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江苏省丹阳市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力 弹力(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弹力教案设计
力弹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认识力、形变和弹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领悟测力计原理,会正确使用并会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与态度对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受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受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关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教法指导】1、通过观察以及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出力的概念;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及物体形变的大小和外力大小的关系,引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教学准备】气球、弹簧、橡皮筋、橡皮泥(面团)、测力计、勾码、磁铁、铁钉等、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幻灯片出示两个场景,“人推汽车”和“运动员举杠铃” 。
提出问题:上述两幅图中的人有什么共同的感觉?学生回答:有肌肉紧张、肌肉酸痛的感觉。
教师总结:这就是人们对力的最早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提出问题:上述两个场景中,人推汽车,运动员举杠铃。
他们都是人对物体有力的作用,那么,请大家思考:1、是否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力?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是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场景分析:人推汽车是人对汽车施加了力,那么,推土机推土是推土机对土施加了力,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和物体都能对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从而引出力的概念。
(1)、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提出问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需要几个物体?2、场景分析:出示图片,各场景中在发生力的作用时需要哪些物体?以人推汽车为例,人对汽车施加了力,汽车受到了力,人就是施力物体,汽车就是受力物体。
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第1课时)》教学设计苏科版
8.1 力弹力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力是什么”“形变和弹力”和“力的测量”三部分组成,其中“力的测量”和“力是什么”是本节的重点。
首先教材通过很多的例子来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进而引出力的作用必须要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个物体。
其次,通过一些平常很常见的器材来进行实验,从而得出什么是形变、什么是弹性形变,为以后学习弹性势能作铺垫。
接着通过学生的实验得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和外力的关系,为学习弹簧测力计打下基础。
因为弹簧测力计就是运用这个原理制成的,然后学习弹簧测力计就显得比较自然了。
教材通过活动和信息快递等方式让学生来了解和熟悉使用弹簧测力计。
最后简单的让学生了解一下弹性势能,为以后学习弹性势能做基础。
由学生自主探究,或者通过相互交流和协作,了解相关的概念,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贯窜全节教学活动的主线。
课本在建立概念的时候采取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形式,通过这样的安排,教材试图使学生从观察讨论和亲身体验中自主构建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学习物理已经有一个多学期了,有的学生已经出现学习疲劳的现象。
如何让学生认真的学习,只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力”看似简单的概念,但由于学生头脑里早已有了所谓力的概念。
要使学生把这先入为主的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重新从物理学角度认识,又成了这节课的关键。
所以本节要通过大量的事例和学生动手实验自己总结力和弹力的概念,从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探究、合作。
这样让学生不断的“动”起来,才能不断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以本节课我会设置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合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熟悉过程和方法。
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力。
(2) 通过动手实验,知道什么是弹力。
(3)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操作、探究力和弹力产生的条件。
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教案苏科版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太阳的东升西落、动物的奔跑、植物的生长、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如果没有力,宇宙将是一个孤立的、无法相互联系的存在。今天,我们就要开始学习左右着宇宙万物一切活动的力。
板书:第八章力弹力
看书p44你能感觉到力吗?
如果把施加力称为施力物体,而受到力的称为受力物体,那这些图中的施力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呢?
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阅读P46信息快递:交流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两人一组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顾测物理课本重量。先估测,再测量。
学生观察并思考:纸团被弹走的能量是哪 来的?
是皮筋发生形变时具有的。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学生初步掌握其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再概括其使用要点,体
现学生主体地位和
教师主导作用。
让学生感受重力单位,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结小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那些收获?
学生小结
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反思6.了来自范性形变7.了解弹性势能
重点
1.弹力的概念
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难点
1.外力大小和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教学
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指导运用控制变量法,即控制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
弹性形变
形变范性形变
板书:形变和弹力
还有那些物体能发生弹性形变?我们在使这些物体形变的时候,能有什么感觉?
