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害虫识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地下害虫及农田杂草在局部地区持续重发,对秋播作物 生产构成较大威胁。
● 小麦光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全蚀病、胞囊线虫病、根 腐病、叶锈病、梭条花叶病,以及大麦条纹病、网斑病、 坚黑穗病等发生范围逐步扩大,发生程度不断加重,特 别是腥黑穗病、根腐病、条纹病等病害已成为局部地区 对麦类生产威胁最大的病害种类之一。
(二)病原识别 ● 有性态——玉蜀黍赤霉,属子囊菌亚门赤霉属; ● 无性态——主要为禾谷镰孢霉,属半知菌亚门镰孢属。
形态
子囊壳 ❖散生或聚生在病组织或其他基物表面,圆形或卵圆形,顶部略突 起,有孔口,蓝紫色至紫黑色,壳壁粗糙,壳内有子囊多个; ❖子囊棍棒状,无色,基部稍尖,内含子囊孢子8个; ❖子囊孢子无色、透明,呈稍弯曲的纺锤形,多数3个分隔,作扭 旋状排列于子囊内。
子囊壳
子囊孢子
分生孢子
❖产生于分生孢子座的单生的侧生瓶梗或繁复分枝的末 端瓶梗上;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顶端钝,基部向一侧突起,3~7 个分隔、多数5个分隔,单个孢子无色,聚集时呈粉红 色,孢子间有黏胶性物质将其粘连一起,不易分散。
❖通常不产生小型分生孢子。
生理
● 病菌生长发育需要适温、高湿条件。 ● 子囊壳及子囊孢子形成需要自然光照,在自然情况下,
● 组织受侵
白色绒絮状霉斑
扩大/联合成长椭圆
形的较大霉斑或不规则型的霉层,表面渐呈粉状(分生孢子)
后期霉层灰色至灰褐色,上面散生黑色小颗粒(闭囊壳)。
● 霉层下面及周围的寄主组织褪绿。病叶黄化、卷曲并枯死。
白粉病后期闭囊壳
(二)病原识别
● 有性态——禾布氏白粉 菌,属子囊菌亚门布氏 白粉菌属;
多雨高湿气候发生重。
小麦根腐病
小麦胞囊线虫病 全省大部地区查见,多为零星发生。
胞囊线虫病 根部为害状
危害症状不特殊,易与缺肥缺水混淆
植株矮小,地上部生长不良, 叶片萎蔫和黄化,分蘖少;麦穗 短小、早衰,籽粒不实;易与营 养不良症状混淆。
病根在侵染点的分叉,侧根二 叉型, 根部次生根增多,扭结成 团,抽穗到扬花期,根上有白色 孢囊。
病、黄矮病、锈病、黑穗病、条纹叶枯病、胞 囊线虫病、麦蚜、黏虫、麦蜘蛛、灰飞虱等近 20种。 ●赤霉病流行频率下降,本世纪2003、2010重发; ●2012年小麦赤霉病特大流行 ●纹枯病、白粉病常发、重发 ●麦蜘蛛、病毒病、黑穗病、胞囊线虫病等在部 分地区偶发 ●小麦根腐病局部加重发生
● 近年来,受冬春季气候异常、耕作方式变化和大范围跨 区机收等诸多因素影响,我省秋播作物种传和土传病害 发生种类不断增加、程度明显加重;
项目一 植物有害生物识别 模块四 麦类病虫害识别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标
模
块
工作任务
内
容
拓展知识
练习与思考
学
习
●识别小麦主要病害的症状及其病原物形态
目
标
●识别小麦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状
工
作
任
务
●工作任务1 小麦病害识别
江苏小麦病虫害发生概况 ●常年种植3100多万亩,第二大粮食作物。 ●主要病虫害有: ●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梭条花叶病、丛矮
• 抽穗期:成穗少,穗小粒少,产量低
一、小麦赤霉病识别
(一)症状识别 ● 小麦各生育期均能发生,形成苗腐、基腐、秆腐和穗腐; ● 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 ● 苗腐(枯)——种子或土壤带菌引起。病苗芽鞘变褐腐
烂,根冠随之腐烂。病苗黄瘦以至枯死。枯死苗基部可 见粉红色霉层。 ● 基腐和秆腐——植株基部或茎秆部组织受侵后变褐色腐 烂,病部可见粉红色霉层,严重时可致全株枯死。
● 萌发适宜温度10~20℃。 ● 直射阳光可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 ● 子囊孢子萌发对温、湿度的要求与分生孢子相似。 ● 病菌为专性寄主菌,寄生专化性明显,种下分为若干个专化型,专化型又
● 无性态——串珠粉状孢, 属半知菌亚门粉孢属。
形态
● 菌丝生长在组织表面,以吸器吸取寄主表皮细胞内养 分。
● 分生孢子梗直立,从菌丝上垂直长出,较短,不分枝、 无色、梗基部球形,其顶端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卵圆形,无色、单孢,自顶部向下逐渐成熟 脱落。
● 闭囊壳球形,褐色至黑色,外有丝状的附属丝,壳内 有子囊9~30个。
