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林区中小型拖拉机集材效率对比
大森林中的“爬山虎”
说起“爬山虎”,老一辈林区工人都知道,不是森林里穿山跃涧,百兽之王的东北虎,而是当时林业工人对集材拖拉机的昵称。
就像农民把田间耕种的拖拉机称作铁牛一样。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正值林区木材生产掀起高潮,集材拖拉机是那时的主要生产工具。
1969年我初中毕业,随着“上山下乡”的热潮来到来深山里的翠峦林业局翠林采伐小工队,当了一名集材拖拉机助手。
冬季是木材生产的黄金季节,我们每天顶着星星兴致勃勃的开着拖拉机上山集材,天漆黑才下班。
集材是林业木材生产的一道工序,就是把伐倒的大树打完枝桠以后,用铁绳索带锁住一头(或大头或小头)再用绞盘机上的钢丝绳把索带连接起来,把一根根原条木头绞集到拖拉机的搭载板上,然后师傅们开着它轰轰烈烈拉着一大捆原条就下山了。
在茫茫的林海雪原中,红色的拖拉机行驶在绿色的松林中,给大森林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拖拉机挺胸阔步拖着长长的原条,像威力无穷的巨龙,在林海中劈波斩浪地航行。
把原条拉到楞场卸下后,开架杆机的师傅再用绞盘机把原条绞到空中装上运材车上运到山下贮木场。
早先林场采伐集材,用的最原始的集材方式,就是把放倒的大树截成四米或五米长的原木,用老牛或马套子(爬犁),把一根根原木捆在爬犁上从山场运到山下河边楞场。
一趟最多拉几根,也就一立方米左右。
有的山高坡陡的林子,马套子上不去,林业工人研究出用冰沟“集材”的办法。
就是在初冬上冻时,顺山坡挖六七十公分深的沟槽,用雪化成水,一遍遍浇在土槽上,慢慢的就冻成冰沟,把木头推到冰槽里往下滑行河边楞场(待春天开河后水运)。
赶马套子、放冰沟、流送这些活我父亲都干过。
那时我家就住在林场河边,亲历目睹过那时工人放冰沟、上楞、流送等干活场面。
1964年,翠峦局停止水运开始汽车运材。
我到小工队时,已是拖拉机集材。
我开的是红色的T—50集材拖拉机(50马力),是松江机械厂研制的。
它具有坦克车一样的越野性能,爬坡、过沟如履平地;它后面装有绞集木材的绞盘机,通过绞盘机上的钢丝绳能把周围的木材绞上来,背到车后的搭载板上拖走。
森林生态采伐作业技术
谈森林生态采伐作业技术摘要:森林采伐作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减轻这些不利影响,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森林采伐作业必须在一定的生态约束下进行,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保护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对生态系统经营巳经有了很多讨论,针对具体森林类型的生态采伐技术模式已有初步的研究,但生态系统经营的核心技术——森林生态采伐更新技术体系还未形成。
本文将在对森林生态采伐作业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森林生态采伐作业技术采伐不影响或尽可能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不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损伤。
其采伐设计不仅考虑木材收获,而且要考虑维持森林固有的生物多样性、树种组成和搭配、林相和森林景观及其功能等因素。
这也正是这种理念与传统采伐方式的根本区别。
森林采伐作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减轻这些不利影响,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森林采伐作业必须在一定的生态约束下进行,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保护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森林生态采伐作业技术包括采伐方式优化与伐区配置、集材方式选择和集材机械的改进、保护保留木的技术措施、伐区清理措施的改进等方面。
1.采伐方式优化与伐区配置采伐方式选择的合理与否,在于其适用的条件。
大面积连片皆伐作业应避免。
择伐作业的强度必须有所控制。
对东北林区的天然林或次生林,实行低强度大面积择伐作业,采用低强度的集中凑载、原木或原条等多种工艺方案相结合的作业方式更适合林分资源状况,不但可以降低作业成本,而且有效保护了保留林分(张殿忠1994)。
亢新刚等(1998)在长白山林区对针阔混交林的研究表明,对云冷杉、红杉为主的异龄林实行低强度择伐(10% ~ 20%),既能保持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且有利于土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景观维护。
在伐区配置方面,目前最为常见的是小面积块状和带状皆伐,伐区相邻布置。
美国“新林业”理论创立者franklin教授从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出发,对美国西北部天然林棋盘式的伐区配置提出异议,认为应当适当集中伐区来取代现行的分散小块伐区配置,从而降低森林景观的破碎程度,也有利于降低伐区作业生产成本(赵士洞等,1991)。
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区域差异分析文/栾义君杨照【摘要】本文利用2012 年分省的农作物成本和产量数据,测算了小麦、玉米、早籼稻、中籼稻和晚籼稻、粳稻生产技术效率并进行了区域比较。
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平均为0.71,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和提升潜力。
分品种看,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最高,其次为中籼稻、小麦、粳稻、晚籼稻,早籼稻最低,且区域内部粮食作物品种间的生产技术效率差别明显;分区域看,中部地区的平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最高,西部地区的次之,东部地区最低,粮食生产投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最后,提出了制定耕地保护制度、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粮食机械化以及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和布局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DEA;技术效率;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作者简介】栾义君,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博士;杨照,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博士。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等资源约束趋紧,粮食产量增加越来越依赖生产效率的提高。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生产量目标。
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粮食已经实现了十连增,由2003 年的43069.5 万吨增长到2013 年的60193.5 万吨,增长了近40%,各种资源要素已经绷得很紧。
