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信道
LTE_物理信道与传输信道
![LTE_物理信道与传输信道](https://img.taocdn.com/s3/m/24188a1aa21614791711282b.png)
R0
R0
R1
R1
Two antenna ports
R0
R0
R1
R1
Not used for transmission on this antenan port
R0
R0
R1
R1
Reference symbols on this antenna port
R0
l 0
R0
l 5 l 0 l 5 l 0
主同步信号
辅同步信号
主同步信号
控制区域
数据区域
控制区域
数据区域
FS1,常规CP
FS2,常规CP
主/辅同步信号序列
主同步信号使用Zadoff-Chu序列 副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由两个长度为31的二进制序列通过交织级联产生,并且 使用由主同步信号序列决定的加扰序列进行加扰,长度为31的二进制序列以及加 扰序列都由m序列产生。
7 symbols
7 symbols
下行Unicast/MBSFN子帧
MBSFN传输时,控制区域1~3个符号 MBSFN传输时,控制区域1~2个符号
Nc subcarriers
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的通俗理解
![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的通俗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b9e5894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2.png)
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的通俗理解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是通信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互配合,确保信息的可靠传递。
本文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的概念,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来了解一下物理信道。
物理信道是指信息传输中的实际媒介,它可以是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
物理信道负责将发送方产生的信号传输到接收方。
在这个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各种干扰,如噪声、衰减等。
因此,物理信道的质量对于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传输信道则是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逻辑通路。
它通过使用各种调制解调器、编码解码器等技术手段,将发送方的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物理信道传输的模拟信号,并在接收方将模拟信号重新转换为数字信号。
传输信道的作用是确保信息在物理信道上的正确传输。
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物理信道提供了传输信道所需的物理媒介,而传输信道则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优化物理信道的传输效果。
可以说,传输信道是物理信道的一种抽象和扩展,它通过引入各种信号处理和纠错技术,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通信需求和环境条件。
例如,在有线通信中,常用的物理信道包括铜缆、光纤等;而在无线通信中,常用的物理信道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等。
传输信道则根据具体的通信标准和技术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器、编码解码器等设备。
总结起来,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是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概念。
物理信道提供了信息传输的物理媒介,而传输信道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优化物理信道的传输效果。
它们相互配合,确保信息的可靠传递。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通信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对于建立稳定、高效的通信系统至关重要。
无线传输信道的特性
![无线传输信道的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61902f0fd15abe23482f4ded.png)
通信工程专业研究方法论无线传输信道的特性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毕红军2014年8月目录一、引言: (2)二、无线电波传播频段及途径 (3)2.1无线电波频段划分 (3)2.2无线电波的极化方式 (3)2.3传播途径 (4)三、无线信号的传播方式 (4)3.1直线传播及自由空间损耗 (5)3.2 反射和透射 (6)3.2.1斯涅尔(Snell)定律 (6)d 功率定律 (7)3.2.2 43.2.3断点模型 (8)3.3绕射 (9)3.3.1单屏或楔形绕射 (9)3.3.2多屏绕射 (10)3.4散射 (12)四、窄带信道的统计描述 (14)4.1不含主导分量的小尺度衰落 (14)4.2含主导分量的小尺度衰落 (16)4.3多普勒谱 (16)4.4大尺度衰落 (17)五、宽带信道的特性 (18)5.1多径效应对宽带信道的影响 (18)5.2多普勒频移对宽带信道的影响 (21)六、总结 (22)七、参考文献 (23)一、引言:各类无线信号从发射端发送出去以后,在到达接收端之前经历的所有路径统称为信道。
如果传输的无线信号,则电磁波所经历的路径,我们称之为无线信道。