学生:有力的作用
板书:这种因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力弹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力弹力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培养学生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理解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力的存在和弹力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产生,知道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产生条件。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橡皮筋、小球、尺子等。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弹簧、橡皮筋、小球、尺子等。
四、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弹簧会恢复原状?3. 讲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4. 讲解弹力的产生: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5. 演示弹力的产生:用手挤压橡皮筋,松开手后,橡皮筋会弹回原状,产生弹力。
6. 学生操作:学生自己用手挤压小球,观察小球的形变和恢复情况,感受弹力的作用。
7. 练习:让学生用尺子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并记录下来。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活动难点: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产生条件。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和弹力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弹力的应用,如弹簧床、弹簧门等,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概念是理解整个物理学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例如,我让孩子们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力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测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弹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以及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 能够判断弹力的方向,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测量。
难点: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细线、教学课件。
学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细线、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弹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3. 方向判断:讲解弹力的方向,并通过实验演示和随堂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方向。
4. 测量弹力: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六、板书设计力弹力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形变,想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弹力。
产生原因:物体发生形变时,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形变,与它接触的物体。
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七、作业设计1. 解释下列现象中弹力的作用:拉扯弹簧、挤压弹簧、扔铅球时手的感觉。
答案:拉扯弹簧时,手对弹簧施加拉力,弹簧发生形变,产生弹力,手感觉到弹簧的弹力。
挤压弹簧时,手对弹簧施加压力,弹簧发生形变,产生弹力,手感觉到弹簧的弹力。
扔铅球时,手对铅球施加力,铅球发生形变,产生弹力,手感觉到铅球的弹力。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_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特别是弹力,并且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力的概念,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重点: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测量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尺子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弹簧被压缩后能恢复原状,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观察弹簧的形变。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5. 练习:学生使用学具进行随堂练习,例如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重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学生对弹力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不同材料的弹力特性,或者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人体的弹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是一个重要的重点。
弹力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但是理解它并不是那么容易。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弹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形变,并且能够测量这个力的大小。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还能够让他们学习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这个工具。
让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很多时候,学生学习了物理知识,但是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 弹力》课程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1节《力、弹力》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初中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践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理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首先从人和动物对物体的拉举等作用引出里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否产生力?从而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弹力,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操作,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的方法,并实际测量力的大小,教材通过射箭、跳台跳水对弹性势能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弹性势能是一种能量。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到的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生活中也有力的体验,已经了解一些与力的有关知识,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多。
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分析,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通过活动和实验,了解弹性形变和弹力。
3、通过观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4、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弹性势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将人、机器、动物对物体的作用和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比,知道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通过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举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2、掌握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难点:利用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制作简易测力计。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下册 8.1力 弹力教案 (新版)苏科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引入新课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
教师: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
1.是否只有生命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2.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提、拉、推、压、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板书:一、力的单位:牛顿(N)
男同学在小时 侯有没有玩过弹弓?要怎样做才能使纸团弹得很远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些问题了。
二、讲授新课
实验:手压气球、 手压弹簧、手拉橡皮筋,它们的产生变化的共同特点?