研究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粮食作物的生产效率,将有利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调整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关于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研究已经很多,不仅有单种粮食作物生产效率研究,也有多种粮食作物生产效率研究。
乔世君(2004)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面生产函数,使用我国1992年、1995 年和1999 年3 年的县(市)级数据,研究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的空间分布以及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得出1992~1999年我国平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下降1%且效率分布的变异性似乎有加大的趋势。
浅析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浅析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由于东北地区自然条件的独特性和发展历史的差异,农业机械化在东北地区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大型农机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操作性,可以实现一机多用,节约人力和成本。
小型农机的普及率也在逐渐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在东北地区,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的机械化播种、收获和加工已经相对成熟,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一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也在东北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自动化灌溉系统、植保无人机等,进一步推动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二、存在的问题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东北地区是我国北方交通和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这些特殊条件的需要。
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业机械化设备的使用率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小农户还存在着农机匹配问题,农机设备选用不当、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
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需要逐步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重视科研投入和技术人才培养。
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中存在一些管理不善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机维护和管理制度。
三、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来推动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1. 加大科研投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加强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注重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尤其是针对东北地区特殊的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定制化和差异化发展。
关于木材采运生产作业与管理的探讨
农 林 科 技
关 于木材 采 运 生产作 业 与管理 的探讨
王 善 云
( 黑龙 江省 东京 城 林 业 局 , 黑龙 江 牡 丹 江 1 5 7 0 0 0 )
摘 要: 木 材 采运 是 在 露 天 、 分散 、 大 面积 的环 境 条件 下 , 用 一 定 的机 械 和 工 具 改 变立 木 形 态和 木 材 位 置移 动 的 作 业 , 十 分 笨 重和
向原 木形 式 变化 , 生 产技 术 多样 化 。小 材 生 产 工 艺 发展 是 一 个 漫 长
历 史过 程 。
b . 集 材 方 式 。集 材作 业 对森 林 环 境 的不 利 影 响主 要 直接 表 现 为
对林 地 地 表植 被 、 土 壤 的损 害和 对 林 地保 留木 的损 伤 。影 响 程 度 因 2 木材 生 产 作业 特 性 和木 材 生产 工 艺 集材 方 式 不 同而 各 异 。地 面 集材 作 业 方 式影 响程 度 最 大 , 架 空 索道 木 材生 产 作业 特 性 和 木材 生 产工 艺 决定 了它 的 系统 性 。 森 工企 次之 , 直 升 飞机 和飞 艇 最小 。 根 据 集材 对 象 分为 原 木 、 长 原木 、 原条 、 业 术 材 生 产 作业 特点 : 一是 作业 具 有 资源 开 发 性 的 特 点 ; 二 是 作 业 伐倒 木 和 全树 集 材 。 集材 方 式 的选 取 取 决 于作 业 对象 、 作业地点 、 具 场地分散 、 偏 远 且 经 常 转 移 的特 点 ; 是 作业 受 自然 条 件影 响 显 著 有 生产 要 素 和环 境 等 多方 面 因素 。根 据 应 用 机械 设 备 分 为 拖拉 机 、 的特点 ; 四是 作 业具 有 社 会经 济 与 环 境 生态 双 重 属 性 。 而木 材 生 产 畜力 、 索道 、 人力 、 飞艇 、 气球 、 滑 道 和 直 升 飞机 集 材 等 。东 北 林 区 采 丁艺 就是 选 择某 一 类 型流 水 作业 线 的 同时 , 选 用 适 宜 的机 械 设 备 和 用 拖拉 机 、 畜力 、 索道、 人力 集 材 。 技术 , 协 调 工 序 问 配 合 和 合 理衔 接 , 在投资少 、 效率高 、 周期 短 和 成 c . 运 材 方式 。 根 据运 输 产 品对 象 分 为原 木 、 长 原木 、 原条 、 伐 倒 木 本 低 的 条件 下完 成 原 木等 产 品 的生 产 加工 任 务 。 木材 生 产 的产 品 形 和 削片 等 ; 根 据应 用 机 械设 备 可 分 为 公路 汽车 、 森林铁路火车 、 水 路 态 有伐 倒 小 、 原条 、 原 木和 削 片 四 种 。立 木 伐倒 后 即为 伐 倒 木形 态 , 拖排 、 架空索道 、 船 舶 运 材 和 直 升 飞 机 等 。 东北 地 区 主要 以公 路 汽 再 经 过 打掉 枝 、 r 后 称 为原 条 形 态 , 由原 条 再 经 过 造 材加 工 得 到 原 木 运 、 森 林铁 路 火 车为 主 , 冬 季 有冰 上 运材 作 业 。 运材 方 式 的选 择 主 要 形 态 。削 片是 小 质 原料 经 过机 械 切削 加 工 后形 成 的薄小 术 片。在 木 取决 于 所 运输 产 品 物理 参 数 及 其 分布 密 度 、运输 地 区域 山 型地 势 、 材 生 产工 艺 中 , 采伐 、 打 枝 和 造 材 是改 变 形 态 必须 的 个 生 产 l T序 , 企 业运 输 能 力与 装 备 和技 术 人员 拥 有 程 度等 。 而其 他 工序 如 集材 、 装车 、 运材 、 选材 、 卸车 、 归 楞 等 都 不 会发 生 产 品 d . 贮木场管理。木材贮存场是连接伐区林地作业和木材产品或 形 态 的 改变 。木材 生 产工 艺 类 型 : 木 材 生产 工 艺类 型 的 划分 的主 要 半 产 品最 终 加工 之 间 的 纽带 。现 代 的木 材 贮 存 场 自动 化 程 度很 高 , 依 据 是 木材 生 产 的产 品或 半 成 品 。 作 业人 员不 多 , 木材 库 存 量也 不 多 。 3木 材 生产 作 业 与组 织 与管 理