信号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传输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复杂的传播路径,包括直射路径、反射路径、衍射路径、散射路径以及这些路径的随机结合。
同时,电波在各种路径的传播过程中,有用信号会受到各种噪声的污染,因而会出现不同情形的损伤,严重时会使信号难以恢复。
无线信号在传播时,不仅存在自由空间固有的传输损耗,还会受到建筑物、地形等的阻挡而引起信号功率的衰减和相位的失真,这种衰减还会由于移动台的运动和信道环境的改变出现随机的变化。
下面将讨论无线传输信道的主要特性。
二、无线电波传播频段及途径2.1无线电波频段划分现代的数字通信系统频谱主要集中在300KHz到5GHz之间,尤其是500KHz到2GHz之间的频段使用更密集,比如GSM系统使用的是900MHz和1800MHz,WCDMA系统使用的是1940MHz—1955MHz和2130MHz—2145MHz。
5G(NR)网络中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及映射
![5G(NR)网络中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及映射](https://img.taocdn.com/s3/m/bce2ae7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0.png)
在5G(NR)网络中媒体接入控制层MAC)是为无线链路控制(RLC)层提供服务的逻辑信道。
逻辑信道根据它所携带信息类型定义一般被分为:控制信道(用于传输控制和配置信息)和传输信道(用于用户数据的传输)。
1.5G(NR)网络中的逻辑信道o BCCH(广播控制信道):用于传送系统信息从网络到小区覆盖用户端的传输。
在接入网络前,用户需获取系统信息来获取系统配置。
BCCH信道用于5G(NR) 的独立(SA)组网方式,对于非独立组网(NSA),系统信息由LTE小区提供,没有BCCH。
o PCCH(寻呼控制信道):这是用来寻呼终端的信道,其所属小区网络侧并不知道。
因此,寻呼消息在多个小区中发送。
与BCCH PCCH相同用于独立(SA)组网,对于非独立组网(NSA) ,寻呼消息由LTE小区提供,没有PCCH.。
o CCCH(公共控制信道):它是用来传输对UE接入进行控制信息的信道;o DCCH(专用控制信道):它用于对UE进行专门控制信息传送/ 接收的信道。
这个信道用于(UE单独)专用配置的信道,如不同的层参数设置不同。
o DTCH(专用传输信道):它用于将用户数据传送/接收到用户终端。
这是传输所有(用户)单独上行和下行用户数据的逻辑信道。
2.5G(NR)网络中的传输信道传输信道是通过无线接口传输信息的方式和特点。
在物理层,MAC层均以传输信道的形式进行服务。
传输信道上的数据被编排成传输块。
o BCH(广播信道):它用于传输BCCH系统信息,也就是主信息块(MIB)。
根据规范它有一个固定的传输格式;o PCH(寻呼信道):用于从PCCH逻辑信道下发寻呼信息。
PCH支持不连续接收(DRX),允许设备在预定的时间瞬间唤醒接收PCH消息以节省电池电量。
o DL-SCH(下行共享信道):这是5G(NR)传输下行数据的主要传输信道。
它支持动态速率自适应和信道调度、HARQ和空间复用等关键特性。
DL-SCH还用于传输某些部分没有映射到BCH的BCCH系统信息。
信道传输速率有什么影响因素?
![信道传输速率有什么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f4e6344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b.png)
信道传输速率有什么影响因素?一、信号带宽信号带宽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占据的频带宽度。
带宽越大,信号的传输速率也就越高。
因为在传输过程中,信号需要占用一定的频谱资源,带宽越宽,传输的数据量也就越大。
二、信噪比信噪比是指信号与噪声的比值。
噪声是由于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而产生的随机信号,会降低信号的质量和传输速率。
信噪比越高,表示信号相对于噪声的强度越大,传输速率也就越高。
通常情况下,我们希望保持较高的信噪比,以提高信道传输速率。
三、调制方式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不同的调制方式会对传输速率产生影响。
例如,调幅是通过改变载波的幅度来传输信号,而调频是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传输信号。
一般来说,调频的传输速率要高于调幅。
四、传输介质传输介质也对信道传输速率有一定的影响。
光纤作为一种高速传输介质,具有大带宽、小损耗等优点,所以它在传输速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而另一些传输介质,如铜缆,传输速率则相对较低。
五、编码方式编码方式是指对数字信号进行特定编码以便在信道上传输的方法。
不同的编码方式对传输速率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有些编码方式可以实现数据压缩,从而提高传输速率。
因此,在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和传输速率要求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信道传输速率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信号带宽、信噪比、调制方式、传输介质和编码方式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传输参数,以提高信道的传输速率。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对信道传输速率产生影响,需要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信道传输能力的指标
![信道传输能力的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839ae7c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7.png)
