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法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建设工程法律案例分析(3篇)

建设工程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某建筑公司(以下简称“乙方”)于2010年5月1日签订了一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由乙方负责甲方的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

合同约定工程总价款为2亿元,工期为两年。

合同签订后,乙方按照甲方的要求完成了工程的施工。

然而,在工程验收过程中,甲方发现工程质量存在问题,于是要求乙方进行整改。

经过多次协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最终甲方将乙方诉至法院。

二、案件争议焦点1. 工程质量问题是否构成违约?2. 甲方是否有权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3. 乙方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三、案件分析1. 工程质量问题是否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乙方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质量问题,导致工程验收不合格。

根据合同约定,乙方有义务按照约定的质量标准完成施工任务。

因此,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违约行为。

2. 甲方是否有权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由于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违约行为,导致工程验收不合格,给甲方造成了损失。

3. 乙方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乙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由于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违约行为,导致工程验收不合格,给甲方造成了经济损失。

根据合同约定,乙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四、法院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违约行为,导致工程验收不合格,给甲方造成了经济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乙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和相应的赔偿责任。

建筑法律案例分析(3篇)

建筑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在取得一块土地使用权后,计划在该地块上开发建设一栋住宅小区。

经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发商于2010年正式开工。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开发商未能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引发了多起纠纷,其中最严重的是与当地政府及居民之间的土地使用纠纷。

具体纠纷如下:1. 违规占用土地:开发商在未经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将部分土地用于建设配套设施,如商业区、停车场等,超出了原土地使用权证的规划范围。

2. 工程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开发商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一些不合格的材料,导致部分建筑质量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

3. 环境污染:施工过程中,开发商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扬尘、噪音等污染,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4. 违法拆迁:在小区建设过程中,开发商为了扩大建设规模,违法拆迁了部分居民房屋,引发了居民的强烈抗议。

二、法律分析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土地管理法、建筑法、环境保护法、合同法等。

1. 土地管理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证的用途使用土地,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开发商未经政府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建设配套设施,违反了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2. 建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必须依法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并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开发商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合格的材料,违反了建筑法的相关规定。

3. 环境保护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开发商在施工过程中未能有效控制污染,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4. 合同法:开发商与居民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在未得到居民同意的情况下,强行拆迁居民房屋,违反了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三、案件处理针对上述纠纷,当地政府依法进行了调查和处理:1. 责令整改:政府责令开发商立即停止违规建设,并按照土地使用权证的规定,恢复土地原状。

建筑法律案例事件及分析(3篇)

建筑法律案例事件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筑公司”)是一家具有一级建筑资质的企业,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等业务。

某市某建筑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是该市负责建筑工程管理的政府部门。

2016年,建筑公司与管理局签订了一份《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以下简称“合同”),约定由建筑公司承建管理局的一座办公楼项目,合同总价为5000万元,工期为24个月。

合同签订后,建筑公司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了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办理相关手续、筹集资金、组织施工队伍等。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局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提供施工图纸和场地,导致工程进度严重滞后。

建筑公司多次与管理局沟通,要求其履行合同义务,但管理局以各种理由推诿,直至2018年,工程仍未完工。

建筑公司认为管理局的行为严重违约,遂向某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管理局支付工程进度款、违约金以及赔偿损失。

二、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管理局是否构成违约?2. 建筑公司主张的损失是否合理?3. 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如何适用?三、法院判决某市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1. 管理局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提供施工图纸和场地,构成违约。

2. 建筑公司主张的损失包括工程进度款、违约金以及因工程延期造成的额外损失,均属合理。

3. 根据合同约定,管理局应支付工程进度款及违约金,并赔偿建筑公司因工程延期造成的额外损失。

最终,法院判决管理局支付建筑公司工程进度款、违约金以及赔偿损失共计800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建筑合同纠纷,以下是具体分析:1. 管理局是否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管理局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提供施工图纸和场地,导致工程进度严重滞后,已构成违约。

2. 建筑公司主张的损失是否合理建筑公司主张的损失包括工程进度款、违约金以及因工程延期造成的额外损失。

建筑相关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建筑相关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某建筑公司(以下简称“被告”)于2018年签订了一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由被告承建原告开发的某住宅小区项目。

合同总价款为人民币伍亿元整,合同工期为24个月。

合同签订后,被告按照约定完成了施工任务,工程于2020年10月竣工验收合格。

然而,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原告以被告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支付剩余的工程款。

被告则认为工程没有质量问题,且已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了施工任务,因此要求原告支付剩余工程款。

双方协商无果,遂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2. 原告是否已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工程款?3. 剩余工程款的具体数额是多少?三、案件分析(一)关于工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约定,工程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

本案中,原告主张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但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

被告则提供了相关检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证明工程符合国家标准和合同约定。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提供的证据足以证明工程符合质量标准,原告主张的工程质量问题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

因此,法院驳回了原告关于工程质量问题的主张。

(二)关于原告是否已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约定,工程款支付分为预付款、进度款和竣工结算款三个阶段。

