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T2591-2003抗菌塑料的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t2591-2003
t2591-2003T2591-2003全称为《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制定的标准,规定了抗菌塑料的测试范围、设备、样品尺寸要求、测试周期以及抗细菌和抗霉菌测试的菌种和等级评价,用于评价抗菌塑料是否合格。
该标准的测试范围包括具有抑制/杀死细菌和(或)抑制/杀死霉菌作用的抗菌塑料,但不适用于软质抗菌泡沫塑料和添加光触媒类抗菌剂的抗菌塑料。
该标准适用于具有抑制/杀死细菌和(或)抑制/杀死霉菌作用的抗菌塑料,但不适用于软质抗菌泡沫塑料和添加光触媒类抗菌剂的抗菌塑料。
测试设备包括恒温培养箱、冷藏箱、超净工作台、生物光学显微镜、压力蒸汽灭菌器、电热干燥箱等。
在抗细菌测试中,选用的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和大肠埃希氏菌(ATC 25922),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还可选用其他菌种作为检验菌种,但菌种应由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
在抗霉菌测试中,选用的菌种有黑曲霉(AS 3.4463等同ATCC 62758)、土曲霉(AS 3.3935)、宛氏拟青霉(AS 3.4253)、绳状青霉(AS 3.3875)、出芽短梗霉(AS 3.3984)和球毛壳(AS 3.4254或ATCC 6205)。
抗菌塑料的抗细菌和抗霉菌性能等级评价可分为0级、1级和2级,分别代表强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和生长覆盖面积不小于10%。
确定抗菌塑料的抗菌效果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 微生物培养: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如细菌或真菌。
常用的测试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2. 制备测试样本:将抗菌塑料制成适当的形状或尺寸,例如薄片、颗粒或制品。
3. 接种微生物:将培养好的微生物接种到测试样本上,确保微生物与塑料表面充分接触。
4. 培养和观察:将接种后的样本放置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微生物在塑料表面生长。
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定期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5. 评估抗菌效果:根据培养后的结果,评估抗菌塑料的抗菌效果。
国内外常见抗菌防霉标准
中国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国家技术法规
在卫生部系统普遍采用。是消毒剂/卫生用品的试验方法标准。
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扩散法GBT 20944.2-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
纺织品,抗细菌
是ISO 20743/日本JIS L 1902标准的等同采用。
ISO 846-1978(E)塑料在真菌和细菌作用下的行为的测试--用直观检验法或用测量质量或物性变化的方法评价
塑料,抗细菌/防霉
是用来检测霉菌作用对塑料的破坏效果的,但试验方法可用于防霉检测。
2
中国
QB/T 2591-2003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评价及其测试方法
塑料,抗细菌/防霉
是我国影响很大的抗菌材料抗菌测试标准,被广泛用于坚硬固体表面抗菌性能的评价,是ISO 21996/日本JIS Z 2801标准非等同采用的标准。
国内外常见抗菌防霉标准
序号
国家和组织
标准号和标准名称
适用
范围
备注
1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22196-2007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Plastics Measurement of antibacterial
塑料,
抗细菌
是日本JIS Z 2801标准和中国QB/T 2591标准的对应国际方法标准。
ASTM G21-96(2002)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Resistance of Synthetic Polymeric Materials to Fungi合成聚合材料防霉(耐真菌)性能测试标准
合成聚合物,防霉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
各类材料抗菌防霉标准
各类材料抗菌防霉标准分类:关于我们| 标签:涂料试验方法防霉霉菌电工2010-01-09 17:14 阅读(213)评论(3)上海老顾抗菌防霉实验室收集了各行业抗菌防霉领域的标准,也承接了不同领域的抗菌防霉检测服务,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和我们联系。