信道传输能力的指标信道传输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数据量。
它是衡量信道传输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信道传输能力的指标,并探讨其相关概念和应用。
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衡量信道传输能力的指标。
第一个指标是数据传输速率,即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位数。
常见的单位有bps (比特每秒)、Kbps(千比特每秒)、Mbps(兆比特每秒)等。
数据传输速率直接影响着信道的传输能力,通常情况下,数据传输速率越高,信道传输能力越大。
除了数据传输速率,信道的带宽也是衡量传输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带宽是指信道能够传输的频率范围,通常以Hz为单位。
带宽越大,信道传输能力越高,能够传输更多的数据。
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调制技术和编码方式来提高信道的传输效率,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除了数据传输速率和带宽,误码率也是衡量信道传输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误码率是指在信道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比例。
误码率越低,信道传输能力越强,能够更可靠地传输数据。
为了降低误码率,通信系统通常会采用差错控制编码和纠错编码等技术,以提高信道传输的可靠性。
另外一个重要的指标是信噪比(SNR),它是信号与噪声功率之比。
信噪比越高,表示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噪声干扰越小,信道传输能力越强。
在实际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信噪比,通常会采用调制技术、功率控制和多天线等技术手段。
时延也是衡量信道传输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时延包括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等。
传输时延是指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传播时延是指信号在信道中传播所需的时间;处理时延是指数据在通信设备中处理所需的时间;排队时延是指数据在队列中等待处理所需的时间。
时延越小,信道传输能力越高,能够更快速地传输数据。
信道传输能力的指标包括数据传输速率、带宽、误码率、信噪比和时延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信道传输的性能和可靠性,对于设计和评估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a第7章 移动通信传输信道的特性
![a第7章 移动通信传输信道的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de036e53b307e87101f6963c.png)
16
7.1.1 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及传输特点
图7-3 我国大陆陆地移动通信2G频谱使用和3G新增频谱输特点
• (1)移动性 • 移动性包括设备移动性(Equipment Mobility)和用 户移动性(User Mobility)。设备移动性是用户移动 性的基础,它使得移动设备能够不受位置限制地保持 原有的通信;用户移动性则允许移动用户在任何地点 使用任何形式的终端设备实现通信。为了支持移动终 端和移动用户的移动性,移动通信网络需要建立一套 有效的移动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机制。 移动台发送信息的过程比较简单,它首先向网络请求 一定的资源,然后就能够与网络实现信息交互了。
711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及传输特点图71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bts设有无线收发信机和天馈线等设备每个bts都有一个可靠通信的服务范围称为无线小区简称小区cell移动网络就是由若干个这样的小区所构成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如果采用正六边形的小区对服务范围进行覆盖往往可以在频谱利用率网络规划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进行移动网络覆盖分析的时候经常采用正六边形小区覆盖其结构非常类似蜂窝所以又可以把小区制移动通信系统称为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1)新增第三代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 • ① 核心工作频段 • 频分双工(FDD)方式:1920~1980MHz/2110~2170MHz ,共120MHz。 • 时分双工(TDD)方式:1880~1920MHz/2010~2025MHz ,共55MHz。
14
7.1.1 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及传输特点
21
7.1.1 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及传输特点
• (5)移动终端要求高 • 移动终端作为用户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设备,必须具 有普通电话终端的基本特性,以及无线收发的能力, 除此之外,考虑到移动性的特点,还会有不同的要求 。对面向个人用户的手机终端,主要要求是体积小、 质量轻、省电、操作简单和携带方便,当然,随着技 术的进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手机仅仅具备通话功能 ,而在娱乐、文档处理、多媒体应用等方面都提出了 新的要求,因此智能手机已经逐渐取代普通手机,成 为市场的主流终端。车载台和机载台除要求操作简单 和维修方便外,还应保证在振动、冲击、高低温变化 等恶劣环境中正常工作。