浅析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浅析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在东北地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相比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两方面,分析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发展现状1. 机械化率低尽管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率已有明显提高,但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相比,依然显得较低。
据数据显示,全国平均农业机械化率已达到60%以上,而东北地区只有40%左右的机械化率,其中以吉林、黑龙江两省最高,辽宁省相对较低。
2. 机械化水平不同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其中,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机械化水平较高,而辽宁省的机械化水平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地区的差异和土地类型不同所致。
3. 农业机械化设备种类较少与国外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相比,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设备种类不太丰富,大部分以小型农机为主,缺乏大型农机和智能化农机的应用。
4. 农机使用效率低尽管东北地区已经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但农民在使用农机时的效率不高。
在农机设备的操作、维护和保养上,很多农民都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致使农机使用效率低下。
二、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结构调整、技术改造、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用机械化设备代替人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加强农民培训农民应加强对农机设备的学习,提高对农机设备的操作、维护和保养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3. 加强科技研发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研发,培养高水平的研发人才,研发出符合东北地区生产条件的新型农机设备,提高农机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4. 推广智能化农机加强科技创新,推广智能化农机设备的应用。
智能化农机设备具有高效、准确、安全、节约等优点,能够大幅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高效、节约、安全的生产方式的需求日益增加,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林业采伐作业的环境保护技术及对策探讨
林业采伐作业的环境保护技术及对策探讨作者:李鹏源来源:《中国农资》2013年第08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许多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滑坡、泥石流以及水土流失等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
而林业采伐作业的环境保护技术及对策对于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在论述林业采伐作业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林业采伐作业环保技术及对策,以期对日后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森林采伐;环境保护技术;对策环境质量将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全球变暖、淡水资源不足以及森林资源过度使用等环境问题已经进入全球人民的视野之中,人们在环境保护上逐渐达成了共识,多方面采取措施共同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的“地球村”。
在林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其林业采伐作业已经由人力劳动转变为机械化作业,生产率显著提高,然而,当下的机械化采伐作业也给森林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问题,有些国家采取不恰当的采伐工艺导致严重的土壤侵蚀及水患影响。
为此,林业采伐作业中的环境保护技术已成为国际林学界研究的重点,并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即森林作业保护技术,其宗旨在于解决林业采伐作业过程中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
1 林业采伐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1.1 带来水土流失问题森林是人类重要的资源宝库,具有保护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功能。
它可以通过枯枝落叶层、森林土壤以及林冠的保护作用来减缓水土流失,而林业采伐作业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森林的结构。
具体体现在:其一,林业采伐作业减少了林地的枯枝落叶层。
在完成林业采伐之后,地面就会失去林冠的荫蔽,地表温度升高,因此,抑制分解生物活动的物质输入减少,共生菌也减少,非共生的腐养生物活动加强了,最终导致枯枝落叶层分解速度加快。
其二,林冠挡雨功能减弱甚至是彻底丧失,土壤表层被采伐作业所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问题的加剧。
第三,集运材通道、装车场等土木工程的修建也对土壤的稳定性造成了不利影响。
谈森工林区采伐与集材方式的探讨
林业研究与实践黑龙江林业企业采伐和集材方式从人力生产原木到拖拉机集运原条,发展为大规模、常年机械化作业。
但任何一种生产方式,必须适应当时的生产条件,最终必以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目的。
就近几年木材生产情况看,特别是“天保工程”的实施及三个经营区区的划分(禁伐区、限伐区和商品林区),可采资源已近枯竭,伐区作业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原始森林减少;次生林和人工林增多,成过熟林可采蓄积减少;幼壮林增多。
地势平坦的伐区减少,“山帽”林相好、出材量高的伐区减少;林相差的伐区多;集材距离近出材集中的伐区少,集材距离远、伐区分散的多。
这些变化的作业条件,及“天保二期工程”的实施,补贴抚育工作量的加大,木材产量的调减,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林业。