各类材料抗菌防霉标准电子产品:CB 1171.7-1987 船舶设备环境测量方法霉菌GB 2421.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范编制者用信息试验概要GB 21551.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通则GBT 2421.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1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及导则:长霉GBT 2423.2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GBT 2423.2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AM: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GBT 2424.9-199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长霉试验导则HB 5830.13-1986 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霉菌HB 6783.8-1993 军用机载设备气候环境试验箱(室)检定方法霉菌试验箱(室)SJ 20115.11-1992 机载雷达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霉菌试验CHT 8002-1991 测绘仪器防霉、防雾、防锈GB 12085.11-1989 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长霉GB 12085.12-1989 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污染纺织行业CCGF 201-2008 纺织品FZT 01021-1992 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FZT 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GBT 20944.1-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扩散法GBT 20944.2-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GBT 20944.3-2008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ISO 20743-2007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1902-2002 纺织制品抗菌活性和效率的测试JIS L1902 -2002 纺织制品抗菌活性和效率的测试QBT 2881-2007 鞋类衬里和内垫材料抗菌技术条件SNT 2162-2008 壳聚糖抗菌棉纺织品检验规程木材行业GB 22280-2008 防腐木材生产规范GBT18260-2000木材防腐剂对白蚁毒效实验室试验方法1GBT18261-2000防霉剂防治木材霉菌及蓝变菌的试验方法GBT 13942.1-2009 木材耐久性能第1部分:天然耐腐性实验室试验方法GBT 18261-2000 防霉剂防治木材霉菌及蓝变菌的试验方法L Y-T1635-2005 木材防腐剂L Y-T1636-2005 防腐木材的使用分类和要求日化家化DB31 363-2006 防蛀、防霉类日用化学品卫生安全要求DB31 363-2006 防蛀、防霉类日用化学品卫生安全要求QBT 2738-2005 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QBT 2850-2007 抗菌抑菌型洗涤剂化妆品卫生规范塑料行业GBT 24127-2009 塑料抗藻性能试验方法ISO 22196-2007 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JCT 939-2004 建筑用抗细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QBT 2591-2003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涂料行业GBT 1741-2007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GBT 21353-2008 漆膜抗藻性测定法GBT 21866-2008 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HGT 3950-2007抗菌涂料其他GB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T4789.1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16292~16294-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3-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方法GBT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 18204.1-2000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8-2000 公共场所拖鞋微生物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菌测定DAT 26-2000 挥发性档案防霉剂防霉效果测定法DB34 T 404-2004 饲料中抗氧化剂、防腐防霉剂使用规则GB 13092-1991 饲料中霉菌的检验方法GBT4857.21-1995包装运输包装件防霉试验方法GBT 4768-2008 防霉包装GBT 4857.21-1995 包装运输包装件防霉试验方法GBT 13092-2006 饲料中霉菌总数测定方法GBT 14643.5-2009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菌藻的测定方法第5部分:硫酸盐还原菌的测定MPN法GBT 20671.11-2006 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1部分合成聚合材料抗霉性测定方法GBT 21510-2008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GBT 21805-2008 化学品藻类生长抑制试验GBT 23763-2009 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的评价GB-T 4768-2008 防霉包装HGT 3794-2005 无机抗菌剂-性能及评价JCT 1054-2007 镀膜抗菌玻璃SKEG型生物抗菌隔膜阀YBT 4171-2008 含铜抗菌不锈钢。