信道传输特性详解演示文稿
![信道传输特性详解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c3fdc56f240c844768eaee50.png)
4.2 电缆信道性能指标
按照国际布线标准ISO/IEC 11801-2002、ANSI/TIA/EIA 568及 国家标准GB 50311-2007、YD/T 1092-2001,描述平衡电缆信道 (Balanced Cabling Links)性能的电气特性参数有直流环路电阻、 特征阻抗、回波损耗、衰减、串扰、时延等,其中与信道长度 有关的参数,如衰减、直流环路电阻、时延等;与对绞电缆纽 距相关的参数有:特征阻抗、衰减、串扰和回波损耗等。按照 GB 50311-2007关于综合布线电缆系统A、B、C、D、E和F的分 级情况,不同布线系统级别的具体性能指标也不相同。
表 4.1 对绞电缆带宽
电缆级别 支持带宽范围/MHz
5类
1~100
5e类 6类 7类
1~100 1~250 1~600
图 4.5 吞吐率
2.传输速率
(1)调制速率
调制速率表示信号在调制过程中,单位时间内调制信号波 形的变换次数,即单位时间内所能调制的次数,简称波特 率,其单位是波特(Baud),它是以电报电码的发明者法国人 波特(Baud)的名字来命名的。如果一个单位调制信号波的时 间长度为T(s),那么调制速率RB定义为:
图 4.4 光缆经电信间直接连接至设备间
4.1.2 数据传输的主要指标
1.带宽或吞吐率
带宽(Bandwidth)本来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由于一个特定的信号往往 是由许多不同的频率成份组成的,因此一个信号的带宽是指某个信号的各种不同
频率成份所占据的频率范围。目前常用对绞电缆带宽等级如表4.1所示。
信道传输特性详解演示文稿
优选信道传输特性
4.1.1信道和链路
1.信道和链路的概念
信道(Channel)是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俗地说,信道是指以 传输介质为基础的信号通路。具体地说,信道是指由有线或无线电线路提供 的信号通路;抽象地说,信道是指定的一段频带,它让信号通过,同时又给 信号以限制和损害。信道的作用是传输信号。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对信道可以从下面两种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一种是将 传输介质与完成信号变换功能的设备都包含在内,统称为广义信道。另一种 是仅指传输介质(如对绞电缆、同轴电缆、光纤、微波、短波等)本身,这类 信道称为狭义信道。 对信道分类的方法很多,按照信道所采用传输介质的不同,可将信道分为有 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从综合布线系统的角度讲,信道是指连接两个应用设备的端到端的传输通道, 它包括了设备电缆、设备光缆和工作区电缆、工作区光缆。
信道传输的速率与信道带宽之间的关系
![信道传输的速率与信道带宽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1db419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8.png)
信道传输的速率与信道带宽之间的关系展开全文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
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种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it/second),记作bps。
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S=1/T(bps)其中,T为发送每一比特所需要的时间。
例如,如果在通信信道上发送一比特0、1信号所需要的时间是0.001ms,那么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 000 000bps。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和Gbps。
其中:1kbps=103bps 1Mbps=106kbps 1Gbps=109bps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在现代网络技术中,人们总是以“带宽”来表示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与“速率”几乎成了同义词。
信道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可以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与香农(Shanon)定律描述。
奈奎斯特准则指出:如果间隔为π/ω(ω=2πf),通过理想通信信道传输窄脉冲信号,则前后码元之间不产生相互窜扰。
因此,对于二进制数据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Hz)的关系可以写为:Rmax=2.f(bps)对于二进制数据若信道带宽B=f=3000Hz,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6000bps。
奈奎斯特定理描述了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香农定理指出: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的关系为:Rmax=B.log2(1+S/N)式中,Rmax单位为bps,带宽B单位为Hz,信噪比S/N通常以dB(分贝)数表示。
若S/N=30(dB),那么信噪比根据公式:S/N(dB)=10.lg(S/N)可得,S/N=1000。
若带宽B=3000Hz,则Rmax≈30kbps。
数字信号的信道传输
![数字信号的信道传输](https://img.taocdn.com/s3/m/7932f8d205087632311212a4.png)
1 N 2 1 N 2 2 2 ( I Q ( I Q ) j j) j j 其定义式为: N j 1 N j 1 MERdB 10log 20log N N 1 2 2 1 2 2 (I j Q j ) ( I Q j j) N j 1 N j 1
