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班文化生活期中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德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试题(文科班)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5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8分)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A.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B.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语言和文字部分 D.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2年11月8日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②飓风“桑迪”于2012年
10月29日晚8点左右在美国新泽西州大西洋城登陆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④顺德一中“红歌会”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
3.2010年9月1日,全国两亿中小学生收看《开学第一课》,主题是“我的梦·中国梦”。
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电影明星成龙等知名人士参与了录制,一批少年英雄登台亮相,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的这一举措说明
①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与行为方式③文化是
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①③
B. ④③
C. ①②
D. ②③
4.截至2010年底,广东人均GDP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过7000美元,基本“富之”。
下一步更重要的是“教之”,以教开智,以文“化”人,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这说明
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②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④文化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人们常说,文化最重要的功能不在于用它改造世界,而是改造人的自身。
这说明
A.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用不大
B.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决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6. 有人认为:“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
上述观点
A.否认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B.肯定了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C.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D.认为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7.2010年5月17日闭幕的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总成交额达到1084.34亿,文博会在推动出口和交易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这说明
A.文化对经济具有决定作用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发展
8.“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这表明
A.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9.目前,佛山“公正路”的历史渊源被重提,相关部门启动了一系列活动,把“公正路”
的精神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以促进社会公正、公平。
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A.历久弥新博大精深独领风骚
B.文化创新色彩斑斓面向世界
C.尊重差异文化融合和谐共建
D.潜移默化道德修养文化建设
10.登上八达岭长城,奥巴马感叹:“长城太雄伟了,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悠久的历史。
”可见,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每年的6月13日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我们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②各种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
要意义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③
11.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人民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
这说明
①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性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上海世博会共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展方数量创造了世博会的历史纪录。
千姿百态的外国和国际组织馆是上海世博园的亮丽风景,本次世博会展示了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了世界文明精华,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上海的窗口。
这说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③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统一④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
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②发展教育事业应该突破年龄和婚姻的限制
③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④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③④
14.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②科学技术③思想运动④教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5.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创新。
下列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
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文化继承与发展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过程②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④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A.①③④ B.②③ C.② D.①③
16.对下边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③实现
文化创新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④社会实践
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17.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是
A.拒绝接受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B.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C.封闭主义 D.文化之间交流、融合
18.相传蒙古人打败西夏党项族后,并没有杀掉其全部族人,而是毁灭了他们的文化,最后党项族终于消亡了。
这反映了
A.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
B.优秀的民族决定了优秀的文化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D.文化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19.漫画《不能让中国新生代姓“西”!》告诉我们
A.传统文化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和保守的因素
B.我国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C.在经济全球化中要加强民族文化教育
D.我们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20.下列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
解,正确的是
A.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 文化自身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1.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A.把学习作为人的第一需要 B.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C.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D.活到老,学到老
22.我国在六千多年前就有了汉字的雏形。
尽管我国各地的方言有很大的区别,但使用汉语
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
这表明汉字是
A.各民族的共同文字 B. 我国唯一合法的文字
C.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D. 人类文明的载体
23.“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郑重的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之路。
文化学者认为,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因为: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的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意志强加于人
④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佛山石湾陶塑艺术,起源于唐朝,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岭南乡土气息,它上承汉代陶
塑的传统,又吸收了唐宋以来国画的手法,以及岭南木雕的技巧等特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③文化有鲜明的区域性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
①爱国主义②自强不息③艰苦奋斗④团结统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虽然其血脉世代相承,但在不同历史年代,其主旨各不相同。
五四时期,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救亡图存;新中国建立后,表现为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拨乱反正时期,表现为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
这表明
①不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鼓舞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
的,而是具体的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④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目前,由广东兴起并迅速在全国传播的“红段子”(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已成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文化精神。
在中央政府有关部委和移动运营商的联合推动下中国手机话语有望“全国山河一片红”。
政府部门这样做是基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需要
③手机网络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8.据一项调查显示,“有点相信”“很相信”网络算命的中学生,分别达41%和5%。
此外,
还有11%的中学生表示遇见某些难以决定的事,会以网上算命为决定依据。
对于网络算命,正确的认识是:
A.它是一种腐朽文化,应该坚决抵制
B.它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应该给予包容
C.它是一种加以现代包装的落后文化,不应提倡
D.它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应大力提倡
29.如今,“植入式广告”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影视剧、文艺晚会中。
但原本是创新广告形
式以缓解广告对观众收视干扰并达到宣传产品或品牌目的企业营销方式,却受到很多观众的批评与质疑。
对此,国家应该
A.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B. 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C. 加强对广告行业的引导和管理
D. 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顺德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Array高二《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试题(文科班)
第Ⅱ卷(42分)
42分)
30.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有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文化应走向大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将不复存在。
”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这种观点。
(12分)
31.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某校高二10)班同学以“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
(1)近几年中国经历了多次的重大自然灾害,党和国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及时启动救灾
(至少写两个)(2分)
(2)结合你所掌握《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当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
8分)
32.
注:《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而美国则占了43%。
当前,美国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25%。
按照国际惯例,文化产业占到GDP的比重必须要占到5%或者5%以上,才能算是支柱产业。
材料二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会议公报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1)请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
(4分)
(2)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有关知识,简述我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原因。
(6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改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0分)
顺德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试题(文科班)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
30.(1)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经济全球化要求加强各国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3分)
(2)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文化不应走向大同。
由于各国、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和多样性。
(3分)(3)传统文化不会因为经济全球化而不复存在。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3分)
(4)题中观点片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在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民族特色。
(3分)
31.(1)劳模精神、奥运精神、志愿者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
(至少写两个,2分)
(2)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每点2分,共8分)
32.(1)①“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加,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2008、2009年增速有所放缓;与美国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占GDP的比重较低,差距较大,且并未成为我国支柱产业。
(4分)
(2)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和政治有反作用。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也会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将会使文化消费更加丰富,使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
(每点2分,共6分)
(3)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
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挖掘本民族优秀文化、特色文化,并赋予时代精神,结合时代进行创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⑤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⑥在进行文化创新时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封闭主义、保守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每点2分,答其中5点即可得10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