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唐前诗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上山:不甘沉沦,努力向上 • 蘼芜:香草(从离骚开始,以香草象征美好品德 ) • 素:素绢,白色的丝绢。
• 暗示主人公是一个品性高洁、自尊自 爱的女子
四、曹操与建安诗歌
• (一)、“建安风骨”——见课本141页 • 建安时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 这一时期,出现了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 的重要作家,他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局面, 并且形成了以“建安风骨”为主要美学特征的 审美风范
• D、现在你能否说说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 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 清冷 孤寂 凄美 迷离 • • E、把握形象,拓展延伸 • 这时候,主人公出现了,他时而痴痴凝望, 时而上下追寻,飘风的芦苇丛中伊人身影 若隐若现。
蒹葭的艺术成就
• 1、用凄迷朦胧的秋景衬托情感,情景浑融 一体,意境优美。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以秋言愁,开悲秋文学之先河 • 秋与愁: •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 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比”就是打比方、比喻,用另一个事物 来比喻这一个事物;
• 如《陈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以云彩形容女子的众多。

• 《氓》:“桑之未落,其 叶沃若”。用未落的桑叶 比喻年轻的女子。
• • • • •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 ——《卫风·硕 人》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诗一开头用了“十五”和“八十”两个数 字, 两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 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 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 汉代兵役制度:17-60 如有战争则随时听 命。
1944年11月23日,李占宏(音) 刚刚13岁,他已在部队服役两 年,正在奔赴滇缅战场
4、“求贤说”:清代学者姚际恒认为 “伊人” 是春秋时代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该诗表达了君 主求贤招隐之意。 5、“人生哲理说”: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 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 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 茫的失望。
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 首情诗。
《蒹葭》:企慕情境的象征
• 昔往今来对举的手法屡为后世诗人追摹: •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曹植《情诗》 • 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颜延之《秋 胡诗》
“依依”状物之妙
• 看得见摸得着: 杨柳依依
• 看得见摸不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看不见摸不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西周晚期,战争不断,兵役徭役繁重,民 不聊生。类似《小雅· 采薇》的战争徭役诗 还有《豳风· 东山》、《王风· 君子于役》等。
• 3、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不仅使 感情的抒写不断加深,而且也造成一种回 环往复的音韵美。
• “风骚”——《诗经》和屈原的作品是 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两座高峰,历 代并称“风骚”。 •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 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屈原作品浪漫主义 的表现手法也是后世浪漫主义诗人的学 习对象。
乐府原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
乐府在秦朝和汉初已经设立,
汉武帝时最为兴盛。其主要任务
一是采集民间歌谣以配乐,二是
组织文人创作歌诗,以供朝廷祭
祀和宴饮时演奏使用。
魏晋之后,人们习惯将没有入乐的诗歌称之为“徒诗”,将
经过乐府整理的歌诗直接称作“乐府”,而于是乐府便由机
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抗战老兵刘宗玉
• 诗中无一字谴责战争,但对战争的控诉非 常有力。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诗本义》说 “《摽有梅》,急 婿也。”一个“急” 字,抓住了本篇的 情感基调,也揭示 了全诗的旋律节奏。
• 珍惜青春,渴望爱情,是中国诗歌的母题 之一。《摽有梅》作为春思求爱诗之祖, 其原型意义在于建构了一种抒情模式:以 花木盛衰比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 追求婚恋及时。
(2)、婚庆诗《周南· 桃夭》
《王风· 君子于役》
•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日 之夕矣,羊牛下来。君 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2、婚恋诗
• 婚恋诗主要集中于《国风》中。
(1)摽有梅
• • • • • •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 B、诗中描写的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 • 清晨(拂晓)——白露为霜 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
• C、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 芦苇——丛生茂密 。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 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 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 • 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 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成语有望穿 秋水 一汪秋水 • 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 汉乐府诗的杰出代表有《孤儿行》、 《十五从军征》 、《陌上桑》、《孔 雀东南飞》等。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二)、曹操
曹操出身卑微,但有侠义之 气,当时被人评价为“治世之 能臣,乱世之奸雄”,后来他 统一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 统治者。 曹操的诗歌气魄雄伟,悲凉 慷慨。他的诗歌现存二十几 首,在内容和创作手法上都 和两汉乐府诗的“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一 脉相承。
其诗:反映汉末动乱,慷慨悲凉。 有的诗歌则表达了他宏伟的政 治志向。《蒿里行》、《步出 夏门行》和《短歌行》是他的 代表作。
(3)、《秦风· 蒹葭》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 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 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 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 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 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 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 来了麻烦,但无疑也因而 卡夫卡的 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 《城堡》 这首诗中的物象,蕴育着 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 成为阐释的 一方”可以做为企慕的象 迷宫 征,
水是阻隔的象征: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名句:“望对岸而伸 手向往”,后世会心者以为善道可望难 即、欲求不遂之致。 —— 钱钟书《管锥编》 “她脸上遮着面纱,站在河流的对岸, 在我看来比旧日的她更超绝了。” —— 但丁《神曲》
第四章 诗词(上)
第一节 唐前诗歌
第一节
唐前诗歌
一、《诗经》 二、汉代乐府诗 三、曹操与建安诗歌
一、《诗经》
• (一)概述 • 《诗经》是我国第一 部诗歌总集,是现实 主义诗歌的源头。 • 《诗经》共有作品3 05篇,代表着西周 初年至春秋中叶近6 00年的诗歌创作成 就。
(一)概述
• 《诗经》开始叫“诗”、“诗三百”,到 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尊称《诗经》 • “不学诗,无以言” • 诗是语言的精华。不学语言的精华,就不 能形象而准确地说话。
•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之《秦风》,属秦 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 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 是一首 优美的怀人诗作。 •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皆生于水边。
• A、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在大多 数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 自古以来,在多情人眼中,秋景肃杀,最 为伤悲。自古逢秋悲寂寥,它凄美而令人 感伤。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 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 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 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 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 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 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
社会风情的生动画卷
• 《诗经》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 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有反映剥削和压迫的诗篇,如《硕 鼠》、《伐檀》、《七月》等;有反 映徭役、兵役痛苦的诗篇,如《采 薇》、《君子于役》等;有反映婚姻
爱情生活的诗作,如《关雎》、《蒹葭》、《桃夭》、 《氓》等;还有描写故国之思的《黍离》等内容十分 广泛丰富。
(二) “诗经六艺”
• 风、雅、颂——诗经 中诗篇都是配乐的歌 辞,根据音乐性质不 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 “风”是各个地区的乐调,即各诸侯国的 民间歌谣,共有十五国风; •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即周王朝直接 统治地区的乐调,分大雅和小雅; • “颂”指宗庙祭祀所用的音乐,有周颂、 鲁颂和商颂。
(三)《诗经》名篇名句赏析
• • 1、写景名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出自《小雅· 采薇》反映了征夫们思念家乡的感情 和反对战争的情绪。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今与昔、来与往、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的情 境变化中饱含个体生命在所体验到的生命的 流逝与虚耗及战争对个体生活价值的否定。
• “兴”就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 咏之辞也。 • 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出诗人所 要吟咏的事物或要表达的感情 ,以为寄托。 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人借眼前成双 成对的贞鸟雎鸠以兴起下文对爱情的描写
• 桃之夭夭,灼灼其 华—— • 以盛开的艳丽桃花 ,渲染出热烈的婚 庆气氛,并象征新 娘的美丽)