聚氨酯复合材料抗菌性能的实验研究
聚氨酯复合材料抗菌性能的实验研究朱锐;孔方圆;肖家祈;郑元俐【摘要】目的研究含聚膦腈纳米球的聚氨酯基复合软衬材料的抗菌性能.方法分别以含1%、5%聚膦腈纳米球的聚氨酯基复合材料(1% PSZ组和5%PSZ组)、纯聚氨酯(PU组)、自固化型硅橡胶软衬材料(阴性对照组)和灭菌平皿的内平板(空白对照组)进行试件制备,每组30个.测试各组试件对白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采用贴膜培养法对菌落进行培养计数,并计算抗菌率.判定抗菌率低于90%的材料无抗菌性能.结果在PU组、1% PSZ组和5%PSZ组试件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抗菌率分别为5.60%、3.75%和6.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2.31%、1.63%和12.80%,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为8.65%、0.75%和6.02%.结论添加5%以内聚膦腈纳米球的聚氨酯基复合软衬材料对口腔菌群平衡无明显影响.%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y of polyurethane based material containing polyphosphazenes nanosphere. Methods Test specimens made of polyurethane ( PU group), polyurethane containing 1% polyphosphazenes nanosphere (1% PSZ group), polyurethane containing 5% polyphosphazenes nanosphere (5% PSZ group), self-curing silicon rubber material ( negative group) and inner flat of sterilized plate ( blank control group) were prepared ( n = 30) .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y for Candida albicans,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 of test specimens in each group was tested. The colonies were counted by sticking membrane culture method, and the antibacterial rates were calculated. Material with antibacterial rate lower than 90% was regarded as having no antibacterial property. Results The antibacterialrates of test specimens in PU group, 1% PSZ group and 5% PSZ group for Candida albicans were 5.60%, 3. 75% and 6. 25% respectively, those for Staphylococcus aureus were -2.31%, 1.63% and 12.80% respectively, and those for Escherichia coli were 8.65% , 0.75% and 6.0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Polyurethane based soft liner materials containing less than 5% polyphosphazenes nanosphere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oral microilora balance.【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032)007【总页数】4页(P907-910)【关键词】聚氨酯;聚膦腈纳米球;抗菌性能;软衬【作者】朱锐;孔方圆;肖家祈;郑元俐【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1理想的义齿软衬材料一方面表面不易黏附微生物;另一方面,它在使用时不会破坏口腔的菌群平衡。
抗菌报告解读
抗菌报告解读
一、QB/T 2591抗菌标准抗细菌率计算公式为:
R(%)=(B-C)/ B×100%
式中:
R—抗细菌率(%)
B—空白对照样品平均回收菌数(cfu/片)
C—抗菌塑料样品平均回收菌数(cfu/片)
备注:也就是说QB/T2591标准检测的是抑菌率。
二、QB/T 2591抗菌标准规定样品为:
阴性对照样品编号A,是直径90mm或100mm的灭菌平皿的内平板。
空白对照样品编号B,是未添加抗菌成分的塑料。
抗菌塑料样品编号C,是添加抗菌成分的塑料
三、SGS检测结果:
三、抗菌率: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
1、我们正常的按公式计算这份报告中的抗菌样品的抗菌率
R(%)=(B-C)/ B×100%
R(%)=(1.9*104-2.6*107)/1.9*104×100%
R(%)=(19000-26000000)/19000×100%
R(%)=0% 因为减出来是负数,细菌比对照样长得快,抗菌率为0,(空白样有杀菌作用,而抗菌样只是空白样里加了抗菌剂而也,怎么可能反而更差)
2、如果样品弄反了情况调换过来,按公式计算空白对照样的抗菌率
如图:
R(%)=(B-C)/ B×100%
R(%)=(2.6*107-1.9*104)/2.6*107×100%
R(%)=(26000000-19000)/26000000×100%
R(%)=2598100/26000000×100%
R(%)=99.92%(抗菌率为99.92%)
四、结论
因此准确判断:样品或数据弄反了。
正确的数据应该为:。
抗菌材料抗细菌性能检测项目