MER是一个统计测量,其主要局限是不能捕捉到周期性的瞬间的 测量。在周期性的干扰下测得的MER可能很好,但BER值却很差。 但总的来说MER还是一个很好的反映QAM信号的指针,同时也是 一个相当有用的故障排除辅助工具,MER是一个很多传送码的平 均值,所以它不像BER是一个判断数据错误的好工具。
2.信道中在噪声衰
落和干扰
a.平坦衰落 如果汽车无线信道在一定 带宽Bc内有恒定的增益和
线性相位响应,而且这个 带宽要大于送信号的带宽 Bs,即Bc > Bs.么接收的 信号会承受平坦衰落。如 果信道增益随时间而变, 接收到的信号的幅度就会 改变,即接收到的信号r(t) 的幅度随时间变化。但它 的谱R(f)与当初发射信号 的谱S(f)一样,即所有S(f ) 中的频率成分方承受同样 的衰减和相移。
Q
载波幅度 座点位置 载波相位
Q
I
I
64 QA M 星 座 图
1.数字信号几个表征量
3)比特误码率BER (Bit Error Ratio) BER 是符号被推挤进入相邻 符号范围从而导致那些符号 被误解的概率。可用误比特 率 Pb 或误符号率 Ps 来表示。 通常以10的n次方来表示,例 如测量得 3E-5 表示在十万次 传送码有 3 个误码,误码数目 在阈值内,可以通过信道编 码来纠错,达到E-11以上。
式中,n为路径损耗指数,它表明路径损耗是以怎样的速率随距离 的增加而增加的;d0为距离基准,由距发射机不远处的测量值选 定;d为发射机和接收机相隔的距离。在自由空间中,路径损耗指 数为2;对于典型的室外环境,其值为3~5。在有密集的建筑物或 树木的环境中,路径损耗指数可超过8。
8.4WCDMA的信道结构
![8.4WCDMA的信道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345e9fdf705cc1755270993.png)
(1)下行传输信道主要包括以下信道: 广播信道(BCH):属于公共传输信道,通过基本公共控制 信道(PCCPCH)发送,用于发送系统及小区的配置信息。 前向接入信道(FACH):属于公共传输信道,通过辅助公 共控制信道(SCCPCH)发送,用于本小区内对某已知移动 台的控制信息发送。 寻呼信道(PCH):属于公共传输信道,通过辅助公共控制 信道(SCCPCH)发送,用于向终端发起呼叫等。 共享传输信道(DSCH):属于公共传输信道,用来传送专 用用户数据或控制信息。 下行公共分组信道:属于公共传输信道,用于用户分组数据 的下行传输。 下行专用传输信道(DCH):是唯一的一种专用信道类型, 该传输信道通过下行专用数据物理信道(DPDCH)发送, 用于传输针对某移动台的数据信息或随路控制信令。
逻辑信道 PCCH BCCH CCCH CTCH DCCH DTCH 传输信道 PCH BCH FACH DCH DSCH
图8-10 下行链路映射关系图
上行链路: 逻辑信道 CCCH DCCH DTCH 传输信道 RACH DCH CPCH
图8-11 上行链路映射关系图
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它们的映射关系如图8-12所示:
物理信道 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 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 随机接入信道(RAC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公共业务信道(CPCH) 公用物理数据信道(CPDCH) 公共导频信道(CPICH) 广播信道(BCH)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 前向接入信道(FACH) 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 寻呼信道(PCH) 同步信道(SCH) 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SC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1)控制信道 广播控制逻辑信道(BCCH):下行链路,用 于承载系统的广播控制信息。 寻呼控制逻辑信道(PCCH):下行链路,用 于承载并发出系统的寻呼信息。 专用控制逻辑信道(DCCH):上下行链路均 有,用于UE与RNC间发送点对点的专用控制信息。 公共控制逻辑信道(CCCH):上下行链路均 有,用于网络和UE之间发送公共控制信息。
LTE信道详解
![LTE信道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cc553e07c1cfad6195fa741.png)
LTE信道详解信道及信号逻辑、传输、物理信道逻辑、传输、物理信道映射逻辑信道定义传送信息的类型,这些数据流是包括所有用户的数据。
传输信道是在对逻辑信道信息进行特定处理后再加上传输格式等指示信息后的数据流。
物理信道是将属于不同用户、不同功用的传输信道数据流分别按照相应的规则确定其载频、扰码、扩频码、开始结束时间等进行相关的操作,并在最终调制为模拟射频信号发射出去;不同物理信道上的数据流分别属于不同的用户或者是不同的功用。
下行信道映射关系上行信道映射关系对于上行来说,逻辑信道公共控制信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H以及专用业务信道DTCH都映射到上行共享信道UL-SCH,对应的物理信道为PUSCH。
上行传输信道RACH 对应的物理信道为PRACH。
对于下行来说,逻辑信道寻呼控制信道PCCH对应的传输信道为PCH,对应物理信道为PDSCH承载;逻辑信道BCCH映射到传输信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映射到BCH,对应物理信道PBCH,主要是承载MIB(MasterInformationBlock)信息,另一部分映射到DL-SCH,对应物理信道PDSCH,承载其它系统消息。
CCCH、DCCH、DTCH、MCCH (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都映射到DL-SCH,对应物理信道PDSCH。
MTCH (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承载单小区数据时映射到DL-SCH,对应物理信道PDSCH。
承载多小区数据时映射到MCH,对应物理信道PMCH。
物理信道简介物理信道:对应于一系列RE的集合,需要承载来自高层的信息称为物理信道;如PDCCH、PDSCH等。
