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抢救护理预案与流程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抢救护理预案与流程
【应急预案】
1.患儿绝对静卧,头肩部抬高15-30°,少搬动,禁止行头皮静脉穿刺。
2.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3.备好吸氧装置、急救药品、负压吸引器及呼吸复苏气囊。
4.密切关注患儿有无惊厥发生,及时控制惊厥。
5.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止血剂、脱水剂等药物。
6.延迟开奶时间,禁食期间按医嘱补液,速度宜慢,24小时内均匀输入,监测血糖。
7.保持安静,减少哭闹,哺乳时不能抱喂,各项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减少刺激。
8.密切观察患儿反应、体温、面色、呼吸、瞳孔、肌张力及囟门张力变化,维持体温稳定。
9.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流程】。
新生儿颅内出血

1、意识改变 :激惹、嗜睡、昏迷
2、呼吸改变:增快或减慢、呼吸暂停 3、颅内压增高: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
4、眼征 :凝视、斜视、眼球震颤
5、瞳孔 :不对称、对光反应迟钝 6、肌张力 :增高、减低或消失 7、其他:黄疸、贫血
谢谢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护理
预后
预防
预
防
加强孕妇保健工作,提高产科技术 提高医护质量,避免医源性颅内出血发生
目前尚无有效药物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
1、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概念? 主要因缺氧或产伤引起,早产儿发病率较高,是新生儿早期的重要疾病, 预后较差。颅内出血的症状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
2、病因和发病机制?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Primary Subarachoid Haemorrhage
出血原发部位在蛛网
膜下腔内,不包括硬
膜下、脑室内或小脑
等部位出血后向蛛网
膜下腔扩展 蛛网膜下腔(箭头所示)
临床特点
是新生儿常见的出血类型
病因 主要为缺氧、酸中毒、产伤
预后 大多出血量少,无临床症状,预后良好 部分典型病例 生后第2天发生惊厥,但发作 间歇表现正常 极少数病例 大量出血短期内死亡
(4)其他
观察新生儿的摄人情况患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至有的患儿吸吮、吞咽反射 消失。因此应注重观察患儿的吃奶情况,记录热量及液体摄入量,以保证机 体生理需要。
预 后
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胎龄及其他围生
期因素有关
早产儿
Ⅲ、Ⅳ级PVH-IVH 慢性缺氧 顶枕部出血 预后差,幸存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要点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要点
一、定义
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1hemorrhageofthenewborn)主要因缺氧或产伤引起,早产儿发病率较高,是新生儿早期的重要疾病与死亡原因。
新生儿颅内出血部位包括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小脑出血和脑实质出血。
以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最常见,预后较差。
二、评估/观察要点
1评估患儿的分娩史。
2.评估患儿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肌张力、呼吸型态的改变。
3.评估有无脑性尖叫、前囱突起、惊厥等。
三、护理措施
(一)常规护理
1保持室温在24〜26(,湿度55%〜65%。
绝对静卧,头肩抬高15〜30°,减少噪音。
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宜平卧保持头正中位,避免头偏向一侧,以免压迫颈动脉而造成意外。
4.根据缺氧程度合理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
呼吸衰竭或严重的呼吸暂停时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做好相关护理。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
观察呼吸型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外界因素阻碍患儿气道的通畅。
观察惊厥发生的时间、性质。
(二)并发症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反复惊厥立即吸氧,遵医嘱迅速给予降颅压及止惊药物,并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做好抢救准备。
(三)出院指导
1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
7.发现有后遗症时,尽早对婴儿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减轻脑损伤影响。
8.教会家长给婴儿功能训练的技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0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rto ai ,muia o a o tlt n r t . i i
