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和要求:
一、弄清史学概论的基本释义。

二、史学概论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三、学习史学概论的重要意义。

四、历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养。

讲授提纲:
一、史学概论的定义
1、史学在当代社会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1)史学存在的机遇
中国有悠久的重视历史传统。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学习历史。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史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代社会仍然要学习历史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史学遇到的挑战
现存的体制还不完全适应史学发展的要求。

史学被社会的误解。

史学研究中存在的“三难”。

史学本身要求跟上社会科技发展。

2、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在中西方中的区别
(1)理论是的定义
理论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有理论有知识有系统的看法。

理论的出现是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认识水平提高的标志。

(2)史学发展会产生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
西方对两个概念不加区别。

中国对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有细微的区别。

3、史学概论的释义
(1)是研究历史科学自身的科学
(2)主要介绍基本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
二、史学概论的基本内容
1、基本理论
(1)唯物史观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4)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理论
(5)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理论
(6)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论
(7)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
(8)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研究历史的指南。

2、基本知识
(1)综合性知识
哲学知识。

政治、经济学知识。

社会学知识。

考古学知识。

文学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

天文知识。

地理学知识。

计算机知识。

等等。

(2)专业知识
史学情报知识。

史料知识。

考据知识等等。

3、基本方法
(1)历史比较研究方法
(2)历史心理分析方法
(3)历史计量研究方法
(4)历史系统研究方法
(5)历史假说与证明方法
(6)史料的搜集与整理方法
(7)史学论文的写作方法
三、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
就是史学本身
四、史学概论的任务
五、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与方法
六、史学概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七、历史、历史学与历史科学之间的关系
八、史学研究与现实的关系
九、历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养
1、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谈的才、学、识
2、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所谈的史德
3、用现代的话概括起来就是:
(1)树立无产阶级史德
(2)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3)广博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4)较强的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思考题:
1、史学概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象、任务是什么?
2、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什么?
3、怎样理解史学工作者需要的基本素养。

第二章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本章重点与要求:
一、理解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基本区别
二、分析唯心史观长期存的社会原因,认清其缺陷和影响
三、掌握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条件与基本内容
四、学习并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唯物史观的贡献
五、领会唯物史观创立后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讲授提纲:
一、唯心史观的主要类型及其缺陷
1、历史观的定义
历史观是史学的灵魂。

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中产生。

为一定的阶级服务。

2、中外几种常见唯心史观的类型
中国:天命史观;五德终始论史观;帝王中心论史观。

西方:神意史观;神学史观;人文史观;英雄史观;进化论史观;地理环境决定论史观;文化史观等。

3、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1)没有历史活动思想动机产生的原因,没有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2)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作用。

4、唯心史观长期存在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剥削阶级的偏见
(2)社会历史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限制着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水平。

(3)认识根源是容易犯片面夸大思想动机、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唯物史观的创立
1、唯物史观创立的历史条件
(1)阶级斗争实践的迫切要求
(2)与资本主义大生产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紧密联系
(3)与哲学和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本联系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
(1)唯物史观的初步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创立唯物史观的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9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神圣家族》、《哲学的贫困》、《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唯物史观的检验和发展
《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农民战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资本论》的内容影响。

3、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3)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阶级分析方法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分析的基本方法
(4)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
4、唯物史观的创立的意义
使历史成为科学。

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是人们认识社会的行动指南。

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入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李大钊等宣传唯物史观
2、第一部史学概论《史学要论》
3、郭沫若、翦伯赞、吕振羽、范文澜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四、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指导意义
思考题:
1、唯心史观有几种类型?它的缺陷是什么?
2、唯心史观为什么长期存在?
3、马克思、恩格斯怎样创立唯物史观?
4、唯物史观有什么基本观点?它的创立有什么意义?
5、简要说明唯物史观在我国的传播情况
第三章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性与多样性
本章重点和要求:
一、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它们反映了历史发展过程的丰富多彩,通过对它们的理论分析,可以提高对历史规律的把握。

二、理解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对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但要正确认识它没有改变历史趋势的能
力。

