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生必知的历史人物(上))_沈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括(约1031—1095)字存中,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鼎盛时期(北宋)最博学的科学家、文学家。
虚心求教勤于思考
沈括1031年诞生于浙江钱塘(杭州)。他的父亲沈周曾在现今的镇江、泉州、开封、南京等地当过小官。小时的沈括特别勤奋好学,14岁就读完家中藏书,少年时代的沈括跟随父母走南闯北,广闻博见,知识丰富。
沈括当过沭阳县主簿(县令助理)、太史令,参与过整理盐政,考察水利及任司天监、翰林学士等技术性官职,几乎包办了当时朝廷中的科学事务,如修历法,改良观象仪器,兴水利,制地图,监造军器等。他十分虚心求教,勤于思考,能向一切内行学习,“历访镜工”,“问教坊老乐工”,“问老医”,“凡所到之处,山林隐者,无不求访,及一药一术,皆至诚恳切而得之”,“发明考证,洞悉源流”。
科学成就
沈括兴趣广泛,博学多才,他的科学贡献涉及到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生物学、工程技术、文学和音乐等领域。
沈括还十分重视调查、观察、实测、实验,并且要“原其理”,“以理推之”。他倡导“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不胶一法”,这也是他取得天文、物理等方面独创性成就的原因之一,他的科学思想受儒、道、元气说等的影响,同时注意核查他人在实测中的数据。
沈括对指南针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以“方家以磁石磨针锋”而得的人工磁化针作试验,提出四种装置方法(水浮法、碗沿法、指甲法和单丝悬挂法)并分别评论。指出悬丝法“最善”及具体办法(“独丝”、“粘蜡”)。还记载与验证了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磁偏角现象,比西欧记录早400年。
在光学方面,沈括对小孔成像、凹镜成像等成倒影(像)的诸种现象进行比较,得出“碍”(焦点)的概念。
在声学上沈括用纸人来放大琴弦上的共振,以便形象地观察,还记录了士兵用皮革箭袋作枕时“虚能纳声”的空穴效应,并深入分析了各种乐器制作、制钟等音乐声学问题。
沈括在自然科学上的卓越成就,是与他正确的思想方法分不开的。他强调调查研究,重视观察、实践,亲自参加科学实验。在具体科学活动中,沈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认识方法。
沈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亦展示了才能。他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1075年曾出使契丹,驳斥其争地要求,1080年抗击西夏侵略时受连累遭贬,1087年退居润州(镇江)梦溪园写出《笔谈》巨著,在《梦溪笔谈》中,他还记录了许多宝贵科技资料如《木经》(喻皓)、活字印刷(毕异),水利施工(合龙方法)等等。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还掺杂了一些神奇、异事等唯心主义的观念。
沈括一生的著述很多,惜大多亡失。现存除《笔谈》外,尚有《长兴集》、《良方》以及一些
亡失著作的辑本。
1095年沈括在隐居地润州去世,归葬钱塘,终年65岁。