【 ywo d ]I ta rna lh mor a e e b r ; u sn ta ey Ke rs : r ca ia e rh g ;n a o n n rigsr tg n
新生 儿 颅 内 出血 主 要 因缺 氧或 产 伤 引起 ,早 产儿 发 病 率 视 、 斜视 、 眼球 上 转 困难 、 眼震 颧 、 有惊 厥 等 , 有 颅 内出 血 , 伴 提示 较 高 , 围产 期窒 息 , 复 呼 吸暂停 , 重 的 呼吸 系 统疾 病等 。 如 反 严 产 及 时 报告 医生 给 予镇 静 和 止 血 等 治 疗 , 同时 对惊 厥 的时 间 、 次 伤 多见 足 月 儿 , 因胎 头 过 大 , 盆 不 称 , 程 过 长 , 位 产 钳 , 头 产 高 用 数、 部位也要作详细记录 , 可为判断出血部位 、 出血量及愈后估 吸 引器 助 产者 等 。 新 生儿 早期 的重要 疾 病 , 是 病死 率 高 1. 1 计 提供 依 据 。 论 患儿 躁 动或 安静 都 应 做到 严密 观 察 、 现意 识 8 %[ 5 】 , 不 发 预后 较 差 。 治疗 原 则 : 氧疗 、 降颅 内 压 、 制 惊厥 、 血 、 复脑 功 的 细微 变化 , 控 止 恢 而获 得及 时 救治 的 时机 ,T检 查 可见 出血 部位 。 C
颅内出血的治疗与护理

颅内出血一、定义颅内血肿是急性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继发性损伤之一。
当颅内出血聚集于颅腔内一定部位而达相当体积,对脑组织构成压迫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颅内血肿。
外伤性颅内血肿占颅脑损伤的8%~10%,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40%~50%,它是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根据血肿部位可分为:①硬脑膜外血肿(EDH)。
②硬脑膜下血肿(SDH)。
③脑内血肿(ICH)。
二、临床表现①病史:受伤经过,有无意识丧失,丧失时间。
是否恢复,是否再度发生意识丧失等。
②硬膜外血肿:多因颅骨骨折跨越脑膜中动脉骨管沟等原因造成硬脑膜中动脉及颅骨板障静脉、静脉窦等出血。
随着血肿的扩展出现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
患者意识有典型的中间清醒期,随后再度出现意识障碍,并伴随进行性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
③硬膜下血肿:出血可来自矢状窦旁桥静脉破裂或由于严重脑挫伤引起皮质动脉破裂造成。
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急性硬膜下血肿局部症状类似硬膜外血肿,但患者中间清醒期不明显。
慢性硬膜下血肿,出血慢,患者逐渐适应,症状不典型,而且多变。
④脑内出血:多与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形成复合血肿。
常与脑膜下血肿一同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更明显。
由于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导致脑疝发生。
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瞳孔不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等。
⑤辅助检查:通过X线片、CT或脑扫描等检查结果,可了解脑损伤的程度及血肿的位置。
CT可直接而全面了解脑损伤的情况及有无继发性血肿等;MRI扫描可比CT更清楚地显示散在小量的出血。
腰椎穿刺可了解有无出血和出血的程度。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脑出血属于神经科急诊,需要在短时间内立刻明确诊断,目前辅助检查主要分为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两种,随着目前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影像学检查因为其具有时间短、无创、结果准确等优点,已逐渐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①头颅CT检查: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发病后即可显示边界清楚的新鲜血肿,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如脑室大量积血可见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张,1周后血肿周围可见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变为低密度或囊性变,CT动态观察可发现脑出血的病理演变过程,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时第一时间指导临床治疗。
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见性护理

状 多在 2  ̄4 小 时 内 出现 。 病情 恶化 迅 速 , l 中我 们观 察 到 , 早 4 8 且 在 临床 若 产 儿出 生后 用 苯 巴 比 妥 1 mg 1 0 , 2小 时 一 次 , 2次 静 脉 注 射 。 共 以后 予 5 /g q mg k ,d口服维 持 。发 现脑 室 出血 的 发 生 率 明显 降 低 , 机制 为 改 善 脑 的血流灌 注 , 清除 因脑 缺 血而 增加 的 自由基 , 制其 过氧 论作 用 而保 护 脑 抑
组织。
[ 3 葛 惠 , 月清 . 2 徐 早产 儿颅 内出血 的预 防及 早期 诊 断 6 0例 报 告[] 临 J.
