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矛盾制约企业经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矛盾制约企业经营

企业是什么?不同的理论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从经营者的角度看,企业就是一系列矛盾的集合体,资本和劳动、管理者和劳动者、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财务和战略、市场和技术、多元化和专业化等等,成功的企业,就是合理化解多种矛盾的冲突并统一为一个和谐共处的整体,单方面强调矛盾的任何一方而不能做到平衡,都会带来企业结构的分裂甚至分崩离析。企业面临的矛盾有很多种,每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也各不相同,如何处理下列十大矛盾之间的关系会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的关键因素。

一、??战略管理与财务管理

公司的战略管理涉及方向、路径、布局、投入、获取等一系列选择。而财务管理涉及现金流、收益、股东回报等一系列控制措施。之所以把战略管理与财务管理列为一对矛盾,是因为战略管理首先表现为投入和放弃,而投入关系到成本的增加,放弃关系到盈利的减少,这都会对财务管理提出挑战。战略管理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会冲击财务管理要求的稳健性。所以,一个公司的管理,虽然从本质上说和长期来看,战略管理与财务管理表现出一致性,但是在直观的层面上,又往往表现为对立性,这种对立性会表现为财务管理对战略管理的置疑与约束。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种约束通过股东的声音表达出来,当战略管理的前景表现出不确定性的时候,会对管理层的智慧和毅力提出巨大的挑战。理论上说,一个卓越的企业和企业家,最主要的是表现在对行业的洞察力和基于洞察力所表现出来的经营创新,这就是熊比特所说的企业家精神。特别是当市场环境表现为更强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的时候,如何在絮乱混沌的市场表象中洞察产业变迁的脉络和先机,是对一个企业家的最大考验。

二、?基础管理与创新管理

基础管理表现为一个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秩序和制度的沉淀,往往认为基础管理具有标准性和可移植性,其实往往不然,基础管理需要在一个公司内部长时间的演化,才能形成一种公司内部多种利益群体对秩序和制度的认同,并建立起契约化的行为规则,它表面上表现为制度,深层次上表现为文化。所以基础管理得到强化之后,可以有效降低公司内部的交易费用。而创新管理是公司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所采取的变革措施,是对现有秩序和制度的改革甚至破坏。基础管理和创新管理的矛盾在于:基础管理形成的惯性会成为创新管理的障碍和阻力,所以创新管理的重要性虽然广为所知,但很多公司仍然是要等到亏损累累、原来的管理基础受到根本冲击之后,才使得变革成为可能。同时基础管理也是创新管理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基础管理,创新管理就没有根基,并表现为盲动,而且很容易在遭遇挫折之后摧毁整个公司。

三、?市场与技术

做一个简化描述,技术可以看做是价值发现阶段,市场可以看做是价值实现阶段。两者本质应该是相依相存的。那为什么还有“贸工技”和“技工贸”之争呢?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第一、路径之争,就是说是先优先发展技术还是优先发展市场的顺序问题。第二:主导之争,就是确定公司是市场主导型还是技术主导型。第三,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是接近于市场还是接近于技术。第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开发能力还是营销能力。同时,技术和市场的区分也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整个产业的价值链的角度,可以分为技术、制造、市场等不同阶段。另外是从一个公司内部的价值链的角度,也可以分为技术环节和市场环节。一个公司在整体价值链上的位置决定了这个公司采用市场主导还是技术主导的基本战略选择。而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受整个产业结构影响。

四、?名声与务实

名声是一个公司过去的积累,对公司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好的名声可以为公司带来许多资源。而务实需要公司面对未来的市场环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同样,名声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是有

好处的,但是名声也同样会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负累,使得一个公司脱离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而盲目的去从事和自身的发展不相匹配的业务规划,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巨人集团。但一般来说,每个企业在设计未来战略的时候都会把企业名声的维持做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这里就出现一个公司需要平衡的矛盾:即如何合理把握名声的维持与务实的设计企业未来发展的平衡。

五、?苦干和巧干

苦干可以理解为坚韧、勇猛,也可以理解凶狠,而巧干意味者更注重做事的技巧和方法设计。中国有句名言叫“勤能补拙”,那我们在这里也可以推广为:如何你不懂的做事的方法,那就多吃点苦,流点汗,勇猛一点,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苦干往往也会形成惯性依赖,一旦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就会放松对巧干的追求。而所谓“勤能补拙”是有一定限度的,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模式、技巧、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更不是单纯的勇猛和吃苦可以代替。

我想“狼文化”更多的是中国企业的一种励志宣言,海尔、华为都说自己要变成狼,联想在新的变革宣言中也要求员工要狠起来。但是,当我们比较中外企业的差别的时候,往往感觉到的更大程度上是做事方法、管理流程、业务模式上的差别。苦干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效果有限。所以包括联想在内的中国企业应该在宣扬“狼文化”的同时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更主要更本质的还是要做管理的创新。

六、?内部和外部

使用内部经理人还是外部经理人,这本身不是个绝对对错的问题。两方面都有大量成功的案例可以佐证。我的认识,无论是外部招聘还是内部提拔,关键在于它要是充分的和自足的。充分就是说这种人事制度能够支撑公司业务发展的要求。自足就是说它是一个系统的、配套的、和谐的工程。理论上说是这样,但具体到一个公司具体选择哪一种模式并不是可以自由选择,从客观要求上,需要联系公司的战略规划、竞争环境来看。从内部发展上,公司文化的惯性和延承会成为公司企业变革人事制度时候的阻力。

七、中庸和偏执

中庸和偏执都是代表了一种做事方式,关于中庸和偏执,柳传志的判断是“战略上偏执,方法上中庸”。偏执是什么?格鲁夫给出的答案是:在IT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战略转折点”这样十倍速变化的时期,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在目标的指引下,全神贯注的倾其全力投入对目标的追求中,而不是犹豫彷徨,试图去寻找“中间路线”和妥协方式,脚踏两只船等来的只能是覆灭的命运。就是说,偏执是针对于对目标的执着来说的,咬定目标不放松,一门心思,心无旁骛,是谓偏执。这和柳传志对战略上的偏执的判断相同。中庸是什么?中庸应该说更多的强调的是做事过程中的方法问题,基于中庸的做事原则,就应该在确定目标后,采用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合适的方式,保证正确的方向和速度,不偏不倚,不左不右。理论上是这么说,但是无论是做到战略上的偏执还是方法上的中庸都是对领导者管理能力的极大挑战。

八、做大和做强

关于做大和做强的关系,TCL的总裁李东生有个判断:“大不一定强,但不大一定不强”。应该说大和强都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把“大而强”做为战略竞争的最终目标,那“先大后强”和“先强后大”就是一个不同的路径选择问题。先做大的路径选择在于布局,先做强的路径选择在于局部市场的强身。两种战略路径,各有优势和薄弱的环节。西方公司一般倾向于先做强再做大,比如沃尔玛,戴尔,都是在一定局部或区域市场培育出核心竞争力之后,开始大规模扩张。但中国的公司由于市场环境的限制选择先做强会受到很大制约,比如不大的公司就难以获得政府、信贷、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所以中国的公司往往做大的动力非常大。

但中国的公司这种做大再做强的发展战略在需要国际化扩张的时候会比较麻烦,就是说即使在国内做的比较好的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也没有可以利用的竞争优势。所以在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或者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时候,合理解决做大和做强的冲突需要有创造性的管理智慧。

九、多元化和专业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