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中外对比研究
世界各国沥青路面 统计数据
世界各国沥青路面统计数据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世界各国沥青路面的统计数据进行阐述。
下面是一种可行的写作方式:在现代社会中,沥青路面作为一种常见的道路建设材料,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道路建设在各个国家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的道路建设情况,本文将对世界各国沥青路面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本文中,将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数据统计。
首先,我们将探索各个国家沥青路面的总面积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道路建设规模,我们可以了解到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程度和发展水平。
其次,我们将重点关注沥青路面的年增长率。
通过分析不同国家沥青路面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揭示出各国道路建设的发展速度以及对未来交通需求的预测。
通过对世界各国沥青路面的统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国在道路建设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同时,我们也能够观察到沥青路面在不同国家中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未来的道路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具体分析国家A和国家B的沥青路面统计数据,并通过对比和总结,得出各国沥青路面的总体情况对比以及发展趋势的结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为读者提供关于本文的整体框架和组织结构的内容。
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要讨论的主题——世界各国沥青路面统计数据。
在引言中,将对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进行说明。
首先,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沥青路面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性和应用,以及为什么对各国沥青路面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接着,在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文章将按照以下顺序展开:首先,我们将介绍国家A的沥青路面统计数据,并分别探讨该国沥青路面的总面积以及其年增长率。
通过对国家A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该国在沥青路面建设方面的情况。
之后,我们将介绍国家B的沥青路面统计数据,并对该国的路面总面积和沥青路面的年增长率展开讨论。
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对比研究
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道路线形设计作为保障交通安全、提升行车舒适度、促进运输效率的关键因素,日益受到国内外交通工程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探讨其异同点,以期为我国道路线形设计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概述道路线形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其在道路建设中的重要性,阐述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系统梳理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线形等方面的设计标准、计算方法及评价体系。
本文将重点对比分析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的异同点。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国内外在道路线形设计理念、方法、标准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背景,为我国道路线形设计的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我国道路线形设计的建议措施。
这些建议措施旨在提高我国道路线形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为推动我国道路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国道路线形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概述随着交通工程技术的持续发展和进步,道路线形设计在保障行车安全、提高交通效率、提升驾驶体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在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方面,虽然总体目标一致,但在具体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技术指标上存在一定差异。
在国内,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主要依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
这些规范详细规定了各级公路的线形设计要素,如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以及横断面设计等。
在平面线形设计中,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超高、加宽等;在纵断面线形设计中,则主要关注纵坡、竖曲线半径等技术指标。
国内的道路线形设计还特别强调线形连续性和均衡性,以确保行车安全。
中外交通公路运输安全分析
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交通安全领域更加的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社会公害之一,因此,世界各国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研究应对交通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本文主要通过主要通过对比中外交通安全的现状,发现中国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提供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交通事故;交通安全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私家车和从事运输行业的车辆越来越多,车辆增加带来的最严重的交通问题之一就是交通事故的增加,一场交通事故轻则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重则造人人员的死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和车辆众多,那么我国的交通事故情况与国外的交通事故情况是怎样一个情形呢,下面我通过一组数据表来对比看一下从上面往期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对比可以看出,我国虽然人口基数大、车辆众多,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和万车死亡率比较大,但是十万人口死亡率不是很高,且年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和十万人口死亡率在逐年下降,说明我国在交通安全方面相关政策正在逐年完善,也从侧面说明我国机动车驾驶人员的素质在不断提高。
在此方面,我的建议是,我国交通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管理,不要因为交通事故的改善而放松交通安全方面的管理,同时交通部门也应该加大对机动车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方面的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学习,进一步加强机动车驾驶人员的驾驶素质,以保障交通安全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通过以上各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总的交通事故数可得到如下结论:(1) 美国的汽车拥有辆和公路总里程均居世界各国之首,美国的年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在世界各国中也居第一位。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美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已经度过了高峰期,在最近的十年中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我国交通安全与国外对比分析
