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湖四场滴灌棉花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芳草湖四场滴灌棉花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摘要] 通过1998-2008年棉花产量的形成,应用和推广节水技术,总结构成棉花产量的关键因素以及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
[关键词] 滴灌棉花;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总结
芳草湖四场1999年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大面积试验成功,产量大幅度提高,节水效果显著。随着棉花节水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推广,在滴灌棉花高产模式化栽培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棉花产量结构:(1998—2008年)
1.棉花产量与亩保苗株数对比表
从表中可以得出:
(1)以1998年沟灌为例,单产皮棉为93.9kg(除2001年和2004年受自然灾害外),其余9年棉花滴灌平均产量为 93.63kg,比较稳产、均衡增产潜力比较大。
(2)以1998年亩收获株数为例(9070株),从1999年—2008年棉花平均亩收获株数11521株,增加了 2451 株,比1998年增加了21.3 %,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因素是亩收获株数。
(3)亩成株率:从2001—2008年,推广滴灌高产模式化栽培,棉花株距9.5cm,平均亩成株率为91.75%,尤其2005年亩保苗株数15080 株,亩收获株数14322株,成株率为94.97%,因此取得高产的关键因素得以解决。
2.棉花理论产量=亩收获株数*单铃重*衣分*95%
(1)单铃重受品种影响、气候、水肥调控、栽培技术管理等影响。
(2)衣分受品种特性、气候、综合管理等决定。因此,棉花高产的取得主要取决于亩收获株数,单铃重、衣分。
二、滴灌棉花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
1.冬前全层施肥
冬前犁地前亩施磷酸二铵20kg,做到不重不漏,施肥均匀,耕深28~30cm,犁后及时用联合整地机平整土地。
2.播前准备
土地准备,冬前及时打秆、清理残膜、秋耕、实施茬灌,亩灌水60m³左右,冬灌灌量80~100 m³,做到灌水均匀,不重不漏。
3.化除
亩用100~120g氟乐灵进行土壤处理。氟乐灵在傍晚使用,以防光解。
4.整地
早春解冻后清洁田园,拾净残膜秸秆杂草修整地头地边。化除后及时耙地,耙深3~4cm。耙地前用搂膜耙搂捡田中残膜两遍,精细整地,达到“齐、平、松、净、碎、墒”6字标准。
5.播种
当膜下5cm地温稳定达到12℃时即可播种,正常年份4月5日进行试播,4月8日大面积播种,4月20日前结束播种。播种方式
采用膜上精量点播,每穴1粒,播深2~2.5cm,错位率不超过3%,空穴率不超过2%。种行膜面覆土厚度1.0~1.5cm。
6.株行配置
机采棉配置:3膜12行(10+66+10+66),接行66cm,平均行距38cm,亩单行长1754米,株距9.5cm,理论株数18463株。
7.田间管理
(1)查苗补种。播种后出现的断垄地段播后及时补种,补齐地头地边,力争实现角成方苗满田,确保全苗。
(2)早中耕。根据气候条件,播后及时中耕;严格中耕原则“早中耕地发暖,勤中耕破板结;深中耕根深棵壮节间短,细中耕防草除病又抗旱”。做到“宽、深、松、岁、严、平”,中耕深度达到12~14cm,不拉沟,不拉苗,不掀膜边,不起大土块。
(3)早定苗。1~2片真叶前定苗结束,严格“留大不留小,留强不留弱,留建不留病”,要求1株1穴,不留双株,杜绝靠苗。
(4)早化调。全生育期化调4~5次,棉苗显行后化调,亩用缩节胺0.5~1.0g,控制果枝始节高度,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叶片的光合强度,2~3片真叶用缩节胺1.0~1.5g,进行第二次化调,控制棉株节间长度和花芽分化,根据品种特性、棉苗田间长势等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化调,在头水前用缩节胺2~3g进行化调,防止棉花头水后旺长;打顶后6~10d用缩节胺6~8g/亩,防止上部果枝过度伸长造成中部隐蔽,控制无效花蕾和花芽生长;根据后期长势,在进行二次封顶工作,用缩节胺5~8g/亩。
8.打顶
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适时早打定。6月25日开始打顶,7月5日打顶结束;打顶后保留果枝台数7~8台,实现7万果枝10万桃“千亩棉田一展平,万亩良田一颜色,青枝绿叶吐白絮”的高产棉田。
9.长势长相
苗期主茎生长量0.3~0.5cm,红茎比50%,株高18~20cm;蕾期:初蕾期主茎生长量0.6~0.8cm,盛蕾期主茎生长量0.8~1.0cm,红茎比60%,株高40~45cm;花铃期主茎生长量1.2~1.5cm,株高60~65cm。
10.病虫害防治
(1)棉铃虫防治。秋耕冬灌;铲耕除蛹;摆杨枝把诱虫;种植玉米诱集带;控制棉花徒长,喷洒磷酸二氢钾,降低棉铃虫落卵量;顶尖带出田外处理;达到防治指标时应用选择性药物防治。防治原则:第一代“降基数”,第二代“降虫口”,第三代“保产量”,坚持“打虫不见虫,药打卵高峰,防在羽化后,治在三龄前”的原则。
(2)棉叶螨防治。秋耕冬灌;早春渠道、林带,地头地边早防治;棉田早调查,做到治早、治少、点片防治,采取“查、插、抹、摘、拔、涂、喷”等七字综合防治。
(3)棉蚜防治。秋耕冬灌;冬季室内花卉灭蚜;早调查,做好中心株、中心点片防治;控制棉花徒长;利用和保护天敌,选择药剂。
(4)三虫防治指标。棉花多头率3%以下;直径2cm以上的棉铃虫蛀率2%以下;棉花卷叶株率不超过20%;棉叶螨不连片,严重红蜘蛛红叶率10%以下;病虫害损失不超过3%;农田病虫害防治成本不超过15元/亩。
11.适时收获
机采棉采摘前清除田间杂草。机采棉于9月8日前后开始喷洒脱叶剂,脱叶率90%以上、吐絮率95%以上便可以机械采收;在采收中确保朵絮归仓,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