纺织品抗菌性试验法 JIS L 1902:2008
抗菌性能、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一部分琼脂扩散法 GB/T 20944.1-2007
抗菌效果、
织物及纺 抗细944.2-2007
织制品 能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振荡法 GB/T 20944.3-2008
最小抑菌
浓度测定 抗菌消毒 试验 产品 滞留抑菌
效果试验
《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2.1.8.4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 《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2.1.8.5 滞留抑菌效果试验
振荡烧瓶 试验
《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2.1.8.7 振荡烧瓶试验
浸渍试验 《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2.1.8.8 浸渍试验
奎因试验 《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2.1.8.9 奎因试验
消毒试验
《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2.1.4 水的消毒效果鉴定试验 《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2.1.1.7 细菌定量杀灭试验 《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2.1.1.9 真菌杀灭试验
中和剂鉴 定试验
《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2.1.1.5 中和剂鉴定试验
料制品 能
建筑用抗细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 JC/T 939-2004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QB/T 2591-2003
微生物作 用评价
塑料在微生物作用下的行为评价 ISO 846-1997(E)
织物的抗细菌性评价 AATCC 147-2004
后整理抗菌织物的抗细菌性评价 AATCC 100-2004
胶鞋抗菌
性能
胶鞋抗菌性能的试验方法 HG/T 3663—2000
鞋类 鞋类内垫
防霉抗菌测试标准
国 家 序 和 号 组 织
标准号和标准名称
适 用 备注 范 围
是日
本 JIS Z
2801 标
塑 准和中
ISO 22196-2007 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料,国 QB/T
Plastics Measurement of antibacterial
抗 2591 标
细 准的对
菌 应国际
材
JIS Z 2911-1992methods of test for fungus resistance
定性
料,
抗霉性试验方法
定级
防
霉
AATCC 100-2004 Antibacterial Finishes on Textile 美 4 Materials: Assessment of 纺织材料抗菌整理剂的评定 国
JIS L
分:吸收法
抗
1902 标
细
准的等
菌
同采用。
建材
JC/T 897-2002 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
行业标 陶
准,是我 瓷,
国较早 抗
的抗菌 细
检测标 菌
准。
建材
行业标
准,是产
塑 品标准,
料 首次提
JC/T 939-2004 建筑用抗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
管,出抗菌
抗 长效耐
细 久检测
菌 方法和
技术指
准,被广
泛用于 塑
坚硬固 料,
体表面 抗 QB/T 2591-2003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评价及其测试方法 抗菌性 细
能的评 菌/
价,是 防
ISO 霉
21996/
日本
箱包手袋行业标准的分类
纺织品 织物撕破性能 第1部 1 GB/T 3917.1-1997 分:冲击摆锤法
纺织品 织物撕破性能 第2部 2 GB/T 3917.2-1997 分:舌形试样撕破强力测定
纺织品 织物撕破性能 第3部 3 GB/T 3917.3-1997 分:梯形试样撕破强力测定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磨擦色牢 4 GB/T 3920-1997 度
皮革 化学试验 六价铬含量的测 定
6
皮革 化学试验 五氯苯酚的测定
7 GB 20400-2006
皮革和毛皮 有害物质限量
皮革表面 颜色摩擦牢度测定方 8 QB/T 1327-1991 法
9 QB/T 1620-1992 牛皮纤维革
10 QB/T 1807-1993 有色皮革耐热牢度试验方法
11 QB/T 1808-1993 有色皮革耐水牢度试验方法
5 QB/T 1646-2007 聚氨酯合成革
6 QB/T 2779-2006 鞋面用聚氯乙烯人造革
7 QB/T 2780-2006 鞋面用聚氨酯人造革
8 QB/T 2888-2007 聚氨酯束状超细纤维合成革
9 QB/T 2958-2008 服装用聚氨酯合成革
我国有关箱包的塑料及其检测方法标准
序号 1
23 FZ/T 64004-93
薄形粘合法非织造布
24 FZ/T 01066-1999 涂层织物 耐沾污性测定方法
非织造布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的 25 FZ/T 60005-1991 测定
26 FZ/T 75001-1993 涂层织物 撕破强力试验方法
织物涂层 光加速老化试验方法 27 FZ/T 75002-1993 氙弧法
1 GB 19430-2003 2 GB 19601-2004 3 GB 20814-2006
QB2591抗菌性
QB/T2591-2003抗菌塑料的抗菌性能试验方法2009-3-30 10:47:23 来源:中国塑料改性技术咨询网本标准规定了抗菌塑料的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对抗菌效果的评价。