我国与西方国家交通安全措施的对比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显现了我国经济的繁荣与过快的发展,但经济发展、交通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诸如交通事故等一系列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
本论文相比较发达国家交通安全问题,提出我国交通安全方面解决措施有待提高。
【关键词】交通安全行为意识交通事业改善提高一前景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三十年。
回顾发端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可以说,这场深刻的变革不仅大大提升了我国国防实力,改善了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更深刻变革了人们的安全理念,拓展了安全视野。
当然,随之发展的各行各业都有卓越的成绩,随着我国交通事业交通发展不断增加的趋势,人人有目共睹。
自80年代以来,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
随着交通网络的改善以及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也逐年增多。
但是与此同时,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以及机动车辆总量和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交通管理水平的改善,万车死亡率指标有所下降。
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带来了高等级公路数量的增加,相应地造成了行车速度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机动车驾驶员总量的增加造成了驾驶员素质的良莠不齐,加剧了交通事故的严重性,每万人死亡率开始上升。
随着交通安全事故发生频率的上升和事故破坏性的增加,交通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在逐年增加。
所以说,我们应该依据关于交通方面相关的科学研究,在通过对与西方发达国家交通安全方面所做的成绩与成就做一定的对比,从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方案与措施来逐个避免这一系列所遇到阻碍交通安全发展的问题。
二主要内容2.1什么叫交通安全,我国现在处于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交通安全现状;荷兰学者认为,交通安全应分为发达国家交通安全与发展中国家交通安全两种。
因为交通安全因素中的人、车、路、环境的水平都与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关。
当发展中国家的汽车逐渐增多,人与汽车的关系更密切的时候,老人、孩子遭遇危险程度也在增加。
中外交通现状的对比与分析
中外交通现状的对比与分析作者:Bachelor tian lin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0902 学号:3090402034)摘要:我国的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起到主导作用。
交通运输要适应并力求满足国家、社会和公众与时俱进的交通运输需求,否则就会成为制约甚至严重制约国家发展的控制因素。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道路交通的发展现状,分析对比了我国道路交通建设与美国交通体系的不同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从中认识到我国在今后的交通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对我国道路交通的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公路道路“十二五”规划目标交通体系路网结构交通安全智能交通低碳交通Abstract: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Traffic safety D igital traffic system Traffic analyze正文:现阶段,我国的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起到主导作用。
公路交通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交通事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
近几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运输保障能力得到新提高,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向“十二五”目标迈进。
公路道路现状基本状况为:截至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公里,公路总量持续增长,路网结构逐步改善。
全国公路总里程中,国道13.34万公里,省道23.96万公里,县道50.65万公里,乡道98.76万公里,专用公路5.80万公里,村道153.20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3.9%、6.9%、14.7%、28.6%、1.7%和44.3%,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进一步提高。
全国等级公路里程228.29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66.0%,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35.3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0.2%。
中美桥梁结构规范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桥梁结构规范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互联网和全球化进程让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日益增多。
而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在加强两国之间联系和贸易往来方面至关重要。
因此,对中美桥梁结构规范的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美两国桥梁结构规范之间的差异,以进一步提高桥梁建设和维护的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美桥梁结构规范进行比较研究:1. 规范体系比较:比较中美两国桥梁结构规范的体系结构、章节设置等方面的异同。
重点关注两国规范体系间的异同点,以及规范内容的更新调整情况。
2. 桥梁设计要求比较:比较中美两国桥梁的设计要求,重点关注强度设计、疲劳验算、偏心受力、地震设计、防腐防蚀等方面的差异。
3. 施工规范比较:比较中美两国桥梁的施工规范,着重探讨两国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不同技术和材料,以及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差异。
4. 典型案例对比:选取中美两国各自的典型桥梁工程,对工程设计、施工过程、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以挖掘桥梁结构规范的实际应用情况。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中美桥梁结构规范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查阅各国相关待遇技术文件,找出差异点并进行归纳总结。
2. 问卷调查法:以桥梁结构相关专家和工程师为对象,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
重点探讨两国桥梁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异同点,以便更好地为两国之间的桥梁建设提供指导意见。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拓宽了对中美两国之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认知,提高了桥梁建设和维护的水平,对于两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研究结果还将为中国和美国等其他国家的桥梁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中美两国公路设计理念上的差异有哪些?
