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高效课堂的提出已不是一个新课题,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有提出,当时以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前提,此次的提出是以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前提,两次课题的提出背景不同,其本质也不相同,前者注重形式(课堂模式),后者注重思想(教育理念)。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关键词: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何谓“高效语文课堂”,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40分钟内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效课堂”不应该仅仅是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增进,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高效的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制订核心教学目标
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
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笔者以为,不管语文教学理念如何翻新,教学手段如何变化,进行丰富、灵动、多元的文本解读,制订核心教学目标,始终是一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二、优化课堂导入,抓住人心
导课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它熔铸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凝聚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识修养,凸显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含着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能否抓好上课的开头,即上课伊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
三、优化课堂提问,将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梯度:为
学困生设计达到基本要求的辅助问题,提供思考“梯度”,为思维活跃的学生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打破原有认知结构,激励学生凝聚认知注意力去另辟蹊径。不断地为学生创造不同层次的新的“最近发展区”,诱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发展思维。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以高屋建瓴之势去把握课堂教学的微观结构,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四、优化学法指导,转化教师角色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
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都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建构起来。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
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五、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评价活动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教师应坚决杜绝对学生进行简单、粗暴、挖苦的评价,更多的是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相信自我、挖掘潜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课堂是师生生命意志得以张扬的神圣场所,是教师生命灵魂的栖息地,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主要策源地之一。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构建新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必须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增强参与意识,并最终学会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因课文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也需要我们共同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逐步完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05.
[2]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02.
[3]靳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蓝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