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作品寻根情结在城市开敞空间设计中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园林作品的寻根情结在城市开敞空间设计中的体现摘要:通过简要阐述现代文明理性主流背景下的文化寻根情结现象,提出了现代园林设计中城市开敞空间寻根情结的内涵,重点是城市开敞空间寻根情结在现代园林形式下的创作要点。
结论是把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深刻的心理情结融合西方文化中最广泛
的设计形式是提升现代城市开敞空间文化创新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寻根情结;城市开敞空间;现代园林
一城市开敞空间寻根情结在现代文明背景下的普遍体现
1 现代文明主流意识形态的背面——寻根情结
西方启蒙运动拉开了现代文明的序幕。
自迪卡尔创建科学实证理性哲学体系之后,康德把人类的理性精神提到最高地位成为现代文明的主流意识形态。
而这引起了以后的强力反弹,又引发出许多感性哲学的分支。
比如卡尔·马克思是一支,“它走向感性的物质生产”;杜威是一支,“它走向感性具体的日常经验”;弗洛伊德是一支,“它走向性欲和无意识”;尼采是一支,它“走向感性的人生”
[1]等等。
在所有感性哲学的分支中,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观“诗意的栖居”给环境空间设计领域带来的启示最多。
生存于现代的我们,意识形态的主流是西方现代文明中的理性精神;我们被困在由这种理性精神决定的无数范式、标准、程序之中,丧失了自己的地域文化个性而趋于世界大同主义(cosmopolitanism)。
这种世界大同主义的背面是世界各民族都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身份的丧失从而掀起文化上的寻根热潮。
尤其
中国的20世纪,由于持续不断的外来文化入侵导致了全民族的对传统文化的集体性的遗忘。
从而80年代学术界开始反省这种“集体性的遗忘”,结果使建筑学界刮起一阵复古风。
之后很少听见文化寻根的呐喊声了。
这种文化寻根意识有时能称之为一种情结,因为通常个人是无意识的;但其作品里流露出的个人情感可被观者感知。
在这个大同主义化的时代背景下仍然有不少冷静的从事设计创作的人们“执著地摸索,寻找民族共同体的传统文化的根,深情地期待有朝一日重新恢复传统文化的活力和尊严”[2]。
2 寻根情结在现代园林作品中的体现
以西班牙高迪、墨西哥巴拉甘、日本野口勇、美国维托·阿康西为例,说明他们的园林作品都无意或有意的流露出对家族、民族、地域文化的寻根情结。
2.1 寻根民族文化的作品
巴拉甘(luis barragan 1902~1988),墨西哥建筑师。
“巴拉甘的作品,将现代主义与墨西哥传统相结合,开拓了现代主义的新途径。
”[3] ,和高迪不同的是:巴拉甘的寻根意识不是基于从民族历史时期中追溯墨西哥传统的某种艺术风格,而是直接回溯自己童年时期的生活场景,从中获取设计灵感同时无意中提炼了墨西哥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
对逝去的童年时光的体验:家乡—大农场—牧人—骏马—水槽—山谷—印第安村落,这条记忆链中的事件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形,但真实的因素不是他回忆中的这些事件,而是
事件所唤醒的感情。
这好比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心理: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画舫—新月—小桥—流水—人家,一切符号都能莫名其妙激起心情的波澜。
通过学习巴拉甘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从记忆链中提取最多的符号是:饮马槽和马;从现代园林中提取最多的元素是:墙,墙代表他对现代建筑的大印象,墙也是最具有三维造型能力的园林元素。
巴拉甘通过应用现代设计语言将传统元素水槽变了形,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达到赋予空间以个人感情的目的。
圣·克里斯多巴尔(san cristobal)住宅庭院是现代园林作品的经典。
2.2 寻根家族血统的作品