中美两国公路设计理念上的差异有哪些?美国的高速公路不论是里程还是质量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自1937年开始修建高速公路,到1995年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85万km,占全国总里程的14,占世界高速公路总里程的近一半,实现了州州通高速公路的目标,而且一般使用年限为15年左右,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这与他们完善的路线几何设计是分不开的。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自20世纪8O年代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得到加强,公路建设有了飞速发展,以高速公路为标志的高等级公路从无到有,进入一个新的建设时期,尤其是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我国公路建设投资数量之大、开工项目之多举世瞩目。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化的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其发生和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截止至2006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4.64万km。
而根据我国交通部制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至2030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8.5万km,形成覆盖全国、布局合理的国家高速公路网。
公路线形设计是公路总体设计、总体布局的关键。
线形是公路的骨架,其设计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好坏、里程长短、投资多少、效益高低,更直接影响到公路运营安全。
虽然每个国家对线形的设计都有明确的设计标准,但是仅仅满足设计规范的线形设计并不代表是最合理的线形。
线形设计是否合理不仅是关系到高速公路安全性问题的最主要因素,也是确定道路的经济性、道路的景观环境、道路的通行能力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通常在设计中追求的高指标公路并不一定是安全的公路,而高速公路线形指标的均衡性、一致性、线形的连续性及线形与环境景观的协调性才是满足汽车高速及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
笔者通过对美国高速公路的现场考察,以及参考中美两国的相关设计规范和有关资料,对两国在高速公路几何设计方面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以供公路设计人员参考。
1 路线的适宜性和均衡性路线的适宜性是指公路路线与自然条件的协调、配合,使公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中国与日本高速铁路桥梁工程主要技术标准对比分析
1 2 日本 标 准 .
国际化 是铁 路 “ 出去” 略 的最 高形 式 , 究 和 部 署 走 战 研 我 国高速铁 路技 术标 准 与 国外 铁 路先 进标 准对 比分 析 工作 , 对进 一步 完善 高速 铁路 技术 标 准体 系 , 示我 国 展
路 、 速 2 0k 以下 铁 路 的通 用 标 准 和 专 用 标 准 2个 时 5 m
层 次 。
出 去 ”战 略 , 比 分 析 我 国 高 速 铁 路 与 日 本 新 干 线 桥 梁 工 程 设 对
计标准 . 主要 是 设 计 计 算 理 论 、 计 荷 载 及 其 组 合 、 力 系数 、 设 动 桥 梁横 纵 向 刚度 、 体 竖 向 自振 频 率 等 技 术 标 准 , 合 以 上 标 粱 结
度 、 度 、 定 性 和耐久性 。 刚 稳 2. 日本 标 准 2
日本 铁 路 桥 梁 设 计 规 范 是 采 用 基 于 极 限 状 态 法 的 性 能 设 计 而 制 定 的 。 通 过 分 析 使 用 极 限 状 态 、 坏 极 破
日本 新干 线桥梁 结构 检算 主要按下 列荷 载种类进
1 1 中 国标 准 .