原告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已按照约定支付了部分预付款和进度款,但剩余竣工结算款尚未支付。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剩余竣工结算款,已构成违约。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三)关于剩余工程款的具体数额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约定,工程款支付应以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为依据。

本案中,原告主张剩余工程款为人民币叁仟万元整,而被告则主张剩余工程款为人民币肆仟万元整。

建筑法律相关案例分析(3篇)

建筑法律相关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某房地产开发项目(以下简称“该项目”)位于我国某城市,由一家知名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投资建设。

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商业、办公等多种业态。

该项目自2010年开始动工,预计2015年竣工交付。

然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开发商因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工。

部分购房者因担心房屋质量及交付时间,纷纷向开发商提出退款或延期交付的要求。

随后,一系列法律纠纷随之产生。

二、案情分析1. 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合同纠纷(1)纠纷焦点购房者与开发商签订的购房合同中,约定了房屋交付时间、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内容。

在项目停工后,购房者认为开发商未按约定时间交付房屋,存在违约行为,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

开发商则认为,项目停工是由于资金链断裂所致,并非自身故意违约,故不应承担违约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 开发商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合同纠纷(1)纠纷焦点开发商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中,约定了工程进度、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内容。

在项目停工后,施工单位认为开发商未按约定支付工程款,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

开发商则认为,项目停工是由于资金链断裂所致,并非自身故意违约,故不应承担违约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3. 开发商与政府部门的行政纠纷(1)纠纷焦点在项目停工期间,政府部门对开发商进行了调查,认为开发商存在违规操作行为,要求开发商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建筑法律法规分析案例(3篇)

建筑法律法规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筑行业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违规建设现象尤为突出。

本案例以某市一住宅项目为例,分析其在建设过程中违反的建筑法律法规,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律责任和整改措施。

二、违规建设情况1.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该住宅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 擅自改变建筑主体结构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未经相关部门批准,擅自改变了建筑主体结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改变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

3. 未按规定进行竣工验收项目完工后,建设单位未按规定进行竣工验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建筑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并向有关部门报送竣工验收报告。

三、法律责任1.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对建设单位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2.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改变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3.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建设单位未按照建筑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的,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四、整改措施1. 立即停止违规建设责令建设单位立即停止违规建设,并采取措施恢复原状。

建筑业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建筑业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为了加强建筑业的规范化管理,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建筑业法律法规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某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拟在某地开发一住宅项目。

开发商与某建筑工程公司(以下简称“施工方”)签订了一份施工合同,约定由施工方负责该住宅项目的建设。

合同签订后,施工方按照合同约定开始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管理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

事故发生后,开发商、施工方及受害者家属就赔偿问题产生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法规适用本案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施工方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他人损害的,施工方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二)责任认定1.施工方责任:施工方作为事故的直接责任人,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开发商责任:开发商作为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存在疏漏,未对施工方进行有效监督,依法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3.受害者家属责任:受害者家属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依法应当承担一定责任。

(三)赔偿金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法院判决施工方赔偿受害者家属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共计人民币50万元。

同时,开发商因未对施工方进行有效监督,承担相应责任,赔偿受害者家属人民币20万元。

建筑类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建筑类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于2015年正式开工,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包括购物中心、办公楼、酒店及住宅等多种业态。

项目由某知名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投资建设,某大型建筑公司(以下简称“建筑公司”)承建。

2016年5月,项目在进行地下结构施工时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建筑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00万元。

二、事故经过2016年5月18日,项目在进行地下车库施工时,由于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导致地下车库顶部结构突然坍塌。

事故发生时,有工人正在顶部进行钢筋绑扎作业,不幸的是,由于坍塌瞬间产生的强大冲击力,3名工人被埋压在废墟中,其余工人迅速逃离现场并报警。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计原因:项目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未充分考虑地下车库顶部结构的稳定性,导致结构设计存在安全隐患。

2. 施工原因:- 建筑公司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

-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监管不力,未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的违规行为。

3. 监理原因:项目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存在失职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对施工质量的监督不力。

4. 管理原因:开发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监管不严、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管不到位。

