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言(上课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定俗成: 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
而认定或形成的。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不假思考:不经过思考。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很有条理。
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来 概括各段的大意。
寻找关键句
什么是关键句 1. 能表明作者观点的 2. 能给我们以启迪的 3.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4. 文中的中心句
9. 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书面语不能代替口源自文库。
第2段:文章脱离口语,就不能准确、鲜明、生动。 第3、4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第5段:朱自清早期的文章做作,不如后期朴实的好。
1、学会概括论点 2、学会找论证方法 3、了解和正确使用祖国语言
1、请给加点字注音
弄巧成拙(zhuō ) 圩堤 ( wéi )
以讹传讹( é ) 娓娓动听( wěi ) 斟酌(zhēn zhuó)
2、解释下列词语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的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面目全非:
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含贬义)
同归于尽: 指一同走向死亡或毁灭。(一般指战士和敌人)
2、 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亲爱的 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 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 的关怀是无所不至。祝您健康快乐,永垂不 朽!”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个季度。形容思念的心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举例论证
态”。 2.对“七月流火”的误用。
3.对“最好水平”病句分析。
4.对“不以为然”意思误解。
对比论证 对朱自清早年作品与晚年作品比较
道理论证
分论点
中心论点
1.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书面语应当是经 2.书面语应当规范化。 过加工的口语。
论证方法
摆事实 讲道理 对比论证
1、小张的朋友小胡结婚,小张去参加婚礼,婚礼上,小 张对打扮的很漂亮的新娘说:“哟,你今天真漂亮 真是面目全非呀!”新娘听了很不高兴。小张意识 到自己说得不好,赶紧弥补,走到新郎面前,举起 酒杯说:“小胡,你知道我不会说话,请多包涵。 我们是铁哥们儿,来,喝!我们同归于尽!”小胡 听了差点晕过去。
提问: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 懂了呢?
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 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王力 (1900——1986), 字了一广西博白 人。著名语 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 基人之一。他出版专著四十余 种,发表论文200余篇,研究 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 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 家中是极其突出的。 主要著作有: 《中国现代语法》、 《汉语音韵学》、 《中国语法理论》、 《汉语史稿》等。
情非常迫切。 (常用来形容情人之间相思之切, 也可用于形容朋友之间的思念之情。)
日新月异:形容发展变化快,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后也指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的(贬义词,多
指坏事)。
永垂不朽: 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5. 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6. 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 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
7. 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 领会、理解。
8. 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 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请看一则小故事:一天夜里,一位书呆 子在睡觉时被蝎子蜇了,便大喊:“贤妻, 速燃银烛,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 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他接着说:“身如 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 看是个什么东西。”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 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 “老婆,快点灯,我让蝎子给咬了!”这回 他的妻子才有反应。
关键句
1. 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 且要像木匠爱斧锔、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2. 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 的。
3. 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
4. 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 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
第三部分(6~7)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8、9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第10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第11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第12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
●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什么话题?
——如何处理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你能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原句吗?
——第二自然段中“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 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一句。 ——第六自然段中“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 上升为书面语”一句。
●作者没有明确说出中心论点,他是怎 样逐步提出自己的主张的?
——先阐明“书面语不能脱 离口语”,再阐明“书面语应 当是规范化的”。
●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谈论书面语的使用问题。 主张“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 范化”。告诫人们应当重视使 用语言的基本原则。
●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报道中不准确句子的“故作姿
而认定或形成的。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不假思考:不经过思考。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很有条理。
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来 概括各段的大意。
寻找关键句
什么是关键句 1. 能表明作者观点的 2. 能给我们以启迪的 3.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4. 文中的中心句
9. 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书面语不能代替口源自文库。
第2段:文章脱离口语,就不能准确、鲜明、生动。 第3、4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第5段:朱自清早期的文章做作,不如后期朴实的好。
1、学会概括论点 2、学会找论证方法 3、了解和正确使用祖国语言
1、请给加点字注音
弄巧成拙(zhuō ) 圩堤 ( wéi )
以讹传讹( é ) 娓娓动听( wěi ) 斟酌(zhēn zhuó)
2、解释下列词语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的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面目全非:
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含贬义)
同归于尽: 指一同走向死亡或毁灭。(一般指战士和敌人)
2、 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亲爱的 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 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 的关怀是无所不至。祝您健康快乐,永垂不 朽!”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个季度。形容思念的心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举例论证
态”。 2.对“七月流火”的误用。
3.对“最好水平”病句分析。
4.对“不以为然”意思误解。
对比论证 对朱自清早年作品与晚年作品比较
道理论证
分论点
中心论点
1.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书面语应当是经 2.书面语应当规范化。 过加工的口语。
论证方法
摆事实 讲道理 对比论证
1、小张的朋友小胡结婚,小张去参加婚礼,婚礼上,小 张对打扮的很漂亮的新娘说:“哟,你今天真漂亮 真是面目全非呀!”新娘听了很不高兴。小张意识 到自己说得不好,赶紧弥补,走到新郎面前,举起 酒杯说:“小胡,你知道我不会说话,请多包涵。 我们是铁哥们儿,来,喝!我们同归于尽!”小胡 听了差点晕过去。
提问: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 懂了呢?
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 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王力 (1900——1986), 字了一广西博白 人。著名语 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 基人之一。他出版专著四十余 种,发表论文200余篇,研究 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 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 家中是极其突出的。 主要著作有: 《中国现代语法》、 《汉语音韵学》、 《中国语法理论》、 《汉语史稿》等。
情非常迫切。 (常用来形容情人之间相思之切, 也可用于形容朋友之间的思念之情。)
日新月异:形容发展变化快,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后也指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的(贬义词,多
指坏事)。
永垂不朽: 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5. 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6. 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 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
7. 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 领会、理解。
8. 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 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请看一则小故事:一天夜里,一位书呆 子在睡觉时被蝎子蜇了,便大喊:“贤妻, 速燃银烛,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 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他接着说:“身如 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 看是个什么东西。”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 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 “老婆,快点灯,我让蝎子给咬了!”这回 他的妻子才有反应。
关键句
1. 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 且要像木匠爱斧锔、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2. 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 的。
3. 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
4. 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 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
第三部分(6~7)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8、9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第10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第11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第12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
●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什么话题?
——如何处理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你能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原句吗?
——第二自然段中“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 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一句。 ——第六自然段中“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 上升为书面语”一句。
●作者没有明确说出中心论点,他是怎 样逐步提出自己的主张的?
——先阐明“书面语不能脱 离口语”,再阐明“书面语应 当是规范化的”。
●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谈论书面语的使用问题。 主张“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 范化”。告诫人们应当重视使 用语言的基本原则。
●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报道中不准确句子的“故作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