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认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论认识的主体性
1)认识的主体性源于实践的主体性: “ 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 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 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 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 的结果……”
42
2)认识的主体性即认识的主观能 动性: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 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 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 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 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 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阿 基 米 德
他找到什么了?
长期积累 偶然所得
9
假如我能比别人望得 更远些,那是因为我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从书本上得到的间接经 验是否也是通过实践得 到的
间接经验在别人那里, 也是直接经验,间接经 验也是宝贵的。
10
实践决定认识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首先,实践的发展为认识提出了新的 课题;
63
改变世界的三个犹太人
马克思
爱因斯坦
弗洛伊德
64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Freud.S,1856--1939)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医 生、心理学家、精神 分析学的创始人。
65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框架
心理结构的三个层次: 潜意识-前意识-意 识; 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 本我-自我-超我 ; 行为原则的三个层次: 快乐-现实-唯善。
24
——马克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主体 实践
模写 选择 建构
指 导
认 识
制 约
新 的 实 践
25
客体
创造
没有革命的 理论就不会有 革命的运动。
—列宁
26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太阳
海 王 星 的 发 现
海王星
27
中国古代“知”“行”关系思想介 绍
中国古代历来强调“行”的重要 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7
人的实践经过亿 万次重复,在人的意 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 下来。这些式正是由 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 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 和公理的性质。 --列宁
8
人们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 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 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 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 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 升到理性认识。
我找到了!

66
潜意识突破压抑的三种途径

1)移位
也叫寻找替代对象,比如,人天生有一种吮 吸的本能欲望,在小的时候,是通过吮吸母 亲的乳头得到满足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就 会转向吮吸自己的手指头或者棒棒糖。小孩 长大后,社会的压力使得他不能再采取小孩 式的口唇刺激来满足本能,而是改为成人式 的吮吸,如吸烟、接吻、添嘴唇、咀嚼口香 糖等方式来满足这种吮吸欲望。
43
鲁迅
饥区的灾民, 大约总不去种兰 花,象阔人的老 太爷一样。贾府 上的焦大,也绝 不会爱上林妹妹。
--鲁迅《二心集》
44
(二)认识的主体性问题

哲学史的有关论述


马克思论认识的主体性
认知图式的功能和局限
45
认识主体的能力结构
第一,作为人的体力与脑力总和的“人本身 的自然力”——能力结构的物质基础 第二,认识主体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能力 结构的智能性因素 第三,认识主体的动机、意志、情感等—— 能力结构的精神动力性因素
11
实践决定认识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
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
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 前进”。 ——恩格斯
12
实践决定认识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首先,实践的发展为认识提出了新的 课题; 其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大量 经验材料和日益先进的认识工具;
13
哥白尼
第谷
14
天文望远镜
15
高能加速器
认识主体的特点——认识结构(思维方式)
(三)关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 作用

尼采的强力意志思想和超人理想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和直觉理论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54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
世界除了强力意 志之外,什么也不 是;同样,你本人 除了强力意志之外, 什么也不是。
68
3)升华

是以一种更高层次的潜意识能量释放 的途径,如各种艺术方式。弗洛伊德 认为欲望的升华是人类一切精神文化 活动和艺术创作的最根本动力,他认 为,自幼离开母亲的意大利画家达.芬 奇之所以热衷于画妇女肖像,就是他 恋母情结的升华表现。
69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第一、主体的意志、情感等因素影响 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影响认识的 过程和结果。
--卞之琳.《断章》
33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不 知周也。俄然觉, 则遽遽然周也。不 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 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4
(二)认识的主体性问题

哲学史的有关论述
35
古希腊智者派的论述
人是万物的尺度, 既是所是的东西 存在的尺度,又 是所不是的东西 存在的尺度。
57
超人理想
雄鹰决不结队飞翔,这种事应当让燕雀去作, ……高飞远翔,张牙舞爪,才是伟大天才的本色。 58 --尼采
评价
“尼采的超人理想使得 统治者毫无限制地统 治民众,这是预示纳 粹政权的不祥之兆。”
--1946年纽伦 堡审判的评语
59
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

73
脑筋急转弯
突破思维定势, 提高逆向思维 和发散性思维 能力
74
(四)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人创造环境,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
--马克思
75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认识关系 实践关系 价值关系
主体
审美关系
客体
76
一、认识的发生、发展 二、认识的结构
77
三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普罗泰哥拉 (Protagoras,约 B.C490-B.C421)
36
中国禅宗的论述
既非幡动, 亦非风动, 仁者心动。
惠能 (638—713 )
37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北宗神秀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 何处有尘埃。
--南宗慧能
38
康德论认识的主体性

46
主体的身体素质
认识主体
主体的精神素质
认知结构
思维方式、 科学知识、 价值观念
非理性因素 情感意志理
想信念习惯 本能
47
认识主体性的构成要素:
知--认识主体的知识结构、思维框架 及认识方法等的集合体; 情--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所持有的态 度体验,如信念、爱好等; 意--认识主体自觉地确定目标、选 择手段、调解行为,实现目的的 心理过程。
设定对象的选择功能
整理信息的规范功能
形成认识的解释功能
72
主体认知图式的局限:

