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典型材料汇报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学一做典型材料汇报2篇
按照《中共城固县委办公室关于开展向邵宏等10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身边典型学习的通知》(城办发[2016]42号)文件精神,镇党委高度重视,组织镇村全体干部深入学习,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实质。
一是召开专题会议,迅速学习传达。8月30日,镇党委按文件精神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了文件精神,学习了我县邵宏等10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身边典型同志的先进事迹。教育和鼓励全体党员干部要以邵宏等10名同志为榜样,学习他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的优秀品质,学习他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担当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崇法尚德得职业情怀,学习他勤奋好学、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营造学习氛围。我镇党委充分运用QQ 群、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等多种形式,及时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宣传文件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我镇镇长刘海龙同志作为本次典型之一,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为学习和贯彻此次文件精神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突出主题,措施落实到位,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学习会上,镇党委书记鲁志军同志讲话提出:“认真学习10名同志的先进事迹,不仅仅是要学习他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更要将这些品质融入到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为老百姓真正办实事、谋福祉。”
一是爱岗敬业,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要求全体镇村干部要恪尽职责,严守工作纪律,强化自律意识,以饱满的热情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
二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创新意识。要求全体镇村干部要加强政治理论以及具体业务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在工作中要善于创新,要以发展、创新的眼光去对待问题,不能固守陈旧的工作方式去解决问题,做到勤思想、善分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
三是转变作风,真正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就是效率、就是战斗力,全体镇村干部要努力践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积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并积极给予解决。
四、健全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做到特事特办、难事巧办,进一步规范干部管理制度,完善机关工作人员请销假制度、离岗告示制度和AB岗制度,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服从大局,严禁吃、拿、卡、要,不打折扣,不讲价钱,不徇私情,全体机关干部相互督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两学一做典型材料汇报
谭晓琴,1983 年出生在斯木乡若海村一个普通藏族家庭,聪明好学的她2004 年6 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原本有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可她毅然回到家乡,并被分配到斯木乡中心卫生院工作。2008 年被任命为乡卫生院院长。从最初老百姓眼中“不放心的小门巴”到“最放心的好门巴”,她用自己的脚步走出与患者之间的鱼水深情,她用自己的行动治愈了众多乡亲的疑难杂症。
医者术精,她从死神手里夺来新生命
受历史陋习和民族风俗的影响,当地藏族群众还不是很接受住院分娩政策,不管卫生部门如何做工作,始终是“宁愿生在牛圈里,不愿生在医院里”。2009 年的一天,谭医生接到急救电话:一名妇女难产,生命垂危。赶到病人家里的时候,产妇已经虚脱,几近昏迷。谭医生立即和同事进行接生,由于长时间重度缺氧,好不容易出生的胎儿全身发紫,没有心跳和呼吸,产妇家人抱起孩子用手掌拍打屁股,胎儿却毫无反应。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孩子已经死亡,准备放弃救治的时候,谭医生在哭声、喊声中抢过孩子,嘴对嘴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经过紧张的抢救,奇迹发生了,胎儿清脆的啼哭声响彻藏家小院,原本已在念经祷告的产妇一家人从惊诧中反应过来,无数的“卡卓(藏语谢谢)”怎么也说不完……
医者仁心,她陪病患度过最后的岁月
仁达乡有一名村民,人到中年时查出身患胃癌晚期,在成都华西医院确诊后,回到家里治疗。由于救治无望,病人十分悲观,郁郁寡欢。家里人骑着摩托车来找谭医生,了解情况后,谭医生背起药箱坐上摩托车赶往仁达乡。快到村子的时候,由于速度太快,摩托撞到一头受惊窜上公路的猪,谭医生从后座重重摔出,跌在水泥地上久久爬不起来。被扶起的时候,她痛得忍不住眼泪直流,边揉痛处边蹲下去捡散落一地的药品和医具,一件件装回出诊箱,看着自己身上多处破皮流血的伤口,望着去往病人家坑坑洼洼的路,想着正受病痛折磨的病人,谭医生又忐忐忑忑坐上了摩托车……之后一个多月里,谭医生天天提心吊胆乘摩托车到仁达乡给癌症病人输液,陪着病人聊天,把自己做的包子裹在油纸袋里带给病人吃。在别人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一路陪伴,每一个白天的照料和夜里的牵挂,把素不相识铸成了生死不弃。医者无我,她说救死扶伤是我的使命
高原的春天来得特别迟。2010 年4 月12 日,谭医生冒着严寒到一户正修房子、临时住在帐篷中的农户家接生,经过紧张的分娩,孩子顺利出生了,正做着产后护理工作的谭医生突然感到严重眩晕,原来家属怕母子受凉,密闭的帐篷里生着烧炭的炉子和火盆,“不好,一氧化炭中毒!”谭晓琴赶紧叫家属敞开帐篷通风换气,自己摇摇晃晃将炭炉提到帐蓬外,一下子晕倒在地上,自此以后,谭医生身体大不如前,免疫力下降,经常病痛不断。
不久后的一个傍晚,发着高烧的谭医生送走了最后一个病人,刚让同事给自己扎上针输上液,一伙人扶着一个打架受伤满头是血的人
走进卫生院。经检查后确认是头皮破裂伤,谭医生马上安排院里医生清创缝合,自己挂着输液瓶在一旁指导。由于实施手术的医生经验不足,多次尝试都未找到破裂的血管止血,仍血流不止,见此情景,谭医生果断抽掉自己的输液管,亲自对伤者进行处理。忙完之后,谭医生全身冒冷汗,病情恶化,很多天无法下床。
谭医生没到上级医院做系统的检查,病情稍微稳定后,她拖着还很虚弱的身子再度到了宜木乡章达村,这里有一个19 岁小伙子的病情让她放心不下,这是一名因驾驶拖拉机发生事故而伤了脊柱,导致高位截瘫,长期卧床在家的少年,由于护理条件不好,身上长褥疮、流脓水,痛苦不堪。家属到处找医生,因为治疗褥疮又脏又臭,而且没什么报酬,医生都不愿去。谭医生主动上门定期给病人清理疮口、换药,尽管戴着口罩,但浓烈的恶臭依然熏得她每次处理完都会到厕所呕吐。
看着她这样全然不顾自己身体、没日没夜还时常遇险的奔波,家里的父母实在坐不住了。他们把女儿叫回家,劝她休息休息再去忙。谭医生专门抽空给敬爱的双亲做了一桌饭菜,吃饭的时候,她说“我明天还是得去上班,乡下的医院条件不好,脏的、臭的、危险的大家都会遇到,不只是我一个人。救死扶伤是我的使命,容不得选择。”
医者博爱,她把集体力量凝聚成关怀
谭医生工作的地方农牧民群众不很富裕,还常有个别家庭困难的农牧民来卫生院看病没带够药费,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