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我国内部控制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兼容职 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不兼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 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
二、授权控制,要求企业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 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 相应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 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授 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 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采取更为严格 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重要性 原则的应用需要一定的职业判断,企业应当 根据所处行业环境和经营特点,从业务事项 的性质和涉及金额两方面来考虑是否及如何 实行重点控制。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 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 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衡性原则要求 企业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同时,还要求履 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具有良好 的独立性。
2.单位应当加强对筹资业务的管理,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和 筹资结构,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严格控制财务风险,降 低资金成本,确保筹措资金的合理使用。
3.单位应当合理规划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建立 和完善采购与付款的控制程序,强化对请购、审批、采购、 验收、付款等环节的控制,做到比质比价采购、采购决策 透明,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
8.单位应当建立科学的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实行 重大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 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控 制投资风险。
9.单位应当严格控制担保行为,建立担保决策程序 和责任制度,明确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条件、担 保标准和条件、担保责任等相关内容,加强对担保 合同订立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人的经营 和财务状况,防范潜在风险,避免和减少可能发生 的损失。
(三)滥用职权与串通舞弊
如果企业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营私舞弊,就会导致内部控制系统丧失其应有 的效能;如果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的人员相互 串通作弊,与此相关的内部控制就会失去作用。
(四)环境变化与例外事项
一、内部控制的原则
内部控制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 当遵循的基本指针。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 制应当遵循5项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 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 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不存在内部控制空 白点。
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 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 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 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 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 术控制等。
一、职责分工控制,要求根据企业目标和职能任务, 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 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 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五、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 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 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 整。
六、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 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国家统一的 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 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 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 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真实、准确、完整。
三、审核批准控制,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岗位按照规 定的授权和程序,对相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 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 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作出批准、不予 批准或者其他处理的决定。
四、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 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 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 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够加以识别; 纠正性控制:事中、事后,针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而采
取相应应对策略的控制。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程序与方法
一、内部控制的程序P33 内部控制程序与控制目标、控制方法密切相关, 主要有以下步骤: (一)确立控制目标 (二)衡量控制结果 (三)分析差异 (四)采取应对措施 (五)综合检查评价
二、内部控制的方法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 会于2008年6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 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应符合 以下目标:
1.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 2.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3.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4.资产安全; 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分类
4.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 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 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偷拿、毁损和流失。
5.单位应当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 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 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 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九、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 体系,对照预算指标、盈利水平、投资回报率、安全 生产目标等业绩指标,对各部门和员工当期业绩进行 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强化对各部门和员工的激励 与约束。
十、信息技术控制,要求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和计算机信 息技术应用程度,建立与本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相适应的 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减少和消除人为 操纵因素,同时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 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 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 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 的变化加以调整。适应性原则要求企业建立 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具有前瞻性,适时地对 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 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 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效益原则要 求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须统筹考虑投入成本 和产出效益之比。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判断需 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尽管某些控制会影 响工作效率,但可能会避免整个企业面临更 大损失,此时仍应实施相应控制。
6.单位应当制定恰当的销售政策,明确定价原则、信 用标准和条件、收款方式以及涉及销售业务的机构和人 员的职责权限等相关内容,强化对商品发出和帐款回收 的管理,避免或减少坏帐损失。
7.单位应当建立科学的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 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 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决算、招标、投标、评标、 工程质量监督等环节的管理,防范工程发包、承包、施 工、验收等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二、内部控制的分类
按控制目的分: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 按层次分:战略控制→管理控制→作业控制 按控制的重要性分:主导控制与补偿性控制(替代性
控制) 按控制方式分: 命令式控制:事前、事中,为雇员提供指南; 预防性控制:事前、事中,旨在防止发生不希望出现
的事情; 侦查式控制:事中、事后,在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能
十一、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被定义为 一个流程,该流程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或类 似人员设计并监督其运行,并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 其他相关人员实行;从而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外 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提供合理 保证。
三 、内部控制的作用