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现在,我们分别对橡皮筋和橡皮泥施加一个力使它们发生形变,这两种物体的形变一样吗?不同在哪里呢?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
结论: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举例分析:
为了衡量力的大小,我们先来引入力的单位。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由于其在经典力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在国际单位制中,就将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符 号:N表示。
分别在挂钩上挂上一至四个 钩码,画上弹簧伸长后的位置。
请同学们思考钩码数能否一直增加?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板书:四、弹簧测力计 使用
请学生阅读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性势能
引入课题
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思考、回答回忆对弹力的感觉。
学生回答并总结:形状或 体积发生了改变。
引导分析得:前一种形变,当撤去外力后,物体会恢复原状,而后一种不能。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教案及反思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2. 详细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2) 弹力的方向及其作用;(3) 弹力的测量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2.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方向及其作用;2. 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绳子;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弹力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形变,且形变越大,弹力越大;(3)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3. 例题讲解: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弹簧门的开启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5. 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钩码重量下的弹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作用。
6.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形变下的弹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形变,形变越大,弹力越大;3.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弹簧测力计在不同钩码重量下的示数;2.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钩码重量成正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作用,再结合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方向;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座椅的原理。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方向,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8.1 力 弹力》教案 苏科版(2021年整理)
8.1 力弹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知道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实验理解什么是力,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重、难点】力的概念的建立;弹力产生的条件。
【教学突破】本节课为了让学生从物理学角度重新认识力,是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用生活实例导入,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积极的动手实验。
在实验中自己得出力、弹力及力与形变大小的关系。
【教学用具】课件、笔袋、气球、橡皮泥,皮筋等.【教学过程】同学们,看过由金庸先生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同学都记得郭靖弯弓射雕,一箭双雕的镜头.弓为何能将箭射得很远?而别人却不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力.一、力是什么学生活动1:利用身边的笔袋做推、拉、举、挤、揉、压等游戏,感知力的作用.自学课本“力是什么” ,推、拉、举、压等分别是的作用形式,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个物体发生作用。
思考:两个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时,这两个物体是否一定要接触?两个物体接触时,这两个物体间是否一定有力的作用? 试着通过举例说明。
培养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活动2:探究形变和弹力叫做弹力。
讨论:弹力产生的条件:三、弹性形变和外力的关系弹力的产生离不开形变,而形变又离不开外力.那么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请同学们根据所给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
演示实验:用较大的力拉弹簧,撤去外力后,弹簧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3)弹力产生的条件是: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4)在弹性限度内,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 力 弹力教案设计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弹力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法、讲述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讨论法、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
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
课本小卡
教学过程
引入•新授•小结
教学内容
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有关力的基本知识,那么,力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下一个问题的探究,气球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活动探究二:气球告诉了我们什么?
1.组织学生参与“轻松一刻---吹气球”活动。强调学生对气球变化的观察。
2.提出并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形变及弹性形变的基本理论。
(1)力对形变的影响: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成正比。
1.下列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B.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C.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D.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2.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弹力
B.拉力不属于弹力.
C.压缩的弹簧能产生弹力
D.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一定能产生弹力.
3.有一弹簧测力计,当秤钩上没有施加力时,指针不是在零刻度线上,而是在0.2N的位置,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秤钩,读数为4N,则手拉弹簧的力为(C)
A、4.2N B、4N C、3.8N D、无法判断
欣赏视频片段,思考问题。
1.分组讨论箭飞上天的原因。
2.阅码的重量。
1.分组观察所展示图片,分析箭头飞上天的真正原因。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1《力__弹力》教学设计1
一、力弹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力。
(2)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人对物体的作用,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2)通过学生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4)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是具有能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橡皮筋测力计的制作及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实验培养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力的概念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难点:弹簧力计的原理及力的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设计:。