三、分析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四、掌握统一性与多样性的主要表现。

讲授提纲:
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1、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概念
2、历史存在偶然性的原因
3、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1)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总进程
(2)影响到某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某个时期的历史特点
4、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1)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必然性为偶然性开辟道路
(2)必然性与偶然性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必然性制约偶然性,主要体现在杰出人物的作用方面
5、研究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意义
(1)资产阶级史学家一个基本特征是否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否定历史的偶然性,就是否定人的主观作用,就会犯宿命论的错误
(3)否定历史的必然性,历史就会变成偶然性的堆积,变成没有规律的东西
(4)研究历史要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
二、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主要表现
(1)从纵的方面来看,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每个时代的政治基础
(2)从横的方面看,历史发展的统一性还表现为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甚至距离遥远的民族和国家,只要有相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就有相同的社会规律在起作用
(3)历史发展的统一性还表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从低级向高级社会依次更替的过程
2、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的主要表现
(1)每个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也不相同
(2)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还表现为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历史进程的非共时性
(3)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还表现为相同的历史现象其原因不同,同一历史过程,在不同地区可以有不同的产生原因
3、研究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意义
思考题:
1、历史发展偶然性的影响何在?
2、历史发展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如何?
3、历史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第四章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本章重点和要求:
一、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学习史学概论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史学的基本技能。

二、认识在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问题上,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存在的重大区别,理解唯物史观在对待英雄人物的作用问题上的立场。

三、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以及有关标准问题。

四、分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论断,提高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认识。

五、注意在为历史人物评反的基本要求,不走极端,遵守无产阶级史德。

讲授提纲:
一、在对待人民群众的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人物作用问题上争论的焦点和核心
2、唯心史观的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人民群众起决定作用,是历史的推动力量和创造者
二、正确看待英雄人物的作用
1、时势造英雄,英雄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英雄人物具有重要作用
(1)英雄人物能够提出新思想,新纲领,比同时代人相比,要站得高些,望得远些。

(2)是历史变革的组织者和发动者
3、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三、树立评价人物的正确标准
1、标准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1)关于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争论
(2)评价历史人物标准虽难以统一,但对社会所起的作用是主要依据
2、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是实事求是,不以功掩过,也不以过掩功
四、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1、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
2、评价历史人物的几个基本方法
(1)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看其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的需要
(2)考察历史人物一生活动的全过程
(3)对历史个人进行阶级分析
(4)分析历史人物对整体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影响
(5)正确对待个人的历史过错
五、关于为历史人物翻案的问题
1、为历史人物进行翻案的必要性
2、为历史人物翻案需要注意的问题
(1)立足史实,全面考察,切忌矫枉过正
(2)为历史人物翻案不是为所有人物翻案
六、关于清官问题
1、清官问题产生的由来
2、关于清官问题的争论
3、正确认识清官的作用
七、评价人物需要处理的几种关系
1、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
2、局部与全局关系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
思考题:
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评价历史人物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英雄人物主要有什么作用?
3、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原则是什么?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4、历史人物为什么会存在翻案问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五章民族和民族问题
本章的重点和要求:
一、认识民族和民族问题是认识历史问题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民族和民族问题对于加强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认识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刻理解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的基本理论。

三、懂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分裂时期的民族矛盾并正确评价其中人物。

四、理解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五、掌握评价历史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民族的基本特点,认清民族关系的主流和评价历史上民族战争的基本原则。

六、分析民族英雄问题的由来和基本看法。

讲授提纲:
一、民族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
1、民族的基本定义
2、民族的基本构成要素分析
3、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1)从时间上看,有长有短,有早有迟
(2)同源异流与同流异源
(3)按类型可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和现代民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5、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
二、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1、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联系
(1)民族问题根源于私有制
(2)民族斗争与民族压迫实质上是阶级压迫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
(1)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表现得更广泛、更复杂,存在的时间更长
(2)民族问题又是一个全民性的问题
(3)民族问题的复杂性还根源于不同民族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服饰等方面的民族差

三、正确对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
2、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
(1)关于民族关系主流问题的争论
(2)著名学者翁独健、白寿彝对民族关系主流问题的诠释
3、评价历史民族战争的基本原则
(1)评价民族战争易犯的错误
(2)评价民族战争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不应当把历史上的民族冲突当作是敌对国家和敌对民族的冲突;战争有是非之分。

四、关于民族英雄问题
1、民族英雄定义的分歧
2、评价民族英雄应当注意的事项
思考题:
1、什么是民族?民族的发展有什么基本规律?
2、怎样理解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

3、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4、评价历史上民族战争常犯的错误是什么?应当坚持什么原则?
5、民族形成过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六章批判继承文化遗产
本章重点和要求:
一、理解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要求,充分认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二、牢固树立正确的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处理好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三、深刻理解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四、分析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标准,是掌握正确批判继承传统文化遗产方法的关键。