(一)防范企业风险,促进持续发展 (二)保证信息质量,维护企业信誉 (三)保护资产安全,维护长治久安 (四)促进有效经营,提高经营效率 (五)夯实审计基础,规避审计风险
(四)资产目标
内部控制的建立要促进维护资产安全完整。资产安全完 整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重大 问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 应当为资产安全完整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
(五)合规目标
内部控制的建立要促进国家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守法和 诚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逾越法律的短期发展终将 付出沉重代价。合规性目标要求企业必须将发展置于国 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基本框架之下,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 自身的发展。
第三章 我国内部控制概述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理解我国内部 控制理论、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原则的内在 关系,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与内部控 制的方法。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原则与目标
1999年,修订后的《会计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 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财政部随即连续制定发布了《内 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审 计署、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上海、深圳证 券交易所等也从不同角度对加强内部控制提出明确要求。财 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于2006年7月15日发起成立具有广泛代表性 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研究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 系建设问题。2007年3月2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公布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的征求 意见稿。2008年6月28日,基本规范正式发布。此次基本规范 的印发,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一、内部控制的内容 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货币资金、筹资、采 购与付款、实物资产、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 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等经济业务活动的控 制。
1.单位应当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 准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必须分离,相关 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加强款项收付的稽核,确保货 币资金的安全。
七、内部报告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 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 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经济活动 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内部报告方 式通常包括:例行报告、实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 报告等。
八、经济活动分析控制,要求企业综合运用生产、购 销、投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利用因素分析、对比 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 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 见和应对措施。
四、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一)设计限制与制度缺憾
任何内部控制系统都是人设计的,因为受设计人经 验、水平、能力的限制,设计出来的内部控制制度 往往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现实中,天衣无缝的 内部控制是不存在的。
(二)越权管理与人为错误
任何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也会因企业行使控 制职能的管理人员越权管理、无视规定而破坏;即 使是设计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可能因为执行人 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 误解而失效。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一)战略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应该着力促进实现发展战略;战略目标要求企业将近
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努力作出符合战略要求、 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选择。 (二)营运目标 内部控制必须促进提高经营管理效果效率;它要求企业结合自身所处的特 定的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劳动活 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 (三)报告目标 主要指内部控制必须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可靠的信息报告为企业管理 层提供适合其既定目的的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和对营运 活动及业绩的监控;保证对外披露的信息报告的真实、完整,有利于提升 企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和形象。报告目标要求企业 通过内部控制,保证信息报告的真实、完整、可靠。
二、授权控制,要求企业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 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 相应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 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授 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 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采取更为严格 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重要性 原则的应用需要一定的职业判断,企业应当 根据所处行业环境和经营特点,从业务事项 的性质和涉及金额两方面来考虑是否及如何 实行重点控制。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 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 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衡性原则要求 企业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同时,还要求履 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具有良好 的独立性。
2.单位应当加强对筹资业务的管理,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和 筹资结构,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严格控制财务风险,降 低资金成本,确保筹措资金的合理使用。
3.单位应当合理规划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建立 和完善采购与付款的控制程序,强化对请购、审批、采购、 验收、付款等环节的控制,做到比质比价采购、采购决策 透明,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
8.单位应当建立科学的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实行 重大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 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控 制投资风险。
9.单位应当严格控制担保行为,建立担保决策程序 和责任制度,明确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条件、担 保标准和条件、担保责任等相关内容,加强对担保 合同订立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人的经营 和财务状况,防范潜在风险,避免和减少可能发生 的损失。
(三)滥用职权与串通舞弊
如果企业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营私舞弊,就会导致内部控制系统丧失其应有 的效能;如果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的人员相互 串通作弊,与此相关的内部控制就会失去作用。
(四)环境变化与例外事项
一、内部控制的原则
内部控制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 当遵循的基本指针。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 制应当遵循5项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 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 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不存在内部控制空 白点。
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 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 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 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 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 术控制等。
一、职责分工控制,要求根据企业目标和职能任务, 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 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 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五、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 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 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 整。
六、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 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国家统一的 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 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 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 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真实、准确、完整。
三、审核批准控制,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岗位按照规 定的授权和程序,对相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 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 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作出批准、不予 批准或者其他处理的决定。