•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 衰。”—《九辩》
• 2:诗意的朦胧含蓄,带来更多阐释的空间 • 景色朦胧、伊人飘渺、情感惆怅,诗意难 以确指,所以历来对此诗的主题都颇多争 议:
1、“爱情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认为“这 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 2、“明志说”:“伊人”象征高洁品质, 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3、“讽刺说”:汉代《毛诗序》中说 “《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 其国焉。”意思是说这首诗是讽刺秦襄公的, 因为他不遵守周礼,因此将招来亡国之祸。
• 陈启源:“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 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 古编· 附录》)
企慕情境
• 《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 ,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 ,依旧无法接近。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 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目标的切近 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
• 深刻的人生体验体验

周南、召南、邶、鄘、 卫、王、郑、齐、魏、 唐、秦、陈、桧、曹、豳 周颂 颂 小雅
鲁颂 商颂
大雅 雅
(二) “诗经六艺”
• 赋、比、兴—— 《诗经》的创作手法: “赋”即平铺直叙, 诗人把思想感情及 其有关事物直接表 达或叙述出来。 如《七月》叙述农 夫一年十二个月的 生活。
• 《氓》平铺直 叙地叙述弃妇 从恋爱、结婚 至被弃的全过 程,从头到尾 交待清楚。
汉乐府是指由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收集、整 理和保存下来,可以合乐而歌的汉代诗歌的 总称。
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
是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一部总
集。
两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 实而具体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是《诗经》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汉代乐府诗大多来自民间,它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民众积存 心底的喜悦和忧伤情感的自然流露。这里有对社会不平的 反抗,有对炎凉世态的控诉,有对死的厌恶和对生的眷恋, 也有唱给真诚爱情的大胆送个,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