物理信号:对应于物理层使用的一系列RE,但这些RE不传递任何来自高层的信息,如参考信号(RS),同步信号。
下行物理信道:PDSCH: PhysicalDownlink 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
主要用于传输业务数据,也可以传输信令。
传输信道通信原理
![传输信道通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2a726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8.png)
传输信道是连接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通信设备之间的传输媒介,是信号传输的通道。
根据传输媒质的不同,信道可以分为两大类: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
无线信道中,信号的传输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来实现的。
电磁波的传输主要分为地波、天波(或称为电离层反射波)和视线传播三种。
地波传播是频率较低(约2MHz以下)的电磁波趋于沿弯曲的地球表面传播,有一定的绕射能力。
这种传播方式称为地波传播,在低频和甚低频段,地波能够传播超过数百千米或数千千米。
由于电离层不均匀性,使其对在这一频段入射的电磁波产生散射。
这种散射信号的强度与30MHz以下的电离层反射信号强度相比要小的多,但仍然可以用于通信。
对流层散射是由于对流层中的大气不均匀性产生。
有线信道中,传输电信号的有线信道主要有三类,明线、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
明线是平行架设在电线杆上的架空线路。
在通信过程中,信道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噪声、干扰、衰减等,这些因素会导致信号的质量下降,甚至无法正常通信。
因此,需要对信道进行优化和设计,以最大程度地减小这些因素的影响,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0496a9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b.png)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文章标题:深度解析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1. 介绍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作为数字电视技术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质量。
要深入了解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需要从其历史、技术要点和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2. 历史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的历史需要被关注。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数字电视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终于于2004年颁布了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该标准不断得到完善和更新,现已成为我国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基石。
3. 技术要点需要从技术要点的角度深入探讨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
该标准采用了何种传输技术和频率划分?在信号编码、调制和传输过程中又有哪些关键参数和指标?通过对这些技术要点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的特点和优势。
4. 发展趋势随后,我们需要关注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的发展趋势。
数字电视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未来,随着5G、8K等新技术的兴起,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也将影响到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的发展方向。
5. 总结和回顾通过对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一重要的技术标准。
与此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我国数字电视技术发展趋势,为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为我国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坚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过对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的深度解析,我们对这一重要的技术标准有了深刻的了解。
希望我们的文章可以让您对这一主题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技术要点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的技术要点包括传输技术、频率划分、信号编码、调制和传输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指标等方面。
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总结
![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a3d551f7c1cfad6185fa7ba.png)
