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小说阅读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

小说阅读专题

【小说综述】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

的内容可分为神话、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中考说明】

小说类阅读理解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主流,在中考阅读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在中考试题中,考查的小说多为篇幅短小的小说,即小小说。考查角度多为人物形象的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小说主题的探讨等。

【小说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1.人物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托。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2.情节

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尾声)。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

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3.环境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一部好的小说总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不像科学报告那样枯燥乏味。作者总是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考点解析】

1.小说线索的类型有哪些?线索有什么作用?如何找到小说的线索?

解析:(1)类型:人线、物线、事线、时线、地线、情线

(2)作用:贯穿全文,把人物和事件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寻找线索的方法:①首先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的记叙文,还是抒情散文,表现

手法是不是借物喻人,借物抒情。②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标题是物的。

③有时文章中的某个词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④有时候用议论或抒情来显示线索。⑤有的文章同时具备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

2.如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解析:(1)把握人物的正面描写(如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等);

(2)把握小说的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

(3)把握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年龄等特点;

(4)把握人物具体所做的事(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分析);

(5)把握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分析人物形象;

(6)注意:一定要具体、一定要全面、有时还要突出人物性格的变化。

3.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解析:(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有: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等;②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③表现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暗示人物的命运结局;⑥揭示或深化小说主题;⑦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⑧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有: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②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③揭

示社会关系;④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⑤提示社会本质,提示小说主题。

4.如何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解析:(1)这篇文章记叙了(描写了、讲述了等)……的故事(尽量包含记叙文六要素)。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思想感情。

注意:答案一定要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5.小说中常常使用的人称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

解析:(1)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用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2)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便于情感的直接交流,抒情更强烈。

(3)第三人称:客观、公正,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6.小说的记叙顺序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

解析:(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5)分叙:分叙是指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也叫平叙。

作用:分叙一般可以用于写文章,按时间、地点顺序的变化,逐一进行叙述和介绍;同时运用在表达

上,可以更加使别人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同时更能看出你个人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7.如何理解小说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的含义?

解析:(1)要会寻找、挑选小说中的优美、精辟的语句。具体表现为:①深刻揭示主题的句子;②含蓄烘托主

题的句子;③展示人物性格的句子;寻找方法:①到情节的高潮处去找;②到文章结尾处去找;③到人物的细节

描写中去找。

(2)鉴赏这些优美、精辟的语句,当然要理解体会它们的含义,挖掘它隐含在精彩背面的深层次的东西—

—即对主题的表达作用。 具体方法如下:

①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②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③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 /褒扬了/赞美了/

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8.体会短篇小说的构思?

解析:构思力求精巧,是由小小说篇幅短小决定的。因篇幅的限制,小小说写人不能多,只能突出一两个;写故

事不能冗长复杂,只能是生活的一个横断面;写环境不能铺陈渲染,只能是寥寥数语的速写。故此,小小说的构

思常常要在“精巧”上大作文章。

①时空浓缩法。方法往往是以某事物为焦点,从时空上广为拓展,扩充作品容量,增大弹性,以弥补正面

描写不足。

②以小见大法。运用这种方法的小小说,所写事物绝对稀松平常,但却寄寓某种深刻的哲理 因而有人又将

这种方法称为隐喻法)。

③平中见奇法。选择平凡平常小事,靠环境烘托或制造悬念,给人一波三折、离奇惊险、引人人胜的感觉,

使作品趣味盎然。

9.小说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解析: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常见的有 12 种;二是表达方式:共有五种,分别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