要 有 : 铁道 构造 物 等设 计 标 准 ・同解 说 : 《 混凝 土结 构
( 0 4 》 《 道构 造 物 等 设 计 标 准 ・同解 说 : ・ 20 ) 、铁 钢 合 成 结构 ( 0 9 》、 铁 道 构 造 物 等 设 计 标 准 ・同解 说 : 20 ) 《 钢 混结 构 ( 0 2 》、 铁 道 构 造 物 等 设 计 标 准 ・同解 20 ) 《 说: 耐震 设计 ( 9 9 》 《 道 构 造 物 等 设 计 标 准 ・同 19 ) 、 铁 解说 : 变形 控制 ( 0 6 》 《 道 构 造 物 等 设 计 标 准 ・ 20 ) 、 铁 同解说 : 础结 构 ・ 基 挡土 结构 ( 0 0 》 。 20 ) 等 2 设 计计 算 理论
交通安全论文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大学论文
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结合现阶段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特点,找出我国与国外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差距,并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字:道路交通安全;交通事故;交通安全措施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in road traffic safety con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combined with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road traffic safety in China, find out the gap in traffic safety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gap generat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Key words: road traffic safety, The traffic accident; Traffic safety measures公路交通受人、车、路、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可避免地发生交通事故,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应对交通事故的政策与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
英国交通研究实验室和国际红十字会的联合研究报告预测,未来的交通事故将与严重疾病一样成为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出现而产生。
要消灭交通事故,做到“零伤亡”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交通环境,给道路使用者提供一个宽容的交通氛围,使交通真正实现安全、快速和舒适。
1 各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对比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简称WHO)举办的世界卫生日(World Health Day)首次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主题,从而将道路交通安全上升到人类社会公共卫生层面的高度上来。
基础设施建设辩论辩题
基础设施建设辩论辩题正方,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竞争力。
因此,我们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例如,修建道路、桥梁、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能够便利人民出行,缩短交通时间,提高交通效率,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同时,建设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也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修建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能够促进货物的流通,促进贸易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建设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高国家竞争力。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所说,“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一个拥有完善基础设施的国家能够更好地吸引外资,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
综上所述,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竞争力,因此我们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反方,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过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
例如,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平衡。
其次,过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
例如,修建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基础设施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另外,过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造成财政压力。
例如,修建一些高投入、低回报的基础设施可能会造成财政的负担,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此,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需要权衡利弊,避免过度建设,从而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是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需要权衡利弊,避免过度建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过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需要慎重对待。
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对比研究;
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对比研究;非洲和拉丁美洲都是发展中国家,它们都面临着许多相似的挑战,如贫困、教育水平低、基础设施不足等。
但是,它们的发展状况却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卫生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差异,并探讨其中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拉丁美洲在经济发展方面较非洲有着明显的优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拉丁美洲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远高于非洲。
2019年,拉丁美洲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8000美元,而非洲仅为1700美元左右。
至于经济增长速度方面,拉丁美洲的增长速度稍高于非洲,这主要得益于拉丁美洲国家的产业结构较为多元化,而非洲的经济主要依赖原材料输出,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二、教育水平在教育方面,拉丁美洲的教育水平要明显高于非洲。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拉丁美洲国家的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约为5%,而非洲只有2%左右。
另外,拉丁美洲国家的教育普及率也要高于非洲,拉丁美洲的义务教育普及率约为90%,而非洲则只有不到70%。
这种教育水平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了两个地区的劳动力素质和国民素质,从长远来看,对两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卫生状况在卫生状况方面,非洲相对拉丁美洲存在较大差距。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非洲的婴儿死亡率约为50‰,而拉丁美洲只有15‰。
非洲的疾病负担也要高于拉丁美洲,例如艾滋病、疟疾等在非洲的传播状况要比拉丁美洲更加严重。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洲国家卫生系统的脆弱,也间接影响了非洲国家的劳动力生产力。