我们必须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生产作业方式,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地处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坡,北纬46°01′30"--46°37′23",东经127°54′40"--12751′15",林区地处哈尔滨市所辖木兰、通河两县内。
1木材生产的现状1.1由于伐区作业条件日趋恶化,山高坡陡,点多分散,单株材积减少,抚育伐比重加大。
造成虽然产量逐年下调,但准备作业量/m3却不断增加。
1.2由于伐区作业条件的变化,特别是由于采伐方式的变化主伐、渐伐的减少,抚育伐比重的增加,山场造材集运原木的比重加大。
而且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伐区原木生产的比重还有增长的趋势。
1.3伐区作业条件的变化,采伐方式的调整,致使原有的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采伐集材机械设备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加之设备老化,点多分散,生产中人员设备多次转移等原因,导致劳动生产率逐年下降。
1.4伐区作业条件的变化,采伐方式的调整,采伐强度的降低、单株材积的减少,被伐木的稀疏、集材距离的增加,使得生产工人劳动强度明显加大。
1.5由于单株材积小,拖拉机集材单根绞集的次数增加,即增加了集材时间。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效率评价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效率评价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益的重要途径。
吉林省地处东北农业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旨在评价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效率。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截至2019年,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网络覆盖全省68个县(市、区),机械化作业覆盖率达到了77.8%。
农机具拥有量达到107.4万台,其中拖拉机63.6万台,收获机11.1万台,喷雾机8.8万台,灌溉机7.6万台。
吉林省还建立了农机合作社和机械化龙头企业,发展了一批大型农机化经营组织,为农村机械化经营提供了服务和支持。
1.生产效率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明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机械化作业覆盖率达到了77.8%,机械化操作取代了人工操作,可以大大提高作业速度和精度。
据统计,吉林省2019年农机具实现作业面积6377.1万亩,其中收割面积4805.3万亩,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13.4%和20.8%。
机械化收割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效率明显提高,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农民收益。
2.质量效益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起到了积极作用。
首先,农机具操作对于农作物的深度加工及质量控制有很大帮助,能提高农作物产品加工质量和目标产品的一致性。
其次,机械化收割等操作也可以避免了人工收割的损失和破坏,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加工成本。
同时,农机具的机械化作业能够较好地实现土壤保护和经济作物的机械病虫害防治,为农产品的安全、环保产生了积极的贡献。
3.技术效率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伴随机械化的实施,相关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也不断创新,并促进了吉林省农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这些科技支持了提高作业效率和良好的作业效果,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新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三、结论。
浅谈小型轮式拖拉机集材
浅谈小型轮式拖拉机集材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木材产量不断调减,天保二期工程东北、内蒙古重点林区木材产量由天保一期的1058万m3调到618.4万m3,产量下调了42%。
森林采伐由天然林采伐为主向人工林采伐为主,采伐方式由高采伐强度的主伐型向低采伐强度的更新、抚育型推进。
随着天保工程的不断推进,大面积低强度采伐将导致hm2出材量低、作业小班个数多、地点分散,冬季作业比重大等问题。
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选择一适当的集材方式,直接影响到木材生产的劳动效率、经济效益和森林的生态效益。
为了解决、探索这一问题,临江林业局2007年-2012年5年期间进行了7.5万m3轮式小拖拉机集材实验,实验证明,轮式小拖拉机集材优点多、成本低、效率高、作业方便,有利于保护生态,在作业坡度小于15度伐区中,是一种可取的集材方式。
二、轮式小拖拉机集材实验1.小型轮式小拖拉机集材工艺轮式小拖拉机集材工艺是在具备一定自然条件下,靠轮式小拖拉机动力集材的一种集材方式。
2.轮式小拖拉机集材实验3.于2007年至2009年3年期间临江林业局购置了41台轮式小拖拉机,并进行了改装,加装了绞盘机和反革搭载板,2008年到2012年5年期间在东小山、红土山、西小山、柳树河、芒河、大西、柳毛河、金山、桦树九个林场74个作业区进行了7.5万m3轮式小拖拉机集材实验,得出实验数据详见附表1。
4.小型轮式小拖拉机集材同其它集材方式的比较在适合于小型轮式小拖拉机集材的作业条件下,也可以选择其它集材方式,供选择的集材方式是j—50拖拉机集材和蓄力集材。
同j—50拖拉机集材相比,小型轮式小拖拉机集材的特点是方便灵活、不用开设集材道,有利于保护幼苗、幼树和地表植物,多个小班可同时作业,在作业地点分散,hm2出材量小的作业小班使用灵活、搬迁成本低、效率高。
一台轮式小拖拉机价格是j—50拖拉机五分之一,价格低,职工个人可购买。
同蓄力集材相比,小型轮式小拖拉机集材的特点是劳动强度低,成本低,集材效率高,不受农芒季节性限制。
浅析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浅析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其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加强和改进。
本文将就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东北地区大部分农村地区以小农户为主,土地碎片化严重,农业生产规模小。
农户自身资金短缺,农业机械化投入有限,农业生产以传统的人力、畜力耕作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
2. 农机设备老化,技术水平不高东北地区部分地方的农业机械化设备老化严重,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虽然有一些企业生产农业机械设备,但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