五、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创新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应用。

讲授提纲:
一、传统文化研究热兴起的社会原因
1、是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变化引起的。

2、是和外来文化发生接触,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产物。

3、社会人为的原因激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思索。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学术争论。

(1)单维结构说。

(2)复合结构说。

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1)从时间上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光文字记载就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文化与时俱变。

(2)从空间上看,中国疆域辽阔,各地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的不平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3)从民族性来看,中国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因而传统文化当中包含着各民族文化。

三、为什么要批判继承文化遗产?
1、“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原则。

2、我们必须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原因
(1)要使文化遗产服务于人类,就必须对它进行整理、总结、研究、保存和传播。

(2)人类只有在继承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前进。

(3)批判是为了更好地继承。

四、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方法
1、两种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2、自己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认识。

3、批判、继承和创新是基本方法。

五、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标准
1、政治标准是民主性和封建性。

2、真理价值标准是科学性、真实性和艺术性。

3、时间标准是社会实践的检验。

五、不同文化传统及其价值判断
1、文化传统民族性的形成原因
(1)是民族独特的政治、经济状况产物。

(2)地理环境影响文化传统的民族特性。

2、不同文化传统价值的判断
六、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和应用
1、关于传统文化价值的争议。

(1)否定论。

(2)肯定论。

(3)两面分析论。

2、辩证地分析是继承文化遗产并使之服务于今天的重要保证。

思考题:
1、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主要特点?
2、为什么要批判继承文化遗产?
3、怎样理解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标准。

4、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第七章历史比较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和要求:
1、掌握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学会运用简单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具体的历
史问题。

2、理解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在于开启史学研究的新思维和新视野。

3、正确看待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作用,充分认识到它的局限性。

4、掌握历史比较方法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条件和基本形式。

讲授提纲:
一、历史比较研究的含义和根据
1、历史比较方法的形成和传播。

2、中西方古代的历史比较研究方法。

3、关于比较研究方法定义的界定。

4、历史比较方法的理论根据。

二、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条件、形式、类型和要求
1、历史比较的条件就是可比性原则。

2、历史比较研究的形式。

(1)类比方法。

(2)一般的直接比较方法。

3、历史比较研究的类型
(1)从空间范围划分:宏观、微观、宏观微观相结合。

(2)从历史对象关系划分:历史类型、历史渊源、历史上国家间比较
(3)从时空范围划分: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纵向与横向相结合比较
4、历史比较的要求
(1)真实比较。

(2)具体比较。

(3)系统比较。

(4)动态比较。

(5)实质比较。

三、历史比较的作用和程序
1、历史比较的作用
(1)为历史宏观研究探索历史规律提供最有效最重要的认识手段。

(2)可以增强历史论证的鲜明性。

(3)可以使研究者突破事物的局限,开拓视野,启发思路,产生新思想,提出新观点。

2、历史比较研究的程序。

四、历史比较研究的局限
1、解释历史问题不能单靠比较研究。

2、比较研究结论的非全面性和相对性。

3、只能作为一种完整解释历史现象的必要补充或者充当一种历史观的有力论证。

思考题:
1、什么是历史比较研究方法?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2、历史比较研究方法有什么具体要求?
3、历史比较研究方法有什么作用和局限性?
第八章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方法
本章的重点和要求:
一、理解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分析人类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掌握阶级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三、充分认识阶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防止在进行阶级分析方法时贴阶级标签。

四、学会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问题。

讲授提纲: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新贡献
1、阶级分析方法的含义。

2、资产阶级学者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圣西门、梯也里、米涅、基佐等阶级学者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

4、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与资产阶级阶级斗争学说的根本区别
二、阶级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1、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研究历史的必要性。

(1)研究阶级社会离不开阶级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使历史发展线索一目了然。

2、阶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坚持阶级分析必须重视研究经济关系。

(2)具体分析阶级、阶级斗争的特殊性,不能贴阶级标签。

(3)全面估价剥削阶级的历史作用。

三、阶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及注意事项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与资产阶级阶级斗争学说的根本区别?
2、阶级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和局限性是什么?
第九章历史心理分析方法
本章的重点和要求:
一、认识历史心理分析方法是运用心理分析历史人物心理,帮助人们了解历史的基本方法。