本标准的抗菌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对应于日本国家工业标准JIS Z 2801—2000《抗菌加工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英文版),及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G 21—1996《合成高分子材料耐真菌性的测定》(英文版)。
本标准与JIS Z 2801—2000和ASTM G21—1996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晓旭、季君晖、李毕忠、颜乃泓、王友斌、陶志清、陈仪本。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抗菌塑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塑料,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其应用日益广泛。
为保证国内抗菌塑料制品的质量,为抗菌塑料的评价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特制定本行业标准。
本标准主要提供抗菌塑料的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评价。
对于抗菌塑料的其它重要性能,如产品的理化性能和安全性可参考其他相关标准,在本标准中不作明确规定。
而抗菌效果的长效性问题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标准暂不涉及。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1 范围本标准界定了抑菌、杀菌、抗菌和抗菌塑料的术语。
本标准规定了抗菌塑料抗菌性能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抗菌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抑制/杀死细菌和(或)抑制/杀死霉菌作用的抗菌塑料,不适用于软质抗菌泡沫塑料和添加光触媒类抗菌剂的抗菌塑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抗菌塑料的抗菌性能检测标准
抗菌塑料的抗菌性能检测标准1.抗菌塑料及其制品的抗菌性标准抗菌性能是衡量抗菌塑料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科学的测试评价方法是客观反映抗菌性测定结果的关键。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应根据抗菌材料的亲(疏)水性、所用抗菌剂的溶出性、以及抗菌材料的外在形态等,研究和使用相应的测试方法。
①贴膜接触抗菌试验法抗菌塑料这一新材料的发展时间较短,在抗菌标准研究方面滞后。
国际ISO无此类抗菌标准,即使在起步较早的日本,也还没有出台国家标准(JIS标准)。
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1995年制定了《抗菌加工产品抗菌力试验法I:薄膜密着法》行业标准,并在1996年出补充版,1998年又作修订。
由于近十几年来日本在抗菌塑料和抗菌剂研究应用方面的迅速发展,1993年日本国内成立了行业性团体″银等无机抗菌剂研究协议会″,1996年改称“抗菌制品技术协议会”(SIAA,Society of Industrial-technologyfor Antimicrobial Articles)。
上述抗菌测试标准即由SIAA提出,推荐用于表面光滑的塑料、橡胶、陶瓷等。
据悉,SIAA正在申请升级为JIS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GB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试验方法与日本抗菌标准操作方法基本相同,但在具体操作细节和结果判定上有所区别。
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依据GB 15979,并参考日本方法后,制定了QB/T 2591-2003《抗菌塑料》企业标准,其《抗菌塑料抗菌性能测试方法(贴膜法)》规范了具体操作和结果判定。
这一方法通过布菌接触试验样品一定时间后,分别对测试样品和空白对照样的细菌进行活菌检测,从而获得抗菌率。
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一企业标准在控制产品质量上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国内几家同行也已采用这一标准。
②振荡接触抗菌试验法对于非溶出性抗菌材料,通过强烈振荡增加抗菌测试物和试验菌的接触,不失为另一种适用的实验评价手段。
这一方法在纺织品和纤维的抗菌性测试方面是最合适不过的,因为纤维无法采用贴膜接触法。
抗菌聚丙烯专用树脂的开发
2 结 果 与讨 论 2.1 抗 菌 剂 的 筛 选
对 有 机 型 、有 机 分 子 组 装 型 、无 机 银 系 型 、有 机一无机 银 系 复合 型等 1O余 种 抗 菌 剂 进行 了研
收 稿 日期 : 2009—04—23; 修 回 日期 : 2009—06—29。 作 者 简 介 : 吴 建 东 ,1956年 生 ,1982年 毕 业 于 上 海 东 华 大 学 ,高 级 工 程 师 ,现从 事 聚烯 烃 的研 究 开 发 工 作 。联 系 电 话 :(021)57943160转 84543:E-mail:wujiandongl956@163.
1 实 验 部 分 1.1 原 料
PP,中 国石 化 上 海 石 油 化 工 股 份 有 限公 司 塑 料 事 业 部 生 产 :抗 菌 剂 KJY 和 KJW .自行 复 配 和 市 售 ;抗 氧 剂 、成 核 剂 、过 氧 化 物 等 ,均 为 市 售 。 1.2 仪 器 与 设 备
