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教育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幸福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体验教育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幸福感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应该是非常幸福的。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教育是一种是为未来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受教育者成长和幸福。教育要使每一个孩子的心都能受到人的崇高欲望的鼓舞,而给别人带来欢乐、幸福、顺利、好处和安宁。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富裕的物质生活并不等于幸福的感受。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蜜罐里,父母的手掌心里,父母长辈给予他们过多的溺爱,使得孩子逐渐弱化了对幸福的感受。因为没有品尝过祖辈们所经历过的生活苦难,缺乏苦与乐的比照,所以当幸福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无所察觉,甚至觉得理所应当。因此他们无法真正地体验出生活的幸福感。

第二,现在中国的许多孩子普遍生活在学业的重压之下,尽管减负的口号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事实上却是越减越重。当孩子跨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刻开始,一些宝贵的东西就被剥夺了。其中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的活力,这是他们的生命赖以成长的最重要的东西,他们心理上负载着沉重的压力,他们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活是非常单一的、封闭的,同时又是枯燥乏味的,心情自然就十分压抑,然而往往就是这些情绪极易引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疲惫和倦怠感,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们经常从媒体上看到有些中学生因承受不住学业的压力而自杀的悲剧,甚至还有小学生。前不久某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一位小学生在一篇题为《如果》的作文中写道:“如果我有一枚炸弹,我要炸掉令我讨厌的学校;如果我有一颗子弹,我要杀死逼我做作业的妈妈……”读到这样令人触目惊心的文字,我们怎能不感慨万分?繁重的学业压力让孩子失去了生活的幸福感,同时也让他失去了对社会和亲人的信任与关爱,更不懂得什么是回报。

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及时担负起教育的责任,通过教育让孩子获得并提升幸福感。我们认为,学生的幸福感不是来自于外界的训导,更多来自于他与外

部世界建立起来的亲切、友善的关系,是他作为个体存在的生命和这世界达成的和谐统一。如果一个童年生活中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的情感交流与精神满足的人,应当更容易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基于这样的分析,我深刻地认识到对小学生展开幸福感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幸福、分享幸福、感悟幸福,学会回馈幸福。

所谓“体验”,简而言之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这里的“体验”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即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则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体验教育要求少年儿童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引导他们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

一、体验成功,感受幸福。

成功是什么?文学家写出不朽名著是成功,科学家创造发明是成功,帝王将相治国平天下是成功,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成功是一次发言后得到了掌声,一次作业本上得到了小红星,一次比赛后得到了奖状……其实成功就是一种心理满足,是他人对自己的认可,是自己对自己的赞赏。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能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1、搭建舞台,让每一个学生获得自我的展示。

学校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创建让每一个学生锻炼自己、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如:“六一”节期间学校可组织“校园吉利斯”、“校园才艺pk”等活动,校庆日时举行“校歌、校徽、校服设计大赛”等。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地保护,成功的幸福感也就随之降临。

2、全面评价,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现代教育更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文化素质的高低不是评价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只拿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通过开展个性化的评比活动,全面地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学期结束时,除了进行“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综合性评比外,

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专项评比,如“读书小博士”“爱心小天使”“文明小标兵”“环保小卫士”等,让一些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孩子获得认可和表彰,让更多的孩子获得成功和激励。

二、体验合作,分享幸福。

在传统课程中教师常常利用儿童的竞争心理来组织课堂教学。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合作性课堂中更能体验到学习乐趣,并有利于形成对学习活动的内在兴趣,这是更强烈、更持久的学习动力。只有在合作型关系中,才能有更多的人体验到自我的价值感,获得幸福。因此,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竞争与协作的乐趣,在合作中掌握社会通行的准则,在合作中获得和谐共处的生活智慧,在合作中与同伴生成并分享幸福。

1、创设丰富的合作情境。

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各种以合作为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达到学习的目的,培养团队精神。课外可以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如: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登山比赛、陶艺制作大比拼等,让孩子们在竞争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建立起平等、信任、互爱的关系,培植同伴友谊,形成分担共享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需要。

2、加强必要的合作指导。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必要的指导。合作前,要帮助学生明确任务与目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如:班级举行手抄报比赛,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后,教师要指导每个小组安排好组员的工作任务,搜集资料、编辑、美术、抄写,每一项工作都要人专门负责,只有落实到位,才能保证合作的成功有效。合作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有些孩子性格固执,不善于听从他人的建议。这时教师要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让其明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法。当一项合作的任务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畅谈合作后的体会,在彼此的交流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没有合作就成功,有了成功就要互相分享,合作带来的幸福感就这样在你我心中生成。

三、体验挫折,感悟幸福。

现在的孩子之所以漠视幸福,是因为幸福对他们来说来的太容易,他们缺少苦难的磨砺,缺少苦与乐的比照,因此他们无法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开展挫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