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应用——70年代前后的美国反垄断政 策
不良的市场绩效(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不良的市场行为(垄断行为)
不良的市场结构(垄断)
哈佛学派在政策上倾向于由政府干预来改变 不良的市场绩效,从形成和维持有效竞争的 市场结构入手
1.3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形成于60年代后期,代表人物施蒂 格勒、德姆塞茨等。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传 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 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活动 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 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
贝恩1951年调查了美国制造业的42个产业, 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CR8>70%;一组 CR8<70%。调查结果显示,不同集中度的产 业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利润率差异,前者平 均利润率为11.8%,后者为7.5%。
政策取向
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 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 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或分割 政策。
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绩效等市 场绩效,在传统的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 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的竞争企业存 在。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 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会迫使任 何市场结构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在这种环境 条件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 构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
1968年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一书的问 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
主要观点
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 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 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现实中的秘密卡特尔等共 谋或勾结行为只能是短期的现象或一时的不均衡。 长期来看,这种高集中度产生的高利润会因为新企 业大量进入或卡特尔协定的破裂而难以长期为继。
德姆塞茨的实证
批驳了哈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指出高 集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与其说是资源配置非效率的 指标,不如说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五十年代中期,42个产业中高集中度产业与较不集 中产业间4.3%的利润率差异已经降低到1.1%。
芝加哥学派猛烈抨击了哈佛学派SCP分析 框架,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结构是基本决定因素,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市场绩效。芝加 哥学派却认为市场绩效起决定性作用,不同的 企业效率形成不同的市场结构。
2、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哈佛学派按照三分法标准,把产业分 解成特定的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 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既能深 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 “市场结 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duct)— —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 简称SCP分析框架。
完全可竞争市场
完全可竞争市场,是指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 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 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完全可竞争市场的重要标志是对快速进入缺 乏阻止力。
市场是否是完全可竞争仅仅取决于是否存在 沉没成本,与产业内企业数量的多少无关。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中退 出市场不能收回一部分。
1、对进入壁垒理论的修正
施蒂格勒把进入壁垒定义为新进入企业必 须负担市场中的现存企业不需负担的成本,即 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的成本,因此,在芝加 哥学派看来,除了政府进入规制以外,真正的 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
施蒂格勒等人通过实证分析对政府管制的 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指出政府管制在很多产业 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了不良影响。芝 加哥学派在政府管制方面的研究业绩,不仅开 创了经济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微观管制 经济学,同时对放松规制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
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标准从二分法 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 标准,市场绩效标准。
市场结构标准: (1)集中度不太高;(2)市场进入容易; (3)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化。
市场行为标准: (1)对于价格没有共谋;(2)对于产品没有共 谋;(3)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荣。
市场绩效标准: (1)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压力; (2)随成本大幅下降,价格能向下调整; (3)企业与产业处于适宜规模; (4)销售费用在总费用中比重不存在过高现象; (5)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能力。
2、反托拉斯政策的芝加哥革命
生产日益集中在大企业手中有利于提高 规模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大公司的高利润 完全可能是经营活动高效率的结果而与市场 垄断势力无关,因此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实 施和政府规制政策。
关于反垄断的目的:实现经济的效率
反对企业的分割:反对对大企业采取分割政 策和严格控制兼并的做法
(1)“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
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 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 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 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SCP范式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 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 业数的增加和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经济基 本上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 于哈佛大学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分 析的重点,因而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也被 称为 “结构主义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3:47:3503:47:3503:471/19/2021 3:47:35 AM
芝加哥学派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结果是否 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看是 否损害了竞争。
政策取向——管制政策的芝加哥革命
战后,美国严格实施了以哈佛学派的产业 组织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反垄断政策。但是,后 来的实践证明过紧的反垄断政策导致了美国的 钢铁、汽车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低下。围绕反 垄断政策的放松,批判和反对结构主义的芝加 哥学派逐渐兴起。
沉没成本沉没的程度主要取决所投入资本向其 他市场转移或资产出让回收的可能性,而与所 投入固定费用的大小无关。无论固定费用有多 大,只要能够回收,就不是沉没成本。
潜在竞争压力?