T e p e i t en r i g i f n si t a e e r l e o r a e h rd ci u s n n a t n r c r b a m r h g v h
M A h Ya
[ sr c] jcie Ab ta tObetv :U n e sa dn h n le c at r fp e t r nr crb a e rh g n ne vnt nme s r s Meh d: eh d e— d rtn igt eifu n efcoso rmau eita ee r l mo r a ea d itre i au e . to M t o srt h o
R 1 Ds 6例 , 2种 以 上 合 并 症 者 6 有 7例 。 1 2 临 床表 现 : 状 多在 2 小 时 内出 现 , 中过度 兴奋 2 . 症 4 其 5例 , 现 表 为烦躁 不安 、 叫 、 尖 凝视 、 抽搐 、 张 力 增强 。抑 制 4 肌 2例 , 现 为拒 乳 、 表 反 应 迟钝 、 嗜睡 、 昏迷 、 肌张 力减 弱 或 消失 , 始 反 射减 弱 或 消失 ,O例 由短 原 2 暂 兴奋 转为 抑制 , 吟 3 例 , 囟饱 满 2 呻 6 前 8例 , 吸改 变 5 例 。 呼 6 1 3 颅 内 出血 部位 : . 经脑 c 或尸 检发 现 蜘 蛛 网下 腔 出血 6 T 4例 , 脑 室 内出血 2 例 , 5 硬膜 下 出血 1 , 例 大脑 实质 出血 1 , 1 为 z 以上 出 例 1例 种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会对婴儿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这种情况是指婴儿在出生后头部或颅骨中发生的出血,可能会导致脑损伤和其他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关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知识点:
1. 病因: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是由于婴儿的脆弱血管在分娩过程中遭受损伤所致。
其他因素,如难产、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等也可能增加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
2. 症状: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通常包括持续性哭泣、呕吐、抽搐、呼吸困难、抽搐以及神经系统异常。
如果注意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3. 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进行脑部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来确认是否出现颅内出血。
4. 治疗与护理: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方法包括监测和稳定患儿的生命体征,维持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稳定,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治疗。
5. 预防:虽然无法完全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但孕期定期产检、提前了解产程风险以及正确处理难产可能会减少发生颅内出血的机会。
如果发现婴儿出现与新生儿颅内出血相关的症状,应立即寻求
医疗帮助。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并提高婴儿康复的机会。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PPT课件

• (二)对症护理 • 1.配合做好防止脑组织受损程度加重的护理。 • 1)保持安静:绝对静卧,集中护理,定期测量头围。 • 2)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合理用氧。 • 3)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吸痰所有用品,及时清除呼吸
道分泌。避免用物压迫胸部,影响呼吸。 • 4)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1,止血敏等控制出血,贫血患儿可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机理
脑血管壁通透性↑
缺氧
肝脏合成因子障碍 早产儿
产伤
其他
胎头受挤压 脑血管畸形 出血性疾病 医源性损伤
足月儿
部位
1. 脑室周围及 脑室内出血 2.脑实质出血
硬脑膜下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临床表现
• 1.一般生后2-3天内起病(数小时至1W左 右)。
• 2.意识改变: 易激惹、过度兴奋或淡漠、嗜睡、昏迷。
定义
• 新生儿颅内出血(NICH)是由于缺氧及产伤或医源性损 伤所致的脑损伤疾病,是新生儿期常见病,与这一阶段自 身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多种围产期高危因素有关,严重者可 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一、病因 1.缺氧:早产儿多见 2.产伤:足月儿、巨大儿多见 3.其他:快速输注高渗液体,先天颅内血管畸形, 全身出血性疾病。
症处理。
• 2015-11-20床边超声检查: • 颅脑超声提示:1.脑实质多发出血灶,部分吸收液化呈囊样改变。
2.双侧脑室稍饱满。 3.丘脑前缘小片液暗区。
护理诊断