合成 树 脂 新 产 品开 发 与应 用 专 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B/T2591-2003抗菌塑料的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抗菌塑料的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对抗菌效果的评价。
本标准的抗菌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对应于日本国家工业标准JIS Z 2801—2000《抗菌加工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英文版),及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G 21—1996《合成高分子材料耐真菌性的测定》(英文版)。
本标准与JIS Z 2801—2000和ASTM G21—1996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晓旭、季君晖、李毕忠、颜乃泓、王友斌、陶志清、陈仪本。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抗菌塑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塑料,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其应用日益广泛。
为保证国内抗菌塑料制品的质量,为抗菌塑料的评价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特制定本行业标准。
本标准主要提供抗菌塑料的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评价。
对于抗菌塑料的其它重要性能,如产品的理化性能和安全性可参考其他相关标准,在本标准中不作明确规定。
而抗菌效果的长效性问题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标准暂不涉及。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1 范围本标准界定了抑菌、杀菌、抗菌和抗菌塑料的术语。
本标准规定了抗菌塑料抗菌性能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抗菌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抑制/杀死细菌和(或)抑制/杀死霉菌作用的抗菌塑料,不适用于软质抗菌泡沫塑料和添加光触媒类抗菌剂的抗菌塑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
3.1 抑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叫做抑菌。
3.2 杀菌杀死微生物营养体和繁殖体的作用叫做杀菌。
3.3 抗菌抑菌和杀菌作用的总称为抗菌。
3.4 抗菌塑料具有抗菌作用的塑料称为抗菌塑料。
4 产品分类按抗菌性能可分为三种类型:a)抗细菌型(应符合表1的要求);b)抗霉菌型(应符合表2的要求);c)抗(细菌和霉菌)型(应同时符合表1和表2的要求)。
5 抗菌性能要求5.1 抗菌塑料的抗细菌性能抗菌塑料的抗细菌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5.2 抗菌塑料的抗霉菌性能抗菌塑料的抗霉菌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6 试验方法6.1 抗细菌性能试验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2 抗霉菌性能试验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附录A(规范性附录)抗菌塑料——抗细菌性能试验方法A.1 原则本方法通过定量接种细菌于待检样品上,用贴膜的方法使细菌均匀接触样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测得样品中的活菌数,并计算出样品的抗细菌率。
本方法适用于抗菌塑料的抗细菌性能试验。
A.2 条件A.2.1 主要设备A.2.1.1 恒温试验箱(37±1)℃、冷藏箱(0~5)℃、超净工作台、生物光学显微镜、压力蒸汽灭菌器、电热干燥箱。
A.2.1.2 灭菌平皿、灭菌试管、灭菌移液管、接种环、酒精灯。
A.2.2 主要材料A.2.2.1 覆盖膜聚乙烯薄膜,标准尺寸为(40±2)mm×(40±2)mm、厚度为(0.05~0.10)mm。
如试验样品外型尺寸较小,可按其面积减小该覆盖膜尺寸,且保证样品覆盖膜部位所铺的菌浓度不变。
用70%乙醇溶液浸泡1min,再用无菌水冲洗,自然干燥。
A.2.2.2 样品A.2.2.2.1 阴性对照样品编号A,是直径90mm或100mm的灭菌平皿的内平板。
A.2.2.2.2 空白对照样品编号B,是未添加抗菌成分的塑料,标准尺寸为(50±2)mm×(50±2)mm、厚度不大于5mm。
可用与抗菌塑料样基材相同的树脂、相同的加工工艺制成;也可直接从普通塑料制品(与抗菌塑料检测样基材相同)中裁剪,并尽可能选择表面平整的部分。
若尺寸小于50mm×50mm,应不小于20mm×20mm,否则需将其重新加工制成标准尺寸。
A.2.2.2.3 抗菌塑料样品编号C,是添加抗菌成分的塑料,推荐采用标准尺寸为(50±2)mm×(50±2)mm、厚度不大于5mm。
若尺寸小于50mm×50mm,应不小于20mm×20mm,且覆盖膜面积也相应减小,否则将其重新加工制成标准尺寸。
以上A.2.2.2中的所有样品在试验前应进行消毒,建议用消毒剂(70%乙醇溶液)擦拭样品表面,1min后用无菌水冲洗,自然干燥。
如不适于用消毒剂处理的样品,可直接用无菌水冲洗。
A.2.3 培养基和试剂A.2.3.1 营养肉汤(NB)牛肉膏 5.0g蛋白胨10.0g氯化钠 5.0g制法:取上述成分加入10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后,用0.1mol/L NaOH溶液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0~7.2,分装后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30min。