四、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拉丁美洲要优于非洲。
拉丁美洲在交通、通讯和能源设施的建设要比非洲发达许多。
例如,拉丁美洲的城市化率和公共交通系统相对比较发达,而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则普遍滞后。
这也使得拉丁美洲的城市发展较为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劳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
以上对比可以看出,虽然非洲和拉丁美洲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许多相似的挑战,但它们在经济、教育、卫生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却存在明显的差异。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对比分析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对比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瓶颈”。
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
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目录1前言 (3)1.1国外轨道交通公司介绍 (3)1.2城市轨道交通的问题及原因 (4)1.3城市化发展迅速 (4)1.4土地开发利用面积扩大 (4)1.5城市人口增加 (5)2国内外轨道交通建设对比 (5)3、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6)4、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8)5、未来发展趋势预计 (9)5.1 网络化运营时代已经到来 (9)5.2 快速增长势头将持续较长时间 (9)5.3 排名顺序会不断变化 (9)5.4 发展模式可能会有所变化 (9)5.5 人才缺口将长期存在 (9)6结语 (10)6、1国内轨道交通发展方向 (10)6.2 国家政策明朗化 (10)6.3 建设模式选择多样化 (10)6.4 技术优化 (11)6.5 投资多元化,经营市场化 (11)6.6 管理法制化 (11)参考文献 (11)1前言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
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
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机动车辆保有里的增加,我国交通事故发生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故数据,当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5922起,死亡852人,伤5159人。
1951年至1984年的30多年间,交通事故各项指标的变化基本上是平稳的。
8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社会交通需求日益旺盛,城乡交通活动随之剧增,而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发展却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需要,道路交通事故急剧增加,尤其是1991年后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运输发展迅速,交通事故及其死亡人数急剧增长。
从1998-2002年的5年中,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绝对数呈上升趋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5%, 8.8%, 42.7%.2002年全国一般以上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77.31万起,造成10.94万人死亡、56.21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41%,3.26%, 2.85%、和7.66%.是历年之最。
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10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近年来持续攀高。
1.2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交通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l2]更重要的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频发不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口前仍然十分严峻。
道路交通事故持续多年上升。
交通事故起数从1986年的29万起上升到2002年的77万多起,年均增长6.3%。
死亡人数由5万人上升到10.9万人,年均增长5%。
去年全国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9万人,受伤56.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3. 2亿元。
中外对比看高铁如何发展
清华大学因材施教小论文浅谈中国高铁发展的问题系别:土木工程系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姓名:肖颉指导教师:过静珺、中文摘要随着我国在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为高速铁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高铁技术在我国具有巨大的潜力。
人口数量、文化素质以及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满足高铁技术发展的要求。
本文从高铁发展的必要性、管理经验以及事故处理方面论述了高铁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部分建议。
第一章前言1.1 选题背景1.1.1 什么是高铁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后车四节车厢从高架桥上坠下。
事故造成40人(包括3名外籍人士)死亡,约200人受伤。
这次高铁事故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一连串的问号:高铁是什么?怎么运营?高铁的安全度有多高?为什么要发展高铁?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一定速度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
1.1.2 高速列车发展历史(i)日本高速列车发展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实用高速铁路的国家。
1964年10月1日东海道新干线正式开通营业,高速列车运行速度达到210公里/小时,从东京至大阪间旅行时间由6小时30分缩短到3小时。
这条专门用于客运的电气化、标准轨距的双线铁路,代表了当时世界第一流的高速铁路技术水平,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由试验阶段跨入了商业运营阶段。
东海道新干线投入运营后,高速列车的客运市场占有份额迅速上升,每天平均运送旅客36万人次,年运输量达1.2亿人次。
从而使包括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在内的东海道地区,原本旅客运输十分紧张的状况一下得到了缓和,也取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及中外对比分析
2跨世纪2008年7月第16卷第7期c m s s cent u r y,J une2008,V ol l6,No.7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及中外对比分析周勇(广东金融学院经贸系,广东,广州,510521)【摘要】对中国日前的交通运输业进行分类梳理,然后对每个业种从产业内涵、中外状况、中国市场潜力及改革方向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分类;中外对比【中图分类号】u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l005—1074(2008)0r7一0002—02交通运输业需要密集的资本投入,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典犁的资本密集璎产业。
以中国大陆和香港公交业为例,香港的公共电车业没有一名售票员,而国内的无人售票车也早已在大城市流行。
另外公交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上班一族和进城务工的农村流动人口,在许多国家属于福利事业,需要政府的补贴。
闪此在公交业发展中政府的政策保护和投资重要。
交通运输业包括城市公共交通业、出租汽车业、公路运输业、铁路运输业、民航业、轨道交通业、水运业。
其中公共交通业、出租汽车业和轨道交通业是典型的生活服务业,公路运输业、铁路运输业、民航业、水运业又可细分为客运业和货运业。
客运业和货运业的相当一部分为生产服务属于生产服务业。
交通服务业可为中间品生产服务,如运送原材料、零配件,也可为生产流通服务,如运送商务人员。