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总结(共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总结班级学号姓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通信的信道的特性对整个系统有着巨大的影响。
1、无线信道的概念要想搞明白无线信道具有哪些特性,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无线信道。
信道是对无线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通路的一种形象比喻,对于无线电波而言,它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其间并没有一个有形的连接,它的传播路径也有可能不只一条,但是我们为了形象地描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工作,我们想象两者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道路衔接,把这条衔接通路称为信道。
信道具有一定的频率带宽,正如公路有一定的宽度一样。
与其它通信信道相比,无线信道是最为复杂的一种,其衰落特性取决于无线电波传播环境。
不同的环境,其传播特性也不尽相同。
无线信道可能是很简单的直线传播,也可能会被许多不同的因素所干扰,例如:信号经过建筑物,山丘,或者树木所有反射而产生的多径效应,使信号放大或衰落。
在无线信道中,信号衰落是经常发生的,衰落深度可达30。
对于数字传输来说,衰落使比特误码率大大增加。
这种衰落现象严重恶化接收信号的质量,影响通信可靠性。
移动信道与非移动点对点无线信道相比,信号传输的误比特率前者比后者高106倍。
另外,在陆地移动系统中,移动台处于城市建筑群之中或处于地形复杂的区域,其天线将接收从多条路径传来的信号,再加移动台本身的运动,使得信号产生多普勒效应,并且信道的特性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增加了信号的不确定性,使得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无线信道多变且难以控制。
所以,与传统模型相比,无线信道多径数目增多,时延扩展加大,衰落加快。
2、无线信道的特性信号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传输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复杂的传播路径,包括直射路径、反射路径、衍射路径、散射路径以及这些路径的随机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5
光纤的特性
5) 抗干扰性 • 光纤电磁绝缘性能好,不受外界的电磁干扰与噪声的 影响; • 光纤无串音干扰,不易被窃取,安全性好。 • 光纤误码率低,在10-5~10-6之间。 6) 价格 • 光纤价格远高于其他线缆。
36
光纤信道的组成
• 光纤信道的基本部件是光源、光调制器和光探测器。 光发射机 光 源 光 调 制 器 光中继器 光 探 测 器 判 决 光 再 源 生 光接收机 光 探 测 器 放 大
23
EIA/TIA568布线标准
• 双绞线与RJ-45接口的连接顺序:
EIA/TIA-568A
EIA/TIA-568B
• 注意:1、2是一对,用于发送数据(DTE),3、6是 一对,用于接收数据(DTE) 。
24
双绞线的性能指标
• 近端串扰(NEXT,Near-End crossTalk): – 指一对导体的信号在另一对导体上发生的耦合现象。 – 近端串扰与线缆类别、连接方式、信号的频率等有关。 • 衰减: – 信号沿着链路传播损失的能量(dB)。 – 衰减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大。 • 特性阻抗: – 链路在 规定的工作频率范围内呈现的电阻。 – 链路的特性阻抗与标准值之差不得超过20Ω。
• 脉冲噪声也称为冲击噪声,它将引起一连串的数
据比特出错,它是数据传输差错的主要根源。
• 脉冲噪声产生的干扰很难消除,只能采用差错控
制的方法来实现可靠传输。
15
有损耗条件下的最大传输速率
有噪声条件下的信道最大传输速率,仙农 的结论是:在有噪声信道上,若带宽为H, 信噪比为S/N,那么最大数据速率M为 M=Hlog2(1+S/N)bps 其中H为带宽,单位为赫(HZ),S/N为 信一噪比。
• 由不同频率分量的传播速度不一致所引起的失真,称为相 位失真或时延失真。
9
通信的噪声
•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接收到的信号往往与发送
的信号不一致。这是因为除了在传输过程中产 生的各种畸变之外,还额外混入了一些有害信 号。 • 我们把这些额外混入的非期望信号称为噪声。 • 噪声是影响数据传输质量的主要因素。
25
2. 同轴电缆(Coaxial Cabel)
• 同轴电缆由外绝缘层、外导体、内绝缘层和内导体四个 部分组成,绝缘效果较好,误码率较低,是早期局域网 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传输介质。
外绝缘层
外层导体
内绝缘层
内导体
26
同轴电缆的种类
• 局域网中主要使用50Ω和75Ω两种同轴电缆。 • 后者带宽高,既可传输数字信号,又可传输模拟信号, 可以分频; • 前者用于基带传输,分为细缆和粗缆两类。
3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信道
• 三种信道的结构:
数据信号
发送器 监测信号 发送器 数据信号 监测信号 数据信号 发送器 接收器 接收器
单工通信
半双工通信
接收器
发送器
接收器
监测信号 数据信号
全双工通信
发送器
接收器 监测信号
4
传输损耗
传输损耗:
信号(电磁波)沿通信传输介质传播过程中单位长度上的能量损耗。 单位:dB/km。 克服传输损耗而导致的数据失真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①接收到的信号必须有足够的强度; ②信号必须比收到的噪声维持一个更高的电平; ③在模拟信号传输中,衰减是频率的增量函数。 解决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①、②问题可用放大器或中继器来增强 信号的能量,但同时噪音分量也会增强,以至引起信号畸变;解决 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的①、②问题可使用中继器,把数字信号恢复 为“0、1”的标准电平后继续传输。 解决③的技术手段是使在某个频带内的频率衰减趋于相等或使用高 频放大器将高频放大。