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缓慢,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3. 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认识有限东北地区农民多以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进行生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认识相对薄弱。
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往往还停留在传统的劳作方式上,不愿意改变和尝试新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导致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一定的阻力。
二、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投入政府可通过增加财政补贴、设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方式,提高农业机械化投入。
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农户,可以开展农机合作社建设,集中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化设备,提高农业机械化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
2.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设备质量和技术水平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加快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更新换代。
3.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认识政府可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设立农机操作培训基地等方式,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运用合理的集材方式保护森林环境
运用合理的集材方式保护森林环境保护森林环境,提高森林生态效益是森林系统面临的新课题,机械化集材方式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但是大规模的木材生产活动,又离不开大型的机械化作业。
采用大型机械化设备集材,通过机械化程度提高,既是森林采运方面的科技进步表现,也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省人力和开支。
这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大机械的运用,对幼树、植被、草体破坏较大,造成一定的环境破坏。
造成了“生产一棵大树,毁了数十棵小树”的现象,毁了“草坪露黑土”的生态破坏局面。
文章对机械化集材方式的影响森林生态环境方面进行了阐述。
标签:集材方式;保护森林;环境1 大机械集材方式对森林更新的影响1.1 拖拉机集材林区使用的集材拖拉机都是履带式。
在集材过程中,由于沉重的机体和又长又粗的木材在地面上碾压拖动翻滚,林地土壤被挪动和压实。
通过的次数越多,压实越严重。
土壤压实以后,其结构发生了变化,土地颗粒中的孔隙度减少,因而其中的水份和空气也减少,土地将变得越来越板结。
这种土壤环境将给种子发芽,林木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是若采伐后依然靠天然更新,落地种子很难与土地结合,即使种子发芽,幼苗的生产条件也非常差,根系发展受阻碍,根基浅,经不起风雨的侵蚀;如采伐后采取人工更新,板结的土壤水份不足,氧气稀少,苗木根部吸收不到足够的养份,使幼苗幼树难以生长。
二是压实的土壤表面吸收热量较多,而传达到内部的热量与表层相差甚远,往往达不到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温度。
而温度对种子发芽和林木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在黑龙江地区,冬季漫长,温暖季节短。
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三是土壤压实影响苗木生长速度,在树木周围经过雨天拖拉机集材后,树木生长的速度要比未受干扰的树木显著降低,直至达到原生长速度的60%。
另外,土壤压实其吸收散热量的能力降低,使林内正常的气候发生变化,也影响树木生长速度。
四是压实的土壤渗水能力降低,使土壤中水份减少,当林内湿度较高时,树木蒸腾作用加大,而此时根系吸收不到足够的水份以供树木进行蒸腾,则使树木产生萎蔫甚至死亡。
浅谈森林采伐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谈森林采伐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作者:赵常海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01期[摘要]森林实行限额采伐是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不仅关系到林业工作的全局,而且关系到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分析我国目前森林采伐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森林采伐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91-011.引言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森林面积0.132 公顷,不到世界 1/4,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61.52%,居世界第 134 位,而且森林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西南的西南林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横断山区,以及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等地区;东部的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山区,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和人工林区。
近些年来,我国森林资源面临巨大的危机。
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的破坏,原始林每年减少5千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50%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许多地区无林可言;酸雨带来的酸沉降正在导致大片森林衰退消失,森林受害面积128.1万公顷,年木材损失6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约54亿元。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森林的采伐逐年增加,加上违背森林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和林业经济规律,导致重采轻育,过量采伐,造成了对森林资源毁灭性的破坏,故而危机重重,环境问题不断,无形当中也给经济造成了极大浪费和损失。
然而这一切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森林实行限额采伐是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不仅关系到林业工作的全局,而且关系到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南北方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对比调查
