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井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矿井概述

1.1矿区概况

1.1.1交通位置

济宁三号煤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济宁市南郊,距济宁市14Km。本区交通方便,铁路、公路及水路运输均很发达,见图1-1。铁路有兖(州)新(乡)铁路通过济宁市,向东32Km至兖州站,与京沪线相接,向西在菏泽东站与京运河将建成为南北水上运输的主要航道。经疏通后年通过能力为2500万吨。

1.1.2 地形地貌

井田地形由湖区及滨湖冲积平原组成,湖区面积约占三分之二。滨湖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沟渠纵横。地面标高+32.53~37.78m,地势东高西低,自然坡度0.4‰;西部南阳湖区,标高+31.68~35.99m 。泗河口冲积扇处稍高,一般在33~35m左右;湖堤堤顶高一般36.42~38.22m。

1.1.3 气象及水文情况

(一)气象情况

本区气候温和,属温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据济宁气象局1959年至1995年观测资料:

历年平均降雨量677.2mm,年最大降雨量1186mm(1964年),日最大降雨量183.7mm(1993年8月5日),年最小降雨量441.9mm (1966年)。降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春季少雨,时有春旱。年平均蒸发量1785.2mm,年最大蒸发量2228.2mm(1960年),年最小蒸发量1451.1mm(1964年)。历年平均气温13.6℃,月平均最高气温29℃(1959年7月),日最高气温41.6℃(1960年6月21日),月平均最低气温-4.1℃(1967年1月),日最低气温-19.4℃(1964年2月18日),多年最低平均气温月为1月,平均气温-2℃。

风向频率:春、夏两季多东及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22.7m/s(1979年6月25日)。

历年最大积雪厚度0.15m;最大冻土深度0.31m。

图1-1 济三煤矿交通位置图

(二)水文情况

井田内主要河流有京杭运河、泗河、幸福河及氵光氵府河等,它们以湖盆为中心,分别流入南阳湖。京杭运河位于井田西部,从北部至7线西侧流入南阳湖,最高水位标高36.67m,汛期最大流量626m3/s(1964年9月6日),旱季流量变小,乃至干涸。氵光氵府河位于井田北部,自北向南至辛店西侧流入南阳湖,河床宽约400m,汛期最大流量400m3/s(1964年9月1日),旱季流量减小乃至干涸,东部及南部尚有幸福河及泗河等,均为季节性河流。

1.1.4 矿井开发史

济宁三号煤矿由济南设计研究院于1986年5月根据原煤炭部的指示,编制了初步设计文件。1987年3月国家计委以计—[1987]475号文正式批准了济宁三号矿井初步设计。济宁三号煤矿设计能力500万t,服务年限81年。分两个水平开采,第一水平(-518m)开采东区,第二水平(-880m暂定)开采西区。初期采区选择在紧靠井筒及工业广场保安煤柱的东、西、北三面布置。于1993年12月正式开,计划1999年7月1日试生产。

1.2 井田地质及煤层特征

1.2.1 井田边界

煤层的-1000m 在原济宁煤田第三勘探区内,东以孙氏店断层为界;西暂以3

等高线垂切至各煤层为界;北以3910000纬线与济宁二号煤矿相毗邻;南以

煤层-350m等高线、3900000纬线与王楼普查区、第四勘探区分界;东南以16

C17-2断层、C16-1和C15-2号孔连线及孙氏店支一断层与泗河煤矿分界。其控制点座标见表1-1。井田南北走向长10Km,东西倾斜宽10~13Km,面积约110Km2。

表1-1矿井边界控制点直角坐标表

1.2.2 矿井地层及地质构造

(一)矿井地层矿井地层特征见表1-2及其地质综合柱状图。表1-2 矿井地层特征表

地质年代 代纪统

岩层总厚度 岩层组成及特征 含煤层数及厚度 备注

奥陶系中、下统(O 1~2

) 742 m ,下统厚72.1m ,中统厚669.9m 主要为灰及棕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豹皮灰岩夹泥灰岩及钙

质泥岩等

中石炭统本溪组(C 2b ) 厚20.25~64.75m,平均44.43m

主要由杂色铝质泥岩及薄层石灰岩组成,。含灰岩二至三层(十二、十三、十四灰),十二灰为薄层灰岩,不稳定,十三、十四灰厚度较大,全区稳定

偶夹薄层煤,但无经济价值 上石炭统太原组(C 3t ) 厚71.00~190.30m,平均170.54m

由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灰色砂岩、石灰岩及煤层组成。含薄层石灰岩12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上、十下、十一灰),以三、十下灰最为稳

含煤22层(4、5、6、8上、8下、9、10上、10下、11 、12上、12中、12下、14、15上、15下、16上、16下、17、18上、18中、18下、19),。 可采与局部可采者6层(6、10下、12下、15上、16上、17)

下二迭统山西组(P 1s )

厚约80m 主要由浅灰、灰白及灰绿色砂岩,深灰、

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

含煤5层(1、2、3上

、3上1 、3下) 可采者二层(3上、3

),尤以3下

煤层为

下二迭统下石盒子组(P 1X )

厚约50m 由灰绿色砂岩、杂色铝质泥岩、灰及深灰色泥岩与粉砂岩等组成,为内陆河床及湖泊相沉积

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P 2sh )

最大残厚185.80m 由灰绿色砂岩及杂色粘土岩组成,为内陆河床及湖泊相沉积

无 上侏罗统蒙阴组(J 3m ) 最大残厚684.90m ,平均272.82m 。 主要为紫灰、暗紫色中、细粒砂岩,顶部含较多的粉、细砂

岩,且常夹有灰及灰绿色岩层

无 第四系(Q)

厚116.67~255.90m ,平均184.57m 。

由粘土、砂质粘土及砂砾层等组成 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