• 1.低效型呼吸形态 与呼吸中枢受抑制有关 • 2.有窒息的危险 与昏迷,惊厥有关 • 3.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 •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量减少有关 • 5.焦虑 与家属担心患儿预后有关 • 6.潜在并发症:颅内高压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健康教育
1、保持绝对静卧,抬高头部,减少噪声,治疗应集中进行,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避免外界因素阻碍患儿气道的通畅。
3、体温过高时应予以物理降温,过低时应采取保暖措施。
4、指导患儿家长合理喂养,做好奶具定期消毒,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向家长解答病情,并给予支持和安慰,减轻其紧张和恐惧心理。
6、对有后遗症者,鼓励指导家长做好患儿智力开发、肢体功能训练。
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家长早期干预的益处。
7、定期随访。
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颅内出血护理常规【术前观察要点】1、了解受伤史,动态观察意识变化,测瞳孔变化及时发现脑疝。
2、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3、注意有无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对婴幼儿要注意囟门的大小及压力的变化。
4、观察肢体活动变化。
【术前护理要点】1、病人在出血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
2、遵医嘱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3、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等变化,及时发现出血及再出血的体征。
4、严密观察癫痫症状发作的先兆,持续时间、类型,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
5、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如用力咳嗽,情绪过分激动等等。
防止大便干燥、用力排便,给予缓泄剂。
6、应用脱水药物时应遵医嘱在规定时间内滴完。
7、有手术指征者给予术前准备行手术治疗。
【术后观察要点】1、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2、特别注意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的变化。
3、如有引流,应注意引流液的色、质、量。
【术后护理要点】1、同开颅手术一般护理。
2、卧位:全麻术后抬高床头15—30°,幕上开颅者卧向健侧,避免伤口受压。
幕下开颅翻身时有人扶托头部使头颈成直线,避免扭转。
躁动不安时约束四肢,加床档防止坠床;3、营养:吞咽困难及昏迷者鼻饲饮食,鼻饲时床头需要抬高,并在每次注入前回抽胃内容物;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一旦发现上消化道出血,暂禁食,留置胃管,注入冰盐水,凝血酶或云南白药等止血,每4~6小时一次,必要时全身使用止血剂或给予输血等治疗。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同时注意观察肢体活动、语言、头痛等的变化,观察有无癫痫的发生。
5、伤口:伤口敷料是否干燥,若渗出过多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6、引流管:头部引流管是否通畅,应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脱出等,尤其是做各种医疗护理操作时,记录引流物的量、色、性状。
7、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吸痰,预防肺部并发症。
根据病情决定吸痰频率,动作轻柔、迅速、有效,一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深度以引起病人咳嗽反射为宜;持续低流量吸氧,直到无缺氧征象后才能停止;注意保暖,加强翻身叩背,防止受凉和痰液坠积;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按气管切开常规进行。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因缺氧、产伤或医源性损伤引起的一种脑损伤疾病。
早产儿多见,预后较差,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临床表现有意识形态、呼吸、肌张力改变,眼部症状,颅内压增高以及无原因的黄疸和贫血。
一.主要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升高。
2.低效性呼吸形态与呼吸中枢受损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昏迷有关。
4.体温调节无效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
二.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意识形态改变,如激惹、过度兴奋或表情淡漠、嗜睡、昏迷等。
2.观察有无眼症状,如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震颤等。
3.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等。
三.护理措施1.按危重症一般护理常规2.一般护理①.保持头高体位,将患儿头肩部抬高150~300,并予以侧卧位,避免垂头仰卧的姿势,以防止出血加重和减轻脑水肿。
避免平卧头侧位,以免压迫颈动脉。
②.维持体温稳定;置患儿于中性温度的环境中。
体温过高时应予散包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
减少氧的消耗。
③.合理喂养:病情严重者可适当推迟哺乳时间,根据病情选择鼻饲、吸吮奶喂养、全静脉营养,保证热量供给。