南北方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对比调查摘要农业机械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因素。
目前,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各地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但是区域间差异仍比较明显。
研究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地区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对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该文以安徽省马鞍山市和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就南北方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进行走访和文献调查,探讨我国南北方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差异、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Abstract The farming mechanization is the important sign of judging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of a country,is the key factor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At present,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has been popularized in different degrees in every area of our country,bu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still more obvious. The research which studyies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China,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the factors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China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n the policy making.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lutions,the south and the north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China and the reasons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by way of explanation with Suihua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Ma′anshan City in Anhui Province.Key word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current situation;difference;Ma′anshan Anhui;Suihua Heilongjiang为了做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所学专业,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笔者利用暑假时间针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和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作了调查,以咨询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相关文献资料的形式为主。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全国307个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得出,我国目前的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达到34.30%,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东部次之且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和西部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西部最低。
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显著性因素有人均收入、种植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机耕机播面积和地理位置因素。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地区差异影响因素行政村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
除其他相关因素外,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
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从而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是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
同时,农业机械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可以说,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最近几年,中央1号文件也对农业机械化推广发展高度关注。
目前,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各地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但是,区域间差异仍比较明显。
研究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地区差异以及影响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因素,对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对于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国内的研究很多。
郝瑞彬(2006)等认为,我国的农机装备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但农业机械化装备总体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养殖业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小麦主产区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栽植与收获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低,广大稻区机械化水平只有4%左右;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程度目前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的新疆和南方稻麦两熟区农机化水平较高,中南较低,西南最低,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效率评价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效率评价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具有广阔的农田资源和丰富的农业产业。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对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效率进行评价。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械化水平较高。
农机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的优势,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率持续增长,农业机械化设备不断更新和升级,不仅包括传统的农机设备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还包括了农业现代化设备如无人机、 GPS定位系统等。
高度机械化的农业生产使得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入产出比较高。
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政府和农民的大量投入,包括购买农业机械设备、培训农民技术等,但是这些投入可以带来较大的产出。
农机的使用可以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
农业机械化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同时也比较显著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农机设备的普及率还不够高,部分农民仍然依赖传统的人工操作。
部分农民对农机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不够熟练,造成了机械的浪费和损坏。
农机设备的更新和升级也需要农民的不断投入,对农民的经济压力较大。
为了进一步提高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对农机设备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农机的认识和使用技能。
加强对农机设备维护和更新的支持,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增加农机设备的更新速度。
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提供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维修服务等,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机械化发展。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效率较高,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减轻农民经济负担和加强政府支持,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效率。
这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吉林省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浅析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农业机械化对于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大量的人力劳动,生产效率不高。
本文将对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目前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耕作方式和人力劳动。
农民缺乏机械化作业的经验和技术,难以全面推行农业机械化。
东北地区农田面积较大,地形复杂,现有农业机械无法适应各种地形的作业需求。
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更新换代较慢,技术含量较低。
现有的农业机械设备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特别是在高效种植、灌溉、收获等方面,需要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
但由于技术条件和资金限制等原因,东北地区农民难以购置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从而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要促进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首先需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熟悉程度。
可以通过开展农村技术培训班、组织农民参观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技术意识和技能水平。
还应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的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农机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适应东北地区农业特点和需求的农业机械设备。
还应加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并提供部分财政补贴。
还可以加大对农机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相应的贷款和资金支持,帮助企业研发和生产更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
还应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在东北地区的推广应用。
农机合作社可以通过集中购置农业机械设备,为农民提供机械作业服务,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收益。
政府可以向农机合作社提供相应的贷款和补贴,鼓励农民加入农机合作社,并支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只有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改善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更新换代,增加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才能真正提高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