四、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 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 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 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够加以识别; 纠正性控制:事中、事后,针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而采
取相应应对策略的控制。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程序与方法
一、内部控制的程序P33 内部控制程序与控制目标、控制方法密切相关, 主要有以下步骤: (一)确立控制目标 (二)衡量控制结果 (三)分析差异 (四)采取应对措施 (五)综合检查评价
二、内部控制的方法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 会于2008年6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 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应符合 以下目标:
1.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 2.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3.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4.资产安全; 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分类
4.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 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 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偷拿、毁损和流失。
5.单位应当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 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 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 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九、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 体系,对照预算指标、盈利水平、投资回报率、安全 生产目标等业绩指标,对各部门和员工当期业绩进行 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强化对各部门和员工的激励 与约束。
十、信息技术控制,要求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和计算机信 息技术应用程度,建立与本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相适应的 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减少和消除人为 操纵因素,同时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 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 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 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 的变化加以调整。适应性原则要求企业建立 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具有前瞻性,适时地对 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 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 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效益原则要 求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须统筹考虑投入成本 和产出效益之比。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判断需 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尽管某些控制会影 响工作效率,但可能会避免整个企业面临更 大损失,此时仍应实施相应控制。
6.单位应当制定恰当的销售政策,明确定价原则、信 用标准和条件、收款方式以及涉及销售业务的机构和人 员的职责权限等相关内容,强化对商品发出和帐款回收 的管理,避免或减少坏帐损失。
7.单位应当建立科学的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 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 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决算、招标、投标、评标、 工程质量监督等环节的管理,防范工程发包、承包、施 工、验收等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二、内部控制的分类
按控制目的分: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 按层次分:战略控制→管理控制→作业控制 按控制的重要性分:主导控制与补偿性控制(替代性
控制) 按控制方式分: 命令式控制:事前、事中,为雇员提供指南; 预防性控制:事前、事中,旨在防止发生不希望出现
的事情; 侦查式控制:事中、事后,在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能
十一、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被定义为 一个流程,该流程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或类 似人员设计并监督其运行,并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 其他相关人员实行;从而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外 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提供合理 保证。
三 、内部控制的作用
(一)防范企业风险,促进持续发展 (二)保证信息质量,维护企业信誉 (三)保护资产安全,维护长治久安 (四)促进有效经营,提高经营效率 (五)夯实审计基础,规避审计风险
(四)资产目标
内部控制的建立要促进维护资产安全完整。资产安全完 整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重大 问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 应当为资产安全完整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
(五)合规目标
内部控制的建立要促进国家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守法和 诚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逾越法律的短期发展终将 付出沉重代价。合规性目标要求企业必须将发展置于国 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基本框架之下,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 自身的发展。
第三章 我国内部控制概述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理解我国内部 控制理论、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原则的内在 关系,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与内部控 制的方法。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原则与目标
1999年,修订后的《会计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 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财政部随即连续制定发布了《内 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审 计署、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上海、深圳证 券交易所等也从不同角度对加强内部控制提出明确要求。财 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于2006年7月15日发起成立具有广泛代表性 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研究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 系建设问题。2007年3月2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公布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的征求 意见稿。2008年6月28日,基本规范正式发布。此次基本规范 的印发,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一、内部控制的内容 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货币资金、筹资、采 购与付款、实物资产、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 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等经济业务活动的控 制。
1.单位应当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 准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必须分离,相关 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加强款项收付的稽核,确保货 币资金的安全。
七、内部报告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 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 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经济活动 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内部报告方 式通常包括:例行报告、实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 报告等。
八、经济活动分析控制,要求企业综合运用生产、购 销、投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利用因素分析、对比 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 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 见和应对措施。
四、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一)设计限制与制度缺憾
任何内部控制系统都是人设计的,因为受设计人经 验、水平、能力的限制,设计出来的内部控制制度 往往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现实中,天衣无缝的 内部控制是不存在的。
(二)越权管理与人为错误
任何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也会因企业行使控 制职能的管理人员越权管理、无视规定而破坏;即 使是设计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可能因为执行人 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 误解而失效。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一)战略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应该着力促进实现发展战略;战略目标要求企业将近
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努力作出符合战略要求、 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选择。 (二)营运目标 内部控制必须促进提高经营管理效果效率;它要求企业结合自身所处的特 定的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劳动活 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 (三)报告目标 主要指内部控制必须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可靠的信息报告为企业管理 层提供适合其既定目的的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和对营运 活动及业绩的监控;保证对外披露的信息报告的真实、完整,有利于提升 企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和形象。报告目标要求企业 通过内部控制,保证信息报告的真实、完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