④.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眼部体征、瞳孔对光反射、囟门张力、肌张力等改变。
及时做好记录。
⑤.鼓励家长表达恐惧和焦虑的原因,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做好心理护理。
3.症状护理①.保持安静:绝对静卧,诊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集中进行。
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尽量避免头皮穿刺,选用外周静脉或PICC,以免加重颅内出血。
哺乳时不宜抱起,以免加重缺血和缺氧。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呼吸功能,维持有效呼吸,频繁呼吸暂停者,应用呼吸机维持呼吸,监测动脉血气分析,以便了解是否存在低氧血症。
③.合理用氧:根据缺氧程度选择不同的用氧方式和浓度。
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待病情好转及时停用,防止氧中毒。
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小儿。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热情接待家属及病儿,更衣、洗澡、剪指甲、测体温、磅体重,并在患儿的手腕上戴上明显的标记,写上床号、姓名、性别,由责任护土向家属做好人院宜教及探视制度,介绍主管医生。
3、保暖: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温度55%—65%,使病儿核心温度维持在36.5—37.5℃。
4、做好皮肤、粘膜、脐带、口腔护理,每日沐浴一次,每 1.5—3小时更换尿布一次,并更换体位,大便后,随时更换尿布,用温水从前向后擦洗臀部并涂紫草油或达克宁霜,脐带未脱者,注意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5、注意喂养,新生儿尽快开奶,按需哺乳,如病情需要可照医嘱定时喂养。
喂奶时头偏向一侧,若病儿饥饿,随时哺喂,喂奶后竖抱排气右侧卧位半小时。
必要时抬高上身15—30°。
6、预防感染:(1)医护人员人室应更换鞋子,穿清洁工作假,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接触病儿前后应洗手,若有腹泻、皮肤化脓性感染疾病,病儿应立即进行相应的隔离(或进行床旁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或三氧灭菌机消毒1—2次,每日定时通风换气十五分钟,出院病儿的床单位,暖箱须进行终末消毒。
8、病儿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向家属介绍喂养知识和疾病恢复期的护理知识等出院宣教。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循环中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入院后按医嘱立即抽血作培养加药敏,严格无菌操作。
3、保证足够水份,营养及热卡,不能进食可给胃肠外营养,静脉补液。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T.P.R神志、眼神及有无并发症,注意脐部和皮肤护理,尤其要要警惕脑部并发症。
5、注意保暖,纠正缺氧,黄疸较重者应按医嘱及时光疗,并按蓝光箱治疗护理常规。
6、按医嘱保证抗生素的正确应用,注意药物的浓度,时间、静脉输液时注意速度,必要时用输液泵。
7、一般护理:包括皮肤、口腔清洁及感染病灶的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概述】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因缺氧或产伤引起的严重脑损伤疾病,死亡率高,存活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积水、癫痫、脑性瘫痪及智力低下等,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症状为主要特征。
缺氧所致的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产伤所致的颅内出血多见于足月儿及异常分娩新生儿。
【护理常规】1、绝对保持安静:避免声音、光线的刺激,保持安静,绝对静卧至病情稳定。
为防止加重出血和减轻脑水肿将头肩部抬高15-30°,侧卧位、尽量少搬动。
2、减少刺激:有计划集中完成各种必要的治疗及护理操作,减少反复穿刺,尽量减少刺激患儿的次数。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必要时置入暖箱保暖。
4、头部血肿后产瘤的护理:可予冷敷,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破溃感染。
尽量避免在头部输液。
5、喂养:给予母乳喂养,喂奶时应防止患儿窒息,可少量试喂,逐渐加量。
吸吮、吞咽困难者可予管饲喂养;病情严重者可暂禁食,给予静脉营养补充能量,输液速度宜慢。
6、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合理用氧,,以减轻颅内压,维持血氧分压在8.0—10.7kpa(60—80mmHg),血二氧化碳分压 5.3kpa(40mmHg)。
观察记录患儿呼吸、频率。
7、病情观察:(1)出现呼吸减慢、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发绀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给予吸氧。
(2)出现烦躁不安、尖叫或惊厥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镇静、止惊,并观察用药效果、面色、心率、呼吸节律、肌张力情况。
(3)出现频繁呕吐、抽搐不止,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时,通知医生采取降颅内压措施。