主要表现为思维定势,即主体在认识过程 中往往按照习惯了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 认识对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思维定势导致认识过程中思想上的封闭性 和思维方式的僵化性,进而形成一种认识 上的路径依赖,缺乏创新性。
——《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 ——《中庸》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尚书》
28
孔子
荀子
朱熹
孙中山
王夫之
王守仁
29
“知行合一”、“知难行易”、“知易行难”、“知先行后”、“行先知后”。
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统一观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朱熹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 始,行是知之成。 --王守仁 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行可兼知, 而知不可兼行,行必统知。 --王夫之

30
一、认识的发生、发展 二、认识的结构
31
(一)认识的结构:
认识主体(个体、集团和类主体); 认识客体(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
神客体); 中介系统(物质中介、精神中介和语 言符号中介)
32
认识主客体的相对性:
我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我 明月装饰了我的窗户 我装饰了别人的梦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1
实践决定认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22
我坚信地 球是圆的
1519年9月-1522年9月
麦哲伦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首次横渡太平洋,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场革命
23
实践决定认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
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
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 问题”。 思
--《强力意志》
55
尼采认识论思想
强力意志实质上就是一种强盛 的生命力,而认识的欲望和意愿 依赖于强力意志,这是力图控制 他物、支配现实的意愿,是一种 “真理意志”。
56
尼采价值观


我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战 士,攻击是我的本能。 《瞧,这个人》 什么是善?凡是增强我 们人类力量的东西,强 力意志及本身都是善; 什么是恶?凡是来自柔 弱的东西都是恶。《上 帝之死.反基督》
对有意识的存在 者来说,事物不 是存在,存在只 是生命之流的活 动,这种生命之 流就是“绵延” (duration)
60
柏格森认识论思想

对绵延的认识只能通 过直觉,而不是理智 分析。理智分析类似 于处理电影胶片,只 能截取生命之流中的 某个静止的、固定的、 有限的单位来进行分 析。它摆脱不了机械 论、目的论和决定论。
第十讲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一、认识的发生、发展
1、认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
1
认识的种系发生 认识的种系发生:是指整个
人类认识的发生为一个种系是如
何摆脱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而 形成人类高级的反映形式的。
2
认识的个体发生 认识的个体发生:是指人类
个体是怎样从无知到有知,从儿
童的前认识水平发展到成人的认 识水平的过程。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人的认识活动就是用先验的认识 形式(包括感性直观的先验形式 -时间和空间和知性纯形式-因 果性、必然性等范畴)去整理后 天的感觉材料。
39
辛荑坞 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40
(二)认识的主体性问题

哲学史的有关论述

马克思论认识的主体性
41
19
这 是 我 的 一 小 步, 却 是 人 类 的 一 大 步。
2013年6月1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升空, 此行将滞留太空十五天为空间科 学研究提供进一步支持
神十与天宫一号对接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 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恩格斯
20
实践决定认识
3
一、认识的发生、发展
1、认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 2、实践在认识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4
实践决定认识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客观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暴露出来,才 能为人所认识。
5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书示自律》
6
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61

真正的认识无需理智 分析中的抽象范畴和 符号,通过直觉,对 内心意识状态的体验 来把握绵延,通过细 密地关注自我,到达 主观和客观的一致, 进而达到冥神合一、 得鱼忘筌的境界。
62
评价

柏格森的直觉不但 是哲学认识和艺术 创作的基础,也是 他认为的一种圣者 的神秘体验,这就 接近了万物有灵论 和泛神论。

48
认识结构(科学知识)
有伤风化!
一个残废!
真美!
49
认识结构(价值观念) 对于《红楼梦》,“经学 家看见的是《易》;道学家看
见的是‘淫’;才子看见的是
缠绵悱恻;革命家看见的是排
满;荒诞家看见的是宫廷秘
史。”
鲁迅
——鲁迅
50
认识主体的特点——认识结构(思维方式)
认识主体的特点——认识结构(思维方式)
月球探测器——智慧一号
16
实践决定认识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首先,实践的发展为认识提出了新的 课题; 其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 先进的认识工具; 再次,实践促进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17
实践决定认识 “人的智力是按照
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
而发展的”。 ——恩格斯
18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67
2)梦境

就是潜意识乘前意识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 时,以一种乔装改扮的方式通过检查,达 到意识领域的一种表现。弗洛伊德的欲望 大致有两类:爱欲和恨欲。如梦境中出现 的仇恨对象的复合体,其面容可能是某天 让你当堂出丑的一个人,而他穿的衣服则 有可能是长期和你不愉快的人 。我们还可 以举小孩尿床的示例来加以分析。
第二、主体提出假说、猜测及想象时,
也有意志、灵感、直觉等非理性因素 的作用。
70
主体认知图式(schema)的定义
主体通过实践和认识活动,了解和掌
握外部世界的现象、结构和形式,然 后转化为语言、符号和文化信息体系, 最终内化、凝聚和积淀为主体的心理 结构,从而形成主体的认知图式。
71
认知图式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