● 地下害虫已经成为淮北旱作区和沿海部分地区秋播作物 上的常发性害虫。
● 小麦根腐病 ● 全生育期均可侵染发病; ● 苗期引起根腐(麦苗黄化或死亡); ● 成株期引起叶斑、穗腐(青枯/白穗)或黑胚。 ● 扬花后受害最重,根部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最后腐烂。 ● 土壤过旱或过湿、幼苗受冻时发生重,抽穗后出现高温、
● 子囊长卵形或茄形,微弯,无色,基部有短柄,内含 子囊孢子8个或4个。
● 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单孢,越夏后多数能成熟。
小麦白粉病菌分生孢子
闭囊壳
白粉菌闭囊壳及子囊
白粉菌串生分生孢子
生理
● 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相对温度0%~100%的条件下 均可萌发,并以饱和湿度或接近饱和湿度而不形成水滴时萌发最好。
● 穗腐——小麦扬花后出现
病状
❖个别小穗的基部或颖壳(水渍状褐色斑) 整个小穗 (枯黄);少数小穗 穗轴 病部呈枯褐色 上 部其他小穗枯死/不能结实/受害籽粒皱缩变小。
病征
❖高 湿 时 ( 颖 壳 缝 隙 和 小 穗 基 部 ) 粉 红 色 胶 质 霉 层 ( 分 生 孢子座及分生孢子) 后期出现蓝黑色小颗粒(子囊 壳)。受害籽粒表面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穗腐
穗 腐
秆腐
赤霉病病粒
毒素问题 受害麦粒会产生多种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 等 逆境下更易产生毒素,侵染后治疗也易刺激产生毒素,因此须预防;多菌灵产生抗性 地区再使用多菌灵,易刺激产生毒素
国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000ppm\玉米赤霉烯酮60 ≤ ppm\T-2毒素≤ 100ppm
只有地面上的病残体或病粒的向光面才能形成子囊壳。 ● 寄主范围很广,我国已发现的自然寄主有小麦、大麦、
水稻、玉米、棉花、甘蔗、番茄、豌豆等作物及冰草、 稗草、狗尾草等杂草共60多种。
二、小麦白粉病识别
(一)症状识别
● 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 茎秆和穗部。
● 典型症状——病部表面覆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
● 小麦光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全蚀病、胞囊线虫病、根 腐病、叶锈病、梭条花叶病,以及大麦条纹病、网斑病、 坚黑穗病等发生范围逐步扩大,发生程度不断加重,特 别是腥黑穗病、根腐病、条纹病等病害已成为局部地区 对麦类生产威胁最大的病害种类之一。
(二)病原识别 ● 有性态——玉蜀黍赤霉,属子囊菌亚门赤霉属; ● 无性态——主要为禾谷镰孢霉,属半知菌亚门镰孢属。
形态
子囊壳 ❖散生或聚生在病组织或其他基物表面,圆形或卵圆形,顶部略突 起,有孔口,蓝紫色至紫黑色,壳壁粗糙,壳内有子囊多个; ❖子囊棍棒状,无色,基部稍尖,内含子囊孢子8个; ❖子囊孢子无色、透明,呈稍弯曲的纺锤形,多数3个分隔,作扭 旋状排列于子囊内。
子囊壳
子囊孢子
分生孢子
❖产生于分生孢子座的单生的侧生瓶梗或繁复分枝的末 端瓶梗上;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顶端钝,基部向一侧突起,3~7 个分隔、多数5个分隔,单个孢子无色,聚集时呈粉红 色,孢子间有黏胶性物质将其粘连一起,不易分散。
❖通常不产生小型分生孢子。
生理
● 病菌生长发育需要适温、高湿条件。 ● 子囊壳及子囊孢子形成需要自然光照,在自然情况下,
● 组织受侵
白色绒絮状霉斑
扩大/联合成长椭圆
形的较大霉斑或不规则型的霉层,表面渐呈粉状(分生孢子)
后期霉层灰色至灰褐色,上面散生黑色小颗粒(闭囊壳)。
● 霉层下面及周围的寄主组织褪绿。病叶黄化、卷曲并枯死。
白粉病后期闭囊壳
(二)病原识别
● 有性态——禾布氏白粉 菌,属子囊菌亚门布氏 白粉菌属;
多雨高湿气候发生重。
小麦根腐病
小麦胞囊线虫病 全省大部地区查见,多为零星发生。
胞囊线虫病 根部为害状
危害症状不特殊,易与缺肥缺水混淆
植株矮小,地上部生长不良, 叶片萎蔫和黄化,分蘖少;麦穗 短小、早衰,籽粒不实;易与营 养不良症状混淆。
病根在侵染点的分叉,侧根二 叉型, 根部次生根增多,扭结成 团,抽穗到扬花期,根上有白色 孢囊。
病、黄矮病、锈病、黑穗病、条纹叶枯病、胞 囊线虫病、麦蚜、黏虫、麦蜘蛛、灰飞虱等近 20种。 ●赤霉病流行频率下降,本世纪2003、2010重发; ●2012年小麦赤霉病特大流行 ●纹枯病、白粉病常发、重发 ●麦蜘蛛、病毒病、黑穗病、胞囊线虫病等在部 分地区偶发 ●小麦根腐病局部加重发生
