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爱县西金城龙山文化城址发掘简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总 504) ·
图三 西金城龙山文化遗址及城址平面图
考古
图四 T G03 西壁 (北段) 剖面图
11 灰褐色土 21 浅灰褐色土 4A1 浅黄褐色粘土 4B1 褐色粘土 4C1 棕褐色粘土 4D1 褐色粘土 5A1 深 灰褐色土 5B1 浅灰色土 5C1 深灰色土 Q 1~Q 41 褐色生土 、黄褐色细沙土及灰黑色淤土 Q 51 黄褐色细沙
第 5C 层下为生土 。 在本次发掘的第 Ⅴ区 T1111~ T1115 和 T1211~ T1215 共 10 个探方中 , 缺失唐 宋及战国至汉代和龙山时期的地层堆积 ,近 现代层下即为龙山文化等时期遗迹打破生 土 (部分探方有次生土) 。另在解剖沟 T G01 西端发现第 6 层堆积 (详见下文) 。
土 Q 61 褐色土
11 灰褐色土
图五 T G02 南壁 (东端) 剖面图
21 浅灰褐色土 31 浅黄褐色土 4A1 浅黄褐色粘土 4B1 褐色粘土 4C1 棕褐色粘土 色粘土 5A1 深灰褐色土 5B1 浅灰色土 5C1 深灰色土
4D1 褐
层黄褐色细沙土 ,堆筑于 Q 1~Q 4 之上 。Q 6 位于最内侧 , 为 11 小层褐色土略向内倾斜 构筑 ,每小层厚度多在 0115 米左右 。土质密 实坚硬 ,可见较多夯土块 ,因地下水渗涌 ,未 能发现夯窝迹象 。但从此层位置和形状判 断 ,很可能为夯筑而成 。各层墙体堆积较纯 净 , 出土物极少 , 仅在 Q 1 底部出土 2 片龙 山文化陶片 (图四) 。
现以 3 条探沟的解剖来说明城墙和壕 沟的堆积情况 。
根据 T G01 的解剖可知 ,东墙开口于第
5D 层下 , 筑于生土之上 , 被 5D 层下开口的 小灰坑 H4 、H5 打破 。墙体宽 10 余米 ,残存 高度 2 米余 ,城墙至少可分为 7~8 个小层 , 基本水平分布 , 每小层厚多在 012 米左右 , 用较纯净的褐色生土拍打筑成 , 土质较硬 , 局部可见残碎夯土块 ,未见夯窝等 。各小层 基本未见陶片等包含物 。此探沟西端发现第 6 层堆积 , 为黄褐色细沙土 , 含较多炭粒和 少量草木灰 、红烧土粒 , 叠压于城墙内侧墙 根之上 。因条件所限 ,此层仅清理约 4 平方 米 , 厚 0123~0148 米 , 其东端被 H4 打破 , 向西伸出探沟 。此层出土少量陶片 ,多残碎 , 可辨器形有罐等 ,属龙山文化时期 。
一 、地层堆积
发掘区位于龙山文化城址之外的东南 侧 , 文化层厚 2 米左右 , 多数探方和 3 条探 沟可分为五层堆积 (第 4 、5 层可再分亚层) , 且每层的时代和厚度基本一致 。现以 Ⅲ T0904 西壁剖面为例予以介绍 (图二) 。
第 1 层 :现代耕土层 。灰色土 ,结构较松 软 。厚 13~24 厘米 。包含物有陶片 、铁块 、瓷 片等 。
T G03 的解剖显示 , 南墙开口于第 5C 层下 , 筑于生土之上 。已揭露部分宽近 20 米 ,残存高度 3 米左右 (最北端为晚期沟 G2 打破) 。此墙可辨有六次构筑行为 ,依次编为 Q 1~Q 6 。其中 Q 1~Q 4 由外向内依次叠 压 ,并分别为 4~8 小层褐色土 、黄褐色细沙 土及灰黑色淤土斜向堆筑而成 , 颜色斑驳 , 斜向角度略有不同 , 区分稍明显 。Q 5 为一
行为形成的护坡堆积 (编为护坡 1 、2) ,呈斜 条状叠压 ,分别由 5~7 小层灰黑色 、深黄色 和黄褐色淤土构成 , 颜色斑驳 , 出土少量龙 山文化陶片和 1 件残石刀 。东侧已清理部分 为一次清淤行为形成的护坡堆积 。于沟底和 西侧护坡 1 下发现两层使用时期堆积 ,结构 密实较硬 ,含丰富的粗砂粒 、螺壳碎屑 、幼体 螺壳及较多陶片 。陶片较细碎并磨圆 ,可辨 器形有罐 、杯 、器盖等 ,均属龙山文化时期遗 物 (图五 ;图版拾壹 ,1) 。这两层使用期堆积 之上叠压着第 4 层各亚层 , 属废弃堆积 , 出 土少量东周至汉代砖瓦块及陶片 。另外 ,南 墙外侧有一条更小的河沟 , T G03 的解剖显 示 , 此沟宽度和深度仅 2~3 米 , 沟壁较直 , 很可能是人工修整的排水沟 。这两条河沟在 城址东南角外侧汇合形成较大的积水洼地 ,