江苏省丹阳市第八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教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丹阳市第八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教案新人教版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和外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弹簧测力计工原理。
3.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4.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N)”。
5.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6.6.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教学设计预习作业检查1.力作用在物体上有什么效果?2.物体形变大小和外力大小的关系怎样?3.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是什么?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一.学习过程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________。
初步建立力的概念,日常生活中推.拉.提.压都是力的作用,要产生这种作用必须有物体存在,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注意:力是由物体产生的,发生力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孤立的一个物体不会出现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前者叫这个力的_______________ 物体,后者叫这个力的_______________ 物体。
2.用力拉弹簧可以使弹簧伸长,空中下落的皮球,落到地面上球会变扁了,用扁担挑担子时,扁担被压弯了等.由此可见,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 发生变化.实际上,任何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____________ 。
3力的测量(1) 测量力的工具叫__________ 。
如:弹簧测力计.例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解答:只有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但不发生挤压(即没形变而产生的力,它们都属于弹力,故D也正确,任拉力的大小(N)0 2 4 弹簧的长度(cm)15 16 17 弹簧的伸长(cm)0。
即在一定的拉力范围内,弹簧受到拉力时,伸长的长“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10分钟检测、反馈、矫正、小结”环节当堂检测题:1.下列关于弹力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B.只要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C.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D只有弹簧才产生弹力2.使用弹簧测力计不必要的是:( )A.弹簧测力计竖直或水平放置,不得倾斜。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力 弹力23-苏科版
第八章力
一、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通过自主实验探究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 在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初步建立相互作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力是相互作用的;力不一定是接触才产生的
教学器材
弹簧、弹簧测力计、排球、橡皮筋、橡皮泥、弹簧、钩码、条形磁体、小磁针,玩具小车、弹簧拉力器等。
一、力是什么?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 弹力(第1课时)教案 苏科版
教学活动思路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和产生,通过观察知道弹力和弹力产生的原因。
2.认识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力、弹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的改变叫做形变。
。生活中所说的、都属于弹力。
3.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
[总结]
1、人对物体的作用可以用对物体的作用来代替。
2、物理学中,把 的作用称为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 (选填“保持不变”或”发生改变”)
3、产生力的两个物体分别称为物体和物体。
【问题2】弹性形变
[活动]用力拉橡皮筋、压气球、拉弹簧,观察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现象];
[思考]那物体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选取材料和长、宽、厚相同的纸条若干。
(2)将一X纸条折成V形,放在装置上,在纸条两端距中点(支点)相同距离处,各挂一相同的火柴盒子。在两火柴盒中逐渐增加数量的火柴棒,直到纸条被压弯折为止,记录一端火柴盒中火柴棒根数。
(3)将纸条分别拆成U型、圆弧型,重复步骤(2)。
(4)更换纸条,将以上实验再做两次。
二、课堂学习研讨
【问题1】力是什么?
[观察]观察图8-1,回答:
人可以产生力使物体运动、拉长、弯曲等。那么其他物体能否产生同样的效果呢?
举例子说明;
受力的物体与没有受力的时候发生了哪些变化?。
如果要产生力,至少要涉及到几个物体?;
你能找到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例子吗? 。
[交流]只要有力的作用发生,就一定会涉及到个物体,一个是的物体,叫物体;另一个是的物体,叫物体。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力、弹力教案1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结论:1、我们把物体形变后,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称弹性形变
2、物理学上把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拉力和压力都属于弹力
(3)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
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也越大
根据这个结论人们制造出了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通过课本上的几个图片进行分析,每一个力涉及到的两个物体
力、弹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4、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重点、难点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利用吸铁石吸引铁钉引导学生观察有的力不需要物体接触
分组实验,每一组利用手中的直尺和气球进行实验
改变力的大小观察形变量,同时感受手受到的力的大小。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的力的作用的实例,同学们能够很快的得出一个力至少离不开两个物体,并且从其主动性上能很直观的分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学生对于形变的变化能够直观的得出结论,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却带有茫然的感觉,本人感觉是学生对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概念的模糊认识
作业
布置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设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拉力和压力都属于弹力
3、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也越大
备课评价: 年级主任(签名):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
江苏省丹阳市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第1课时)教案苏科版
多媒体一套
分组实验:(1)塑料直尺(2)橡皮泥(3)弹簧(4)汽球(5)铁架台
(6)钩码(7)弹簧测力计(8)橡皮筋(9)木制米尺(10)橡皮圈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动
以学生喜欢的画面和常见的玩耍游戏创设自然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降低物理学习的门槛。
师:好,通过前面学习,我们知道,测量需要标准即单位,那么,单位是什么呢?
多媒体展示四:
牛顿及N单位规定
生:为了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我们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用英文字母N表示(教师板书)
师:那么1N多大呢?1N相当于我们托起两只鸡蛋的力,即我们托起桌上的两只钩码力,下面我们一起感悟一下:
师:请把木板上刚才标记处标上数值。
生:橡皮筋弹的
(弹力)
生:拉长的时候能够弹(具有弹力).
环
节
一
感
受
弹
力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活动来感受一下弹力。
多媒体展示二:
在以下活动过程中,你有何感受?又观察到什么现象?
(1):用力压塑料直尺
(2):用 力压橡皮泥
(3):用手拉/压弹簧
(4):用手压汽球/橡皮圈
师:好,同学们,刚才对这些物体施力的过程中,尺弯曲了,橡皮泥变平了,这些我们都可以看作物体的什么发生了改变?
