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布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最主要的亚热带作物有8种: 茶、油茶、柑桔、油桐、马尾松、杉木、楠竹和甘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茶
年平均温度15℃以上, 极端最低温度一8一一14℃, 降水量1 000mm。喜酸性土壤, 分布在秦岭、桐柏山以南。
油 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油茶是山茶科中的常绿灌木或小 乔木,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也是 江南低山区最重要的食用油料树种, 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油茶的适 应性较强,耐贫瘠,抗干旱,生长快, 寿命长,优质高产,遍布长江流域以 南各省,是改造红壤的先锋树种。它 的叶厚革质,树皮光滑,能起防火作 用,是营造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
温凉型 温暖型 耐热型
温凉型 如大豆、谷子、红麻等。适宜生长温度20—28℃。≥10℃积温l 800— 2 800℃左右。大豆要求温度与玉米差不多,但比玉米稍低,所以在东北难于种 玉米的地方可种大豆。
温暖型 适宜温度为25—30℃,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芝麻、黄麻、蓖麻、 苎麻、田菁、番茄、辣椒、黄瓜、茄子、菜豆等均属此类。温度过低生长慢, 生殖生长受阻。
2、以作物生态适应性为依据。 因地种植; 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3、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 统一
比较效益原则,最低风险原则,等边际产量(产值)原则,多样性与专业性同 一, 稳定性与灵活性统一。
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Procedure
1、明确对产品的需要
2、查清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
麦、春大麦、燕麦、亚麻、荞麦、马铃薯、蚕豆以及箭豌豆、毛苕子、草木樨 等。
生育盛期适宜生长发育温度为15—20℃左右,12一18℃能正常生长,生物 学最低温度(也即适于生长的起点温度)为2—8℃,不怕霜,可耐短期一5~一 8℃低温。
喜温作物
生长发育盛期适温为20—30℃,需≥10℃积温2 000—3 000℃,不耐霜。 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作物布局
内容
作物布局的意义、原则和步骤 Concept and importance of 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作物生态适应性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crops
作物布局的概念 Concepts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结构包括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 配置是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 作物布局解决种什么作物、种多少与种在哪里的问题。
作物生态适应性 Crop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作物生态适应性是指在某一地区,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 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自然生态条件相吻合的程度。
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从全球的范围看,光的分布决定了热量分布,因而间接地对作物分布 起重要作用。从较小范围来看(如一个国家、一个省),光对作物分布的直 接影响就不如热量与水分显著,但仍有一定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4500—5300 14-15 0-4 -l0
5300—6500 17 4—10 -5—1
6500—8000 20 10—15 -l — -2
>8000 >25 15—20 2—5
亚热带作物一般要求平均温度15℃以上,冬季的极端最低温往往是它们向 北推进的限制因素,因此这些作物绝大部分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
喜凉耐寒型 喜凉耐霜型
喜凉作物在布局中的主要作用,一是作为无霜期较短的北方和南方山区的 主栽作物,二是作为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冬季复种或填闲作物。
喜凉耐寒型 黑麦、冬小麦、冬大麦、青稞(裸大麦)。分布在最北。 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冬季可耐-18-20℃的低温。
喜凉耐霜型 油菜、豌豆、大麻、向日葵、胡萝卜、芥菜、芜菁、菠菜、大白菜、春小
年平均温度15℃以上, 1月平均温度0℃,极端最 低温度一10一一13℃,极 端最高温度39℃。降水量 1 000mm。耐旱与瘠薄, 适红黄壤,海拔一般在 300—600m。
作物布局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Importance
1.作物布局是种植业较佳方案的体现者; 2.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
作物布局的原则
Principles of designing 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1、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为根本目的。 需求:自给、市场、国家的战略性需求。
次适宜区 个别生态因子不在适宜范围,生态条件有较大缺陷,产量不够稳定, 但通过人为措施可以弥补(如盐碱地植棉)或者投资较大,产量较低,但综合经济效 益仍是有利的。
不适宜区 大部分特别是关键生态因子在适宜范围,人为措施难于改造,投资 消费巨大,技术复杂。虽勉强可种,但产量上、经济上或生态上得不偿失;或者完 全不能种植。
3、分析作物生态适应性
4、划分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
5、确定作物组成 6、确定作物种植区划(配置) 7、可行性分析
值得进一步 研究
作物的生态适宜区划分——主导因素法
最适宜区 所有环境条件都在最适范围,水利、劳力等条件都很好,作物稳产 高产,品质好,投资省而经济效益高。
适宜区 关键生态因子在适宜范围,但生态条件存在少量缺限,采取某些措施 (如灌溉、排水、改土、施肥)后容易弥补,作物生长与产量较好,产量变异系数小。 投资有所增大,经济效益仍较好,但略低于最适宜区。
C3作物与C4作物 喜光作物与耐荫作物 短日照作物与长日照作物
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
≥10℃积温、 ≥0℃积温、无霜期、界限温度等
喜凉作物 喜温作物 亚热带作物
喜凉作物
要求积温少、无霜期短,可以忍耐冬春低温。一般需≥10℃积温1 500— 2 200℃,有的只需900—1 000℃。一生长盛期适温为15—20℃。
耐热型 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等等。花生壳忍耐40℃高温,烟草的适宜温 度为22℃左右,但可以忍耐35-37 ℃的高温。苜蓿耐旱力较强,但在灌溉条件 下也可以耐高温。
亚热带作物
亚热带与热带划分的温度标准