第6期
·25 (总 505) ·
之后继续南流离开遗址范围 (参见图四) 。 根据钻探结果 ,整个城址 (及遗址大部)
11 灰色土 21 浅黄褐色土 第6期
图二 Ⅲ T0904 西壁剖面图 31 浅灰褐色土 4A1 黄褐色粘土 5A1 灰褐色土
5B1 深灰色土 5C1 浅灰色土 ·23 (总 503) ·
二 、城址概况
经过面积超过 100 万平方米的大规模 钻探和 3 条探沟的重点解剖 ,获取了该遗址 龙山时期堆积和龙山文化城址的基本信息 (图三) 。城址位于整个遗址 (及西金城村) 的 中东部 ,绝大部分压在现代村舍之下 。城墙 位于地表 115 米以下 ,残高 2~3 米 。城址的 平面形状大致呈圆角长方形 ,只有西南角略 向内斜收 ,城内面积 2518 万平方米 ,含城墙 面积达 3018 万平方米 。北墙长 560 、西墙长 520 (含斜收部分) 、南墙长 400 、东墙长 440 米 ,周长近 2 公里 。北 、西墙宽约 25 、东墙宽 约 10 米 ,南墙宽度介于二者之间 。城墙为生 土和细沙土 、淤土拍筑而成 , 局部为堆筑或 夯筑 。西 、南墙中部有中断迹象 ,可能为城门 所在 。北 、东 、南三面城墙外侧发现有小河或 排水沟环绕形成的防御壕沟 。
第 5B 层 :深灰色土 ,结构细密较软 。厚 15~21 Hale Waihona Puke Baidu深 124~140 厘米 。出土较多陶片 、 石器 、兽骨 、田螺壳和细沙砾等 , 陶器有罐 、 瓮 、盆等 ,石器有刀 、铲 、镰等 。
第 5C 层 : 浅灰色土 , 较软 , 结构细密 。 厚 20~46 、深 140~202 厘米 。出土较多陶 片 、石器 、兽骨 、田螺壳等 。陶器有罐 、瓮 、盆 、 器盖等 ,石器有刀 、铲 、镰 、斧等 。另于该亚层 中部或底部发现数层经流水作用形成的陶 片薄层 (本探方为一层) , 呈斜向或水平堆 积 ,厚约 5~15 厘米 。陶片较细碎 ,有的已被 磨圆 。
第 4 层 :战国至汉代堆积 。为黄色或棕 红色的河流沉积物 , 粘性较大 。厚约 50 、最 深近 200 厘米 。一般填于更早时期的沟类遗 迹中 , 可分为 2~4 亚层 (本探方西部仅见 4A 层) 。部分亚层下开口少量战国至汉代和 龙山时期灰坑 。
第 4A 层 : 为黄褐色粘土 ,土质较软 ,结
壕沟可分两部分 。一部分为一条由北向 南流过的小河紧贴北墙和东墙外侧 ,河沟宽 10 米左右 , 在东侧北段为一条 ( G26) , 南段 分为两条 (里侧为 G26 、外侧为 G27) , 两沟 之间为一条长 250 、宽 2~25 米的沙洲 (参 见图三) 。根据 T G02 的解剖清理 , G26 已揭 露部分沟口宽 818 、深约 116 米 。沟东西两 侧均有护坡堆积 ,其中西侧可辨有两次清淤
西金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博爱县金城乡 驻地西金城村周围 , 西北距县城 715 公里 , 北距太行山脉 10 公里 , 属于地势比较平缓 的山前平原地带 , 海拔 107~108 米 , 运粮 河 、勒马河分别从遗址西南侧和北面流过 (图一) 。该遗址发现于 20 世纪 50 年代 ,当 地文物管理部门曾多次做过调查和试掘 , 1995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 队等进行了复查并发表相关资料 [1 ]。因南水 北调工程中线干渠设计经过该遗址东部 ,受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办公室的委托 , 山东大学考古系于 2006 年 6 月至 2008 年 1 月分四次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勘探与 发掘 , 共布 10 米 ×10 米探方 50 个 (分为 Ⅰ
图一 遗址位置示意图
3 资料整理得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 :111 - 2 - 09 。 ·22 (总 502) ·
