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作者:张广裕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3年第10期

【摘要】文章阐述了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优化甘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融合共建;增强节约意识,形成绿色消费新风尚;构建低碳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

【关键词】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现实路径

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社会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以及不合理的人为开发,目前甘肃土地沙化、荒漠化、草场退化等问题十分严重,由建国初期全国工业分布规划导致的重工业集中的现状,也使得工业污染日益侵袭着脆弱的自然环境。甘肃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的比重都比较高,而森林覆盖率则远远低于全国水平,工业污染非常严重,但治理效果较差,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都远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甘肃是我国自然生态极端脆弱的地区,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亟待加强。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如下:

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某种意义上说,经济社会系统是生态环境系统的子系统。这种观点有其深厚的自然科学背景,尤其是得到了热力学和生态学相关理论的支撑。在早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里,引人注目的是不含有土地和任何自然资源要素。在有关经济增长的争论中,以土地的不变投入为基础的增长论的传统阵地,在早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没有任何地位。肯尼斯·布尔丁(1966)认为:我们需要观念上的变化,地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物质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来自开采、生产和消费行为的残留物总是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与我们一起存在。价格机制只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中的一小部分。在经济发展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增长必须是资源环境严格约束下的最优增长。

二、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决策机制和考评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新机制,调动居民、企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环境。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

机制。按国家总体部署,适时调整建设生态文明投资项目目录,改进和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制度,为甘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优化甘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在重点开发区域,根据环境承载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进能源、原材料等传统工业健康发展。在限制开发区域,坚持保护为主,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使绿色产业逐步成长为重要支柱产业。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逐步恢复生态平衡。在禁止开发区域,禁止新建增加污染物排放的项目,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严格环境准入,坚持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遏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和破坏。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西北民族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建立、完善废弃物资源化和危险废物的无害化的回收再利用与安全处置体系,实现废物的合理处置。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给开展循环经济生产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促进社会资源向循环经济方向发展。

五、实行清洁生产

资源能源的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贯穿到生产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具体而言,就是要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把清洁生产纳入到工业发展规划当中,清洁生产不仅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技术,不论生产的源头削减,中间过程控制,还是回收利用,都离不开清洁生产技术的支撑。地方政府对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在项目审批、土地利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利用清洁技术,生产绿色产品。

六、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融合共建

构建适合甘肃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用来评价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维度的指标。诊断和发现甘肃生态文明建设在融入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之间的不和谐因子,及早调整发展战略。使得经济增长是在现有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的绿色增长,经济产出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国民的消费,而不是用于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治疗和干预因为污染造成

的人口与劳动力的疾患,从而促进新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永续发展。

七、增强节约意识,形成绿色消费新风尚

树立简朴实用,注重精神需求的绿色消费理念,改变铺张浪费的消费习惯,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社会各相关机构、组织等应加强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传递绿色消费信息,普及绿色消费知识,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能源资源节约活动,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氛围,提高甘肃人口的环境保护意识,推进消费观念的更新。积极培育绿色消费模式,改变生活消费以物质至上,追求消费的数量,过度消费、奢侈消费、一次性消费现象。形成消费水平适度、消费结构合理、消费方式注重资源节约的新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消费模式。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广泛使用节能型电器、节水型设备,选择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工具出行。提倡健康节约的饮食文化,抵制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和过度包装商品,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八、构建低碳产业发展新体系

要实现低碳经济,必须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发展新体系(刘再起,2010)。大力发展碳排放量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产业集群用以快速形成规模效应和累积效应,既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手段。作好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和落后产能淘汰,将传统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提升为低能耗低排放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金融、会展、旅游文化产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第三产业发展成为宁夏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

九、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

进一步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长防林、自然保护区、特殊生态功能区、湿地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坚持生态保护和治理并重,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用水,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矿活动。所有的矿产资源开发新建项目及已投产的矿山,必须编制、实施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山环境恢复规划或方案,加强地表氧化矿、露天矿开采的环境监管力度。旅游开发必须注重原生态的保护,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原生态景观保持协调。建立和管理好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邓玲.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及其区域实现[R].内部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