让职场人焦虑不平。某网站曾做过一次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575位职场人士中,有41%的人常常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有34%的人偶尔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只有25%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正在或者曾经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加起来有75%。
怀才不遇者的困境
场景一:领导缺一双慧眼
同一所大学、同时入职的储备干部,陈林认为自己比同学兼同事赵声优秀。因为每次在会议上他都能提出“与众不同,别开生面”的问题,他认为自己的思维广度与深度都是优于其他同事的。可是这次晋升,领导推荐了赵声而不是他。这让陈林耿耿于怀,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是领导的失误,对下属能力没有准确的评估。
场景二:公司制度所不容
硕士学历、五年资历的老员工,技术骨干林新至今仍是“技术骨干”,而他带出来的实习生们如今已有人走上领导的岗位。林新认为自己绝不是旁人眼中的“技术男”,他有一副好口才,绝对适合做管理,虽然他绝少显露。之所以不能得到管理层的认可,林新总结原因为公司文化官僚,而自己不拍马屁,无视等级,才为“权贵”所不容。
讨论:你真的怀才不遇吗?
观点一:没有真正的怀才不遇
很多在工作上没什么建树的人总喜欢给自己戴上“怀才不遇”的帽子。因为这样便可以把这份责任推卸到别人的身上。但有时候你并不是怀才不遇,而是你的才能根本就还没展示出来,如何让别人去“遇”?这时候你的才能处于蓄势待发期,结果可能是厚积不发或厚积薄发。如果你是厚积不发的这类人,“怀才不遇”根本无从谈起。
想必都听说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如果你是匹千里马,早晚都能遇到你的伯乐。或许你现在还没有遇到那只是因为时机未到。因为你的才能是一种现实的存在,你现在的老板或许能忽略它的存在性,却无法磨灭它的存在性。但在将来的某一天或许你的才能将被他们认同,现在只是时机未到。“遇伯乐”这种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观点二:此处“不遇”自有别处“遇”
职场中,因为个人性格、处事方式与企业、领导存在冲突,确实会导致“怀才不遇”的情况。当领导的偏见形成,员工常常是“不做也错,做了错更多”,让人无所适从。这与领导的管理能力有莫大的关系。此时摆在员工面前的无非两条路:改变自己,或者另寻“伯乐”。对于一个有“才”的人来讲,一般性格都比较固执,坚持原则,改变自己不太可能,那只能另寻他主。
这种情况的前提是员工真的“怀才”,倘若是没有真本事,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而一味扩大自己的优点,那只能处处碰壁。这个世界不缺“怀才不遇”的人,只缺“怀才”的人。只要有过硬的职业资本,相信“怀才不遇”只是暂时的,“良禽择木而栖”,怀才之人何必对一时的埋没而耿耿于怀?与李白杜甫们不同,我们可以效忠的不只一个“朝廷”。
观点:怀才不遇与一朝分娩
他接过我递过的热茶,坐下来喝了几口,心情慢慢地平静下来。我坐在他对面,一边静静地听他述说职场上的遭遇,一边回忆以前关于他的一些印象:
他90年代从国内某知名大学冶金专业毕业后进入省冶金研究院工作,因工作勤奋,善于钻研,很快得到领导的器重成为技术骨干。后来,院领导发现他人格上有喜欢钻牛角尖、爱较真、重过程等偏向,认为是个搞技术的料,就选送他去国内某高校进修。进修回来后,领导让他负责某个科研项目,但因团队组织与协调方面出了些问题,项目没有大的突破就无果而终。他认为同事嫉妒自己的才华不配合,领导也没有为他主持公道,就辞职到一家外企任技术部经理,一干就是5年,但一直徘徊在初进公司的职位上晋升无望,他又跳到某中资企业任技术部经理。
机缘巧合,他想加入我们公司。由于他有国外矿业工作经验、熟练英语,同时正值公司海外项目缺乏懂外语、了解国外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公司领导对其比较认可。作为HR我对他进行了面试,我发现他在专业技术上有深度但缺乏广度,难以对将项目中的各种技术要素连贯起来,工作中比较专注于过程的完整性但对工作产出则相对不敏感,团队协作上喜欢个人单干但不善于团队协作。综合考虑,我觉得他适合做技术研发而难胜任项目管理,经过与公司领导以及他本人的多方沟通,最后聘用他参与新项目的技术研发与攻关。
入职后,我特意提醒他注意多向领导汇报、多与人沟通、多尊重持不同意见的团队成员。他确实很努力,收集大量相关的技术资料,针对项目的技术提出了许多建议,但他总觉得领导不够重视他。比如向领导汇报时,领导总是对他提出的建议既不赞同也不否认,总是让他多看看、多与同事探讨后再确定等等。另外,他来公司三个月了,职务也没有明确下来,这让他觉得不被重视,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所以当知道我今天到分公司时,特意找我诉诉苦,同时也流露出辞职的意向。
他的遭遇与心态,许多在职场上恃才独行的人也许同样有过。那么,身在职场的我们应如何理解与面对所谓的怀才不遇呢?
你的才能是不是企业当下所需要的“才”
其实,每个人都是有才的,都能用其才在某个方面发挥作用,比如你能说清洁工就没有才吗?没有力气的才和甘于从事脏苦累的心态,他能将大街打扫干净吗?我们所谓的才,是社会、企业根据各自的用人需求与价值观而形成不同的人才价值序列。
有一次我给某企业班组长讲课,问他们我是否具有当好班组长的能力?其中一个回答说大材小用,另一个比较大胆,说我胜任不了班组长。那个说我胜任不了班组长的,是从班组长胜任素质角度来讲,非常客观;那个说我大材小用是从我目前的职位表象出发,对照社会、企业认为哪些职位应由拥有何种学历、经验、能力等标准的人去担任来评判,二者观点都没有错。所以,当你进入一家新企业时,不管你拥有博士高学历或确实在某方面有超群拔类的能力,当产生怀才不遇的感觉时,可先分析自己突出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是企业当下需要的才还是未来需要的才?如果是当下需要的,就要反思为何没有让你遇到发挥的机会或匹配你才能的职位;如果你身上的才是企业未来需要的才,就更需静下心来研判:未来是多长?值得我去等待吗?如果值得我去等待,我该如何从当下出发做好现在的工作呢?当你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后,也许就会静下心来安心工作,不会动不动就感叹怀才不遇。
你的才能是否具备适应企业环境生长的特性
创造或改善环境远比挖空心思寻找人才更重要,因为人才的成长与能力的发挥具有很强的环境依赖性,要不怎么有“南桔北枳”的现象发生呢?人才引进来后,一定会遇到与以前差别较大的企业文化环境、陌生的同事关系、企业规章制度等因素。你的才必定要经过所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