● 近年来,受冬春季气候异常、耕作方式变化和大范围跨 区机收等诸多因素影响,我省秋播作物种传和土传病害 发生种类不断增加、程度明显加重;
项目一 植物有害生物识别 模块四 麦类病虫害识别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标
模
块
工作任务
内
容
拓展知识
练习与思考
学
习
●识别小麦主要病害的症状及其病原物形态
目
标
●识别小麦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状
工
作
任
务
●工作任务1 小麦病害识别
江苏小麦病虫害发生概况 ●常年种植3100多万亩,第二大粮食作物。 ●主要病虫害有: ●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梭条花叶病、丛矮
• 抽穗期:成穗少,穗小粒少,产量低
一、小麦赤霉病识别
(一)症状识别 ● 小麦各生育期均能发生,形成苗腐、基腐、秆腐和穗腐; ● 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 ● 苗腐(枯)——种子或土壤带菌引起。病苗芽鞘变褐腐
烂,根冠随之腐烂。病苗黄瘦以至枯死。枯死苗基部可 见粉红色霉层。 ● 基腐和秆腐——植株基部或茎秆部组织受侵后变褐色腐 烂,病部可见粉红色霉层,严重时可致全株枯死。
● 萌发适宜温度10~20℃。 ● 直射阳光可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 ● 子囊孢子萌发对温、湿度的要求与分生孢子相似。 ● 病菌为专性寄主菌,寄生专化性明显,种下分为若干个专化型,专化型又
● 无性态——串珠粉状孢, 属半知菌亚门粉孢属。
形态
● 菌丝生长在组织表面,以吸器吸取寄主表皮细胞内养 分。
● 分生孢子梗直立,从菌丝上垂直长出,较短,不分枝、 无色、梗基部球形,其顶端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卵圆形,无色、单孢,自顶部向下逐渐成熟 脱落。
● 闭囊壳球形,褐色至黑色,外有丝状的附属丝,壳内 有子囊9~30个。
● 地下害虫已经成为淮北旱作区和沿海部分地区秋播作物 上的常发性害虫。
● 小麦根腐病 ● 全生育期均可侵染发病; ● 苗期引起根腐(麦苗黄化或死亡); ● 成株期引起叶斑、穗腐(青枯/白穗)或黑胚。 ● 扬花后受害最重,根部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最后腐烂。 ● 土壤过旱或过湿、幼苗受冻时发生重,抽穗后出现高温、
● 子囊长卵形或茄形,微弯,无色,基部有短柄,内含 子囊孢子8个或4个。
● 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单孢,越夏后多数能成熟。
小麦白粉病菌分生孢子
闭囊壳
白粉菌闭囊壳及子囊
白粉菌串生分生孢子
生理
● 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相对温度0%~100%的条件下 均可萌发,并以饱和湿度或接近饱和湿度而不形成水滴时萌发最好。
● 穗腐——小麦扬花后出现
病状
❖个别小穗的基部或颖壳(水渍状褐色斑) 整个小穗 (枯黄);少数小穗 穗轴 病部呈枯褐色 上 部其他小穗枯死/不能结实/受害籽粒皱缩变小。
病征
❖高 湿 时 ( 颖 壳 缝 隙 和 小 穗 基 部 ) 粉 红 色 胶 质 霉 层 ( 分 生 孢子座及分生孢子) 后期出现蓝黑色小颗粒(子囊 壳)。受害籽粒表面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穗腐
穗 腐
秆腐
赤霉病病粒
毒素问题 受害麦粒会产生多种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 等 逆境下更易产生毒素,侵染后治疗也易刺激产生毒素,因此须预防;多菌灵产生抗性 地区再使用多菌灵,易刺激产生毒素
国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000ppm\玉米赤霉烯酮60 ≤ ppm\T-2毒素≤ 100ppm
只有地面上的病残体或病粒的向光面才能形成子囊壳。 ● 寄主范围很广,我国已发现的自然寄主有小麦、大麦、
水稻、玉米、棉花、甘蔗、番茄、豌豆等作物及冰草、 稗草、狗尾草等杂草共60多种。
二、小麦白粉病识别
(一)症状识别
● 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 茎秆和穗部。
● 典型症状——病部表面覆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