但客运业和货运业同样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直接为其出行服务,也属于典型的生活服务业。
随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出行的量和质上都有相应较大幅度需求的增加。
“质”主要指安全、舒适和迅速。
1公共交通业公共交通既是城市的第一道丁序,又是最后一道丁序,在城市经济中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地位。
公共交通业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城市又集中了一个国家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因此城市公交业对于现代经济运行效率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城市交通拥塞问题较为普遍,以巴西圣保罗为例,该市现有人口2000余万,且以每年净增25万的速度继续膨胀。
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摘要:随着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也呈上升趋势。
发达国家在应对交通事故方面研究较为深入,理论和经验丰富。
本文通过对中外交通安全情况和交通事故预防措施进行对比,简要分析了我国交通安全形势严峻的原因和特点,试图找出我国在交通安全研究方面的不足。
结合我国实际合理学习借鉴国外交通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对减少我国交通事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交通安全;事故原因;事故预防;对比分析引言交通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
交通事故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公害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高达120万,受伤者多达5000万,即每天有3000多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交通事故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1%~2%。
故有人称其为“世界第一公害”、“和平时代的战争”[1]。
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交通安全问题将更加严峻。
有专家预测,至2020年,经济发达国家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基本保持稳定,但全球交通事故死伤人数将比2000年增加65%,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将达200 万。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建设时期,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面临的形势要严峻得多。
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仍处于上升趋势,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绝对数、交通事故致死率居世界第一[2]。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
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约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3%,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16%。
通过对欧美、日本等交通发达国家与我国的交通安全状况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并结合中国交通的实际情况合理借鉴这些国家在治理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对提高我国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中外对比研究
会 发 展 的 作 用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
直 接 动 力 ,新 中 国成 立 以 来 ,交 通 基 础设 施 投 资 占国 内生 产 总 值 的 比例 从 1 5 9 3年
的不足 13 %上升到 1 7 年的 1 7 98 %。其 8 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呈快速增加的态势 , 到20 0 7年交通基础设施投 资额 已占到 国 内生产总值的 56 %。尽管交通基础设施 .7 投资额低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 ,但是鉴于
座 。发达 国家 人 均 港 口保 有 量 为 1 座 / 9 亿
人 ,世界 平 均 水 平 为 1 座 /乙 ,中 国仅 1 1人
交 基 设 建 水 通 础 施 设 平 中 对比 外 研究
■ 那丹妮 于汶加。 王高尚z( 、桂林理工大学 1
为O6座 /乙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1 、 1人 /8
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基础 性和支撑性作 用 ,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
投 资 的力 度 。 有 利 于 带 动 相 关产 业 发 展 。 公路 、铁
基础标。, 要一来 平完是我 基国和展 的备经国 础家社水 设志近 的 重之年 施经会 ,程济 其度 是济发
基 础设 施 建 设 迅 猛 发 展 ,特 别 是 北 京 、 上
的 11 /0和美国的 11 见图 1 b) /3( 一 c 截 至 2 7年 ,全 球机 场保 有量 为 00
路 、机场 、港 口、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的
建 设 需 大 量 消 耗钢 材 、水 泥 、电缆 、沥 青
海等大 中城市尤为突 出。 0 8 2 0 年为应对全
球 金融 危 机 ,我 国再 次 将 加 快 基 础设 施 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中外对比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应为走出金融危机采取的短期权宜之计,而应是为满足我国工业化中期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必然和长期的选择。
同时提出,应根据我国不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结合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全面系统地规划;积极采取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比扩大内需
基础设施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其完备程度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尤为突出。
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再次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保增长,扩内需”的主要措施之一。
那么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究竟还有多大差距?其发展的空间还有多大?面对金融危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仅仅是为了摆脱困境的短期权宜之计,还是今后保障发展、拉动经济的长期举措?本文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剖析。
中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比
交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机场、码头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成倍增长,其中公路增长4倍,铁路增长1.51倍。
目前尽管我国交通设施总量增长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
截至2007年,全球公路总保有量为3297万公里,其中美国以647万公里居世界首位,其保有量接近全球总量的1/5。
中国公路保有量为35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
美国万人公路保有量近213公里,日本万人保有量94公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153公里/万人,是全球水平的3倍多。
中国万人公路保有量27公里,分别仅为全球和发达国家人均水平的1/2、1/6(见图1-a)。
2007年全球铁路保有量137万公里,仅25个发达国家就占近2/5;美国保有铁路22.7万公里,占全球的17%。
中国铁路保有量为7.8 万公里,占全球的5.7%。
