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蛋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病毒蛋白(12种)

(Antiviral protein)

摘要:病毒进入机体后,能刺激人体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是抗病毒免疫中重要的蛋白质,它能诱生抗病毒白蛋白来阻止新病毒的产生。但在机体内还存在着其它很多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的蛋白质,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主要介绍了其它种类的抗病毒蛋白。

关键字:抗病毒蛋白;作用机制

Abstract: After the virus enters the body, wich can stimulate macrophages, lymphocytes and cells to produce interferon.which is the important proteins that can induce an antiviral albumin to prevent the generation of new viruses with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activity. However, in vivo there is a w variety of other proteins that having antiviral activity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viral immunity.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other types of anti-viral proteins.

Key Word: antiviral protein; mechanism of action

一、干扰素(Interferon,IFN)

1、干扰素的分类

病毒进入机体后,能刺激人体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分为I型干扰素(IFN-α和IFN-β)和II型干扰素(IFN-γ)。IFN-α、IFN-β和IFN-γ,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活化T细胞所产生。

I型干扰素:是许多不同的细胞对病毒应答时产生的细胞因子,保护临近细胞不受病毒感染,其合成受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诱导,在抗病毒感染的先天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II型干扰素:是由Th1细胞和NK细胞产生的多功能细胞因子,抗病毒,增强巨噬细胞和PMN细胞的吞噬功能,激活巨噬细胞。

表1 干扰素的分类

I型(IFNα/β)II型(IFNγ)

起源所有有核细胞,尤其是成纤维细

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NK细胞和Th1,γδ和CD8细胞

诱导物病毒、其他细胞因子、某些细胞内

细菌和原生动物

抗原刺激的T细胞

功能抗病毒、增加MHCI类表达、抑制

细胞增殖抗病毒,增加MHCI类和II 类表达,激活巨噬细胞

2、抗病毒作用机制

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 VP)发挥效应。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处于静止状态,干扰素的产生受到抑制。如有病毒感染或非病毒性诱生剂(如人工合成的双链聚肌胞,Poly I:C)作用于细胞膜上,激活干扰素编码基因,即开始转录干扰素的mRNA,再转译为干扰素蛋白。因此诱生的干扰素很快释放到细胞外,作用于邻近的未受感染的细胞膜受体系统,该系统由神经节苷脂组成的结合位点和一个可能由糖蛋白组成的激活位点所组成。当IFN与受体结合后,产生一种特殊的因子,使抗病毒蛋白(AVP)基因解除抑制,转录并翻译出A VP,主要是蛋白激酶、2’-5’A合成酶、磷酸二酯酶,这些酶与

发挥抗病毒活性有密切关系。其中两种酶须经双股RNA及ATP激活,一为蛋白激酶,激活后可使合成蛋白质的起动因子2(eIF-2)同磷酸化而失活,抑制蛋白质合成;另一种为2’-5’A合成酶,活化后催化合成2’-5’寡腺苷酸,再激活潜在的核酸内切酶,使病毒mRNA降解,抑制病毒蛋白合成。此外,磷酸二酯酶能除去tRNA的CCA末端,抑制蛋白合成。

图1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3、作用特点

3.1 间接性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等效应分子抑制病毒。

3.2 广谱性抗病毒蛋白是一类酶类,作用无特异性。对多数病毒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3.3种属特异性一般在同种细胞中活性高,对异种细胞无活性。

3.4发挥作用迅速干扰素既能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又能限制病毒扩散,在感染的起始阶段,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生作用之前,干扰素发挥重要作用。

4、信号传导途径

由IFN诱导合成的抗病毒蛋白主要通过PKR通路、Mx GTPase通路、2’-5’-OAS介导的RNase L通路以及ISG-15等4条通路抑制病毒转录、降解病毒mRNA、阻断病毒翻译起始、限制病毒蛋白功能等途径介导抗病毒效应,抑制病毒复制。

4.1 PKR通路PKR可作为一种重要的PRR,与dsRNA结合最终诱生IFN,同时PKR又是IFN 诱导合成的主要抗病毒蛋白之一。病毒复制周期早期阶段,病毒感染细胞产生大量dsRNA,PKR正是通过其两个N末端的dsRNA结合基序与病毒复制中间产物dsRNA结合形成复合体,并使PKR自身在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处磷酸化而被激活,从而阻断了病毒mRNA翻译的起始,达到抑制病毒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目的。

4.2 Mx GTPase通路Mx蛋白由其N端的一个GTPase结构域、中间的连接结构域和C端的一个带亮氨酸锌指(Lz)基序的效应结构域组成。Mx蛋白可与GTP结合,具有内在的GTP酶活性,可以识别病毒核衣壳蛋白并抑制其转入细胞核,影响病毒颗粒的装配,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4.3 OAS介导的RNase L通路OAS蛋白(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在细胞质以非活化的形式存在,在受到dsRNA激活的情况下,激活的OAS促使ATP多聚化形成不定长度的寡聚核苷酸2-5(A),通过两者的激酶样结构域促使2-5(A)与RNase L结合形成二聚体,从而激活潜伏状态下的RNase L,激活的RNase L可切割RNA,包括病毒的mRNA,使病毒蛋白多肽链合成起始受阻,从而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

4.4 ISG-15通路ISG也是IFN诱导合成的抗病毒蛋白之一,其中ISG-15在IFN诱导的抗病毒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SG-15可抑制病毒介导的IFN调节因子-3的退化,从而增强IFN-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