四、法律责任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镇个体建筑工匠)在没有资质承建工业厂房的情况下
,超越承建范围,与桐乡某搪瓷制品有限公司法定代
表人胡某签订协议,承建该公司的球磨车间。在施工
过程中,被告人顾某违反规章制度,没有按照规定要
求的施工图施工,且没有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冒险作业,留下事故隐患。2003年4月16日15时许,施
工人员砌筑完球磨车间西墙后,在墙身顶部浇天沟时
下有期徒刑。”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成立以行为人在生产
、作业过程中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
,发生了“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了“其他严重后果
”为必备条件。本案中,被告人顾某在无建筑资质的情
况下承建工业厂房,超越承建范围,且在施工过程中违
章作业,造成一起1人死亡4人受伤的重大伤亡事故,其
行为已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依法应受到刑事追究。
,由于墙身全部采用五斗一盖砌筑,且中间没有立柱
或砖墩加固,天沟模板没有落地支撑,致使墙身失稳
倒塌,造成高某被墙体压住而死亡、沈某等3人轻伤、
韩某轻微伤的重大伤《亡建事设故法。规》案例
8
案例四:施工建房无资质,酿成事故被判刑
桐乡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顾某在无建筑资质 的情况下承建工业厂房,超越承建范围,且在 施工过程中违章作业,造成一起1人死亡4人受 伤的重大伤亡事故,其行为已构成重大责任事 故罪。法院同时考虑到被告人顾某在案发后认 罪态度较好,且已对各受害人的经济损失作了 赔偿,确有悔罪表现等情节,依法作出如下判 决:被告人顾某犯重大责任事故罪,判处有期 徒刑1年,缓刑1年。
单位修理。施工单位认为工程未经验收,学校
提前使用出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不应再承担
责任。试问:
1、本案中的建设法律关系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2、应如何具体地分析该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任及责任
的承担方式,为什么?
《建设法规》案例
2
1.本案中的建设法律关系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
答:本案中的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是某建筑公司和某学校 。客体是施工的教学楼。
《建设法规》案例分析
2009.3
《建设法规》案例
1
案例分析一
某建筑公司与某学校签订一教学楼施工合同,
明确施工单位要保质保量保工期完成学校的教
学楼施工任务。工程竣工后,承包方向学校提
交了竣工报告。学校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还
没组织验收就直接投入了使用。使用过程中,
校方发现了教学楼存在的质量问题,要求施工
承建工程。本案被告的经营范围仅能承建小型非生产
性建筑工程和维修项目,其技术等级不能承建与原告
所订合同规定的生产性厂房。因此被告对合同无效及
工程质量问题应负全部责任,承担工程质量的返工费
,并偿还给原告多收的工程款。
《建设法规》案例
7
案例四:施工建房无资质,酿成事故被判刑
案情简介:2003年3月,被告人顾某(杭州市余杭区运
《建设法规》案例
10
案例七:不按规划法规擅自施工获处罚
案情:
1994年9月,原告杨前文依法取得某县县城规划区界
定范围内的城南小区建设用地许可证,有效期一年(
1994年9月至1995年9月)。1995年至1996年,
原告未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按照用地许可划定
的红线建设完成第一、二、三层建筑物主体工程,后停
《建设法规》案例
3
案例二:超资质承建工程,合同无效,责任难逃
案情简介
1993年10月2日,某市帆布厂(以下简称甲方)与某 市区修建工程队(以下简称乙方)订立了建筑工程承
包工程。合同规定:乙方为甲方建一框架厂房,跨度
为12M,总造价为98.9万元;承包方式为包工包料;
开、竣工日期为1993年11月2日至1995年3月10日。自
内容是主体双方各自应当享受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 ,具体而言是某学校按照合同的约定,承担按时、足额 支付工程款的义务,在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后,该学 校就有权要求建筑公司按时交付质量合格的教学楼。
建筑公司的权利是获取学校的工程款,在享受该项权利 后,就应当承担义务,即按时交付质量合格的教学楼给 学校,并承担保修义务。
《建设法规》案例
9
案例四:施工建房无资质,酿成事故被判刑
[案例评析]
我国《刑法》第134条规定:“工厂、矿山、林场、建
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
、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
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
开工至1995年底,甲方付给乙方工程款、材料垫付封
款共101.6万元。到合同规定的竣工期限,未能完工
,而且已完工程质量部分不合格。为此,双方发生纠
纷。
《建设法规》案例
4
案例三:超资质承建工程,合同无效,责任难逃
经查明:乙方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经营 范围为维修和承建小型非生产性建筑工程,无 资格承包此项工程。经有关部门鉴定:该项工 程造价应为98.9万元,未完工程折价为11.7 万元,已完工程的厂房屋面质量不合格,返工 费为5.6万元。
取原告的陈述、申《辩建。设法规》案例
11
案例七:不按规划法规擅自施工获处罚

《建设法规》案例
5
受诉法院审理认为:工商企业法人应在工商行政 管理机关核准的经营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超范 围经营的民事行为无效。本案被告乙方承包建筑 厂房,超越了自己的技术等级范围。根据经济合 同法第七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十六条第一款及《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第四条之规定,判 决如下
《建设法规》案例
止施工。1999年10月至2000年3月间续建完成第四
、五、六层建筑物的主体工程,未装修。2000年3月
间,被告某县建设局发现原告未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证,擅自在规划区界定的城南小区建设第六层建筑物,
经勘察并委托评估,面积为99平方米,整体造价
29700元。同年4月2日,被告向原告送达城建监察通
知书,责令其停止建设,并于5月15日组织听1、原、被告所订立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无效;
2、被告返还原告多付的工程款14.4万元;
3、被告偿付因工程质量不合格所需的返工费5.6万 元案.例评析:
建筑企业在进行承建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核准登记
的建筑工程承建技术资质等级范围,禁止超资质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