美国是个种族大熔炉,“寻根热”源自美国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某黑人作家写了一部小说讲述一个黑人家庭七代人在美国的沧桑经历,这个故事随后被拍成电视剧《根》,轰动美国,从而旋起美国各种族乃至世界各民族“寻根”热浪。
但在70年代以前,艺术家们通过园林作品形式而先于文学作品形式流露了自己的寻根情结,如美籍雕塑艺术家野口勇(isamu noguchi 1904~1988),他的父亲是位日本诗人,他2~13岁期间在日本渡过。
他于1964年设计的查斯·曼哈顿银行(chase manhattan bank)的下沉广场(见图1)明显体现了他对父辈血脉渊源的追溯,因为那是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庭院的现代版。
被他称为“我的龙安寺”。
2.3 寻根地域文化的作品
美国白人大都向欧洲寻根。
如纽约艺术家维托·阿康西(vito acconci)在荷兰zoetermeer城的floriade公园的一角设计的景
点“自我的岛”(见图2),这个作品充满诗意,让人浮想联翩。
北欧人和了解欧洲史的人容易联想到北欧的海盗船,以及在丹麦日德兰半岛上嵌在泥土中的船型墓地[4]。
因为北欧人(包括英国人)的祖先是一群酷爱自由,天性野蛮却不乏浪漫的海盗。
建筑师高迪(antony gaudi 1852~1926)的天才创造力是世界公认的。
高迪的建筑“极少运用明显的几何规则,但却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运用形式和空间来唤起人们的感受和情绪。
”[5] ,他所有的作品都使人强烈地感受到梦幻般的城市开敞空间气氛,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他追求一种曲线风格、装饰效果和手工艺技术,因此有人说他的这种个性融合了西班牙传统中摩尔文化的特点。
“西班牙—摩尔式”风格特指一种独特的陶瓷设计风格。
摩尔人是侵入西班牙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公元750~1512年,长达800年的时间西班牙被阿拉伯人统治,正是在这个期间西班牙的陶瓷工艺设计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并影响到很多欧洲国家的陶艺风格[6])的称谓。
高迪将曲线形式与碎瓷材料结合的手法,其灵感来自西班牙—摩尔式锡釉彩陶的传统艺术。
他将这种传统的艺术风格与现代的建筑技术完美结合。
居尔公园(parque guell)是现代园林作品中公园的经典。
综上,对地域文化的寻根,无论从追溯家族血脉渊源的角度,还是从回望民族历史特定时期文化风格的角度,亦或从反顾个人童年时期的角度,都能给设计师带来持久的灵感,在城市开敞空间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寻根情结特质的园林作品。
二城市开敞空间设计中寻根情结的创作要点
基于寻根角度的不同,园林作品需要表达的城市开敞空间寻根情结也不同。
从寻根回溯的时间长短角度,第一个要点是尊重城市开敞空间的历史文脉,发掘特定城市开敞空间曾发生重大历史事件而留下的物质痕迹,引发观者怀念情绪;第二个要点是探寻民族历史文化的根源,引发观者文化身份的认同感。
1 尊重城市开敞空间的历史文脉
某些城市开敞空间曾经发生令人忘怀的故事或值得纪念的事件而留下历史遗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城市开敞空间面临被再次开发的命运。
而这些城市开敞空间丰富的历史纪念意义是城市开敞空间寻根情结的灵魂所在。
比如夏威夷珍珠港,二战时期遭遇突袭几乎全部夷为废墟。
当它被再次开发建设成为游乐园时,设计者别出心裁的保留了已沉睡的亚利桑那军舰残骸,在其上方架起一座洁白庄严的纪念馆[7]。
与军舰残骸组合成为一个巨大的十字架漂浮在太平洋上,凭吊阵亡的将士,安抚珍珠港的创伤。
又如纽约wtc建筑遗址的再建项目,为此举办了全球范围的设计竞赛,应征的作品很多,最后入围的作品有8件。
八个参赛者虽分别有自己独特新颖的设计语言,却有一处是相同的:都保存了双塔楼的用地遗址。
无论时间怎样流逝,建筑残骸遗址的保留给人们提供了悼念与沉思的城市开敞空间,城市开敞空间的怀旧气氛提示人们对遇害者的凭吊、对生命的珍惜,对仇恨的宽容和对自由和平
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