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缺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题目: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缺陷及完善思路

学院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学

年级2015级

学号152103017

姓名刘宝宁

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缺陷与完善思路

摘要

中国资本市场历经多年的磨砺和发展,业已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有三大基本功能:筹资功能、资本定价功能和资本配置功能。然而作为一个年轻的市场,我国的资本市场在三大功能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将列举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些功能缺陷,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和方案。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缺陷

资本市场的功能在于为资本提供者(投资者)和资本需求者(企业)提供联系的渠道, 促进资本积累, 并通过市场价格来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 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和

合理配置。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仅仅体现为单一的筹集资金, 价格形成与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1.融资功能存在不足

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是以银行发放的信贷为主,股票融资占的比重很小,公司发债融资的规模就更小了。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的股权融资在不断提高,但中国的IPO发行由于审核程序的严格,造就了IPO成为了一种稀缺的资源,致使大量公司再等着排队IPO,形成了IPO堰塞湖。事实上,数据显示,2012年IPO首发150家,实际募集资金927

亿元,平均6.18亿元的募资规模,与2015年7.23亿元的募资规模相比只增长了17%,“属于比较合理的区间”。不过增发方面却是另一番景象。根据统计,A股2012年共有164家企业进行了增发,募集资金规模达到了3782亿元;2013年共有286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增发,募集金额为3457亿元;2014年有487家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募资金额达到了6734亿元,2015年,共有857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增发,募资金额进一步上升到了13592亿元。而截止到5月份,今年已有253家上市公司推行了增发,实际募资金额已达5755亿元。另外,从平均额来看,2015年上市公司的平均增发额达到了15.86亿元,已经是同期上市公司首发平均募资额的2.6倍。可见,对于企业而言,国内市场IPO融资功能已经明显减弱,但是一旦成功上市,其增发重组带来的吸引力却是相当大。

股权融资功能偏弱,但大量企业却抢着IPO。这说明我国公司有很强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与公司很少发行债券融资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很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应该是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由于我国IPO的审核的严格性,造成了政府为企业背书,从而企业在信息披露违法时处罚不重,退市制度也不是很完善。一旦成功上市就有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所以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分布不广泛,主要集

中于信贷借款和股权融资,而债券融资相对稀少。

2..股票定价功能扭曲

只有在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形成的公正合理的股价, 才能有效指导增量金融资

源分配和存量金融资源的调整, 使金融资源真正流向业绩优良、成长性好的公司。但就实际情况看, 我国股票交易价格与公司治理质量、经营业绩和股票内在价值存在较大程度的偏离, 甚至表现为绩优股价长期蛰伏不动甚至逆市下跌, 而绩差股和垃圾股的股

价却扶摇直上。同时, 国家为了贯彻实施既定的改革目标,保证资本市场完成融资任务和保持市场稳定, 便倾向于利用资金及强大的宣传手段影响市场价格, 使市场价格更

多的显示国家的意志而不是企业的特定信息。

3.资源配置功能难以发挥作用

社会中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决定于市场运行效率, 资本市场依据市场机制来发挥

其内在功能, 其作用过程为“市场运行效率———市场定价效率———资源配置效率”。从理论上讲, 只要是有效率的资本市场, 通过市场交易机制和市场定价机制将资源配

置到边际效率高的项目中, 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就能实现。因此,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有效性可以通过信号传导价格形成机制,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的建立初衷是改革设计者在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寻求持续资本供给, 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特

定路径的惯性, 使政府依旧对金融资源配置进行强有力的干预, 从而保证其执行产业

政策、实现赶超式战略所需的资本。由于行政力量作用于市场运行, 既定制度安排下信息难以发挥其内在的传导作用, 造成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低下, 资本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扭曲, 无法有效反映市场信息, 从而严重弱化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二、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认为必须通过创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

1.构建排他性的制度安排, 明确界定产权边界

有效的产权应是排他性的, 这将有助于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并从而降低产生

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 否则将导致交易或契约安排的减少。产权明晰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和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产权界限是模糊的, 国有资本在相当程

度上被异化为少数掌握控制权的部门和官员的资本, 形成不同利益集团, 这些集团通

过设租、寻租等行为制定有利于维护其既得利益的规则和政策, 从而导致国有资本控制权失效。因此, 应通过规范的排他性制度安排明晰产权的归属, 赋予受损方保护自己利益的权利。

2.消除内部人控制的制度环境,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在产权界定明晰的条件下, 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与维系是靠“契约”来实现的, 代

理人必须严格按照契约约定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否则代理人会被淘汰出经理层而遭自身人力资本贬值的厄运,所有者也可以通过契约来实现强有力的所有权约束。因此, 应通过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分散化, 以解决企业治理结构中监督动力不足等问题。同时, 应充分发挥非国有股权所有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最大限度的弱化国有产权代表廉价投票权的负面效应, 强化所有者对“内部人”的监督与约束, 减小以致消除“内部人控制”现象。另外, 可通过实施年薪制与股票期权等制度安排, 强化对经理人的自我约束与激励。

3.推进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市场化, 实现优胜劣汰

长期以来, 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计划性供给机制与市场化需求机制的不对称, 使证券市场的均衡只是一种管制均衡, 价格非均衡成为一种常态, 资本市场各项功能难以形成和发挥作用。因此, 在发行上应强化市场准入标准, 实行券商推荐, 建立中介机构的责任机制;在定价上要以市盈率定价技术为基础, 积极探索和引进国际资本市场通常采用的净资产定价技术和现金流量折现定价技术;在重组上要推进企业资产重组从协议收购向要约收购发展, 对关联交易进行必要的法律约束与规范, 建立市场兼并的效率准则和自主原则。在市场运行过程中, 一方面要不断吸收优质企业上市,另一方面要不断淘汰劣质企业下市, 通过这种新陈代谢流程使资源不断从低效率的劣质企业流向高效率的优质企业。

4.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培养投资者的资本成本意识

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是一个包括高端信用的软约束资本市场(如证券交易所市场)和低端信用的硬约束资本市场(如私募资本市场、企业债券市场)。从西方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看, 其最初的资本市场就是私募市场, 其市场参与者的资本成本意识和投资观念是在私募市场上历经反复磨砺才逐渐确立起来的。在没有培育出全民性的资本成本意识的情况下, 我国资本市场就局限和停留在单纯的高端信用的软约束资本市场, 以致资本市场的功能无法得到正常发挥。因此, 应该优先发展硬约束的低端信用资本市场, 如设立私募资本市场并引入境外投资者, 发展壮大债券市场, 有步骤地发展地方性的柜台交易市场和产权市场等, 这是强化资本成本意识的重要选择。

参考文献

[1]张乐. 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缺陷及其矫正[J]. 金融经济, 2006, (4): 36-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