2007年,世界铁路万人保有量1.96公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近5.6公里/万人,美国铁路万人保有长度约7.5公里,中国万人铁路保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发达国家的1/10和美国的1/13(见图1-b)。
截至2007年,全球机场保有量为44914座,发达国家保有量占全球保有量的45%;美国机场总保有量为14947座,占全球保有量的1/3;日本机场总保有量176座。
中国机场保有总量为467座,占全球总量的1%。
全球百万人拥有机场6座,发达国家超过21座,美国每百万人保有量达到近50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倍,中国为0.4座/百万人,分别仅为世界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17、1/53(见图1-c)。
全球规模以上港口2007年保有量721座,其中发达国家181座,占全球总量的1/4,美国11座,日本10座,中国8座。
发达国家人均港口保有量为19座/亿人,世界平均水平为11座/亿人,中国仅为0.6座/亿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8、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32(见图1-d)。
从单位国土面积交通基础设施保有量来看,我国单位面积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保有量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5、1/2、1/12和1/7(见图2 e-h)。
除公路以外,我国其它交通基础设施的单位面积保有量甚至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无论是人均还是单位国土面积保有量均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53年的不足1.3%上升到1978年的1.87%,其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呈快速增加的态势,到2007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额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67%。
尽管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额低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但是鉴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较低,而且其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
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大量消耗钢材、水泥、电缆、沥青等多种建材,需使用各类工程机械。
因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客观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间接地拉动了经济。
有利于增加就业。
基础设施施工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规模的扩大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从短期来看,可以直接缓解我国因金融危机影响而不断扩大的失业率;从长期来看,能够持续稳定地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同时带动钢铁、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劳动力需求。
有利于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和完善能够扩大我国公共交通的运营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增加运营收入。
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
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而良好的投资环境既有利于本地区企业的发展,又能够广泛吸引外资以增加市场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创新管理模式、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技术水平,进而促进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
结论及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各项交通基础设施无论是总量、人均还是单位国土面积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均有很大差距。
加快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我国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短期权宜之计,而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个战略选择。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还能够通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增加运营收入等间接地促进经济发展。
以上分析表明,虽然国家已经把基础设施建设列为近期保证经济平稳增长,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但是要落到实处,任务仍十分艰巨,为此,需要在结合国际整体经济形势的同时,针对我国具体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梯度格局,合理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从中西部地区到东部地区,从农村到城市呈现出从高到低的梯度格局。
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呈现出类似的格局。
2007年我国东西部人均公路里程相差13公里/万人;铁路相差304米/万人;而单位面积公路和铁路保有量中西部地区分别均仅为东部地区的1/3(见表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大的地区差异,使得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应合理规划建设布局,最大限度带动经济发展。
多渠道筹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大,回收期长,单纯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往往不能满足其快速扩张的需求。
随着我国基建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来源也更加丰富,从单一财政拨款向多层次、多渠道转变。
在多种资金来源中,PPP、BOT等模式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多渠道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合作模式即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模式,是指政府、盈利性企业和非盈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
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合作双方可以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
BOT(Build-Operate-Transfer)融资模式的实质是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民营化。
政府不仅可以利用BOT模式吸引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和国外资金,减轻财政负担,而且通过BOT融资模式,政府还能将公营机构建设项目的风险转移到民营机构方面,避免投资失控现象。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部分城市面临政府财力有限、国有资产比重过高、基础设施水平低等问题。
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尽快引进PPP模式和BOT模式,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
这样既能有效的减轻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分散项目的投资风险,又可以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的效率,有助于实现政府、企业、土地与金融要素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安建,王高尚等.能源与国家经济发展[M].地质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8
3.龚昕.论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经济论坛,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