考古
~ Ⅴ区) , 另开探沟 3 条 , 发掘面积共计 5200 平方米 , 发现龙山文化城址一座 , 出土 了一批重要遗存 。现将此次发掘的主要收获 简报如下 。
第 2 层 :近代耕土层 。浅黄褐色土 ,结构 较疏松 ,硬度适中 。厚 12~35 、深 16~28 厘 米 。包含物有陶瓷片等 。此层下开口较多唐 宋时期灰坑 、灰沟和少量房址 。
第 3 层 :唐宋时期堆积 。浅灰褐色土 ,结 构密实 ,较硬 。厚 14~16 、深 45~58 厘米 。 包含物有陶瓷片 、石块 、砖瓦块等 。瓷器主要 有碗 、碟 ,陶器有瓮 、罐 、盆等 。此层下开口少 量战国至汉代灰坑 。
考古 2010 年第 6 期
○本刊专稿
河南博爱县西金城龙山文化 城址发掘简报 3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山东大学考古系
关键词 : 河南 博爱县 西金城遗址 龙山文化 城址 KEYWO RDS : Henan Bo’ ai Count y Xijincheng Site Lo ngshan Cult ure City Site ABSTRACT : During t he years 2006 to 2008 , So ut h - No rt h Water Transfer Office , Henan Provincial Cult ural Heritage Administ ratio n co nducted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 n to Lo ngshan Cult ure remains of Xijincheng Site at Bo’ ai Count y , Henan Province . A cit y site of Lo ngshan Age covering 30. 8 ha was found in t he nort h of t his site , and t he locatio n of t his excavatio n was o ut side t his city site , t he uncovered area of w hich was 5200 sq m . In t he excavated area , t he remains of city wall , ditch ( moat ) , ash pit and well were revealed , as well as so me pot tery wares and sto ne implement s , t he cult ural feat ures of all of w hich were t hat of t he middle and late p hases of Cent ral Plains Lo ngshan Cult ure . Remains of crop s such as millet , rice and w heat were also recovered in t he excavated area , w hich were all academically valuable for t he researches o n t he man2land relatio nship in t he Cent ral Plains at t he incipient stage of civilizatio n.
构紧密 ,较纯净 。厚 15~101 厘米 。出有少量 陶片和砖块等 。
第 5 层 : 龙山文化堆积 , 可分为 3 个亚 层 。以灰色细沙为主 。厚 23~80 、深 100~ 200 厘米 。部分亚层下开口少量龙山时期灰 坑。
第 5A 层 :灰褐色土 ,结构细密较软 。厚 20~24 、深 102~105 厘米 。出有少量陶片和 石器等 ,陶器有罐 、瓮 、器盖 、盆 、钵等 ,石器 有刀 、铲等 ,多残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