“打了就跑”策略
在完全可竞争市场中,由于沉没成本为零, 因而潜在进入者为了追求利润会迅速地进入 任何一个具有高额利润的部门,并能够在现 存企业对进入作出反应前无摩擦地快速撤出。 这种进入形式被称为“打了就跑 ”(Hitand-run entry)策略。
(2)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哈佛学派认为,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 构的产业中,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 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 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产生超额利润,破坏 资源配置效率。
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 法上偏重实证研究是SCP范式的两个非常重 要的特征。
贝恩的实证分析:
(2)马歇尔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
他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中论及生 产要素问题时,在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劳 动、资本和土地)的基础上,提出了“组 织”这一第四生产要素。
马歇尔的经济理论隐含了产业组织理论 的萌芽,具体表现在他不仅提出了产业组织 的概念,而且第一次触及到了现代产业组织 理论所关注的一些基本问题。
企业、学校、医院、家庭和国家政权等。 第三,指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1、定义
所谓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 通常是指上述组织概念中的第三种含义,即同 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 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 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思考:产业的定义?
2、理论渊源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迄今只有40多年 的历史。然而,从其产生和形成的渊源来看, 最早可以追溯到斯密关于竞争机制的论述,但 最早把产业组织引入经济学的是马歇尔,也有 学者认为产业组织理论萌芽于马歇尔的“生产 要素理论”。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的垄断竞争 理论也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可维持价格
由于在完全可竞争市场中这种闪电般的快速 进入退出压力经常存在,因此无论是垄断市 场还是寡占市场,任何企业都不能维持能带 来垄断的超额利润的价格和低效率的生产组 织。即使是独家垄断的企业,也只能制定超 额利润为0的可维持价格,以防止潜在的竞争 者进入市场与其发生竞争。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1.1.1921.1.19Tuesday, January 19, 2021
第三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 产业组织的定义和理论渊源 1.2 哈佛学派与SCP分析框架 1.3 芝加哥学派 1.4 可竞争市场理论 1.5 新制度学派等其他学派(自学)
1.1、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组织这一概念通常包括三种含义: 第一,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予以
编制,如作为企业管理职能之一的组织等。 第二,指形成的形式。如各种党派、团体、
方法标准评价:
不再将不现实完全竞争作为理想的追求模式 和政策制定的出发点。
注意从不同方面提供判断有效竞争状况标准, 使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有了坚实基础。
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对竞争是否有效进行更加 全面的分析。
梅森的弟子贝恩1959年出版了《产业组 织》一书,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 由于这些研究主要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展开, 因此又被成为产业组织的哈佛学派,至此就 建立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
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完全可能是该 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并不是哈佛学派所 认为的产业中存在着垄断势力。
批判了哈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指 出高集中度产业中的高利润率与其说是资源配置非效 率的指标,倒不如说是生产效率的结果。集中度与利 润率的正相关反映了高集中度产业内主要大企业的高 效率与低成本。
首先,触及了垄断问题,论述了所谓完 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第二,触及了产品 差别、生产条件差异以及广告费用等造成的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第三,提 出了被后人称之为“马歇尔冲突”的矛盾。
“马歇尔冲突”(Marshall’s dilemma): 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企业追 求规模经济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 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 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 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关于反垄断的重点:企业的市场行为
1.4 可竞争市场理论
是鲍莫尔、帕恩查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 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70年代以后,对政 府规制特别是进入规制所导致的不公平以及规 制制度本身的低效率的批评越来越多,美国出 现了放松规制的倾向。可竞争市场理论则成为 这种政策转换的重要理论支柱。
主要观点
(1)亚当斯密的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被西方古典经济学认为能解决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各种问题,能使有限的资 源得到最优的合理的配置。
竞争机制被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 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 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至19世纪60年代,西欧自由竞争的资本 主义发展到顶点,并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 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当马歇尔研究分工 与机器、某一地区特定产业的集中、大规模 生产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形态等问题 时,触及了“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现象,而规模经济又是与组织形态 直接相关的。
这一矛盾至今仍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
(3)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1933年,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同时出 版了专著《垄断竞争理论》《不完全竞争 理论》,不谋而合的提出了纠正传统自由 竞争概念的所谓垄断竞争理论。
1.2 哈佛学派与SCP分析范式 1、理论体系的建立
1940年克拉克提出有效竞争概念,所 谓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 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 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手 段。
贝恩最大贡献提出了SCP分析范式
市场结构S
企业行为C
市场绩效P
• 买者与卖者的数量 和规模
• 产品差异 • 进入(退出)障碍 • 垂直一体化 • 多样化经营
• 定价行为 • R&D • 投资 • 广告 • 竞争行为 • 购并 • 串谋
• 产品质量 • 技术进步 • 利润率 • 效率 • 增长 • 股东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