A.2.3.2 营养琼脂培养基(NA)1000ml A.2.3.1营养肉汤(NB)中加入15g琼脂,加热熔化,用0.1 mol/L NaOH溶液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0~7.2,分装后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30min。
A.2.3.3 试剂A.2.3.3.1 消毒剂70%乙醇溶液。
A.2.3.3.2 洗脱液含0.80% NaCl的生理盐水。
为便于洗脱可加入少量无菌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
用0.1 mol/L NaOH溶液或0.1 mol/L HCl溶液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0~7.2,分装后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30min。
A.2.3.3.3 培养液营养肉汤(NB)/ 生理盐水溶液。
建议用于大肠杆菌的浓度为1/500,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浓度为1/100。
为便于细菌分散可加入少量无菌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制成。
用0.1 mol/L NaOH溶液或0.1 mol/L HCl溶液调节pH 值使灭菌后为7.0~7.2,分装后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30min。
A.2.4 检验菌种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6538b)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ATCC 25922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可选用其它菌种作为检验菌种,但菌种应由国家级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
A.3 操作步骤A.3.1 菌种保藏将菌种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NA)斜面上,在(37±1)℃下培养24h后,在(0~5)℃下保藏(不得超过1个月),作为斜面保藏菌。
A.3.2 菌种活化将斜面保藏菌转接到平板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在(37±1)℃下培养24h,每天转接1次,不超过2周。
试验时应采用连续转接2次后的新鲜细菌培养物(24h内转接的)。
A.3.3 菌悬液制备用接种环从A.3.2培养基上取少量(刮1~2环)新鲜细菌,加入培养液中,并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液,选择菌液浓度为(5.0~10.0)×105cfu/ml的稀释液作为试验用菌液,按GB 4789.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的方法操作。
A.3.4 样品试验分别取0.2ml A.3.3试验用菌液滴加在阴性对照样品(A)、空白对照样品(B)和抗菌塑料样品(C)上。
每个样品做5个平行。
用灭菌镊子夹起灭菌覆盖膜分别覆盖在样品(A)、样品(B)和样品(C)上,一定要铺平,使菌均匀接触样品,置于灭菌平皿中,在(37±1)℃、相对湿度RH>90%条件下培养24h。
取出培养24h的样品,分别加入20ml 洗脱液,反复洗样品(A)、样品(B)、样品(C)及覆盖膜(最好用镊子夹起薄膜冲洗),充分摇匀后,取一定量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NA)中,在(37±1)℃下培养(24~48)h 后活菌计数,按GB 4789.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的方法》测定活菌数。
以上试验重复两次。
A.4 检验结果计算将A.3.4中测定的活菌数结果乘以100为样品A、样品B、样品C培养24h后的实际回收活菌数值,数值分别为A、B、C,保证试验结果要满足以下要求,否则试验无效:同一空白对照样品B的5个平行活菌数值要符合(最高对数值-最低对数值)/平均活菌数值对数值≤0.3;样品A的实际回收活菌数值A应均不小于1.0?105cfu/片,且样品B的实际回收活菌数值B应均不小于1.0?104cfu/片。
抗细菌率计算公式为:R(%)=(B-C)/ B×100式中:R—抗细菌率(%)B—空白对照样品平均回收菌数(cfu/片)C—抗菌塑料样品平均回收菌数(cfu/片)附录B(规范性附录)抗菌塑料抗霉菌性能试验方法B.1 原则本方法用以测定抗菌塑料在霉菌生长的条件下对霉菌的抑制作用。
本方法规定将一定量的孢子悬液喷在待测样品和培养基上,通过直接观测长霉程度来评价抗菌塑料的长霉等级。
B.2 条件B.2.1 主要设备B.2.1.1 恒温恒湿培养箱(28±1)℃和相对湿度RH>90%、冷藏箱(0~10)℃、超净工作台、离心机、生物光学显微镜、压力蒸汽灭菌器、电热干燥箱。
B.2.1.2 血球计数板、灭菌平皿、灭菌试管、灭菌移液管、灭菌离心管、灭菌锥形瓶、接种环、酒精灯。
B.2.2 主要材料B.2.2.1 阴性对照样品25mm×25mm无菌滤纸。
B.2.2.2 空白对照样品编号A,是未添加抗菌成分的塑料,标准尺寸为(50±2)mm×(50±2)mm,厚度不大于5mm。
可用与抗菌塑料样基材相同的树脂,相同的加工工艺制成;也可直接从普通塑料制品(与抗菌塑料样品基材相同)中剪裁,应保证表面平整。
若尺寸小于50mm×50mm,应不小于40mm×40mm,否则将其重新加工制成标准尺寸。
B.2.2.3 抗菌塑料样品编号B,是添加抗菌成分的抗菌塑料,标准尺寸为(50±2)mm×(50±2)mm,厚度不大于5mm。
可用与抗菌塑料样基材相同的树脂,相同的加工工艺制成;也可直接从普通塑料制品(与抗菌塑料样品基材相同)中剪裁。
若尺寸小于50mm×50mm,应不小于40mm×40mm,否则将其重新加工制成标准尺寸。
以上B2.2.2和B2.2.3中所有样品试验前均应进行消毒,建议用消毒剂(70%乙醇溶液)擦拭样品表面,1min 后用无菌水冲洗,自然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