8、保持功能位置:有肢体瘫痪者,应保持肢体在功能位置,两肘稍弯曲,双手略握拳,足背屈曲以防足下垂,并有计划等进行功能训练。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概述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疾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对患儿的康复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常见的一种脑损伤,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出血主要包括硬膜下出血、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与脑室内出血以及小脑出血四种类型。
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多见。
目前,由于接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因缺氧引起的脑室管膜下出血及脑室内血已成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病理类型,与早产儿存在胚胎生发基质有关。
脑血管组织毛细血管丰富,结构疏松,对缺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极为敏感,容易发生坏死、崩解而出血。
此外,缺氧使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受损,血管被动扩张血管破裂出血,还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壁引起出血。
若患儿同时合并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硬肿征、缺氧缺血性脑病等较严重疾病,颅内出血发生均较高。
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流速度变化,脑血流增减和脑静脉压增加等,而脑室管膜下生发基质未成熟的血管破裂,导致脑室内出血。
足月儿由于胚胎生发层退化至足月时基本消失,故脑室及脑室管膜下出血较少出现。
1临床表现颅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与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有关,常见者包括:①意识形态的改变:如激惹、过度兴奋、冷淡、嗜睡、昏迷等;②眼症状: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等;③颅内压增高表现:脑性尖叫、前囟隆起、角弓反张、惊厥等;④呼吸改变:增快或缓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⑤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减低;⑥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射不良、固定和散大;⑦其他:无原因可解释的黄疸和贫血。
各类型颅内出血的特点如下。
1.1 硬膜下出血多数为产伤所致的小脑天幕、大脑镰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裂所造成的急性大量出血,在数分钟或几小时内神经系统症状恶化、呼吸停止死亡;亚急性者,在出生后24小时后出现症状,以惊厥为主,有局灶性脑征,如偏瘫、眼斜向瘫痪侧等;亦有症状在新生儿期不明显,而在出生后数月后产生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有惊厥发作、发育迟缓和贫血等。
1.2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起源于蛛网膜下腔的桥静脉,典型症状是出生后第2天发作惊厥,发作间歇情况良好,大多数预后良好,个别病例可因粘连而出现脑积水后遗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诊疗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诊疗常规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患,主要表现为硬脑膜下出血、蛛网膜下出血、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小脑出血及混合性出血。
临床可分为缺氧性及产伤性,前者多见于早产儿,后者多见于足月儿及异常分娩(以臀位居多)新生儿。
近年来由于产前监护技术的进步,因产伤所致的硬脑膜下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已较少见;由缺氧引起的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SEH/IVH )已成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病理类型。
在孕龄不足32周或体重v 1500g 的低出生体重儿中,其发病率可达40%—50%,病死率约为50%。
一、诊断(一)病史:母亲有异常分娩史、患儿有产伤或窒息史。
(二)症状:可以无临床症状或体征,或可急剧恶化,患儿可出现不安、脑性尖叫和颅内压增高症状。
危重病儿常表现为:1.急剧恶化型: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急剧进展,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暂停,光反射消失,凝视,肌张力严重低下或周身强直性抽风,前囟紧张或隆起,可致突死。
2.断续进展型:症状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断续进展,表现为神态异常,四肢张力低下,但不昏迷,可存活或进一步恶化死亡。