分析猜想并设计表格
学生猜想:
拉力越大,物体形变越大。
生:手压直尺时,直尺弯曲。力越大,直尺弯曲程度越大;手拉弹簧,弹簧伸长,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
弹
力
与
形
变
的
关
系
实验设计
器材介绍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是否这样呢?在我和同学们桌上都有一个铁架台,在铁架台上挂有一弹簧,后固定有一直尺,另外,还准备了6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力 弹力1-苏科版
第八章《力》 8.1力弹力教学设计[课题]力弹力物理八年级[设计思路]教材是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本节由“力是什么”、“形变和弹力”、“力的测量”三个模块组成,教者以不同形式的活动为线,选择驱动问题,创设情境,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以激发学生兴趣和认知冲突。
基于进阶的学情分析,立足需要建构的科学观念,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导引能力,提高学生完成物理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多种素质要素构成的核心素养。
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或实验探究,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训练学生的思维导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学生只是对力有了一些直观感性的前概念,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建构力的概念,实验探究发现弹力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问题。
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想去设计实验,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教学目标]1.情境创设,合作分析,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通过探究弹力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知道国际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5.经历弹簧测力计基础模型的建构以及说明展示过程,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探究弹力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的关系,从而真正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2.难点:弹力;探究弹力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的关系。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气球、普通弹簧、塑料魔棒、橡皮筋、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带指针的弹簧、硬纸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力 形变
师:同学们刚才对这些物体施加力使这些物体发生形变的同时,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受?(学生略显茫然)
师:同 学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有)原来手拉弹簧时弹簧形变感觉到弹簧也拉手,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师:也就是说弹簧对手施加一个拉力。(教师板书)
学生活动
景
创
设
新
课
引
入
多媒体展示一:《射雕英雄传》 郭靖挽弓射雕画面
教师演示:弹纸
师:为什么拉开的橡皮筋能够将纸弹出?
师:同学们知道橡皮筋什么时候能够弹(具有弹力),什么时候不能够弹(具有弹力)?
师:同学们对弹力知道多少呢?物理学上什么叫做弹力呢?弹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学生观看
生:测量需要标பைடு நூலகம்。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生:茫然
学生讨论:
生:利用温度计制作相同的方法……
生:可以……
小
结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生:略
作
业
略
板
书
设
计
8.1弹力
拉力
外力 形变 弹力
压力
在一定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成正比。
结构
弹簧测力计
使用
教
学
反
思
汇报(2),在手压橡皮圈的过程中,感觉到橡皮圈也压手。
……
生:说明橡皮圈形变时对手施了向外的力。
生:不能(齐答)
生:物体形变(齐答)[教师板书]
环
节
二
弹
力
与
形
变
的
关
系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外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那么,形变与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定性关系)
师:根据同学们刚才实验的体验和日常生活经验,同学们猜猜看,物体形变和外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呢?说说你猜想的理由。
实验顺序
1
2
3
4
挂钩码数/个
0
2
4
6
直尺示数/cm
弹簧伸长量/cm
发现
师 :也就是说,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成正比 (教师板书)
学生活动
学生实验并讨论:
生:弹簧的伸长和所挂钩码成正比。
弹
力
与
形
变
的
关
系
师:如果我用力将弹簧拉直至挂6个钩码的弹簧位置,那么我手用的力相当于多大?
师:那么这个力究竟多大呢?也就是说要测量这个力?同学们想一想,利用这个器材,我们能否准确测量(学生思考),若不同,还需什么?
师: 下面,我们为了能够比较弹簧伸长大小,
多媒体展示三:首 先将弹簧现在位置选择一参照点作标记(师、生共同实验)。
师生共同实验:
步骤(1):在 弹簧上先挂2个钩码,记下弹簧位置;
步骤(2):在弹簧上先挂4个钩码,记下弹簧位置;
步骤 (3):在弹簧上先挂6个钩码,记下弹簧位置。
师:同学看,是否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是),同学们再比较一下弹簧伸长和所挂钩码关系,把你的数据填入表格中(见附1),看看有什么更进一步的发现。(根据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图像)
生:橡皮筋弹的
(弹力)
生:拉长的时候能够弹(具有弹力)。
环
节
一
感
受
弹
力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活动来感受一下弹力。
多媒体展示二:
在以下活动过程中,你有何感受?又观察到什么现象?