北亚热带 中亚热带 南亚热带 热 带
≥lO℃积温(℃) 年平均温度(℃) 最冷月平均温度(℃) 极端最低气温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茶
年平均温度15℃以上, 极端最低温度一8一一14℃, 降水量1 000mm。喜酸性土壤, 分布在秦岭、桐柏山以南。
油 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油茶是山茶科中的常绿灌木或小 乔木,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也是 江南低山区最重要的食用油料树种, 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油茶的适 应性较强,耐贫瘠,抗干旱,生长快, 寿命长,优质高产,遍布长江流域以 南各省,是改造红壤的先锋树种。它 的叶厚革质,树皮光滑,能起防火作 用,是营造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
温凉型 温暖型 耐热型
温凉型 如大豆、谷子、红麻等。适宜生长温度20—28℃。≥10℃积温l 800— 2 800℃左右。大豆要求温度与玉米差不多,但比玉米稍低,所以在东北难于种 玉米的地方可种大豆。
温暖型 适宜温度为25—30℃,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芝麻、黄麻、蓖麻、 苎麻、田菁、番茄、辣椒、黄瓜、茄子、菜豆等均属此类。温度过低生长慢, 生殖生长受阻。
2、以作物生态适应性为依据。 因地种植; 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3、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 统一
比较效益原则,最低风险原则,等边际产量(产值)原则,多样性与专业性同 一, 稳定性与灵活性统一。
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Procedure
1、明确对产品的需要
2、查清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
麦、春大麦、燕麦、亚麻、荞麦、马铃薯、蚕豆以及箭豌豆、毛苕子、草木樨 等。
生育盛期适宜生长发育温度为15—20℃左右,12一18℃能正常生长,生物 学最低温度(也即适于生长的起点温度)为2—8℃,不怕霜,可耐短期一5~一 8℃低温。
喜温作物
生长发育盛期适温为20—30℃,需≥10℃积温2 000—3 000℃,不耐霜。 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作物布局
内容
作物布局的意义、原则和步骤 Concept and importance of 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作物生态适应性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crops
作物布局的概念 Concepts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结构包括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 配置是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 作物布局解决种什么作物、种多少与种在哪里的问题。
作物生态适应性 Crop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作物生态适应性是指在某一地区,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 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自然生态条件相吻合的程度。
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从全球的范围看,光的分布决定了热量分布,因而间接地对作物分布 起重要作用。从较小范围来看(如一个国家、一个省),光对作物分布的直 接影响就不如热量与水分显著,但仍有一定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4500—5300 14-15 0-4 -l0
5300—6500 17 4—10 -5—1
6500—8000 20 10—15 -l — -2
>8000 >25 15—20 2—5
亚热带作物一般要求平均温度15℃以上,冬季的极端最低温往往是它们向 北推进的限制因素,因此这些作物绝大部分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
喜凉耐寒型 喜凉耐霜型
喜凉作物在布局中的主要作用,一是作为无霜期较短的北方和南方山区的 主栽作物,二是作为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冬季复种或填闲作物。
喜凉耐寒型 黑麦、冬小麦、冬大麦、青稞(裸大麦)。分布在最北。 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冬季可耐-18-20℃的低温。
喜凉耐霜型 油菜、豌豆、大麻、向日葵、胡萝卜、芥菜、芜菁、菠菜、大白菜、春小
年平均温度15℃以上, 1月平均温度0℃,极端最 低温度一10一一13℃,极 端最高温度39℃。降水量 1 000mm。耐旱与瘠薄, 适红黄壤,海拔一般在 300—600m。
作物布局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Importance
1.作物布局是种植业较佳方案的体现者; 2.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
作物布局的原则
Principles of designing 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1、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为根本目的。 需求:自给、市场、国家的战略性需求。
次适宜区 个别生态因子不在适宜范围,生态条件有较大缺陷,产量不够稳定, 但通过人为措施可以弥补(如盐碱地植棉)或者投资较大,产量较低,但综合经济效 益仍是有利的。
不适宜区 大部分特别是关键生态因子在适宜范围,人为措施难于改造,投资 消费巨大,技术复杂。虽勉强可种,但产量上、经济上或生态上得不偿失;或者完 全不能种植。
3、分析作物生态适应性
4、划分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
5、确定作物组成 6、确定作物种植区划(配置) 7、可行性分析
值得进一步 研究
作物的生态适宜区划分——主导因素法
最适宜区 所有环境条件都在最适范围,水利、劳力等条件都很好,作物稳产 高产,品质好,投资省而经济效益高。
适宜区 关键生态因子在适宜范围,但生态条件存在少量缺限,采取某些措施 (如灌溉、排水、改土、施肥)后容易弥补,作物生长与产量较好,产量变异系数小。 投资有所增大,经济效益仍较好,但略低于最适宜区。
C3作物与C4作物 喜光作物与耐荫作物 短日照作物与长日照作物
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
≥10℃积温、 ≥0℃积温、无霜期、界限温度等
喜凉作物 喜温作物 亚热带作物
喜凉作物
要求积温少、无霜期短,可以忍耐冬春低温。一般需≥10℃积温1 500— 2 200℃,有的只需900—1 000℃。一生长盛期适温为15—20℃。
耐热型 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等等。花生壳忍耐40℃高温,烟草的适宜温 度为22℃左右,但可以忍耐35-37 ℃的高温。苜蓿耐旱力较强,但在灌溉条件 下也可以耐高温。
亚热带作物
亚热带与热带划分的温度标准
北亚热带 中亚热带 南亚热带 热 带
≥lO℃积温(℃) 年平均温度(℃) 最冷月平均温度(℃) 极端最低气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