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残儿童心理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孤残儿童生活的特定环境与自身的心理特点,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远不如完整的家庭儿童那样得到父母的疼爱,对生活、前途没有足够的信心和信念,始终认为是社会边缘成员,难以融入整个社会之中。在他们当中能够较好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真正能进入高中、大学的较少,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不具备基本的条件和竞争实力,在考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究其原因:由于当前我国所采用的院舍照顾、供养模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是不能满足儿童成长中的情感需求,在成长期很难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概念。往往会出现性格孤僻、心理封闭、亲情缺失等问题。二是现行的供养模式不能满足儿童社会性成长的需要。福利院相对封闭和隔绝的环境让儿童在社会角色的模仿和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缺陷,社会性成长难以顺利发展。三是院舍式照顾供养很容易对儿童产生“标签化”作用。被标签的结果常常是儿童感到自己与正常人不一样,是“天下最可怜的人”,在与人相处时,得到同情和怜悯的同时得不到起码的尊重与平等,难以融入社会,过普通人的生活。四是院舍照顾供养模式限制了儿童的个性化特征发展,因为在院舍中整齐划一的照顾供养模式下,孤残儿童的潜能得不到比较全面的发展。由于长期生活圈子狭小,衣食住行有人照料,对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各项生活自理技能的要求不迫切,加上孤、弃儿童进入福利院的渠道复杂多样,智力开发和受教育程度不一致,现阶段福利院和社区学校对特殊孤儿的管理和引导不尽完善,大龄孤儿普遍文化素质偏低,技能培训不足,在复杂的就业竞争中明显缺乏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