(1):用力压塑料直尺
(2):用 力压橡皮泥
(3):用手拉/压弹簧
(4):用手压汽球/橡皮圈
师:好,同学们,刚才对这些物体施力的过程中,尺弯曲了,橡皮泥变平了,这些我们都可以看作物体的什么发生了改变?
师:利用它就能测量拉力?(答案不一),若不用手把弹簧拉到这儿呢(教师演示),力多大呢?
师:有无办法呢?把这边也标上刻度呢?请讨论。
师:可以吗?
师:同学们利用的方法很好,我们就利用此方法制作了专门测量力的工具——测量计,请看
多媒体展示 五:
[由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量计的过程]
生:就与6个钩码产生的力相同
师:也就是说,橡皮圈对手有压力。(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没有使这些物体发生形变时,能否感受到物体对我们产生压、拉的力?
师:也就是说,压、拉的力是由什么产生的?
师:我们把这些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压、拉的力,也称之为弹力。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而橡皮泥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叫范性形变。
(教师板书)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学生汇报并演示
(1):用力压直尺,直尺弯曲
(2):用力压橡皮泥,橡皮泥变扁
(3):用手拉弹簧,弹簧拉长(
(4)用手压汽球,汽球瘪进去了
生:形状
汇报(1):在拉弹簧的过程中,感觉到弹簧也 在拉我的手。
生:说明弹簧形变时对手施了向里拉的力。
感
受
弹
力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感受?
师: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有)原来手压,橡皮圈形变,橡皮圈向外顶手,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教学资源
多媒体一套
分组实验:(1)塑料直尺(2)橡皮泥(3)弹簧(4)汽球(5)铁架台
(6)钩码(7)弹簧测力计(8)橡皮筋(9)木制米尺(10)橡皮圈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活动
学生探究活动
以学生喜欢的画面和常见的玩耍游戏创设自然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降低物理学习的门槛。
情
分析猜想并设计表格
学生猜想:
拉力越大,物体形变越大。
生:手压直尺时,直尺弯曲。力越大,直尺弯曲程度越大;手拉弹簧,弹簧伸长,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
弹
力
与
形
变
的
关
系
实验设计
器材介绍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是否这样呢?在我和同学们桌上都有一个铁架台,在铁架台上挂有一弹簧,后固定有一直尺,另外,还准备了6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2)通过简易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活动,学习科学猜想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对数据的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体验弹力、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定量关系、阅读说明书等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感悟物理学习的要义和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 学严谨的实验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重点:弹力产生的原因
突破策略:通过使物体发生形变活动,体验感受弹力的存在,并与现象对比,归纳出弹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难点:弹力与物体形变的定量关系
突破策略:合理猜想、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归纳出弹力与物体形变的定量关系。
设计思路
通过使物体发生形变活动,体验感受弹力的存在,并与现象对比,归纳出弹力产生的原因。合理猜想、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归纳出弹力与物体形变的定性关系。
师:好,通过前面学习,我们知道,测量需要标准即单位,那么,单位是什么呢?
多媒体展示四:
牛顿及N单位规定
生:为了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我们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用英文字母N表示(教师板书)
师:那么1N多大呢?1N相当于我们托起两只鸡蛋的力,即我们托起桌上的两只钩码力,下面我们一起感悟一下:
师:请把木板上刚才标记处标上数值。
力弹力
课题:力弹力(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基知与技能
(1)知道弹力(拉力、压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定性关系和定量关系。
(3)会制作简易的弹簧测力计
(4)知道力的单位:N(牛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的活动体验弹力(拉力、压力)的产生的原因
初步培养观察能力和现象的归纳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