二、理解历史心理分析方法特殊的适应范围。

三、掌握历史心理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

四、认识历史心理方法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讲授提纲:
一、历史心理分析法的含义
1、什么是历史心理分析方法?
2、中国古代重视对心理的研究。

3、心态史学在西方的初步兴起与发展。

4、历史心理分析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相结合。

二、心理分析的原则和类型
1、心理分析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联系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2、心理分析的类型
(1)个案法。

(2)问卷法。

(3)作品分析法。

(4)语义分析法。

根据所使用的形容词、动词出现的比例分析、分析不同时代的称谓、笔迹鉴定、梦的分析
三、历史心理分析方法考察的对象和内容
1、考察的对象
研究历史人物的个性心理和共性心理。

2、心理分析考察的主要内容
(1)个性和气质。

(2)个体心理因缺陷求得满足的心态。

(3)社会交往。

外表吸引、态度类似、才华的敬仰、时空接近
四、动机冲突与心理防御机制
1、动机冲突
(1)双趋冲突。

(2)双栖冲突。

(3)趋避冲突。

2、心理防御机制
(1)攻击性机制。

(2)文饰机制。

(3)投身机制。

(4)升华机制。

(5)补偿机制。

(6)冷漠机制。

(7)反向机制。

五、历史人物的变态心理和精神防御机制
1、历史人物的变态心理的定义。

2、导致变态的因素。

3、变态人物的防御机制。

思考题:
1、历史心理分析法的原则和类型是什么?
2、历史心理分析考察的内容和对象是什么?
第十章历史假说与证明方法
本章重点和要求:
一、理解假说对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假说研究历史问题。

二、理解历史假说并不是不要根据随意假设,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三、分析历史假说的特征,注意区分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区别。

四、掌握历史假说提出的类型和途径。

五、认识历史假说的作用和局限性。

讲授提纲:
一、历史假说及其意义
1、什么是假设
2、假说的重要意义
(1)使研究带有自觉性,避免盲目性,有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假说是概念和科学的雏形,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桥梁。

二、历史假说的特征和建立的前提条件
1、历史假说的特征
(1)具有推测的性质。

(2)同科学理论有区别。

2、历史假说的条件
(1)必须提出前提条件。

(2)要有一定的根据。

三、历史假说的类型和形成途径
1、历史假说的类型
(1)定性假说与定量假说。

(2)肯定假说与否定假说。

2、历史假说的形成途径
四、历史假说提出的方法
1、归纳法。

2、演绎法。

3、类比法。

4、计量法。

五、历史假说的证明及向科学真理转化
思考题:
1、什么叫历史假说?它的特征和根据是什么?
2、历史假说的类型和形成的途径?
3、历史假说有什么意义?
第十一章历史计量分析方法与历史系统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和要求:
一、认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历史计量分析方法和历史系统分析方法的理论指南,离开了它的指导,不论用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取得正确结论。

二、历史计量分析方法和历史系统分析方法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才最终完善,形成理论的,而且得到发展并被各国史学工作者广泛运用主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三、分析计量方法的基本条件。

四、掌握历史计量分析方法的基本程序和历史系统分析方法的基本手段。

五、正确看待历史计量分析方法和历史系统分析方法的作用和局限性。

讲授提纲:
一、历史计量分析方法
1、历史计量研究方法的含义。

(1)含义:是计量分析方法在史学中的具体运用,是通过数量关系来认识历史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2)古代的计量分析方法
2、历史计量分析方法的作用
(1)通过量和质的辩证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本质。

(2)计量分析方法的运用还可以加深史学的深度。

(3)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可以拓宽历史研究的领域。

(4)可以挖掘传统史学。

3、计量分析方法的内容、步骤和适用范围
(1)计量分析方法的内容
(2)步骤
(3)适用范围
4、计量史学的局限和运用它的注意事项
(1)计量分析方法的成果依赖于正确历史理论的方法指导。

(2)要求原始材料十分精确,才会得出可信结论。

(3)要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4)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写出的东西容易犯枯燥、乏味的毛病。

二、历史系统分析方法
1、系统方法与历史系统分析方法
(1)系统的概念。

(2)历史系统分析方法的概念。

2、系统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1)古代的系统分析。

(2)系统方法的确立和传播
3、历史系统分析方法的基本手段
(1)整体分析。

(2)层次分析。

(3)结构分析。

(4)环境分析。

(5)动态分析。

4、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的注意事项
(1)历史系统分析方法要与传统分析方法相结合。

(2)必须接受唯物史观的指导。

5、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