• 分贝是两个功率电平p1和p2差别的度量,是无 量纲的量: D=10lg(p1/p2) 单位:dB
7
衰减和增益的计算
例:如果10mW功率的信号加到传输线上,而在某距离上测得的功率是
5mW则在这段线路上的衰减为
Loss=10lg(5/10)=10×(-0.3)= -3(dB) • 分贝有时也用来度量电压或电流的差别:
28
光纤的种类
• 按制作材料划分:石英光纤、多组分玻璃光纤、 塑料光纤、氟化物光纤 • 按传输模式划分:单模光纤、多模光纤 • 按折射率分布划分:突变型光纤、渐变型光纤、 三角形光纤、W型光纤 • 按工作波段不同划分:短波长光纤、长波长光纤、 超长波长光纤
29
光纤的特性
1) 物理特性 • 光纤主要由纤芯和包层组成的双圆柱体(双圆柱体直径不 到0.2mm )外加塑料护套构成。 • 一根光缆可以包含二至几百根光纤。光缆由光纤、加强芯 和填充物加上外套构成。
• 双绞线分为有屏蔽双绞线(STP)和无屏蔽双绞线(UTP) 两种。STP在数据传输时可减少外界的电磁干扰,相对稳 定性较高。 • EIA/TIA568标准中制定了有屏蔽双绞线和无屏蔽双绞线 的技术规范。
21
RJ-45连接器
22
EIA/TIA的UTP布线标准
• EIA/TIA为UTP 制定了包括5个类的布线标准: – 1类线:用于电话传输; – 2类线:含4对双绞线,可用于电话传输和最高为4Mbps 的数据传输; – 3类线:含4对双绞线,可用于最高为10Mbps的数据传 输,适用于10 Base T网络; – 4类线:含4对双绞线,可用于最高为16Mbps的数据传 输,适用于Token Ring网络和10 Base T网络; – 5类线:含4对铜芯双绞线,可用于100 Mbps的高速以太 网。
5
衰减和增益
• 在通信系统中,当信号沿着介质传输时,其能 量会受到损失而衰减,称为通信的衰减。 • 衰减导致系统输出端的电功率小于输入端的电 功率。因此,应在信道上设置信号放大装置, 以增强信号。
• 若通信系统输出端的电功率大于输入端的电功 率,则表明信号在系统中得到了增益。
6
分贝
• 通常用分贝来表示衰减和增益。
–
3) –
但光信号也可能由于色散和时散的原因导致时延失 真。多模光纤的时散较为严重。
光纤通常采用点-点的连接方式。
连通性
34
光纤的特性
4) 传输距离
•
•
– –
光纤传输衰减小,中继距离远(≥2Km),覆盖范围广。
光纤传输损耗的因素:
吸收损耗:和光纤材料有关。光波通过光纤时,有一部分光 能变成热能,造成光功率损失。 散射损耗:指光通过密度或折射率不均匀的物体时,除了光 的传播方向以外,在其它方向也可以看到光这种现象称为光 的散射。 辐射损耗:光纤应用时弯曲,使光纤内导波模式变为辐射模 式所致
软介质–无线传输介质(非导向传输介质):
–
信号的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
• 无线电波(wireless radio):微波、红外线、激 光、卫星线路。
18
传输介质的特性
传输介质的特性对数据传输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1)物理特性:介质的物质构成、几何尺寸、机械特性、
温度性能、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质。 (2)传输特性:衰减特性、频率特性和适用范围。 (3)连通特性:允许点-点连接或多点连接。 (4)抗干扰特性及干扰性:对外界噪声的承受能力和影响。
13
串话
• 串话是一个通路的信号在相邻的另一个通路引起
的干扰现象。这是由于信号线路之间的电磁感应 引起的有害耦合。 • 为了消除线路之间的有害耦合,可以将每一对线 拧成一定扭绞节距的线缆。
14
脉冲噪声
• 脉冲噪声是由于电火花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突发振 幅很大、持续时间比间隔时间短得多的离散脉冲
耦合到信号通路中的干扰。
接收机产生的噪声均可以等效成热噪声。
• 热噪声属于高斯白噪声,其概率密度函数满足正态分布统 计特性,同时它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是均匀分布的(常数)。 • 热噪声始终存在,不可排除。
12
交调噪声
• 不同频率的信号进入通信系统后,由于通信系统
的非线性,将在系统的输出端产生这些频率之间 的差频信号或倍频信号及其组合。 • 我们将这种附加的频率干扰称为交调噪声。 • 交调噪声可以通过人为校正系统的非线性部分得 到补偿。
多模光纤
输入脉冲 输出脉冲
输入脉冲
单模光纤
输出脉冲
32
常见光纤接头
FC-PC型光尾纤接头外形图
SC-PC型光尾纤接头外形图
ST-PC型光尾纤接头外形图
FC/PC-SC/PC型光尾纤外形图
33
光纤的特性
2) – 传输特性
–
光纤传输的是光信号,只能单向传输。
光信号的频率高、频带宽、传输速率高(能超过 KMbps ),信道容量大。
2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信道
• 按照信道上的信号的传输方向分为:
1. 单工信道:信号只能沿一个方向传送,任何 时候都不能改变传输方向。 2. 半双工信道:信号可沿两个方向交替传送, 但同一时间只能沿一个方向传送信号。 3. 全双工信道:信号可同时沿两个方向传送。 相当于两个相反方向的单工信道的组合。
–
–
细缆:直径0.25英寸,传输距离约200米(185 米);
粗缆:直径0.5英寸,传输距离500米
27
光缆(Fiber Optical Cabel)
• 光缆由许多细如发丝的光导玻璃纤维或塑胶纤维,外加绝缘 护套组成,能将外在的干扰彻底隔绝。 • 传输质量稳定,带宽极高,其传输速率远远高于双绞线和同 轴电缆,但价格极为昂贵。
16
有损耗条件下的最大传输速率
• S/N信噪比是确定一个传输系统性能的最重要参
数之一。它是信号的功率与呈现的噪声功率之比。 通常以分贝(dB)来作为S/N的单位。 • S/N 愈高,表示信号质量愈高,对远距离通信来 说,意味着需要的中间转发器愈少。
173.Βιβλιοθήκη 常用的传输介质1. 硬介质–有线传输介质(导向传输介质): – 信号的电磁波沿着固定媒体(铜线或光纤)传播。 • • • 2. 双绞线(twisted pair):非屏蔽双绞线(UTP) 和屏蔽双绞线(STP)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细缆和粗缆 光纤(fiber):单模和多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