部分幸存者可有脑性瘫痪、癫痫或脑积水等后遗症。
(三)辅助检查1 .脑脊液检查: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可呈血样或黄色,新鲜脑脊液发现皱缩红细胞有诊断意义。
其他类型出血脑脊液往往正常。
2.计算机断层摄影(CT )及B 型超声检查:可精确诊断病变类型、部位及程度,并可对预后作出估价。
一般按Papile 分级:I 级为单纯室管膜下出血,可为单侧或双侧;n级为室管膜下出血破入脑室,但无脑室扩大;川级为两侧脑室均有出血伴脑室扩张;w级为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血肿。
3.颅透照试验有助于硬膜下血肿、脑穿透畸形或脑积水的诊断。
4.连续观察头围变化有助于监测脑室作体积的变化。
二、鉴别诊断(一)新生儿败血症:有脐部或其他部位感染史,伴黄疽、感染中毒症状。
血培养或血常规等化验检查有助于鉴别。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的护理PPT

目录 专业知识介绍 护理措施 并发症的处理 康复与追踪
专业知识介绍
专业知识介绍
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对新生儿颅内 出血的定义和症状等 分类和程度: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分类和 不同程度的危害
专业知识介绍
发生原因: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可能 原因 诊断和检查:如何诊断和检查新生儿颅 内出血
专业知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绍
护理目标:针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目标和原则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早期干预:针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早期的 护理策略
安全护理:如何确保患儿的安全并预防 并发症
护理措施
皮肤护理: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的皮肤 护理要点 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计划和喂养技巧
护理措施
呼吸护理:对患儿的呼吸进行监测和维 护
康复与追踪
家庭指导:提供患儿家庭的指导和支持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家庭支持:如何提供患儿家庭的支持和 教育
并发症的处理
并发症的处理
并发症介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影 响 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的并发症提供相应 的处理方法
并发症的处理
预防措施: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恶 化
康复与追踪
康复与追踪
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的目标和方法 追踪方式:如何追踪和评估患儿的康复 情况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一、概述指在新生儿期间,颅内任何部位的出血,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主要因缺氧和产伤引起。
【临床表现】为脑性尖叫、拒奶、呕吐、嗜睡或烦躁、肌张力增强或抽搐等症状。
【治疗要点】止血、对症、支持疗法,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使用恢复脑细胞功能的药物。
二、护理诊断1、体温调节无效与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神经系统受损致摄入减少有关3、颅内适应能力下降与颅内出血有关。
4、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昏迷有关。
5、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感染、癫痫。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注意体温、呼吸、心率、面色、神态、囟门饱满度、瞳孔大小。
反射及肢体活动情况,有烦躁不安、脑性尖叫、喷射性呕吐、惊厥等表现时立即报告医生。
按医嘱给予镇静剂、脱水剂治疗。
2、一般护理保持绝对安静,尽量减少头部搬动。
采取头部抬高15℃~30℃,右侧卧位,以减轻颅内水肿和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
各种治疗护理工作尽量集中进行,操作要轻柔,减少震动。
入院3天内免洗澡。
避免局部受压时间过长,引起皮肤压伤。
床垫要平稳、柔软,可加海绵垫子身下,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
3、营养支持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喂养方法,病情严重者,推迟喂养时间,一般情况好转后给予喂奶。
喂奶时不要抱起,吸吮吞咽困难者用鼻饲喂养。
喂奶后注意观察面色有无发绀、呕吐,防止呛奶窒息。
呕吐重者,宜禁食输液,以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水分。
4、用药护理准时用药,确保疗效,严格控制每日入量,总液量按50ml/(kg·d)计算。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输液成分以葡萄糖为主,限制电解质的输入。
5、健康教育定期复查头颅CT,有肢体瘫痪者,加强功能锻炼。
早期干预,开发智力,加强营养,防止感染,按时预防接种,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