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军民融合产业研究评述及展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82%
表 3 研究机构发文量 top10
序号
机构
发文量 序号
机构
发文量
1 西北工业大学
76
西南科技大学
3
2 西安财经学院
57
湘潭大学
2
3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4 8
北京理工大学
2
4 当代贵州杂志社 4 9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2
5
西北大学
3 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2
30 28
25
20
16
15
对文献进行基金支持情况分析发现,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有 7 篇,占比最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 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 1 篇,占比最低 (见下页图
窑4窑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xdgyjjxxhx@163.com
第9卷
2)。目前,军民融合产业研究的论文成果较为缺乏基
金支撑,其中具有项目支撑的仅 25 篇,但项目基金
与军民融合产业相关的论文发文量前三名的研 究机构是西北工业大学、西安财经学院、国防科学技 术大学(见表 3),这说明当前我国军民融合产业研 究形成了以高校为主体、国防科技类机构广泛参与 的研究机构集群,但尚未形成较为稳定、具有较大影 响力的研究阵地。
表 2 期刊发表数量 top10
序号
期刊
1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表 1 作者及其所属机构 top8
序号 作者
机构
文献数
1 周斌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西北大学 2
2 赵纯凯
湘潭大学
2
3 刘敏
西安财经学院
2
4 杜鹏城
当代贵州杂志社
2
5 许达哲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2
6 张近乐
西北工业大学
2
7 郝振辉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1
8 湛泳
湘潭大学
1
通过对期刊发表量进行梳理(表 2),排名前三 的分别是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中国军转民》、 《国 防 科 技 工 业》, 占 比 分 别 为 22.54% 、19.72% 、 7.04%,可以发现军民融合产业相关论文的发表主要 集中在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期刊之中,经济类型的 期刊相对较少。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国军民融合 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相关 资料比较困难,也很难保障资料的真实客观性,从而 导致研究范围比较受限;同时也表明我国军民融合 产业相关研究程度不深,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1]。
“军民融合”是我国学者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
题,但在军民融合产业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在中国
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中以主题“军民融合产业”
及关键字“产业”进行检索,发现在 2000 年至 2018
年这一时间段内,相关研究文章总计 112 篇,图 1 反
映了文献年际数量变化。
40
35
30
25
20
15
10
有的学者基于产业集群视角进行了体系研究。 乔玉婷、曾立[6]等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竞争力现况 进行分析,构建了以资源基础、企业结构、市场、政府 政策和社会环境为评价指标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竞 争力体系,在分析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特性基础上,提 出建立依托型、互动型和嵌入型三大军民融合发展 模式。董晓辉[7]认为构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体系,其
一些学者从产业结构视角入手,提出了构建军 民融合产业体系的对策。鲍晓敏[4]提出在产业结构 调整、组织结构整合、“军民一体化”战略目标实施等 方面建立国防工业的寓军于民发展体系;张春宇[5] 在研究的过程中主从产业组织入手,对军民融合产 业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应积极开拓相关市场, 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产业 组织管理结构,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
2
《中国军转民》
发文量 16 14
占比 22.54% 19.72%
3
《国防科技工业》
4
《当代贵州》
5
7.04%
4
5.63%
5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3
6
《国防》
3
7
《科技进步与对策》
2
4.23% 4.23% 2.82%
8
《中关村》
2
9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
2.82% 2.82%
10
《企业改革与管理》
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路径探索方面,学者大多 注重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完善 法律制度,增设管理机构,这些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但由于各地区的产业基础和资源 不同,实施路径也应有相应调整,而现有的针对地区 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和方案少之又少。 5 军工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朱向梅, 姚 露, 王 婧, 高 娜, 郭韶华
(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摘 要: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对象,分别从文献年际变化情况、研究机构及研究主题等方面阐述了军民融合产
业研究现状;并围绕军民融合产业的概念、产业体系、发展路径等几方面进行梳理归纳,探索军民融合产业的研
究重点;最后指出了该领域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提出深入研究的方向。
吴刚[3]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结合产业融合 理论,对我国军民融合产业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深入 研究了其成长机理,明确军民融合产业的动力源,整 合路径,构建了融合发展模型,提出以国家政策管控 融合竞争战略规划,更好地发展和培育军民融合产 业。李静军[8]提出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要求客观合 理的安全法制环境,特别是军事工业涉及的机密产 业及敏感产业。军民融合能否健康发展要求国家积 极地控制和引导,应加强顶层设计,从整体上对军民 融合产业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设置专门的管理机 构进行监督。王琼,孟海波等[9]提出从国家顶层来完 善军民融合法律法规制度,为军民融合产业提供稳 定的制度环境;设立新的管理机构,以产业发展为出 发点,配备专业人才;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进一步实 现对军民融合发展的补充。罗菁秋,张宇[10]以产业经 济学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我国军用产业和民用产 业的特性,结合其优势,提出了增设相关行政管理机 构、废除不适应市场的可替代军用标准重新划分、融 合上游产业,拓宽产业链、调整军民融合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
