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例4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解决(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页例4,练习八第l~4题。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会熟练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一类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使学生感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理解并初步掌握方程思想。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画图工具(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读一读下面的关键句,说说你的理解。

1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1

3

(2)新购图书数量的2

5

是童话书。

师:上面各题中的分数是相对于哪个量而言的?把谁看作单位“1’’?两个量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 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口头叙述数量关系,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补充。

2.复习分数乘法问题。

如果兔子的总数是30只,新购图书的数量为lOO本,会不会求出白兔的只数和童话书的本数?

学生先列式作答,再集体交流。

3.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要学习简单的用分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题的热身,回顾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步骤,为后面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条件和问题。

(2)要求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你准备选取哪些已知条件?你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发现“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

”是多余的条件。 (设计意图:读题、审题是学生能否顺利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例题之所以提供了多余的信息,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读题获取信息、通过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本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选取有用信息并阐述理由的机会。)

3.分析与解答。

(1)独立思考,理清关系。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出“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54,;哪一部分是要求的“小明的体重” ?

生:“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先画儿童的体重,把它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5份,水分的质量约占5份中的4份。画图时,要先画单位“l ”的量,然后再画它的几分之几;还要标上各部分表示什么,数量是多少。

师:根据线段图所示,儿童体重和儿童体内的水分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

生:小明的体重×45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因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分数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找准单位“1”,列出等量关系式。本

水分占体重的54

环节的教学重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通过画图弄清题意,写出等量关系式,为正确列出方程作好铺垫。)

(2)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列式计算,求出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可能有列方程解答的,也有用算术方法解答的。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设计意图:分析和解答的方法因人的喜好不同而异,只要能够理清题意,正确解答,都应该予以肯定。)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二种方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而第三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步一步进行推理计算。第一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

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设计意图:通过几种不同方法的比较和分析,体会利用顺向思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在有效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渗透方程思想,与中学课程顺利衔接。) 4.回顾与反思。

(1)反思1:我们的结果是否合理?

(2)反思2:题目中还有一条信息“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

3

”,与要求的问题有关吗?

题目为什么要列出这一条多余的信息?

(3)反思3:这道题与课前复习时所做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反思1”是通过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反思2”是对信息的分析和筛选过程进行回顾,再次强调阅读与理解题意的重要性。“反思3”是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找到共同的数量关系,学会利用旧知迁移学习新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1题和第3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做完思考:“鲜牛奶250 ml”这个条件与要求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3.完成练习八第4题。

做完思考:本题有几个要求的问题?有几条相关的信息?你是怎样筛选信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