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掌控力,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课堂掌控力,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掌控,不等同于传统的“硬性”的课堂纪律和秩序管理,而是指教师对课堂上学习情境的创设,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对达成教学目标的策略使用,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应用等方面实施调控。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掌控教学目标的达成方向
要做到课堂上对教学目标方向实施正确掌控,就需要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让科学、规范、精确、合理的目标指引教学的方向。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情分析,贴近学情,这是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的基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学生认知与能力的起点、心理认知特点,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才能确定其在历史课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在这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就能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与发展状况,才能便于在课堂上掌控实施方向。
在学习《科举制度》一课时,我根据学情:“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对前代中用人与兴邦的关系(学生学过:姜尚让周强而商灭;管仲成就齐桓公首霸;商鞅让秦兵强国富)有一定的感悟”为基础,设置了更高层次的情感目标:“让
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用人制度的进步,不仅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项开创性贡献;让学生感悟――社会需要创新。”这样的目标是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设定的,是一种由点(过往感知:用人个案)到面(新认识:用人制度的进步)的认识提高,有利于对学生的引导和目标实现的掌控。
二、细化教学预设,有效掌控教学节奏
对教学形式的分配预设。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思考完成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方式;讲究信息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力求表现出一种与学生心理相容的节奏变化;规划好哪些内容是讲授,哪些内容可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还要注意讲练结合,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对探究问题层次的预设。新课程倡导问题探究式的历史课堂,即要以探究问题作为历史知识教学的纽带,把知识的认知掌握过程当作问题探究解决过程。然而,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是探究活动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在组织问题探究式教学时,要巧设问题的层次性、梯度性,做到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对教师把握教学的节奏,掌控课
堂的秩序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我为课堂预设了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探究:①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取胜?②在赤壁之战中,他为什么被打败?③面对强大的袁绍,曹操胜利了,而面对比自己弱小很多的孙刘联军,曹操却失败了,你能总结两场战争曹操胜负的原因吗?这样的问题组合不仅能有效贯通整节课的重点内容,而且问题逐个深入,步步提高,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处发展。实践证明,在探究问题的阶梯式呈现,对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教师对内容的层层落实和节奏掌控。
三、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引控教学参与
营造平等的课堂氛围,善用“境控”。提高课堂教学的掌控艺术就必须注重融洽的师生感情和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但可以营造民主、平等、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还能满足学生的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能让学生的心灵充满阳光,在如沐春风的宽松心境下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自觉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维,参与学习活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听其言”。这样的掌控,才能是真正有效的掌控。
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巧用“趣控”。新课程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材编排方式上,都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
空间,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整合教学资源。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得天独厚地使其拥有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包括文字史料、影像、文物、遗迹、风土人情等。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引用和整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思维规律相应的教学资源,增强所授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看到“鲜活”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诱”控。所以,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整合时,要考虑学生的兴奋点、趣点在哪里?学生喜欢什么?学生特别喜欢什么?如在学习“大生产运动”时,了解到学生在音乐课中正学习演唱《南泥湾》,我在设计教学时把《南泥湾》作为一个资源引入课堂,并让同学唱一次,学生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在老师引导下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