从国内形势来看,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 合发展,目前军民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早在 2010 年 10 月,国务院联合中央军委发布的《加快推 进军民合作,推进武器装备生产体系建设指导意见》 就指出,在未来的三到五年,要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 业。我国的工业部门和信息部门联合颁布实行的《关 于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中明确提出, 要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并向多个领域 推广和运用,为我国国防综合实力的提升添砖加瓦。 2016 年 7 月,国家印发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 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也是军民融合纲领性文件。军 民融合是富国之策,更是强军之道,军民结合产业受
窑5窑
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军民融合 产业专门指的是与国家经济发展和安全需要密切相 关的,与军民融合特点相关的产业。庞志飞[2]的观点 表明,军民一体化的军工体制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 方面的内容:首先,产品具有兼容性,也就是既能够 满足军用需求,也可以满足民用需求;其次是生产能 力的兼容性,如拖拉机厂不仅可以用来生产拖拉机, 还可以用来生产坦克,飞机制造厂可以同时兼顾生 产民航客机和军用机等; 最后是科技兼容性,例如 不仅可以用在勘探民用资源而且可以用于军事侦察 的遥感技术等。2014 年有研究提出了军民结合产业 本质上属于国防科技工业,在明确军民结合产业的 基础之上,提出了双向识别标准。研究还指出,一些 我们比较常见的行业,比如说,饮食、服装等,也具备 双向应用的要求,但是这些行业的核心技术并没有 直接涉及到军用和民用高科技,所以就排除在外。研 究学者吴刚[3]的观点表明,军民融合产业的起源虽 然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但军民融合产业应具有风 险性、创新性、高成长性和复合性等特征。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4
篇数
10 5
10
88 88 75
0
图 3 研究主题分类概况
图 3 表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涉及了多个领域, 目前的研究主题多围绕国防科技、发展战略、产业体 系和军工集团等方面。以内容概况来看,现有的研究 既有从宏观视角着手,对我国军民融合产业的战略 发展、产业体系等进行分析,也有基于军工企业、军 民两用技术等微观层面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 范围,但从分布状况来看,不同层面的研究主题下论 文发表量分布不均匀,有待进一步丰富。 2 军民融合产业的概念及范畴研究
到很多区域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支持,通过军工产业
不仅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一定成程度
上为政府部门的转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多个
地区都已经建立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地。
本文拟从国内学者关于军民融合产业的研究入
手,围绕军民融合产业概念及分类、发展路径等几方
面问题进行总结和评价。
1 军民融合产业研究的整体情况
关键词:军民融合产业;评述;展望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748(2019)08-0003-04
引言 军民融合产业是把军民两用技术应用在生产以
及与经济社会军事相关的领域,并为其提供商品和 服务的统称。军民融合产业主要围绕着国防科技工 业,从技术资源和经济资源方面相互合作,实现资源 的优化配置。简单来说,军民融合产业是一种既承担 着国防军事等涉“军”任务,而且还参与“民用”市场 经济活动的产业。从军民融合产业的本质内涵来看, 它是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同时服务于“民” 和“军”双方市场需求的产业,而不是独立于“民”和 “军”的产业[1]。
5 0
2
35
21 17
11 88 8
图 1 文献年际变化情况
初步分析发现,我国关于军民融合产业的研究 起步较晚。从发表时间上看,最早的一篇文献是在 2009 年,2009 年至 2014 年的五年间虽有学者对这 方面的内容展开了研究,但研究成果较少,在 2014 年之后,军民融合产业方面的研究文献才逐渐地增 加。主要是因为我国政府部门这些年逐渐对军民融 合产业的发展引起重视,颁布和实行了一系列促进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相关文件。
核心就是“战略 + 知识 + 制度 + 组织”四大要素的协 同。协同创新的过程可能受到创新主体间技术互补 性、利益兼容性、风险可控性和运作复杂程度等方面 的影响,需要通过市场主导、战略联盟、资源共享和 机制耦合来实现。
这些学者对军民融合产业体系从不同方面进行 了研究,但基于具体区域构建军民融合产业体系的研 究甚少,对区域性军民融合产业体系构建的主要思 路、设计的主要原则、如何确定主要要素、勾勒主体 框架没有足够的研究,一些地区军民融合产业体系 建设的一些实践和取得的成效也没有系统地整合。 4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等级整体水平乐观,均属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87
7
6 5
5
4 3
3
3
2
2
2
111
1
0
图 2 基金支持情况 top10
对研究作者及其机构进行梳理发现,作者发文 量最高为 2 篇,有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 周斌,湘潭大学的赵纯凯,西安财经学院的刘敏等; 其余均为 1 篇(见表 1),这表明研究核心作者集群 规模有待扩展,论文产出效率亟待提升。
总第 182 期 2019 年第8 期
理论研究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Modern Industri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ization
Total of 182 No.8,2019
DOI:10.16525/j.cnki.14-1362/n.2019.08.01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研究评述及展望
收稿日期:2019-06-21 基金项目: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发 展模式研究”(项目号:2018JG002)的相关成果。校人文社会科 学 研 究 基 金 “ 地 方 高 校 军 民 融 合 机 制 研 究 (项 目 号 : ZN2018004)”阶段性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朱向梅(1974—),女,毕业于中北大学经济与 管理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 通讯作者:姚露(1997—),女,毕业于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 院硕士,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军民融合产业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范围。在 2011 年就有学者对军民融合产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 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军民融合产业进行解释说 明。从广义的角度来分析,军民融合产业主要涉及到 民用产业和军工产业两者之间相关的全部产业,涉
2019 年第 8 期
朱向梅,姚 露,王 婧,等:我国军民融合产业研究评述及展望
虽然不同学者对军民融合产业的概念有了详细 的描述,但是关于其在广义与狭义边界的描述略显 模糊。通过总结和分析当前军民融合产业研究成果 可知,军民融合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大多数人 的认同,军民融合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制作工艺与国 防科技工业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是当前我国对军 民融合产业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理论 研究尚不完善,实际操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 进一步的去探究。 3 军民融合产业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